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气现象的记录务求真实、准确,否则将失去其价值和意义。 夜间不守班三次观测的气候站,晴天的早晨,当观测第一次巡视时,很可能会注意一下有没有露水;但当你看到观测场或周围的植物叶片上挂满晶莹的水珠时,你不能轻易判断那是否是露。实际上这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天气现象“露水”,另有一种是植物生理现象“植物吐水”,还有一种情况是露水与植物吐水的混合物;那么,如何区分是“吐水”还是“露水”呢?  相似文献   

2.
陆面露水特征及生态气候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陆面降露水研究工作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讨论了降露水的形成机制;分析了与温度、湿度、风速、云特征、地形等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关系;论述了陆面降露水的生态、气候和生物化学效应,同时还讨论了降露水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陆面降露水测量方法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强  问晓梅  王胜  张杰 《高原气象》2010,29(4):1085-1092
在系统总结以往陆面降露水观测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目前一些常用降露水观测仪器的基本特点,归纳出了几种典型的降露水观测方法,并解释了这些方法和仪器的主要科学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同时,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陆面降露水观测仪器和发展降露水观测方法的初步思路。最后,简要探讨了开发利用降露水的技术措施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导语:白露和寒露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季节气。寒露节气的露水比白露寒冷,通常凝结成霜。每年9月7日到9日是白露节气,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是寒露节气。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  相似文献   

5.
浅谈露水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露水与雨水和露水与植物吐水它们之间的区别,提出对露水观测记录的一些浅见,为大家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你无法用肉眼真正识别气溶胶颗粒,但你却时刻感到它的存在。气溶胶会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你看见天上的一朵云,你知道是气溶胶在作怪。没有它,地球上大气层中的云不可能形成。同样的,气溶胶对植物授粉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微小的花粉颗粒会随着微风或被一些动物从一棵植物体上传播到另一个植物体上,形成气溶胶。  相似文献   

7.
夏季的一天,天空被乌云笼罩,光线越来越暗。远处传来了沉闷的雷声,随着一阵大风吹过,几颗大雨滴落在地上,湿斑如核桃大小。紧接着飘泼大雨瞬间而至,雨声盖住了一切声音。一会儿传来噼噼啪啪的声音,原来是雨中夹着的冰雹打在屋顶上发出的响声。冰雹落在地面蹦蹦跳跳,在院子薄薄地铺了一层。小明不管不顾的打着伞跑出去,急急忙忙拾了几个大冰雹回到屋里。椭圆球状的冰雹拿在手里还真有些冻手呢。小明心想这冰雹是怎么形成的呢?突然一个声音响起:“你好!我是冰雹。我来告诉你,我们是怎样形成的吧。”原来是放在碗里的一颗大冰雹在说话呢。小明说:“谢谢,快告诉我吧。”  相似文献   

8.
简要归纳了陆面露水资源独特的生态和气候效应,分析了开发利用陆面露水资源的理论依据,并重点从局地气候条件的选择和陆水凝结面的改进2个方面讨论了陆面露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思路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报温钟”     
你可能熟悉蟋蟀,它俗名蛐蛐儿,能歌善舞,悍勇好斗,它还是个生机勃勃的“报温钟”哩!据知,蟋蟀清亮悠杨的歌声,来自它翅膀的振动与摩擦。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的右翅迭在左翅上。右翅基部下表面有一条横脉,脉上有齿,很象小锉,叫做音锉;左翅上表面,刚好在音锉下面长成尖的摩擦缘,形成一对半园形的发音器。该发音器是一块坚韧半透明的油黑色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陆面水分的凝结现象及收支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强  王胜  问晓梅  南玉合  曾剑 《气象学报》2012,70(1):128-135
中国黄土高原是全球独特的地理区域,其陆面水分过程比较特殊。利用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LOPEX)的陇中黄土高原定西陆面过程综合观测站的资料,分析了陆面水分凝结现象及其出现频率与局地微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了露水(霜)量及其出现频率的季节分布特征以及受降水和天气阴、晴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降水、露水、雾水和土壤吸附水对陆面水分的贡献率,讨论了涡动相关法、蒸渗计和蒸发皿观测的陆面蒸发量的差别及其与陆面水分来源的年平衡关系,给出了半干旱区陆面水分平衡的日循环特征。发现露水对风速、大气湿度、近地层温度梯度的依赖很强,一般在风速为1.5 m/s、相对湿度大于80%和逆温强度为0.25℃的情况下露水(霜)量最大;刚降水后的晴天露水量比较大;实际蒸散量与蒸发力的差距十分明显,陆面水分平衡特征表现为一个"呼吸"过程。  相似文献   

11.
梅黄时节,南望山含烟吐翠.那翩翩飘零的……浇透了我斑白的双鬓,润湿了东湖之滨一颗寞落的心.朦胧的天空,朦胧的雨丝,结成了朦胧的网,无名的网.一缕雨风,撩开了沉甸的帆帘,勾起了淡化的思绪.忘不了,那雨中的伞.我握着伞,你紧握着我的手,漫无目的走啊,走!在那梅雨滂沱的江城民主路.你不在乎路人注目,也不管薄衫湿透,我的心醉在绵绵雨都.那伞,笼罩在三轮车上,我靠着车,你偎  相似文献   

12.
叶子 《四川气象》1999,19(2):60
四周漆黑一片,突然袭来的洪水冲走了一切,不见爸爸妈妈,6岁的小姑娘江珊在恐怖的大水中挣扎。“珊珊别怕!奶奶在你身边。”60多岁的奶奶拼命把小孙女推向一棵树。“一定要抓紧树不放,等天亮了解放军叔叔就会来救你!抓紧,一定要抓紧哪!”精疲力尽的奶奶留下这句...  相似文献   

13.
在广阔的辽河平原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小气象站——沈阳市苏家屯区气象站。你看:职工不过5人,办公室不过两间,能说不小么? 小虽小,但在改革的大潮中,却也激起一朵晶莹的浪花。 几年来,小站的人们本着困境中求生存、逆  相似文献   

14.
麦苗张着焦渴的嘴巴, 桃树、梨树的嫩叶也蔫答答; 蓝天里没有一丝云彩, 人们失望的等待着自然界的惩罚。 突然,一颗颗炮弹在蓝天爆炸, 在人们头顶上铺开了五彩缤纷的花;  相似文献   

15.
早晨,我路过门前的花坛,那真是一块漂亮的地方,看着就令人心旷神怡。那一团一团的紫色灌木的叶片上,有几滴细小的水珠儿——露珠,犹如一颗颗闪亮的宝石忽闪忽闪的,又像几颗小眼睛,在那儿眨巴眨巴的,漂亮极了!  相似文献   

16.
时间 :2 0 80年人们在谈论着一则宇航公司的广告内容 :“你想长生不老、永保青春吗 ?请到这儿来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 !”宇航公司里更是热闹非凡。一位老先生向工作人员提问 :“看了你们的广告 ,可我还是不明白 ,乘坐最新式的宇宙飞船旅行 ,怎么会长生不老 ,永保青春呢 ?”一位漂亮的机器人小姐认真答道 :“我们用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当你进入到这个最新式的宇宙飞船里后 ,锁定你要去的星球 ,飞船就会开动 ,用接近光移动的速度遨游太空 ,这时候 ,你的质量会增加 ,而时间会变慢 ,时钟的秒钟会慢到你看不出来它在移动。所以 ,当你乘这样…  相似文献   

17.
王兴  张强  王胜  王帆 《干旱气象》2021,39(1):159-167
露水发生在大气边界层最底层,受大气、植被、土壤的共同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回顾了近几十年露水凝结模型所经历的3个发展阶段:统计回归模型、潜热通量模型、简化的云物理/能量平衡模型,凝练了当前因观测数据序列短造成的模型代表性不足、对不同下垫面露水形成物理机制分析不够透彻、对自然下垫面露水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亚拉巴马、佐治亚、佛罗里达三州根据国家天气局为东南地区制订的农业气象计划,共同建立了测露网,其目的是为了开展东南部地区露气候学研究,也是为了向东南地区农作物病害和收成模式中输入露水的资料.1.监测系统目前很少有仪器能够准确记录成露的开始时间、露水蒸发完的时间和露水强度.测露网选用了戴维斯和休斯1969年研制的测湿系统为基本观测设备.戴维斯-休斯测湿系统由五个测湿传感器、一个记录器和一个电子部件箱组成.电子部件箱中包括电源、时钟和校准电位计.  相似文献   

19.
用于气象探测的人造地球卫星,人们称之谓“气象卫星”。1960年4月美国发射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自1960年以来的30年间,各国竞相在气象领域发展气象卫星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共发射气象卫星150多颗,其中美国68颗,苏联66颗。法国、日本、中国、欧洲空间组织各两颗。  相似文献   

20.
1960年4月1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开辟了太空观测地球大气的新时代。31年来,世界气象卫星事业有了很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气象卫星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气象卫星资料分析应用迅速扩展。在今后若干年内,这两个方面还会有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