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阳 《中国地名》2013,(1):72-73
呼延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7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在史籍《汉书》中也提及"匈奴四族有呼延氏。"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这样记载:"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在史籍《汉书·匈奴传》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在史籍《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记载:"异姓呼衍氏、须卜氏、丘  相似文献   

2.
一、追根溯源完颜氏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往往是以部落居住地为姓。所以,研究其姓氏来源,首先要从了解部族开始。"凡姓完颜者,皆女真族也",其部族的演变,上可追溯到尧舜传说时期,那时称肃慎族,秦汉时称挹娄  相似文献   

3.
高放 《中国地名》2015,(3):39-40
一、姓氏源流(一)源于塞种人。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尉迟氏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距今1600多年前,西北地区有一个氏族部落号"尉迟",其祖先是中亚胡人的一个分支,即后世的"于阗人",就是今称的塞种人。他们使用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的于阗语,即于阗塞语,其族首领的世家姓氏叫做"Vi-ca",汉译音为"尉迟"。"Vi-ca"是冠在从汉朝时期开始立国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  相似文献   

4.
作为赵氏家族的后代,我深感家族之庞大,为“赵”姓成为中国第七大姓氏,拥有3000万宗亲,占全国总人口的2.3%而感到荣耀。据历史记载,赵姓最早出自嬴姓。早在西周时期,鸟夷部落首领少昊金天氏、皋陶、伯益的后裔造父是周缪王的车夫,系驾车高手。周缪王出游时,不幸皇族内部发生宫廷政变,得知消息后,造父驾着自己亲自制作的八乘千里马快车,火速赶回都城,赢得了时间,平定了叛乱,保住了周缪王的王位,立下汗马功劳。为了犒赏功臣,周缪王在封疆列土时,将位于今山西省洪洞县北的赵城封给造父,于是后代子孙们便以封地“赵”为姓。千百年来,赵姓的地域…  相似文献   

5.
一、姓氏起源诸葛氏人口总数在我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300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440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6位。关于诸葛氏得姓之由,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综其所述,其来源大体有三:第一,源于封国。出自黄帝后裔葛伯的封国,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夏王朝时期,黄帝之支庶伯益的后代飞廉被封在葛地(今河南宁陵),建葛  相似文献   

6.
正戚墅堰[错例]戚墅偃的劳动路和劳动东路,是不是一条路?(百度贴吧)[辨析]戚墅堰是以姓氏命名的地区。在距今6000年前的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到了宋代,这里居住着一个世族大家戚氏。当地拓河之后此处便被称为戚氏港或南戚氏港,后来又筑了堤堰,故改称"戚氏堰"。在常州话中,"氏"和"墅"发音类似,时间久了,这里便被叫做戚墅堰。原戚墅堰区位于常州市区东部,  相似文献   

7.
寻根溯祖据《唐书》记载,杨姓的起源主要有四种。一种出自姬姓,这一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一支是以国为氏,另一支是以邑为氏。周宣王姬静的儿子尚父,被封在一个名叫“杨”(今山西省洪洞县)的地方,建立了杨国。到春秋时期,杨国被晋国所灭,杨国的后人为纪念故国从此姓杨。而晋国灭杨以后,将杨分封给了晋武公的孙子突,突被称为“羊舌大夫”。突的孙子叔向,有个儿子叫伯石,字食我。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其子孙便以“杨”作为自己的姓氏,史称杨氏正宗。第二种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少数民族)后…  相似文献   

8.
"李、王、张、刘、陈,今日到我家"。弹指数来,陈姓在百家姓中排居地五位,人口约65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强。陈姓人口之多,宗族之强大,为其它姓氏者仰慕不已。陈氏悠久的族源,分布流徙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陈氏的后裔,我怀着念祖敬鼻,弘扬姓氏文化的归宗情素,钻进浩瀚的史籍中,穿越时空隧道,与先祖们"对话"。  相似文献   

9.
尧是我国远古三皇五帝之一。关于他的出生地,《史记·五帝本纪》的《索隐》中有明确记载:“尧谥也,放勋名,帝喾之子,姓伊祁氏。案皇甫谧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从居为姓也。”其中并未说明三阿在何  相似文献   

10.
姓氏来源上官姓源流单纯,出自芈(mǐ)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春秋时楚国公子子阑。一说上官姓以地名为姓氏。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阑为上官邑大夫,子阑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一说上官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  相似文献   

11.
卢沟晓月     
"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自从乾隆题了碑就更加有名了。这块石碑在卢沟桥东头立着。周围还有4根盘龙宝柱护着。据说,这4根柱子原来还有个宝顶,叫皇亭子,不知什么年头,一阵风刮跑了。为此还出了好几个皇亭子的地名。可是"卢沟晓月"这块碑是怎样题下的呢?民间有这么一段传说:  相似文献   

12.
依据古文献判断,先有复姓“宗伯”氏,然后才简略为一个字的“宗”氏;故而,多数宗姓子孙认为宗姓源自复姓“宗伯”。经笔者查阅资料,由《元和姓纂》得知:宗姓始祖是周朝大夫宗伯之子,他的后代以祖辈官职命姓氏。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宗氏原为宗伯氏,是周大夫宗伯的后人。《左传》中记载有宗鲁一人;汉代有宗俱碑,为四岳炎帝之后,望族出自河东,而古代的河东,即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宗姓发祥地就在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后渐渐繁衍分布于全国。故宗氏后世子孙尊宗伯为宗姓的得姓始祖。  相似文献   

13.
文谋武猛建立了北魏封建王朝文韬武略其共经历17帝文治武功其统治长达149年之久一、姓氏来源(一)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鲜卑族拓跋(亦称托跋)部拓跋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相传,黄帝有四妃,有二十五子,其中十二个儿子继承父姓姬姓,另外十三个儿子改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号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嚣、龙苗。西陵氏所生长子昌意,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0,(1):59-59
姓氏源流虎(Hǔ,Māo)姓源出有二:1、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氏。据古史传说,伯虎是帝喾高辛氏的大臣。相传帝喾有八大才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实际上是八个部族的首领)辅助他,史称“八元”。帝喾死后,尧继帝位,八元退隐。舜接替尧为帝时,重新起用大批元老旧臣,伯虎部族的首领才又复出为大臣。伯虎一族从此再度发达,  相似文献   

15.
"自号"就是自己称的号,是古人名号方式的一种。一般说来,取自号的诗人,或用以之寄情托意,或见性知人。归纳起来,我国古代诗人以地名为自号的有四种情况。一是以山水、地名取号,意在寄托乡情乡思。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是因为他幼年随父迁居四川青莲乡,又常喜与采莲人一起交谈。罗隐,自号"江东生",因他是余杭人,属江东之地,  相似文献   

16.
王姓是中华民族姓氏文化最为渊远流长的一个,同时也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王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种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来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其中一支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另一支是东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  相似文献   

17.
正初春时节,咋暖还寒的天气,我们一行人见到了立在连山区大街繁华地段连山公园里的"佟公神道碑"。原来这碑是立在连山大街的中段,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王八碑",后来几经迁移,现在又回到连山公园。"王八碑"这地名是从这个神道碑而来。佟公神道碑,是用青绿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碑长8.5尺,碑趺长3.6尺。高大、厚重、正气禀然。碑的正面,从上至下竖刻一行正楷:"皇清浩封中宪大夫佟公神道碑"。"皇清浩封",生有德政,死有功业,此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09,(3):13-15
谢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4位,约有人口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72%。 关于谢姓的先祖来源,许多姓氏书都说它出自炎帝,炎帝,又称神农氏,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为世代所敬仰,也被谢姓奉为始祖之一,谢姓家族是姜姓部落的后裔。如《元和姓纂》卷九中说:“谢,姜姓,炎帝之胤。”  相似文献   

19.
一、喝酒划"老疙瘩"拳完颜氏人成长于大漠草原,好酒,喝酒必划拳,划多以唱为主,可与蒙古人相媲美。"老疙瘩"为满族语,意为"小兄弟"。每当喜庆时,两人或多人盘腿席地正坐,有几个人先斟几杯酒,大家共同高唱富有欢乐音调的  相似文献   

20.
令狐聪 《中国地名》2012,(10):74-74
一、姓氏起源上古时,周文王有个儿子叫毕么高。毕公高有个孙子叫毕万。春秋刚期,毕万在晋国当上大夫,他有一个崔孙叫魏夥。魏夥建有军功,活捉了秦匡大将杜回,被晋国君主封于令狐(今山匹临猗)。魏夥的后代以祖上封地为姓,稍令狐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