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海带人工育苗是发展我国海带养殖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人工培育海带幼苗过程中,时常出现烂苗或掉苗现象。多年来,这个问题在南方或北方都存在,严重时甚至可以使整个育苗工作陷入困境,给育苗和供苗工作带来严重威胁。过去,有关育苗单位力图从管理措施上严加控制。但由于对烂苗或掉苗的基本原因缺乏认识,工作难免盲目,预防效果也极不显著,至今尚未获得妥善解决办法。烂苗或掉苗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在海带人工育苗过程中时常出现烂苗或掉苗现象,给海带育苗和供苗工作造成严重威胁。引起海带幼苗脱落和腐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微生物的作用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褐藻酸降解细菌是海带的重要致病因子。 目前,海带育苗单位虽然采用某些措施,企图控制褐藻酸降解菌的发展,以期达到  相似文献   

3.
孙国玉 《海洋科学》1993,17(2):69-70
1950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曾呈奎教授领导我们开展了海带夏苗、海带施肥及海带南移栽培等的研究。 1 关于海带夏苗的研究 海带是冷温带海藻,移植到我国栽培后,传统的栽培方法是在秋季采孢子,在海上育苗,进行生产。应用此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在海带人工育苗过程中时常出现烂苗或掉苗现象,给海带育苗和供苗工作造成严重威胁。引起海带幼苗脱落和腐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微生物的作用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褐藻酸降解细菌是海带的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5.
海带是我国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其综合应用价值较高[1].20世纪90年代末期,海带配子体克隆在海带苗种繁育中的应用,为海带育苗生产开辟了新途径[2].主要运用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实现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大量扩增和同步成熟来繁育海带优良苗种,这样可大幅度降低育苗成本,缩短育苗周期,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技术尚未在海带育苗生产中得到规模化应用,其作为一项高新技术,部分关键技术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在与有关生产单位进行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实验的工作中,笔者认为克隆细胞的附着是影响海带商品苗质量(出苗密度及出苗均匀程度)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根据南方和北方海带夏苗培育采用苗帘苗绳差异,在山东烟台国家级海带良种场海带育苗基地进行两种夏苗培育工艺的实验研究。在同一个育苗车间内,利用种海带采集游孢子并附苗,跟踪观测维尼纶苗帘和棕绳苗帘对海带育苗期间配子体发育、孢子体(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比较两种不同苗帘育苗成本差异。结果显示:相同育苗条件下,维尼纶苗帘采苗后,配子体发育速度、孢子体形成速度显著优于棕绳苗帘上的配子体和孢子体;转化孢子体后,在育苗第15~31天时间内,维尼纶苗帘海带幼苗相对生长速率(RGR)显著大于棕绳苗帘幼苗(P0.05);维尼纶苗帘幼苗经55天培育,幼苗平均长度长至1.53 cm±0.13 cm,达到出库下海暂养规格,此时棕绳帘幼苗平均长度约0.47 cm±0.03cm。至70天,棕绳苗帘幼苗平均长度约1.78 cm±0.19 cm,维尼纶绳苗帘幼苗平均长度达7.87 cm±1.35cm,显著大于棕绳苗帘幼苗。采用维尼纶苗帘育苗,每1m3育苗水体育苗量约为60万株,综合育苗成本约为23元/万株,采用棕绳苗帘育苗,每1m~3育苗水体育苗量约40万株,综合育苗成本约为31元/万株。综上所述,北方采用维尼纶帘进行海带育苗在生产上具有可行性,并且可降低生产成本约25.8%。  相似文献   

7.
海带幼体畸形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五十年代末建立海带育苗室以来,在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生一种幼体畸形病。这种病害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一些育苗室中或轻或重时有发现,严重时幼苗大量死亡,在生产上造成一定损失。例如,福建省连江县水产综合场为了改变每年从北方调运种海带的局面,从1971年开始实验在当地选育种海带。当海面水温升高时,把海带移到育苗室系统内人工控制低温培育。孢子囊形成后,采孢子进行常规育苗。这样采孢子时间比以往培育早秋苗要早一个多月,培育出来的幼苗个体大、健壮,适应能力强。但在实验过程中连续几年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因此,防治这种病害已成为我国南方海带养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带夏苗致病与育苗水系中细菌大量繁殖有密切的关系,于1984年在福建三沙海带育苗室同时从微生物、生理生态和培养技术三个方面对水系中微生物进行监控,具体步骤为:1.小心地抽出,古海况及气象条件不佳时,即停止抽水;2.育苗海水要经黑暗沉淀和过滤;3.种海带必须健康清洁,将首批放散的孢子水排掉不用,而以第二批孢子水采苗;4.育苗苗帘须经过严格漂洗和消毒。通过以上措施取得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房历生 《海洋科学》1980,4(2):30-33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海带栽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海带产量及其质量逐年提高。79年全国海带产量预计达到275,000吨,超出历史最高产量的78年近一成。海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标志着海带人工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在北方海区,广大的海带栽培工作者,对  相似文献   

10.
目前采用的海带苗培育方法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它将21~28℃的自然海水降温至6~8℃用于育苗。缺点是海水降温成本高、管理需要人工多。而本技术在育苗过程中的一定时期,将苗帘集中堆放,在流水黑暗条件下储存配子体14 d,储存期间无需人工管理。以此配子体储存技术,可以将海带育苗平均水温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海带育苗过程光照强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藻类,在其生产过程中,育苗是最基础的环节。在海带育苗过程中光照强度因其变化性强、对幼苗影响显著等特点,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监测指标。针对目前海带育苗光照强度监测方式落后、准确度和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成果,设计了一套由Wi-Fi通信和无线局域网加互联网通信方式组成的海带育苗光照强度监测系统。系统以移动客户端应用为主要业务控制中心,依据光照强度传感器、气象工作站等设备获取海带育苗车间内的光照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参数,通过无线网关节点实现育苗环境信息和远程服务器的信息交换。通过开发系统应用层,实现移动设备客户端远程监控海带育苗光照参数的变化。实际的模拟生产测试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实时监测、警报功能达到使用要求,提升了海带育苗生产的信息化水平,可对推动海带等藻类的精准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弱光保存海带配子体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弱光保存海带配子体的一些实验结果。本实验发现不同遗传性的配子体对弱光有不同的反应。采用弱光培养,可以较长期地保存海带配子体。经弱光保存的配子体,大部分具有正常的生活力,在恢复正常光照后,仍能正常地发育并产生孢子体。弱光保存海带配子体的成功,为海带的科学实验提供了方便,为进一步改革海带的育苗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褐藻酸降解菌引起海带病烂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年来 ,科技工作者为解决海带 (Laminariajaponica)病烂[1]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从中不难看出 ,海带的病烂是由多方面引起的 ,致病的原因也非常复杂 ,其中微生物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陈等1981 ,1984年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 ,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藻体上的主要附生细菌 ,而且在特定条件下参与海带的腐烂过程 ,导致烂苗或掉苗。本实验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正常海带进行人为感染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 ,比较感染海带各组织内细胞结构的变化 ,以及感染菌存在的位置、菌量的多少等 ,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组织的…  相似文献   

14.
海带的病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综述了养殖海带危害严重的主要疾病其防治方法。文章按海带夏苗培育中的病害及其防治,海上栽培期间发生的病害 及其防治的顺序分别叙述了各主要病害,尤其对危害严重的病害种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述,以期对海带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5.
海带单倍体无性繁殖系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是一种经济褐藻,它的用途很广,在医药、食品、化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海洋生物中含碘量最高的一种,食用海带可以补碘,治疗甲状腺肿大病.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当前约4亿多人口严重缺碘,因此海带养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多年来在国内外人工养殖的藻类中,海带的产量一直居于首位.我国海带的年产量现已达30万t多干品[1],是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养殖业的发展必须有充足、优质的苗源做保障,因此先进稳定的人工育苗技术至关重要.我国现在普遍采用的海带人工育苗技术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即“夏苗培育法”.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是利用对虾(扇贝)育苗池进行室内常温培育裙带菜苗。试验证明,育苗数量完全可以达到生产上的要求,这样既可充分提高对虾(扇贝)育苗池的利用率,又可解决裙带菜苗源不足的问题,促进裙带菜养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对褐藻酸降解菌引起海带病烂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丁美丽 《海洋学报》1990,12(2):224-230
海带在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常有病烂发生,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病烂出现时通常伴生有褐藻酸降解菌的大量繁殖.将接种褐藻酸降解菌而引起病烂的海带切片、镜检,观察到细菌开始侵入海带表面的分生组织,然后进入外皮层、内皮层和髓部.还观察到在细胞间隙有大量细菌存在,许多藻细胞游离,部分游离细胞的细胞壁破损,因而导致组织崩溃、变软.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藻体上的主要附生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造成危害.试验表明,在藻体表面损伤、过于密植、水温较高等不利条件下,藻体抗病能力下降,褐藻酸降解菌有机会大量增殖,病烂也就发生.因此,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育苗系统生态环境不良,是诱发病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任伟  袁著涛  刘升平 《海洋科学》2012,36(9):122-127
在浮筏式养殖中,海带的个体生产力与夹苗位置密切相关,上水层的海带长势较好.在育种中按照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选种时,可被选种的个体仅占总个体的10%左右.本文采用同一对配子体无性繁殖系培育的克隆苗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个体生产力与夹苗位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长度、宽度、厚度、鲜质量、干质量等各项指标中,干质量最能体现海带的个体生产力,得到方程式:y=-0.010x+0.387(R=0.933, P<0.01),该方程式表达了夹苗位置对海带个体生产力的影响.在海带育种选种时,利用公式y=0.010(n-1)+x,可以通过各个夹苗位置的实测值计算出最佳夹苗位置的期望值,消除因环境因素对海带个体生产力带来的影响,使实验结果之间有了可比性,能避免选种中的漏选或误选.  相似文献   

19.
海带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海藻之一。它原产在北太平洋西部的冷水海区。从古代起,我国就从朝鲜进口这种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几百年来,我国市场上的海带主要来自日本。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海带养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58年以后,我国海带养殖事业出现了一个飞跃发展的局面。现在我国沿海从北到南,都广泛养殖海带。  相似文献   

20.
杨春庭 《海洋预报》1991,8(3):46-51
前言 闽东渔场的冬夏各月海水表层水温平均在10°~28℃之间,很适宜海带人工养殖。 海带育苗的关键是在采孢子的气候选择上,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苗选在“白露”节气过后,气温在≤23℃的9月上旬末、中间初的第一次或第二次冷空气影响下的北风阴雨天气比较理想,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采下来的孢子,其优质苗率高达90%以上,经济效益可超过百万元以上,因此对海带育苗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气象服务成为气象服务部门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多年来气象服务的实践经验中,得出几种适合海带育苗的气象条件和天气形势,供气象服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