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伏于济宁滋阳山一带千米盖层之下的古元古代济宁岩群是一套低绿片岩相变质含铁岩系,主要岩石组合为千枚岩、板岩、磁铁石英岩等,其原岩为海相含灰质泥岩、砂岩类中酸性火山岩、硅铁岩等,该套岩系最大控制厚度达580m。其中赋存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呈层状、似层状埋深在1612.89~1796.54m之间,共有5层铁矿,总厚度85.53m。估算预测的铁矿资源量(334)9.76亿t,mFe平均品位22.37%;低品位矿体预测的资源量(334)2.64亿t,mFe平均品位16.99%。  相似文献   

2.
澜沧群火山岩特征及其构造背景的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澜沧群出露于澜沧江深断裂西侧,北起昌宁县,向南延入缅甸,在我国境内延长达400公里,宽20—30公里。(图1) 一、地质简况澜沧群为一套浅变质(以绿片岩相为主)的粉砂质、泥质夹炭质的类复理石沉积,总厚>6639米。上部发育火山——沉积建造和含铁硅质建造,厚920米。澜沧群从上到下可分为五个组:(图2) (5)南坑河组(Pt_3nk)为一套厚大的含中至粗粒砂屑的变质石英粉砂岩夹薄层千枚岩、板岩。前者片理很不发育,常显薄层状构造。厚>1087米。 (4)惠民组(Pt_3h) 中、上部为变质中至基性火山岩,夹绢云绿泥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炭质石英片岩及多层条纹条带状硅质菱铁矿、鱗绿泥菱铁矿、菱铁磁铁矿;下部为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绢云片岩、炭质  相似文献   

3.
吉林延边安图县海沟地区的海沟岩群系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建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Speciallithostrati-graphicunits),由3个岩组构成:团结岩组为碎屑岩夹大理岩;东方红岩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凝灰质砂岩;四岔子岩组为一套含铁岩系,主要由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组成。三者的接触关系均为断层接触,而且四周为元古代、早古生代的花岗岩所侵吞,属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残留的的构造岩片堆积产物,其时代为中元古代。这个岩组的建立,对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中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陆缘裂谷的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弓长岭铁矿床磁铁富矿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弓长岭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我国鞍山式铁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中的磁铁富矿体的形成一直都是矿床研究的重点问题。研究表明,弓长岭富铁矿体赋存于反S型褶皱中,局部矿体出现褶曲现象。磁铁富矿体产于主要是由斜长角闪石、磁铁石英岩构成的含铁岩系中。磁铁富矿的围岩主要是绿泥片岩、石榴绿泥片岩、绿泥石榴岩和少量黑云母绿泥片岩。对绿泥石片岩、石榴绿泥片岩和绿泥石榴岩的常量、微量与稀土元素的研究和对绿泥石、石榴石、黑云母铁含量与磁铁矿品位的研究表明,含铁岩系在沉积间歇中出现的含铝的泥质-粉砂质物质在富铁矿形成过程中起对磁铁石英岩中带出的硅消耗(带入)形成石榴石、绿泥石、黑云母等的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为磁铁富矿的形成提供了储矿空间,同时区域变质作用产生变质热液,变质热液淋滤途经的磁铁石英岩可从中带出FeO,变质热液是磁铁富矿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物质载体。在进变质过程中,区域变质作用为矿物转换提供所需的温压条件。可见,区域变质作用是磁铁富矿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河北迁安地区的早太古代结晶基底,构成一个卵形褶皱穹窿,其西南缘的弧形褶皱带是一个含铁岩系。这套地层隶属于迁西群,主要岩性有斜长辉石岩、角闪二辉斜长片麻岩、紫苏麻粒岩、紫苏黑云变粒岩及二辉磁铁石英岩等。按其原岩乃是一套以中性火山岩系为主体的火山一沉积多旋迥性岩  相似文献   

6.
陕、甘、川交界处摩天岭区,主要分布有碧口群。由于该区地质构造复杂,缺少生物化石等,其层序、时代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近年来在研究碧口群层序和时代时(地质矿产部秦巴项目资助),于该区东部的勉略宁区发现有4处以小陆核状产出的晚太古代地层,为碧口群的古老基底。其中尤以陕西略阳县阁老岭—鱼洞子地区出露的面积较大,被命名为鱼洞子群(原属碧口群的一部分,称为鱼洞子组),为一套中度区域变质及部分混合岩化的变质岩系,原岩为海相火山岩—沉积岩系,含有变质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床。构造线总体呈东西向展布,本身造成一向北倾斜的复式背斜,南翼倒转。沿轴部分布有混合花岗岩。经初步划分,鱼洞子群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岩组:(1)斜长角闪岩、角闪混合岩组;(2)浅粒岩夹少量斜长角闪岩组;(3)斜长角闪岩夹浅粒岩、角闪磁铁石英岩组;(4)浅粒岩夹绢云片岩、绿泥片岩与磁铁石英岩组。  相似文献   

7.
中天山南缘乌瓦门地区发现蛇绿混杂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新发现的乌瓦门蛇绿混杂岩出露于中天山南缘断裂带中,主要表现为以变质粉砂岩为主的基质中混杂着大小不一、性质各异的块体。基质主要为泥盆纪绢云石英片岩、绢云绿泥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千枚岩和变质粉砂岩,块体有肢解的蛇绿岩岩块、片麻岩岩块和大理岩岩块。肢解蛇绿岩岩块主要有含辉纯橄岩岩块、辉长岩岩块、基性火山岩岩块和硅质岩岩块。  相似文献   

8.
前言太平山铁矿位于新余铁矿田东段,东邻良山铁矿,西与下坊铁矿寨口矿段毗连.矿层赋存于震旦系上部松山群杨家桥组下段.按正常层序,矿层上部为绿泥磁铁石英岩,下部为镜铁磁铁石英岩,直接顶板为绿泥千枚岩,直接底板为含磁铁绿泥绢云千枚岩.太平山铁矿现在的地层层序为倒转层序.1958年以来,对新余矿田各矿区矿体形态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多层矿"与"单层矿"(即"红绸舞")两种观点.在太平山铁矿勘探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矿体的形态不过是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一种表象,而构造作用本身则是产  相似文献   

9.
河北迁安地区的早太古代结晶基底,构成一个卵形褶皱穹窿,其西南缘的弧形褶皱带是一个含铁岩系。这套地层隶属于迁西群,主要岩性有斜长辉石岩、角闪二辉斜长片麻岩、紫苏麻粒岩、紫苏黑云变粒岩及二辉磁铁石英岩等。按其原岩乃是一套以中性火山岩系为主体的火山—沉积多旋迴性岩系,并广泛发育早期钾质紫苏混合花岗岩化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南天山奥图拉托格拉克一带前震旦系基底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4年在新疆南天山地区奥图拉托格拉克一带 ,首次发现了晚太古代、元古宙结晶基底。晚太古代变质岩主要由变质深成岩组成 ,表壳岩组合为沙窝大沟岩组 ,岩性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阜平期变侵入岩为巴什托格拉克片麻杂岩 ,为一套无序的 TTG岩系。五台期变侵入岩为沙窝布拉克片麻岩套。为一套基本有序的变侵入岩系列 ,包括 TTG和二长花岗岩两个岩系。三者组成太古宙古陆核。下元古界奥图拉托格拉克岩群为一套无序变质火山—沉积岩系 ,具有古老沟弧盆体系特征 ,阿牙克托格拉克岩组原岩为古蛇绿岩组合 ,具洋脊玄武岩特征 ;克孜拉格岩组原岩为杂砂岩 ,属盆地沉积 ;卡拉格兹岩组原岩为岛弧火山岩。长城系乱滩布拉克组由一套变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 ,属岛弧或活动陆缘沉积 ;卫东庄组为一变质碎屑岩建造 ,具弧盆碎屑岩沉积特征。长城纪末侵入了多岛滩超单元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北秦岭地区宽坪群南侧瓦穴子断裂以南,二朗坪群细碧角斑岩系以北,出露有一套宽2~3km 的轻微变质的碎屑岩系,主要岩性为变石英砂岩,绢云石英片岩,变斑状二云石英片岩,夹少量结晶灰岩透镜体,厚2165m,一比五万区调命名为柿树园组。对这套地层的时代划分认识不一。有的划归宽坪群下部属中元古界,有的划归二郎坪群上部或下部,属上元古界一下古生界,有的认为是二郎坪群本身由断裂分割的同期异相沉积的不同岩片(分别称二郎坪蛇绿杂岩组合体、柿树园变质砂岩—变泥砂质岩组合体、小寨—抱树坪变泥质岩—变砂岩—变基性岩组合体),也有的提出为泥盆系。但均因无化石依据而无  相似文献   

12.
Milov.  D 胡克 《世界地质》1991,10(1):101-102
Serbo-Macedonian地体(SMM)代表着Vardar洋壳东缘的最外侧部分,由先寒武系至下古生界不同种类的变质岩石组成。根据其成分和变质程度,该地体可分为两套杂岩(Dimitrijevic,1967): (1)SMM下部杂岩,包括片麻岩(主要成分)、云母片岩、斜长角闪岩、榴辉岩和石英岩; (2)SMM上部杂岩(或Vlasina杂岩),分布局限,由绢云绿泥片岩、变基性和变火山碎屑岩组成。由于SMM地体对南斯拉夫地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关于这些岩石的变质作用近  相似文献   

13.
滇西云县—景洪一带广泛出露的中元古界团梁子岩组是一套与扬子基底岩系密切相关的中低变质沉积岩夹火山岩系,其形成时代、沉积充填序列及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云县漫湾地区的团梁子岩组发育厚数米的绿片岩(原岩玄武岩)及绢云石英千枚岩(原岩流纹岩)。采集绢云石英千枚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1497±14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893±17.3Ma、425±15.7Ma、321±27Ma的变质年龄。认为团梁子岩组中以绿片岩、绢云石英千枚岩为主体的原始沉积岩系形成于中元古代中期,在新元古代全球性的格林威尔造山过程中被青白口纪花岗岩侵入并发生变质作用;在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经历古生代造弧作用;同时还获单颗粒2310±15Ma的碎屑锆石,推测滇西云县地区应存在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由此可知,团梁子岩组应是扬子陆块褶皱基底岩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金红石矿床含矿岩系为前震旦系会理群淌塘组一套凝灰质千枚岩,原岩为以沉凝灰岩为主的基-酸火山-沉积碎屑岩,经历了成岩变质作用和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火山-沉积碎屑岩是钛的主要来源,变质作用是主要的成矿作用。其成因类型为中低压区域变质型金红石矿床。  相似文献   

15.
冀东早太古代迁西群是由火山-沉积岩系变质生成的一套变质杂岩。它的主体是麻粒岩类以及退变质生成的斜长角闪岩类的岩石。该套变质岩系的下部夹有层状和透镜状变质超镁铁质岩(变橄辉岩、变辉橄岩、变辉石岩及变闪辉岩),而上部为变质的含铁岩系。以石渣子山和娄子山为例,它们的含铁岩层分别为辉石磁铁石英岩和英榴易熔岩。 本区的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在岩相学上呈渐变关系。绝对不含角闪石和/或富钛黑云母的麻粒岩是很少的。本文将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要组成矿物的岩石归为斜长角闪岩类。在斜长角闪岩类岩石中,角闪石含量大大超过辉石,另外常见被角闪石交代的辉石残晶。  相似文献   

16.
老王寨金矿发现于80年代初,探明储量已达特大型金矿床规模。 1.矿床地质特征矿床位于哀牢山西部的浅变质地层中,构造上属唐古拉—兰坪—思茅褶皱系的墨红—绿春褶皱带。矿区靠近九甲—墨江断裂。矿区地层划分为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为一套低绿片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包括绢云板岩、变质石英杂砂岩、泥质灰岩和硅质岩。区内岩浆岩特别发育,主要有辉橄岩、玄武岩、辉长岩。煌斑岩脉非常多,且多为容矿岩石。其它脉岩还有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  相似文献   

17.
鞍山地区广泛分布着前震旦纪地层.多数人把这套变质岩系划分为鞍山群(太古代)和辽河群(元古代).鞍山群蕴藏着鞍山式铁矿,其研究程度较高.但前震旦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发展史和复杂的地质作用,因此对若干地质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分析鞍山群基底构造入手,对本区铁矿的赋存特点及找矿方向作初步讨论.一矿区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岩石组合为绿泥(绢云母)片岩(千枚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鞍山式铁矿),元古界辽河群,岩石组合为变质火山岩、石英岩、绢云母千枚岩夹磁铁石英岩(灵山式铁矿).二者共同组成本区古老结晶基底,上覆震旦系、寒武系、第四系等.鞍山群、辽河群普遍受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前者尤甚,致使原区域变质岩石多呈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太平山铁矿区是江西新余铁矿田之一段,整个矿田呈近东西走向展布,东起芳洲,西至枫树下,长约60公里.矿田总体构造为一褶轴向西倾伏,轴面向北倾斜的倒转背斜(神山背斜).该背斜南翼保存完整,而北翼仅在倾伏端处残存.矿田内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的一套绿片岩相的浅变质岩,铁矿赋存于震旦系上部杨家桥组中.矿石有两种类型,按正常层序上为绿泥磁铁石英岩,下为镜铁磁铁石英岩,顶板为绿泥千枚岩,底板为含磁铁绿泥千枚岩,矿床成因为含铁硅质建造经变质作用而成.矿田以井头东侧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地层为倒转层序,西段为正常层序;东段矿层褶皱包络面总体产状倾向北西,而西段则倾向南东.矿田内的岩浆岩,主要有东南侧的城上花岗岩和西南僦的山庄花岗岩,它们同属加里.  相似文献   

19.
安徽大别山区榴辉岩带内浅变质火山—碎屑岩层组合的发现安徽省区调所钱存超、汤加富等在大别山腹地进行1:5万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中,大榴辉岩带内发现一套变质很浅的火山—碎屑岩层组合。主要岩石类型有:变火山砾岩、片状白云母长石石英岩—白云母长石石英片岩、绢云...  相似文献   

20.
山东胶南岩群重新厘定及朋河石组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胶南地区原划胶南群被肢解为三个地层系列:其一,下部晚太古代大山沟岩组、为黑云变粒岩、浅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岩石组成;其二,中部早元古代胶南岩群,包括下部变粒岩为特征的邱官庄岩组和上部片岩、变粒岩夹长石石英岩、大理岩为特征的于家岭岩组;其三,上部震旦纪朋河石组,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砂岩夹石英岩、变质砾岩和千枚岩等浅变质岩岩石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