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最小二乘配置为基础,推导了基于观测信号的自适应融合算法。对渤海湾地区航空重力、陆地重力和卫星测高3类实测数据进行了基于观测信号的自适应融合处理,提高了融合区域重力观测数据精度。采用融合后的重力异常数据反演了渤海湾地区构造应力场,并结合地震历史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总结了该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反演结果表明,渤海湾地区构造应力场方向整体上呈现朝北方向,构造应力场清晰显现出郯庐断裂带和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分布,并且在郯庐和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唐山至张家口段构造应力聚集程度高、构造应力值也较大,表明该地区构造运动活跃,与该地区地震活动历史资料相符。  相似文献   

2.
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决定地球外部重力场,探索地球内部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关键在于研究地球内部因素。通过地球重力场模型得到其构造应力场,可用于研究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驱动力。本文利用EGM96参考重力场模型及DTM数据,采用PALGrav1.0软件,获得参考重力场元中的重力异常和垂线偏差,分别计算同一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对比分析两种数据获得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分析及大地测量研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地质背景 ,地震活动和活动断裂的关系 ,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特征 ,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其特征 ,提出了利用大地测量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估计的具体方案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地壳东-西向拉张及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PS观测约束下的数值模拟结果 ,分析了青藏高原内部的应力状态 ,然后利用重力异常计算了青藏高原下上地幔对流产生的应力场 ,进而分析了地幔对流应力场对青藏高原区域构造过程的作用 ,并讨论了高原东_西向拉张的动力学机制及背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华北平原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该文利用2002年4月—2021年12月共237个月的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CE)卫星、GRACE-FO卫星重力数据对华北平原的水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奇异谱插值填补GRACE与GRACE-FO间的空白期数据,并联合3家Mascon产品、全球陆面同化系统水文模型与全球降水气候中心降水数据进行综合性比较和分析,实现了对华北地区水储量时空变化情况的探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陆地水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亏损速率为-0.927 6 cm/a,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与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一致,经过相关性分析,GRACE、GRACE-FO与3个Mascon产品反演的水储量变化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89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GRACE卫星重力资料,计算了华北地区的长期重力变化结果,利用6个测站的绝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取了测站的重力变化时间序列,同时获取了北京、泰安测站的GRACE卫星月重力变化时间序列。卫星重力观测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地下水流失严重,绝对重力观测结果表明地面沉降严重。  相似文献   

7.
吴飞  金童 《江西测绘》2015,(2):10-11,15
通过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应变参数反演方法,利用2002年相对稳定的GPS速度场数据,来实现华北地区板块运动应力场的分析。将应变参数反演结果与基于最小二乘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总体最小二乘方法更适合华北地区的板块运动和形变解释。  相似文献   

8.
黔西六枝-朗岱地区构造格局及其应力场遥感图像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黔西六枝-朗岱地区,矿产丰富,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本文应用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新方法──“区域构造变形场、应力场遥感图像解析法”,对研究区宏观构造组合及与其有关的横张大节理进行了系统解译。根据“遥感图像解析法”的原理建立了研究区的构造变形场,通过构造变形特征的综合分析,反演了构造应力场。在区域地质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构造控矿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川南区域构造变形及应力场遥感图像定量解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武年 《遥感学报》2001,5(1):62-68
采用区域构造变形及应力场遥感图像分层解析法,利用遥感TM图像对研究区宏观构造及有关的横张大节理系统进行详细解译,结合物探资料并应用力学方法对区域构造变形场和应力场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建立了该区构造变形场和应力场的三维彩色定量解析模式图,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对该区构造组合的空间格局及其控矿(油气)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的形变信息较弱,GPS获得的地壳长趋势的构造变化信息是否可以反映华北地区的形变信息尚未有人讨论。本文利用多面函数双调和法对华北地区COMNOC的GPS速度场进行建模、滤波,计算了华北地区的应变率,进一步通过误差传播率评估了应变率的精度。综合分析表明,多面函数双调和法计算得到的应变率具有很高的精度,精度结果分布与实测数据相符,实测点越多的区域,应变率的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t Gravity anomalies on a2.5 ×2.5 arc-minute grid in a non-tidal system were derived over the South China and Philippine Seas from multi-satellite altimetry data. North and east components of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were computed from altimeter-derived sea surface heights at crossover locations, and gridded onto a 2.5 × 2.5 arc-minute resolution grid. EGM96-derived components of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and gravity anomalies gridded into 2.5 × 2.5 arc-minute resolutions were then used as reference global geopotential model quantities in a remove-restore procedure to implement the Inverse Vening Meinesz formula via the 1D-FFT technique to predict the gravity anomalies over the South China and Philippine Seas from the gridded altimeter-derived components of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altimeter-derived and the shipboard gravity anomalie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root-mean-square agreement of 5.7 mgals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实测重力值计算完成了全国5'×5'格网平均空间重力异常,并结合重力场模型WDM94,利用国内外最新发展起来的快速谱算法确定了我国高分辨率5'×5'重力大地水准面WZD94。  相似文献   

13.
确定秦岭地区准确的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对认识该地区深部构造特征、动力学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精度重力数据是获取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高精度重力/GPS联测数据,得到秦岭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与布格重力异常,反演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均衡面深度在40~49 km之间,莫霍面深度范围为39~48 km,垂向构造应力大小在-28~24 MPa之间。秦岭北侧的渭河盆地处于不均衡状态;四川盆地北部的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几乎为零,地壳处于均衡状态;在秦岭出现局部的负均衡异常,表明存在一定的地壳运动。  相似文献   

14.
蒋福珍  方剑  施东方 《测绘学报》2000,29(Z1):26-31
本文利用绝对重力测量、重力场、形变和GPS测量资料浅析该地区水平和垂直形变态势。用5′×5′实测资料编绘了布格异常图,编绘了1975~1997年川西垂直形变速率图及多年绝对重力变化图等。经分析研究有以下初步结果:1.重力异常等值线展布形态与构造格局一致,由北向南倾。此外,还发现了一条东西向异常梯级带,估计是一条未被证实的东西向断层,且是一条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断层,应予以关注;2.布格异常等值线的舌状态势反映了川滇菱形断块南南东向楔入的运动状态。另外断层若是水平错断,则在布格异常图上没有梯级带表现;3.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地区的垂直形变是以隆升为主的继承性运动,北部山区的隆升速率大,由北向南,垂直形变速率绝对值减小。滇西的垂直形变速率与绝对重力的时间变化率基本呈逆相关。洱源、丽江位于隆升速率大的地区,也是绝对重力变化负值大的点,下关则位于垂直形变速率平缓的零值附近,它的绝对重力变化值也最小。  相似文献   

15.
陆态网络绝对重力基准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陆态网络100个基准站的首期观测数据,建立了基本覆盖我国大陆范围的高精度绝对重力基准,各基准站点值精度均小于5.0μGal/a,为相对重力联测提供了高精度起算基准点,可获得真实的相对重力联测平差结果,避免重复重力观测获得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出现畸变。成都基准台重复重力观测获得的重力变化规律表明,汶川地震前长期重力变化率达5.01±0.7μGal/a,如此大的震前重力变化很可能是由于地下物质运移引起的。联合绝对重力和GRACE卫星长期测量数据,根据二者系统偏差确定了武汉地区的地壳沉降速率,为-3.27±0.65mm/a。  相似文献   

16.
根据UTCSR发布的GRACE卫星资料,计算了汶川及其周边地区的卫星时变重力场,并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卫星重力场进行分解,得到了反映不同深度的重力场细节和逼近。通过研究各个细节和逼近成分的重力场变化,结合区域构造运动的特点,对GRACE观测的时变重力场及汶川地震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解释和讨论。结果表明,4阶细节和4阶逼近较好地揭示了汶川地区构造形变和深部物质流动引起的重力变化,而且这种震前重力变化特征满足地震孕育发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应用抗差估计理论分析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抗差估计理论,结合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实际数据。通过大量的试算对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符合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平差计算的抗差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