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山东水道幅变质岩发育区,应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磁化率、密度、克氏比等物性参数进行拟合,给出了该区物性区域变化趋势,与航磁结果对比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中部地区岩矿石磁化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内蒙古中部的锡林浩特、巴林左旗等地区岩矿石磁性特征,更好地对该地区的航磁异常进行综合解释,使用航遥中心研制的ZH-1磁化率仪,于2009~2011年间先后四次在该地区进行了野外岩矿石磁化率实测。并在统计、分析实测磁化率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地区岩矿石磁化率分布情况,分别叙述了区内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矿石及围岩等各种类型岩矿石的磁化率特征,对岩矿石磁化率与航磁、矿产间的联系进行探讨,为磁法勘查解释、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宫丽 《地质找矿论丛》2008,23(2):169-173
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是辽宁地区古老变质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变质程度高于绿片岩相,局部可达麻粒岩相.通过研究辽宁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计算了辽宁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元素原始浓集系数,建立了不同构造单元和地层单元元素的原始浓集模型.  相似文献   

4.
七二年以来,在“老变质岩铜矿”专题科研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看法:我国老变质岩系中的层控型铜、铅、锌、硫、钴、铁、硼等矿床,大多数是变质—混合热液矿床。它们被控制在回曲构造里。回曲构造是老变质岩系的特征构造。回曲构造(ω构造) 老变质岩系的地质构造,常用“复杂”来形容,认为是多期构造迭加的结果。已知区域变质作用(包括混合岩化作用)同时产生的地质构造,特别是在高温高压下产生的塑性—流动构造,与沉积岩系的有很大不同;老变质岩系的构造与寒武纪以来的地槽褶皱  相似文献   

5.
陈梦熊 《地质论评》1950,15(Z1):7-12
一、引言甘肃中部有许多变质岩系露头出露於黄土或第三纪红色岩层之下,由於露头零散,岩性变化很大,又缺乏化石的佐证,所以关於这些变质岩系的时代问题,各方意见,颇不一致。归纳起来,这些变质岩系约可别为皋兰系(太古界),南山系(上古生  相似文献   

6.
柳献军  许新芳  李鑫  赵洋 《新疆地质》2012,30(Z1):53-54
阿尔泰青河地区中深变质岩系时代归属问题一直备受争议,通过1∶5万地质矿产调查,将青河地区中深变质岩系构造演化与同位素资料相结合,首次将青河地区中深变质岩系划为中元古界苏普特岩群,为研究阿尔泰地区中深变质岩系构造演化及时代归属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构造地层学是变质岩地区地层研究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质岩区,尤其是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岩地区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与争论.同一地区的同一套岩系经常有不同的结论.尤其是地层厚度相差更为悬殊.其原因是由于人们对变质岩系的特殊性认识不足,习惯于用研究沉积岩的方法来研究变质岩.由于变质岩系中古生物化石贫乏;经历了不同程度变质作用(可能为多期的)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  相似文献   

8.
杨宪涛  坚润堂 《云南地质》2013,32(2):139-141
金矿床赋存于金山矿田东侧中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双桥群的浅变质岩系为矿源层。矿床经历区域变质成矿期和动力变质成矿期两个成矿阶段,浅变质岩系和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是最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结合盆缘露头、盆地基底钻井及重磁震资料,综合研究莺歌海盆地前新生代基底特征。基于盆地西北缘Song Da带18个剖面点地层序列、166件岩石样品密度和2 800套磁化率测量结果,建立密度--磁化率交汇图版,约束盆内地震剖面和重磁异常解释,通过海陆结合的方法填制出盆地基底地质图。其前新生界由前震旦系、寒武系—上三叠统下部、上三叠统上部—白垩系三个构造层构成,它们沿红河断裂呈北西向分布,中间老,为前震旦纪中—高级变质岩;两侧新,向西为中生代沉积岩,向东为古生代浅变质岩、灰岩。  相似文献   

10.
密云水库北部是以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为主分布地区。该区变质岩系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统一认识。通过对该区航空像片和卫星像片等遥感图象特征的研究,使本区变质岩构造的形态特征、分布、演变规律和地质发展历史以及铁矿层的分布规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周文孝  赵晓成  吕新彪 《地球科学》2020,45(12):4370-4388
金水口岩群上部的白沙河岩组作为东昆仑的基底变质岩系之一,对研究东昆仑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选择青海省诺木洪地区出露的白沙河岩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相关研究.通过调查将该地区白沙河岩组划分为上中下3个岩性段,从中识别出矽线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白云石等特征变质矿物组合,表明该岩组经历了高角闪岩相-低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对识别出的泥质变质岩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温度计和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压力计所恢复的视峰期变质温度为660~683℃,压力为3.9~4.2 kbar;对基性变质岩使用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与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压力计,恢复其变质温度为723~772℃,压力为3.4~4.9 kbar.对其中的长英质副变质岩进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频数峰值集中在1 300 Ma,其原岩沉积年龄应晚于中元古代.白沙河岩组中变质基性岩原岩为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的拉斑玄武岩;长英质变质岩原岩为泥质-砂质陆缘碎屑岩.白沙河岩组原岩建造为陆缘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系列,上部为碳酸盐岩沉积,其可能形成于由伸展向挤压转换的构造条件下的大陆裂谷晚期.   相似文献   

12.
颜翔锦  黄伟  任传涛 《地质与资源》2022,31(2):201-205+220
在对岩体质量定性分析及相关指标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将岩体质量分为不同级别.根据岩体的不同质量等级,通过岩石力学性质分析了下河口—拉古哨路段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侵入岩组(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和变质岩组(混合岩)岩体节理对边坡失稳破坏的影响较小;变质岩组(片麻岩)岩体的风化程度和完整程度降低了边坡的稳定程度.风化程度、完整程度、结构特征、结构面产状及延伸性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原因,边坡破坏方式和程度可能出现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内蒙集宁群变质岩系U-Pb和Rb-Sr协同位素年龄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宁群变质岩系按其岩性共分上、下二个岩组;下岩组以二辉斜长麻粒岩,紫苏斜长片麻岩为主,原岩为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沉积岩建造;上岩组主要由硅线石榴钾长片麻岩,透辉石大理岩等组成,原岩为含碳半粘土质岩及碳酸盐建造。变质程度已达麻粒岩相,形成温度800—900℃,压力(8-10)×108Pa。采用锆石U-Pb法和全岩Rb-Sr法进行变质岩的年龄测定文中介绍了集宁群上、下岩组锆石原岩样和锆石的特征以及年龄的测定方法、测定的原始数据并对测得结果进行了讨论。得出集宁群的最大年龄值为2467±2554Ma(下岩组),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斜长角闪岩类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及变质岩原岩恢复,属于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晓天火山沉积洼地中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在稀土元素特征曲线的相似性确定火山岩物源来源于基底岩系卢镇关岩群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根据斜长角闪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含金丰度的研究,认为区内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与卢镇关岩群中斜长角闪岩类岩石存在密切关系,其物源主要为卢镇关岩群中斜长角闪岩类。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东五分子地区韧性剪切变质作用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五分子地区花岗-绿岩地体经受了三种类型变质作用的改造。韧性剪切带不仅控制了区域变质岩组合的分布,而且也导致其变质作用的强度出现了逆转序列。根据岩石的结构、碎斑含量及矿物成分,韧性剪切变质岩划分为三类,其共同特点是具有碎斑结构。其变形结构分为单矿物型及组合型。同一块韧性剪切变质岩由处在单变平衡的一组矿物组成。根据岩石变形及重结晶的特点,结合其产状,确定出两种不同类型韧性剪切变质带。共生矿物对的研究证明它们形成于地壳不同深度及温度、压力条件。本区的金矿化、运移、沉淀与韧性剪切变质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藏北羌塘地体阿木岗群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地质填图和实测剖面获得的资料,对羌塘地体阿木岗群的层序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变质作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变质岵与盖层之间的角度不整保关系,火山-沉积变质岩的Sm-Nd年龄对阿木岗群的原岩时代和变质年龄进行了重新厘定,得出其原岩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和少量火山岩,经历了三期变质作用的演化,火山-沉积变质岩Sm-Nd年龄为268.6Ma。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石鼓片岩变质变形特征及其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昆琼 《云南地质》2003,22(3):329-335
滇西北金沙江结合带东侧的石鼓变质岩系,可划分为石鼓岩群和巨甸岩群。石鼓岩群受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改造,主期变形环境为中、深部构造相;巨甸岩群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改造,与之相伴的构造形迹属中、浅部构造相。石鼓岩群包含羊坡岩组和露西岩组,巨甸岩群可进一步划分为陇巴岩组和塔城岩组。同一岩群的岩组,变质作用、构造变形特征相同,但变质岩石组合及原岩特征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了与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有关的8个方面的问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研究概况;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研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和杂岩的划分问题;重要区域性不整合的研究;鉴定变质地层的原岩类型、岩石性质和恢复古环境;正确区分变质地层和TTG岩系以及其他变质深成岩;变质地层时代的确定。另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3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变质作用是地壳历史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并随地壳的演化而表现为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过去称为区域变质作用可根据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而分为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而大地构造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它的原岩建造的特性。变质作用开始的大地构造环境一般可认为是具有活动特点的下沉带,表现为巨厚的  相似文献   

20.
红旗营子杂岩主要块体包括太古代火成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晚古元古代或古生代变基性岩(退变榴辉岩和斜长角闪岩),晚古生代变表壳岩(石榴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蛇纹石化大理岩).本次研究的变基性岩(石榴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为322.0 Ma-317.3 Ma,其围岩变表壳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