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分别介绍了电测深法和电磁波层析成像方法,两种方法操作简单且能够详细反映采空区注浆加固效果。综合应用两种方法对铁路地下采空区加固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均表明了在线路的K0+278~K0+450段加固效果良好,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将两种检测方法综合应用在采空区加固效果检测是合理的、可行的,为今后其他同类的检测效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大型复杂采空区由于具有分布范围广、多层、厚度及埋深不等和周围岩性复杂等特点,导致其注浆质量检测难度较大,目前尚无可靠的系统检测方法。结合某采空区注浆工程实践,对浆液结石体的电阻率进行了现场试验,得到了浆液结石体的视电阻率范围为93~130m,与采空区及围岩均有较大差异。运用电测深法和电磁波CT对采空区注浆前后进行检测,发现注浆后浅部0~30m范围内,视电阻率普遍得到降低且变得相对均匀稳定; 深部低阻异常在注浆后电阻率也得以减弱,且均匀范围明显扩大; 电磁波吸收系数在40~70m范围内得到提高约25%。钻探取心发现,多数孔内可见注浆结石体; 检测孔的后期注浆中, 10个孔的注浆量均不大于周围相邻4个孔的注浆量平均值的15%。对以上检测结果分析可知:采空区在物性特征上表现为较低的电磁波吸收系数,注浆以后升高; 地下水位之上的采空区表现为较高的电阻率,注浆之后降低,地下水位以下的采空区则反之。注浆前后采空区物探差异明显,本段落采空层的浆液充填效果较好,几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同时表明,采用全域检测的电测深和局部详查的电磁波CT相结合的物探方法,与钻探取心结果及检测孔后期注浆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对大型复杂采空区注浆效果进行有效检测和评价,可为类似采空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注浆效果检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煤矿采空区进行瞬变电磁法勘探及注浆效果评价实例分析,证实瞬变电磁法不仅能准确圈定采空区的分布范围,而且能有效检测采空区注浆后的工程质量。利用瞬变电磁法进行采空区注浆前后的检测评价,须采用相同的勘探网度及测点布设,相同的数据采集参数及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及处理参数等。实例表明采空区的电阻率异常值及分布范围在注浆前后有明显的差别,表现为电阻率等值线的起伏形态、梯度、展布方向等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山东龙泉科技大厦位于多个小煤窑开采范围之内,该区开采资料不全、采空边界不清晰、煤层多及厚度变化大。综合采用物探、钻探及钻孔成像技术开展采空区探测研究,各探测手段相互验证,基本查明了勘探范围内不同煤层低阻异常区,有效探明了煤矿采空区位置和分布范围。在确定采空区范围、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空区注浆设计方案及注浆关键参数。注浆治理后通过高密度电法、波速测试及钻探验证等进行了综合检测,结果表明:通过注浆处理,已减小甚至消除了采空区地面剩余变形造成的采空地面塌陷灾害的影响,注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拟建徐州工业园区南湖小学场地下存在多层采空区,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大。根据项目规划、煤层开采情况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在场地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场地采空区地基注浆治理设计,确定了采空区治理范围、深度、注浆孔平面布置及工作量、注浆施工工艺顺序、注浆主要材料及浆液比级。注浆施工结束后,采用钻孔取心、波速测试、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和钻孔压水试验等方法对场地注浆效果进行了综合检测,所得检测结果均达到预期的注浆效果,场地注浆充填治理的质量达到了采空区治理设计要求,可为类似场地注浆治理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注浆质量检测是煤矿采空区废弃土地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对科学评价采空区治理后场地稳定及建(构)筑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众多工程实践,对注浆质量的检测方法、指标、合格标准、评价方法及检测工作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全面总结。结果表明,注浆工后质量检测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应根据建(构)筑物特点及注浆设计要求,遵循“内外兼顾、前后一致、综合检测”的原则优选检测方法;将检测指标分为直接指标(充填率、结石体强度)、间接指标(透水率、波速等物性参数)及结果指标(变形值)3大类,不宜将岩心采取率作为检测指标;检测指标及合格标准应充分考虑建(构)筑物地基设计要求及采空区埋深等工程特点综合确定;确定变形指标合格标准时,需统筹兼顾场地稳定指标及建(构)筑物允许变形值。提出了一种适宜于煤矿采空区注浆质量百分制评定法,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工后质量检测成果紧密结合,定量评价整体注浆效果;将建筑物、地基、采空区三者视为一个系统,讨论了目前检测工作中存在的4大误区,对地下隐蔽灾害治理质量及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拟建场区下存在大范围的采空区,通过注浆法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针对采空区内往往充填大量的水,且存在多层采空区的情况,采取先稀后稠的注浆方式、变直径的注浆孔设置以及先外后内、外密内疏的注浆工序方法保证注浆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电法岩溶路基注浆质量检测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地下水条件下高密度电法进行注浆质量检测的可行性和评价方法,建立了一种可变地下水位的岩溶路基室内模型,采用微型电极进行不同地下水条件的注浆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中无地下水时,注浆合格的模型注浆后视电阻率较注浆前降低;模型中有地下水时,注浆后视电阻率较注浆前升高;模型注浆前后地下水条件不同时,不适合使用高密度电法进行注浆质量检测。南广铁路和湘桂铁路现场测试结果也基本验证了模型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的质量对高速公路建设至关重要。在焦晋高速公路采空区注浆治理工程中,为准确评价其治理质量和治理效果,应用钻探、岩土测试、综合物探和变形监测等方法对治理工程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阐释了各种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在综合物探检测方法中,首次提出了高分辨率地震利用反射波品质因数评价注浆效果的新思路,并推荐了各种检测方法评价采空区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和针对不同工程特点的检测方法优化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刘建涛  谌霞  张广亮 《探矿工程》2009,36(11):46-49,64
在电厂老厂房扩建时地基需要进行注浆加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溶洞地形的地质特征,选取合理的注浆参数及孔位布置,采用合适的钻进方法及注浆技术对地基进行了注浆加固处理,并提出了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通过注浆后的检测,证明该注浆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Two-dimensional (2-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gravity explorations were undertaken to estimate the 3-D distribution of karst cavities at the area of Yongweol-ri in Korea where ground subsidence has occurred. Although the gravity method is a low-cost way of analyzing a 3-D continuous structure, its vertical resolving power is poor. In contrast,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 can provide a 2-D and/or 3-D subsurface structure with a much higher lateral and vertical resolution than the gravity method. Accordingly, geostatistical methods and density information were used to enhance the 2-D resistivity structure revealed by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 into a 3-D structure. The assumptions are, first, that each data set senses the same underlying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terms of different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secondly, that two different material properties are correlated locally or globally throughout the entire target area. As a result, the distribution of limestone cavities can be estimat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y are mostly filled with groundwater and clayey soils and have abnormally low levels of resistivity and density. The estimated distribution corresponds with the grouting, borehole imaging and monitoring data. In this exampl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2-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3-D gravity methods is a very powerful tool for 3-D subsurface imaging and that the method can provide enhanced imaging capabilities for 3-D cavities.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压密注浆法应用于安庆电厂地基液化处理的实践。通过现场检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了压密注浆在处理液化地基的工程中可以达到设计要求,消除液化,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而且在不便于大型施工机具进入的狭窄场所具有优越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区土洞地基灌浆处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青 《地质与勘探》2012,48(1):1900-6-8-164
[摘 要] 灌浆是岩溶土洞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灌浆压力对灌浆施工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针对岩溶地区土洞地基所处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为了科学合理地确定其灌浆施工过程中的灌 浆压力,本文通过传统理论力学分析方法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变化及其引起的整 个地基应力应变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与施工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 明: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合理适当的灌浆压力既能确保浆液充分填充土洞,又不会破坏原土体结构;通过 对原土体抬升位移的监测,能准确预测与控制施工时的灌浆压力;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情况 吻合较好,为灌浆工艺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4.
岩溶路基注浆质量综合物探检测方法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岩溶路基注浆质量综合物探检测方法及相关检测评价标准,在南广铁路全线的岩溶路基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段,对电阻率法、瞬态面波法和电磁波CT法等物探检测方法的特性和检测评判标准展开了现场试验研究。根据上述物探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在不同工程条件下多种物探检测方法优化组合的综合物探检测方法。并通过统计分析注浆合格的岩溶路基注浆前后电阻率、面波波速及电磁波吸收系数变化规律,初步得出了上述3种检测方法的注浆质量检测评价标准:电阻率法检测合格标准为溶洞注浆前后电阻率变化率大于20%,卵石土层电阻率变化率大于10%; 瞬态面波法检测合格标准为注浆后土体波速大于20.6h+130.3,溶洞波速大于17.1h+236.9; 电磁波CT法检测合格标准为溶洞注浆前后电磁波吸收系数差值大于0.4dB m-1,卵石土层电磁波吸收系数差值大于0.1dB m-1。  相似文献   

15.
吴顺川  金爱兵  高永涛 《岩土力学》2007,28(7):1353-1358
注浆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岩土工程施工方法,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应用。在简要分析袖阀管注浆原理及注浆机制类型的基础上,采用岩土颗粒流程序,从微观上模拟了单孔条件下不同注浆压力对土体改性效果的影响,认为随注浆压力的提高,土体出现显著的压密效应,拉应力增加且范围扩大,并产生劈裂注浆效应,尤其是注浆孔周围土体,空间置换率较大;同时模拟了多孔状态下浆液扩散、土体压密及劈裂效应产生的过程,认为对于土体改性存在一合理的注浆压力,浆液挤压土体并在土体中产生劈裂缝,在多孔之间贯通、交叉,形成网状浆脉,土体得到整体改性。模拟结果与现场注浆试验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土体改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爆扩成腔稳定性差、渗水率高及遇水坍塌等问题,采用注浆抽浆法对爆炸空腔进行了支护,并进行防渗小型实验研究。确定了注浆临界水灰比为0.8:1,分别对重力注浆、压力注浆以及压力注浆加防水剂和无支护的4个空腔进行了支护对比实验。实验表明:重力注浆不足以达到要求,压力注浆是一种解决支护和防渗较为可行的方法,加入防水剂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煤矸石场在自燃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对周围大气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破坏。本文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钻孔注浆法对煤矸石场自燃进行治理,并对钻孔注浆法中的注浆液的材料选择和配制、注浆量和注浆参数的确定、注浆钻孔的钻进工艺、注浆工艺和治理效果检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工程示范验证,取得了较好的自燃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