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DELPHI语言,将地面摇测站自动采集的常规气象资料和经过校对的报表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并录入SQLSERVER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可用于预报业务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2.
运用河北省境内103套交通气象监测站逐分钟的能见度气象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台站自动站和人工观测资料,探讨了能见度气象监测数据的质量问题和质量检查方法。归纳出3类能见度监测数据的质量问题,提出允许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人为识别法等几种可用于能见度气象监测数据的质量检查方法,同时给出了雾和强降雨造成的低能见度数据质量检查和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地面报表D、V文件质量检查补充软件的设计思路、数据结构、程序功能等。该软件根据全省地面报表D、V文件质量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D、V文件数据特点 ,依据尽最大可能用计算机对气象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的原则研制 ,减少了人工审核工作量 ,有效提高了全省D、V文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为天气预报以及各类气象业务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检查方法.该方法能对各类常规气象报文进行实时、准确地解码与译码,检查、订正不符合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编码规范的报文,并具备灵活的人机交互能力,以适应各类气象观测资料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该方法的应用,可取代传统的以气候极值检验为主要手段的质量检查方法,提高了实时资料处理的效率,并显著提升了相关气象产品结果的准确性.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DELPHI语言 ,将地面遥测站自动采集的常规气象资料和经过校对的报表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并录入SQLSERVER数据库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可用于预报业务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的技术原则,针对目前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带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对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报表的种类、各项气象要素信息化的技术细节以及不完整记录的穿孔和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做了必要的介绍。这对于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信息化资料的质量,为寻求合理的统计方法和正确地进行数据计算以及更好地提供服务使用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利用DELPHI语言,将地面遥测站自动采集的常规气象资料和经过校对的报表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并录入SQLSERVER数据库,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可用于预报业务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全国农业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发辉  宋超辉 《气象科技》2004,32(5):372-376
在分析我国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全国农业气象资料数据模式”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以1993年版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为依据、以现行“农业气象观测记录年报表”的内容为基础、符合气象行业标准编写要求、具有延续性与可扩展性、面向现代化数据管理和应用服务等,对数据模式的结构和主要技术特点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数据模式的研制将有助于现存的农业气象报表资料的数字化以及今后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自动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林莉  冯瑞萍  张智  罗琳 《山东气象》2012,32(2):64-66
通过对宁夏纸质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建设委托数字化处理存在的优势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提高纸质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处理委托业务质量的措施,应加强委托业务的监督管理和质量检查,制定数字化处理标准和流程,加强数字化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委托业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鹏  程思  鲍婷婷  翟伶俐  王宏斌 《气象科技》2019,47(6):1032-1036
精细化预报服务和气象能源开发等需要时间序列长、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更高的气象资料,对逐小时资料的需求尤为突出。现存历史气象资料进行数字化扫描之后存在污点、褪色、模糊、字迹洇透等问题,不符合档案归档和服务的要求、同时也造成对图像进行数值提取的难度大大增加,提取结果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均值的图像优化算法,能够快速识别和区分图像背景和数据记录曲线,过滤图像中的噪点,统一数据记录曲线的颜色和粗细。经过优化之后的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明显增加,体积明显缩小,实际应用中发现,经过优化之后的图像节约了存储资源和成本,同时清晰度有明显地提高,结果表明基于K均值的优化方法明显提高了气象数字化档案的质量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气象测报是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工作的基础。气象报表是气象观测的成品,是气象台站技术资料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气象人员辛勤劳动为国家积累的宝贵财富。从广义上来说,提高气象报表的质量,才能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因此,必须认真编制报表,保证报表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本文根据浙江省气象局文书档案管理现状,提出文书档案数字化处理流程计划,分别介绍档案前处理、目录著录、档案扫描、图像优化、质量检查、图像挂接、数据存储备份等数字化处理技术方法。通过文书档案数字化处理获取长期完整的文书数字化档案,为提高档案服务应用效率,数字档案室建设准备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报网络司辐射基础气象资料建设工作安排,陕西省对西安、安康、延安3个辐射站1993—2012年的辐射月报数据R文件进行了全面质量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辐射资料错情主要集中在1996年以前的资料中,错情类型大多为原始报表错和信息化时录入错。陕西省补录了1993—2004年R文件中辐射表号码,对历史资料中的错误数据逐一核查更正,形成了高质量的辐射数据文件。  相似文献   

14.
气象观测资料是气象业务和气象研究的基础资源,各种数据序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气象业务和气象研究的应用效果、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内蒙古气象局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气象观测资料信息量不断增长,资料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加工处理、信息服务和数据存储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必须进一步加强。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内蒙古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体系的现状和资料观测、数据传输、统计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描述了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将气象数据分为离散数据、格网数据和要素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象数据库,包括气象资料信息数据库、社会资料信息库、基础地理数据库和气象空间数据库,并详细分析了气象数据的组织结构、表达和处理方法,最后提出了基于GIS的气象数据管理与表达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气象业务、科研、服务的需要,我们在长城机上建立了汉字气候数据库系统。这个系统以数据库为核心,构成一个具有气候资料特点的信息处理、数据管理、检索服务、报表输出等一体化的业务服务流程,具有系统性强、结构合理和良好的人机界面,适用于全国各省气象部门。本系统建立的主旨:不但要使气候资料收集处理后完整安全地以计算机信息存档,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资料使用的实际效益,提供切实可行的各种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17.
陶淘  侯俊  张晨亮  屈莘  杨挺 《气象科技》2024,52(2):195-204
为提升大数据云平台与移动互联网的耦合气象服务质量,满足气象防灾减灾移动可视化需求,推进新疆气象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开发一款专业气象服务APP。该APP在“云+端”业务模式下充分利用气象业务现有数字化成果,采取多源存储、接口调用、控制反转和数据交互技术,对全疆天气自动站的地面观测、格点实况融合、雷达回波、灾害预警等气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移动展示。天山气象APP可按用户需求提供疆内基于实时位置的天气实况、精细化预报、预警详情、雷达拼图、实况要素产品和统计值要素产品,同时继承大数据云平台服务接口高额承载能力,实现毫秒级响应,在全疆天气自动站应急保障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应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气象纸质表格历史资料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很重要的历史保留意义。数字档案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纸质原始资料进行收集、保存和提供各类数字信息资源。本文提出了一种“纸质表格扫描成像”+“图像碎片化处理”+“众筹识别”的快速数字化方法及系统,利用气象大数据资源,应用DBnet模型、DSCC算法等技术对纸质气象表格扫描图像进行图像碎片处理;通过用户的登录行为实现“众筹录入”,完成气象纸质表格资料的数字化档案工作。经验证,快速数字化系统的一录正确率约为99.7%,高于传统数字化人工键入的一录正确率(95.6%);录入时效比传统数字化提高了22.2%。该系统保证了数据正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气象纸质表格资料快速形成数字档案的目标,也为数字档案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新冠疫情导致传统数字化人工聚集工作模式面临较大风险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疆农业气象报表制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多年农业气象报表的审核工作经验,分析、探讨其原因,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对农业气象测报人员在今后的农业气象报表制作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质量检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是气象资料中数据量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资料之一。国内作为气候资料接收和保存的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中包含45个气象要素, 每日4次定时观测资料。利用2005年用于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接收、处理实时业务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对保存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的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数据集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检查, 对原数据集中因解码而引起的比较明显的批量错误资料进行了修改, 生成具有质量控制码的二版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数据集。同时还系统介绍了1980年1月—2003年12月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数据集质量检查结果, 分析了资料的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