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力学学报》2018,24(1):146-146
正2018年1月25—26日,地调局地质力学所举办的地质力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中科院院士石耀霖,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陈毓川、赵文津、康玉柱,20余位国内知名地质专家学者,及近百位地质力学所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弘扬李四光精神,推进地质力学创新发展"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成果展示、研讨的形式,交流了2017年地质力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介绍了地质力学研究所业务结构调整总体方  相似文献   

2.
值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建所50周年之际,“大陆构造与资源环境”暨第七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7—29日在北京金泰海博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壳变形地表过程重点开放实验室。承办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赞助单位为北京城际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加会议的有来…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发起,今年9月5日—10日将在北京召开国际地质力学学术讨论会。目前已有美、奥、日、苏等十多个国家报名参加这一会议。4月28日在京召开了组织委员会会议。据悉,会议规模约100人,其中国外学者将占30—40%。会议内容为交流地质力学国际研究新进展,介绍我国地质力学研究的成就,加强  相似文献   

4.
吕古贤 《地质论评》2000,46(6):637,659
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2月26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发起组织。会议由吕古贤研究员主持。 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发展司的支持。董  相似文献   

5.
1999年10月25日至29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地质系、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五六二综合大队、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与第四纪冰川专业委员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北京地质学会以及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在地质力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大陆构造与大陆变形暨第六届地质力学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24人,分别来自国土资源部、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以及地矿、石油、冶金、核工业、有色金属不同产业部门的32个单位;有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的专家,也有长期从事野外地质调查与找矿勘探工作的学者.地质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孙殿卿院士、陈庆宣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张彦英院长、董树文副院长,中国地质学会艾永德副秘书长、浦庆余处长、陈丛喜处长、郝梓国处长及第六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广东省地矿局原总工程师覃慕陶先生出席了本次学术讨论会.会议得到主办单位和全体代表的全力支持与合作,开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吕古贤 《地球学报》2000,21(3):334-335
<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2月26日在中国地质科学地质力学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发起组织.  相似文献   

7.
《地质力学学报》2006,12(4):405-405
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等单位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20个省市自治区的43个单位,1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李廷栋、马宗晋、张宗祜、翟裕生、汪集呖、邓起东、赵文津、康玉柱等院士出席了本次讨论会。国土资源报等新闻单位对会议进行了报道,会议汇编了《“大陆构造与资源环境”暨第七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相似文献   

8.
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青海省国土厅会议承办单位中国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长安大学青海大学兰州大学青海省地勘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会议协办单位(协办单位将在会议2号通知中发布)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于2010年10月15-19日在西安长安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长安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办。翟裕生、赵文津、张国伟、汤中立、李佩成院士等参加了大会,陈毓川、赵鹏大和孙传尧院士和张洪涛总工程师等发来贺信。来自全国各地的350多名地质矿产科技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国内 学术性会议 第四纪地质与第四纪冰川学术会议 中国地质学会召集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9月 全国岩溶学术会议 中国地质学会召集岩溶地质调查队主办10月 全国地质力学经验交流会 中国地质学会召集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11月 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学术会议 中国地质学会召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主办 技术经验交流会议 静力触探经验交流会 水电部规划设计管理局2月 全国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建筑物设计经验交流会 水电部规划设计管理局召集广东省水电局主办3月 全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经验交流会 } 水电部规划设计管理局主办8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20—2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组织召开的李四光思想研究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决定成立李四光研究会,并成立筹备组,明确了李四光研究会的工作重点。李四光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创造了地质力学,并将其成功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我国地质找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地质》2010,(12):1891-1892
2010年10月15—17日,"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在古都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长安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十几个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13.
如何发展我国地质力学理论?这是我国地质科学领域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最近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力学学习小组关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发展我国地质力学理论》(以下简称《发展》)一文,我们认为文中某些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是有碍地质力学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1982年10月7日到9日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召开了第31届奥地利地质力学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包括主要来自西欧的各国代表约750人。会议上共选出30篇论文进行宣读和讨论。论文涉及以下四个专题: 一、岩石力学在工程建设上的应用(10篇):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汉诺威(Hannover)到沃兹堡(Würzburg)的新建铁路隧道(7篇):三、岩体移  相似文献   

15.
《地质通报》2005,24(12)
“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相似文献   

16.
1978年我队地质力学小组运用地质力学方法,对新疆东准噶尔界山清水十五号(以下称十五号)含矿超基性岩体及控制铬铁矿的构造条件进行了工作和研究。现整理成文,作为我们学习地质力学的一些体会叙述于后,谬误之处,望请批评指正。(一)区域地质概况十五号超基性岩体处于东准噶尔克拉美里山的西端,即蒙古弧形构造西翼外侧,克拉美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论述了地质力学从构造形迹入手,通过构造体系的划分与研究来探讨地壳运动及动力来源的学术思想;评述了地质力学的几个基本观点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地质力学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希图能达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活跃地质力学学术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就地质力学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若干规律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诸多方面的应用作了归纳,并通过若干典型实例,阐明了地质力学方法在区调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阐明了地质力学方法在矿床勘探中具有战术的指导作用。最后扼要阐述了地质力学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今年十月,地质科学研究院在大连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地质力学经验交流会。来自地质战线的代表欢聚一堂,畅谈实践体会,认真探讨问题,涉及各个矿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热等方面,会议之规模,涉及问题之深度、广度,是地质力学发展中前所未有的。一些地质界的老同志,看到这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在我国土生土长,正在遍地开花结果,看到我们用自己创造的学科为社会主义服务感到格外高兴和亲切。  相似文献   

20.
地质力学方法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矿床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地质力学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若干规律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诸多方面的应用作了归纳,并通过若干典型实例,阐明了地质力学方法在区调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阐明了地质力学方法在矿床勘探中具有战术的指导作用,最后扼要阐述了地质力学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