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旋喷群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在各种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旋喷桩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其施工工艺的改进上,或者针对单桩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而对旋喷群桩的承载特性则研究不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基于MIDAS-GTS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通过改变旋喷群桩的布置方式、桩弹性模量、桩长、桩径、桩距等设计参数及桩-土接触面等参数对旋喷群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主要减小了地表至桩底深度范围内土体的竖向沉降,对桩底下方的土体沉降基本无影响;提高旋喷桩桩径及材料强度会提高复合地基承载能力;不同旋喷桩布置方式、桩-土之间是否设置Goodman接触面单元对地基承载能力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小杰 《岩土力学》2004,25(9):1499-1502
以具体工程为背景,以准确翔实的承载力与沉降量实测资料为依据,以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沉降量实测值与计算机值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旋喷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时承压板下桩数不同,测得的复全地基承载力也不同,承压板下桩数越多,所得的承载力标准值越低;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深度与承台宽度的比值I/B对复合地基沉降量的计算机有较大影响;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机复合土层的沉降量时,复合压缩模量的不同计算方法,会使计算结果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面对连云港市新浦区软土地基上施工的某住宅楼 ,施工时由于对北楼部分桩出现的缩颈及断裂未能妥善处理 ,造成楼房北倾的问题。经协商 ,及时采取了旋喷桩加固法加固北楼基础 :采用沉降法(切桩 )、纠偏 (使各承台均匀、协调、沉降 )、接桩、固封等措施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苏谦  黄俊杰  白皓  李星  田宁 《岩土力学》2013,34(3):776-782
针对某病害站场路基,根据其变形规律对其基础进行补勘,分析病害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岩溶地基加固补强方案:①补注浆加固岩溶地基和基岩顶面土体;②高压旋喷加固补强原复合地基;③低压注浆加固垫层及其以上3~5 m路基填土层;④侧向补注浆帷幕加固地基;⑤建立路基变形监测系统,评估加固补强效果。加固补强后地基沉降量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理论计算值分别为12.4 mm和455 kPa,满足设计要求。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补注浆加固岩溶地基及其顶面土体后,站场路基变形减缓;旋喷桩和低压注浆加固区竣工后,路基呈均匀性沉降变形,变形速率急剧变小;竣工6个月后,路基变形趋于稳定,综合验证了加固补强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周健  王冠英  贾敏才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3):109-112,143
针对饱和软粘土的工程特性,采用了真空动力固结联合扩底旋喷桩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结合江苏某软粘土地基加固工程,在探讨其加固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加固过程的方案设计及现场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表明该法能够充分发挥强夯、真空降水及旋喷注浆各自的技术优势。该法具有工期短、造价低、预沉降可控、加固效果好等优点。进一步拓宽了饱和软粘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为我国沿海地区软粘土地基处理工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CFG桩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各个领域,但在桂林岩溶地区将CFG桩与高压旋喷桩结合来处理复杂地基的实例相对较少,两种桩之间共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对CFG桩与高压旋喷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分析及工程实例验证,认为最大限度地发挥CFG桩和高压旋喷桩的优点,软弱地基的承载力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深部存在的软弱层,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能使地基变形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在复杂岩溶地区,在基岩面高低错落、起伏大、溶沟(槽)陡倾的情形下,高压旋喷桩与CFG桩有机结合,其复合地基具有质量可靠、造价经济、工期可控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在高层住宅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某高层住宅楼工程为例,介绍了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法,经静荷载试验和建筑物沉降观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说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可以成功地用于高层住宅楼的建筑中.  相似文献   

8.
单管高压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单管高压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 ,主要叙述单管高压旋喷技术的施工工艺、技术参数、检测结果及注浆机理分析等。  相似文献   

9.
高压旋喷桩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新华  赵桂建 《江苏地质》2008,32(3):227-229
根据对沪宁高速公路某桥桥头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进行的加固处理,分析了高压旋喷加固方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可行性。经过通车后的使用,加固效果明显,可以应用于已建高速公路的路基加固工程。  相似文献   

10.
单管高压旋喷柱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单管高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主要叙述单管高压旋喷技术的施工工艺、技术参数、检测结果及注浆机理分析等。  相似文献   

11.
沉降监测作为观测建筑物变形的唯一手段,能为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建筑物因地基变形过大或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破坏提供可靠的资料,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显得极其重要。通过工程实践证实了地基沉降监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声波CT在基桩检测及桩基勘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益杰 《物探与化探》2008,32(3):338-340
从实践的角度介绍声波层析成像的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为保证反演精度,提高原始数据质量,特别强调慎重选择震源、记录仪器、传感器,以及合理选择采集参数与成像参数,并通过实例介绍声波CT在基桩检测及桩基础勘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忠苗 《物探与化探》1990,14(2):101-107
近年随着在软土层上大量建设高层建筑,桩基础被广泛应用,而新的地基处理方法要求对每根桩的质量都须确保,由此一系列经济、快速、可靠的桩检方法应运而生。本文概要地阐述了桩的分类、作用、性能特征和十二种桩检方法,即理论公式法、静荷载法、静力经验公式法、动力公式法、锤击贯入法,机械阻抗法、应力波分析法、水电效应法、球击动测法、基频法、声波及其它测井法、波速动刚度法。指出多种方法综合检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张忠苗 《物探与化探》1990,14(3):209-218
水电效应法的原理是冲击电流发生装置(电火花振源)在灌满水的桩头上进行高压放电,其放电时间约在10μs内产生可达几吨到几十吨的脉冲作用力作用于桩头使桩产生振动,再用水听器测量桩振动的加速度,测试装置如图13。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预测地基沉降的变速率指数迭代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原理进行了讨论。选用实例计算取得较好的拟合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拟建于严重液化场区内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采用袋装砂井处理,能够收到防液化效果,但应注意时间效应;当地震烈度为7°时,对桩基础的高层建筑,只需利用沉桩作用,即可获得较好的抗震加固效果;若袋装砂井与沉桩共同作用进行处理,其抗震加固效果尤为理想,即使当地震烈度达到8°时,也不会产生液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单介绍扁铲侧胀试验,首次提出用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利用上海地区部分重大工程中的扁铲 侧胀试验数据,在与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十字板剪切试验的试验参数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经数理统计后给出了上 海地区用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并对其计算精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建(构)筑物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复合地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处理方式。工程上一般对地基浅层土的承载力要求较高,而深层只需满足下卧层强度要求即可。长短桩复合地基可做到浅层置换率高,深部置换率低,这样就合理地满足了软弱地基不同深度对承载力的要求。同时长短桩复合地基浅部置换率高,加固区复合地基模量大,深部置换率低,复合地基模量较低,正好适应浅部附加应力大,深部附加应力小的应力场,这样对减少软弱地基总沉降有利。本文探讨了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提出了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利用复合形法求解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优化设计计算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此优化设计方法不仅可有效地保证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技术上可靠,还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粉喷桩技术加固软土地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加和  程华龙 《安徽地质》2002,12(4):282-285,292
简介了水泥粉体喷射搅拌加固软土地基的工作机理,结合沪蓉高速公路(沪宁段)地基处理实践,论述了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计算方法.采用粉喷桩加固软基,可加快路堤填土速率,铺筑路面后的工后沉降量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动力机器基础测试中,拉伸回弹法是一种简易实用的瞬态激振方法;它比常用的球击法具有激振能量大,信号接收效果佳等优点。但运用该法如何求地基刚度的计算却不多见,故本文简要地列出我们推导的算式,以供参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