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5年,南阳市国土资源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实基础,创新管理,依法行政,阳光作业;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方面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全年共完成“三项整治”项目196个,新增耕地1936.9公顷。连续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全年安排项目用地3317公顷,保证了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的同时。积极实施“六一八”工程,即狠抓六项整治(“空心村”、城中村、砖瓦窑场、废弃地、河道滩涂、基本农田),搞好一个调整(结合即将开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搞好规划调整),做到八个用地(规划用地、依法用地、平衡用地、合理用地、划拨用地、经营性用地、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全年整治总面积12.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5.63万亩,连续六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成功申报了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周口市积极求解“保发展、保红线”的新途径,通过强力推进“三项整治”,全市整治总规模26.2万亩,累计新增耕地18.6万亩,备案建设用地指标15.1万亩,已使用“三项整治”折抵置换指标8.9万多亩。在中央持续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新形势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因省政府下达用地指标不足而受到影响,这主要得益于五年来全市坚持不懈推进土地“三项整治”,从根本上破解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难题,实现了双保双赢。  相似文献   

4.
2003~2004年,许昌市本级土地收储总额5亿多元,储备土地出让成交额4亿多元,纯收益达2.1亿元,县(市)加起来就更加可观,成效更加明显。特别是通过土地收储出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得到了效益,开拓了思路,坚定了城镇化信心。同时,2003~2004年全市“三项整治”补充耕地1万多亩,置换建设用地指标6000多亩,全市上报省批建设用地达1万多亩,有力地保证了全市经济建设对用地的需求,土地收储、土地整治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创新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近期,金华市召开全市全域土地整治工作“晒项目”大会,全面启动全域土地整治工作。该市专门成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以“双百”工程为载体,用3年时间,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镇、村不少于100个,工程数量不少于100个,挪腾6万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和近1万亩建设用地空间。  相似文献   

6.
目前许昌市的“三项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禹州市第一批“空心村”整治项目已整治耕地5500亩;襄城县已依法拆迁、收回宅基地8000多亩;长葛市后河唐家门、襄城县黄柳村庄整体搬迁已经完成;鄢陵县、许昌县砖瓦窑场大面积复垦正在有序展开;许昌市市本级已安排第一批开发项目30余个,涉及新增耕地2000亩。各县(市)已安排项目100多个。截至目前,全市已验收项目131个,新增耕地4575亩。  相似文献   

7.
古城许昌地处中原腹地,面积4990平方公里,人口448万,耕地总面积515.8万亩,探明矿产资源36种。“十五”期间,许昌市国土资源局牢固树立保护资源和为经济发展服务意识,开拓创新,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全市440万亩“饭碗田”数量未减,质量稳定,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逐步完善。11个乡镇基本农田整治示范区正在规模展开,100个“空心村”整治示范点全面启动,全市连续七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土地收储规范运营,城区50平方公里价值300亿土地资产被逐步挖掘利用。从原市委、市政府办公用地拍卖,到东城区商住用地挂牌,…  相似文献   

8.
2005年,新乡市国土资源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全市基本农田稳定在39.54万公顷,完成耕地占补平衡项目50个,新增耕地1540公顷,积极开展“三项整治”新增耕地200公顷;全年市区盘活存置土地153公顷,收回企业用地100余公顷,向社会供地1822.8公顷,公开出让150公顷土地,成交额3.5亿元。  相似文献   

9.
自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以来,桐庐县聚焦乡村振兴,持续释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破解用地制约、提升农村发展动能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镇(街道)全覆盖,预计到2020年行政村覆盖率将达90%以上;共获得省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24个,其中2019年省级试点项目达5个,数量为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已复垦建设用地985亩,盘活土地391亩,新增耕地3362亩,设立永农整备区5700亩,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29个,带动村集体增收4.2亿元,实现了“保农业、促产业、惠民生”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0.
《浙江国土资源》2013,(12):57-58
今年以来,绍兴市已获得用地指标19889亩,累计供地24390亩,并通过多种“补地”途径,连续15年实现土地“占补平衡”,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要素支撑。一是“争”。通过争取重大投资项目列入省重点计划“盘子”等途径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全市已获得指标追加9701亩。二是“保”。在积极争取发展用地的同时,严守耕地“红线”。加快推进“812”土地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11.
为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效保障富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日前,杭州市富阳区下达土地整治专项行动三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2016至2018年全区通过实施垦造水田专项行动计划,力保完成垦造耕地6000亩,其中垦造水田1500亩;完成“旱改水”3500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2400亩。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习总书记提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国土资源部等部门明确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水田补水田、占优补优”政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周口市积极求解"保发展、保红线"的新途径,通过强力推进"三项整治",全市整治总规模26.2万亩,累计新增耕地18.6万亩,备案建设用地指标15.1万亩,已使用"三项整治"折抵置换指标8.9万多亩.在中央持续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新形势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因省政府下达用地指标不足而受到影响,这主要得益于五年来全市坚持不懈推进土地"三项整治",从根本上破解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难题,实现了双保双赢.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开封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完善体制,严格管理,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妥善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开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全年报批国家重点项目用地11805亩;“三项整治”整理土地2514.028公顷;新增耕地而积768.3749公顷,再度实现全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共推出六批18宗,出让土地41.8公顷,成交额1.5亿元,纯收益近1.2亿元.盘活存量土地106.25公顷。超额完成了省厅下达盘活存量土地30%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4.
陕县地处丘陵山区,全县总人口34万,农业人口28万,耕地面积3.7万公顷,人均不足1.3亩。近年来,该县把保护耕地、开发土地资源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经济发展战略措施常抓不懈,深入落实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高标准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保证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及时落实。特别是2002年以来,该县以农村奔小康和“空心村”整治为契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工作,走出了豫西独具特色以“退宅还耕”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开发整理路子。三年来,全县通过“空心村”治理,实现净增耕地3400亩(不含国家省市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2000亩),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占补有余,解决了人地突出矛盾,确保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对土地的需求不断上升。为解决经济发展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2004年以来,信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扩大全省土地“三项整治”的内容,在全市开展以“空心村”、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河道滩涂、城中村、基本农田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六项整治”工作。仅两年时间,整治土地17.6万亩。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信阳市实现了耕地面积不减、基本农田面积不减、粮食播种面积不减、粮食总产量不减。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2014年,济源市国土资源局在挖掘资源潜力、保障用地需求、队伍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进发出勃勃生机。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开展了全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初步建立了耕地后备资源库;完成了农村土地监测监管系统中剩余的711亩补充耕地地块的核实清查工作;对11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450个村居的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成果进行全面完善与修改;完成了《济源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数据库建设工作,并通过了省厅审核;年度土地开发整理17个项目2400亩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土地专项整治900亩全部完工,1000亩土地整理全部完工,通过了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邓州市积极推进“三项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空心村”整治项目360个,砖瓦窑整治项目104个,工矿废弃地整治项目39个,整治面积4.27万亩,整治后新增耕地3.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共投资1.39亿元,整治土地23.3万余亩,增加耕地0.766万亩,共增加耕地4.366万亩,为433个项目提供了土地支撑,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全市开展破损山体整治工作以来,槐荫区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全面调查,科学规划,采取项目专项整治与房地产开发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整治力度取得显著成效。近2年来先后完成匡山、刘长山和腊山等3处山体的整合工作,完成整治面积51万平方米,占总任务73%,在全市率先提前超额完成济南市国土资源局下达的3年完成70%的任务。直接增加建设用地43公顷,增加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目前匡山已被整治修建为休闲公园;刘长山矿坑已进行房地产开发、绿化;腊山东南片区被进行恢复绿化。经过整治不仅消除了视觉污染、美化了城市环境、消除了地质灾害的隐患,为居民提供了多处休闲健身场所,而且也增加了建设用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邓州市积极推进"三项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空心村"整治项目360个,砖瓦窑整治项目104个,工矿废弃地整治项目39个,整治面积4.2万亩,整治后新增耕地3.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共投资1.39亿元,整治土地23.3万余亩,增加耕地0.766万亩,共增加耕地4.366万亩,为433个项目提供了土地支撑,有力地服务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局,实现了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四赢".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17.5万亩,保护率89.1%.2006年,邓州市被确定为全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之一(河南省6个),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2009年国土资源部耕地占补平衡和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检查组对邓州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浚县是豫北农业大县,人均耕地不足1亩,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耕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受到了挑战。如何正确处理服务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已成为该县国土资源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境内存在着大量砖瓦窑场吞噬耕地的事实,近年来,该县国土资源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全县砖瓦窑场用地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2004年以来的集中整治.全县砖瓦窑场与1999年相比,减少58座,腾出土地近2000自,其中通过治理实现新增耕地1900亩;对废弃砖瓦窑场复垦治理,增加耕地2010亩。至此全县砖瓦窑场共“吐”出耕地4010亩,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