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吉林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前寒武纪矿床、构造及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7日—10日在长春地质学院隆重召开。 会议的宗旨是系统总结和交流在前寒武纪矿床、构造和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国际地质数理统计资源预测协会(COGEODATA)及非洲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前寒武纪矿床与构造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18日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举行。参加会议的有23个国家的近80名代表。 整个会议共分4个阶段进行:①乞力马扎罗旅行3天;②会前地质观察6天;③学术讨论会3天;④会后地质旅行2天。我国张秋生作为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的领  相似文献   

3.
由IGCP国际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13日在长春市地质宫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芬兰、印度、伊朗、美国、苏联和中国十三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58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4.
刘连登 《地质论评》1986,32(1):100,95
由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0月10日—13日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宫隆重召开。与会正式代表共190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英  相似文献   

5.
10月10~13日,《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宫隆重举行。大会由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主办。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英国、法国、伊朗、印度、美国、苏联和中国的190名正式代表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143项“遥感与矿产勘查”讨论会,于1982年5月17日~21日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15个国家的约80名代表.国际地科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是总结25年来各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用于地质找矿方面的成果,兼讨论第143项活动结束后新的活动课题.从提交和宣读的论文内  相似文献   

7.
1985年4月20日至4月30日在泰国清迈大学地质系召开了“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锡钨花岗岩对比及资源评价第220项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和工作会议”。它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简称IGCP)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议的主要讨论题目是“花岗岩地质、蚀变作用和有关矿化作用”。出席该对比项目学术讨论会和工作会议的有泰国、中国、马来  相似文献   

8.
谢运球 《中国岩溶》2004,23(4):292-292,298
2004年10月2日至24日在澳大利亚召开了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的最后一次年会暨RAMSAR地下湿地第一次国际专题讨论会。会议包括两大主题,即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和RAMSAR湿地.主会场设在南澳州的纳腊库特(Naracoorte)镇政厅。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袁道先研究员、岩溶地质研究所的谢运球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由我国发起并主持的IGCP299项“地质、气候、水文与岩溶形成”项目,共有35个国家230位专家参加,其中国外167人。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专业委员会48位成员集体参加此项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资助下,IGCP299项于1991年7月5日至8月1日,在桂林举行了国际研讨会及野外地质考察。会议的目的是借助于我国岩溶环境跨度大的优势,对湿润亚热带岩溶、高山岩溶、半干旱岩溶进行现场对比和讨论,为IGCP299项的开展进行示范研究。通过现场对  相似文献   

10.
1991年9月17~29日,第二届IGCP283项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沈阳召开。这是继1989年新疆会议和1990年在苏联乌兰乌德会议后,IGCP283项的又一次国际学术盛会。 IGCP283项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与古亚洲洋有关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特征。这一项目是由我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牵头,包括中国、苏联、美国、蒙古、日本、南朝鲜、匈牙利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地质工作者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1.
一、会议概况 1991年8月25日至30日在日本福冈举行了“亚洲大陆东部边缘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成因、沉积作用和大地构造”讨论会,IGCP245项“非海相白垩系对比工作会议”也一并进行。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美国、中国、苏联、澳大利亚、印度、南朝鲜、德国、埃及、土耳其和台湾、香港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位代表,100余篇论文。中国代表孙枢教授应邀主持会议的开幕式。学术内容分为五个方面:(1)盆地分析、沉积作用和大地构造;(2)白垩系—第三系界线事件;(3)海相与非海相沉积物中的有机质;(4)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45项(IGCP245)—对比与古生物;(5)特提斯地区的有关问题。会议并进行了三条路线的野外地质旅行,地质考察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主办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4项“极低级变质作用”中国国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月7-9日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召开。国家教委、地矿部、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质学会、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长春地质学院矿床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矿床专业学组共同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的第一届全国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5日—20日在长春举行学术报告与讨论会,7月21日—24日赴长白山考察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宝石地质。 来自全国16个省市、40个单位的代表83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98篇论文(摘要),有32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裴荣富研究员致开幕词,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张秋生教授作总结报告。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张贻侠教授、吉林省地质矿产  相似文献   

14.
由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地质学会和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联合召开的国际性金矿地质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5月17~20日在长春地质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会议分两个阶段,17~18日学术报告,19~20日赴四平考察山门银矿。  相似文献   

15.
今年五月十二至十六日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93项和澳大利亚地质学会在西澳首府佩斯召开第二届国际太古宙讨论会,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英国、美国、苏联、印度、丹麦、西德等13个国家的地质学家四百余人参加了讨论会,我国代表四人出席此次会议,会议讨论的内  相似文献   

16.
<正 >1目18日~24日,张宏仁副部长赴约旦参加国际地科朕执主局会议,并赴巴黎参加IGCP科学委员会会议,通报了第30届国际地质犬会筹备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进展》1991,6(4):72-72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主办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4项“极低级变质作用”中国国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月7—9日在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召开。有来自地矿部、国家教委、能源部油气总公司三个系统十一个单位的十六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IGCP220项目第2、4组联合会议是有关花岗岩与锡、钨成矿作用及资源评价对比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29日到7月3日期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国立大学内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西德、芬兰、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西兰、瑞士及东道主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85位地质学家出席了这次会议.我们有色总公司参加会议代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地区晚第三纪海陆事件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6月2日至8日分别在南京及山东临朐举行。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46项(IGCP—246)的一次学术活动,也是我国第一次专门的晚第三纪学术活动。会议由IGCP—246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临朐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70多人,收到论文摘要40余篇,其中有29篇分别在南京及山东临朐两地会议上报告。会场上还展览、陈列了部分论文、图片及实物、标本等。  相似文献   

20.
讨论会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20号项目,由中国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国委员会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组织,有色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主办。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2日至26日在桂林市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西德、英国、瑞士、荷兰、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南朝鲜共13个国家或地区的165名代表出席了讨论会,其中非中国代表45名。各国代表共提交了1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