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气候康养旅游指数是人体舒适度在气候康养旅游中的应用,旨在表征旅游目的地气候环境状态,是综合衡量旅游者气候幸福感的指标。本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阐释气候康养旅游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内涵,总结气候康养旅游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历史演进,探讨气候康养旅游指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未来气候康养旅游指数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英文研究更关注旅游满意度和竞争力,而中文研究更关注人体舒适度、气候舒适度和康养旅游。(2)人体舒适度指标主要由气象因子和服装热阻等构成,旨在反映人体对环境舒适度的感受,而气候康养旅游指数不仅涵盖了气象因子、审美因素,还考虑了空气质量、氧含量等康养因素,旨在综合评估旅游活动的适宜性和旅行者气候康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健康旅游发展需求,利用云南省丽江市、贵州省习水市和锦屏县历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和等级划分方法,对3个著名旅游城市的气候舒适度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集中期、集中度指标,探析3地广义舒适期的集中程度和时段的互补效应,并结合当地相关疾病资料,初步探究其气候康养效应。结果表明:丽江市与习水市广义舒适期长,分别集中在2—11月和3—11月,且夏季各月气候舒适程度高、呼吸系统发病人数少,气候康养效应明显。锦屏县属于春、秋气候舒适型,4、5、9月和10月的气候舒适程度高,且在广义舒适期内各类疾病发病率相对低。总之,上述3地夏季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养效应最好,循环系统疾病次之,且3地最佳气候舒适期及其康养效应在时间上具有互补性,拥有气候康养旅游集群的潜在优势。这些成果可为游客针对自身状况,恰当择机、择时去上述3地进行康养旅游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同气候因素在抑制人体健康、促进病患康复、增加人体免疫系统韧性等方面因人因病而异。本文回顾了温度、湿度、日照、气压、大气污染等气候环境要素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四季气候易发病症,介绍了滨海、高山、森林、丘陵与平原等优质气候资源的康养价值和气候康养特性,从趋利避害角度强调了气候康养所应注意问题。在综述有关气候与健康以及气候康养适宜性评估等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养生养老产业及医养融合经济发展前景,指出了气候康养未来研究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健康气象发展历史的梳理,提出健康气象服务的开展需从季节性疾病和气象性疾病的角度着手,并借助气候康养品牌优势,对浙江省海滨气候、山体气候、水体气候、盆地气候等资源在针对疾病的调理和防控等医养功能方面进一步挖掘,实现"气候康养+气象医养+产业模式"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5.
基于红河州各县市3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医疗数据,根据人体舒适度、旅游气候适宜度等指标规范,对全州气候康养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挖掘,对其康养效应进行了初步探析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红河州13县市气候康养资源具有空间差异性,其中,金平县、个旧市、绿春县、泸西县、屏边县均全年无夏,适宜避暑为主的康养;而河口县、元阳县、开远市、红河县全年无冬,适宜避寒为主的康养;蒙自市、建水县、弥勒市、石屏县则为四季温和型“春城”气候,四季康养皆宜。(2)全州舒适期长达7个月,属于四季全域康养旅游目的地,其中最适宜旅游月份是2-4月和9-11月。(3)全州平均期望寿命排在前三位的金平县、泸西县、个旧市3个县市,其春秋季节天数都在300天以上,均属于春秋型气候养生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金平县,百岁老人最多,被认定为云南首个“长寿之乡”。(4)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与气侯舒适性关系密切,气候不适天数较多(舒适天数较少)的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较高。此项研究既可为欲去红河州进行气候康养者提供重要参考,又可为当地康养产业发展提高科学依据,也为刚刚开始的气候康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REOF方法的海南岛人体舒适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8年海南岛19个气象站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152—2012)对海南岛气候季节进行划分,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体感温度方法计算人体舒适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对海南岛季节人体舒适度进行综合区划,获取海南岛气候康养的最佳舒适区域。结果发现:(1)海南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22.9~25.3℃,年平均雨量为1157~2615 mm,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4%~86%之间,年平均比湿在14.8~16.4 g·kg^(-1)之间,十分适宜康养旅居。(2)与常规气候统计相比,气象行业标准更符合海南岛的季节划分。其中,海南岛夏季为3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春、秋两季为11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表明海南岛无冬,最佳的气候康养时段为春、秋两季。(3)春、秋季海南岛人体舒适区可分为琼北、琼中、琼南3个区域,整体上以琼中为最佳舒适区,且3个区域近39 a来气候稳定。  相似文献   

7.
1966—2018年秦皇岛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6—2018年气象资料,采用气候舒适度评价及趋势分析方法,对秦皇岛地区近53 a气候舒适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和东南沿海三个区域的气候舒适度变化趋势一致,存在空间差异性。整体上,秦皇岛气候舒适度以舒适至冷凉特征为主,各区域舒适和较舒适等级占47%—49%,冷不舒适等级占34%—37%,炎热及更热不舒适等级极少。近53 a,夏季、冬季气候舒适度均呈增暖趋势,冬季增暖幅度大于夏季。热不舒适日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激增且持续偏多,寒冷不舒适日数呈逐年代减少态势;在空间上,热不舒适日数随着测站高程和纬度的降低而增多,寒冷不舒适日数与之相反。5—10月气候舒适或较舒适,秦皇岛全域皆为旅游、疗养适宜期;7—8月无酷暑,“微热”的天气为人们提供畅游大海的有利气象条件;3月、4月和11月气候偏冷凉,是户外登山的大好时机;12月至翌年2月寒冷不舒适,不适宜大众旅游疗养,适宜开展冰雪旅游活动。因此,可以认为秦皇岛全域、全季皆适宜旅游,由此为秦皇岛市旅游开发与规划及研究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提供依据,为来到“秦皇山海、康养福地”的康养群体提供生活和出游气象服务指导。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2019年四川地区156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康养气候景点POI和旅游资源数据,基于空间热点聚类分析方法,从康养气候景点分布特征和气候资源特征两个维度开展四川康养气候资源分析。结果表明:四川五大经济区的康养气候景点旅游资源要素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匹配,康养气候景点等级聚集程度和康养气候区资源丰富度不匹配。五大经济区中,仅成都平原经济区康养气候景点要素与开发较为充分,攀西地区虽康养气候景点配套和开发程度较低,但所处康养气候区潜力丰富,开发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州市从化区1987—2016年国家气象站数据,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穿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等,对从化区气候舒适度进行了测算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从化最舒适的月份为3、4和11月,较舒适的月份为1、2、10和12月;另外,1987—1998年气候舒适度逐渐上升(趋于温暖级别),1998—2008年逐渐下降(趋向最舒适级别),2008—2016年逐渐上升;人体舒适度指数中,平均年舒适日数为239d,每年舒适日数均在200d以上(205~262d),2013年舒适日数最多(262d),气候舒适期长且连续,有利于户外活动的开展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针对从化的气候舒适度特点提出了旅游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0-2018年商洛7县(区)和西安地区逐日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商洛和西安的气温、降水量、日温差、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并运用基于黄金分割法构建的人体舒适度计算方法对商洛7县(区)和西安市区进行舒适度等级划分,通过比较西安和商洛各地"舒适(0级)"日数时间分布特征给出商洛开展气候康养旅游的建议。结果表明:商洛市雨热同期,夏季降水量和相对湿度都较西安高,夏季平均气温为23.34℃,较西安低2~3℃,且商洛适宜的风速能舒缓炎热,气温日较差高利于夜间睡眠,具有优越的气候康养旅游资源;商洛7县(区)年均"舒适"日数均高于西安,可达60 d及以上,其中柞水和镇安县年均"舒适"日数最多,均为69 d,气温最高的7月洛南县的"舒适"日数最多,可达7 d;建议游客春季可前往"舒适"日数最多的镇安县进行康养旅游,夏季可选择"舒适"日数较多的洛南和柞水县,秋季则可选择"舒适"日数最多的丹凤县。  相似文献   

11.
气候条件不仅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也关系到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本研究选取新疆伊宁市1967~2016年共50a的气象资料,分别从伊宁市年内与年际的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分别进行划分并分析,总结出伊宁市地区近50a的气候变化,通过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方法对伊宁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伊宁市的湿度指数年内变化呈倒“V”型指数先增后降;年际变化春、夏、秋基本趋于稳定,冬季变化较明显,风效指数仍呈倒“V”型。总体来说,伊宁市有半年都处在较为舒适月份,其中5-9月为最舒适月份,冬季为最不适季节。伊宁市年内风效指数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均比较舒适;风效指数年际变化趋于稳定,即使在冬季,风力也偏小,整体较温暖。  相似文献   

12.
A regional vulnerability study in relation to the projected patterns of climate change (A2 and B2 scenarios) was developed for the Brazilian Northeastern region. An aggregated Vulnerability Index was constructed for each of the nine States of the region, based on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population projections; climate-induced migration scenarios; disease trends; desertification rates; economic projections (GDP and employment) and projections for health care costs. The results obtained shall subsidize public polici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human population from the projected impacts of regional changes in climate patterns.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海南岛1981-2010年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对海南岛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划分出年内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等级;结合2006-2010年的旅游客流量统计数据,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在此基础上,用虚拟因子表示非气候气候因素的影响,采用OLS方法分别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旅游客流量全年受到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国内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弹性系数为1.5%;海外旅游客流量除受到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外,节假日赛事活动等非气候因素对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海外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1%.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巩乃斯、和静站2009—2018年6—8月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通径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巩乃斯地区夏季避暑旅游气象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巩乃斯夏季气候凉爽、湿度适宜、风速不大,人体感觉凉爽、舒适,适合避暑旅行。人体舒适度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风速呈负相关,且气温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影响最为明显。夏季总体气候舒适度较好,7月舒适指数最高,8月次之,6月最低。对巩乃斯地区避暑旅游气象指数的研究,可为旅游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避暑旅游活动的合理开展以及避暑旅游品牌的打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70—2019年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呼包鄂)地区25个气象站日值,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及舒适度综合指数为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利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通径分析法,对该地区的气候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影响舒适度指数的关键气象因子及舒适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呼包鄂地区近50 a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舒适度综合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着衣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 综合舒适期为4—10月,舒适日数在5—9月达到68%—93%,其中6—8月全月为舒适或较舒适日,在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中部气候变化背景下,温湿舒适性和风效舒适性向暖转变,人体综合舒适度越来越高,适宜居住、旅游和避暑; 影响该地区气候舒适度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温度和风速,其次是日照; 舒适和较舒适日数整体呈“北少南多”分布,舒适日数分布整体呈波动变化,较舒适级日数整体持续增多。工业生产、人类活动、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候舒适和较舒适日数。  相似文献   

16.
针对秦皇岛市建设康养城市的气象服务需求,通过对秦皇岛地区近50年气候舒适度的深入研究,运用天气学、应用气象学原理,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秦皇岛地区多种生活气象指数对气象要素的敏感度和依从性,确定了关键影响因子。综合考虑相关显著的气象要素,利用因子相乘等方法,建立了舒适度、户外游泳、海上观光、海钓、蓝天和户外锻炼等与秦皇岛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气象指数公式。采用文献检索法、访谈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基于人体安全、健康和舒适的角度,参考秦皇岛市近50年气候舒适度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发布标准等,根据人体适宜程度进行了单因子阈值确定。考虑专业气象服务实际需求,根据实用性原则,对指数计算结果进行了气象指数的分级,提出了基于气象视角的建议。依据气象台、海洋气象台等相关部门影响因子的预报结果,可计算出生活气象指数数值,根据等级划分标准,制作生活气象指数等级预报。生活气象指数预报指导人们更合理地安排生活和运动,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扩大了气象服务领域,有利于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兰州市198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3个指标,对兰州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全年旅游气候舒适期可达7个月,旅游最舒适月份从5月持续到9月,不适宜期主要集中在冬季的1月、12月。结合2010—2014年兰州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数据,划分了兰州市旅游淡旺季和客流量月指数;综合分析客流量月指数与三个指数关系得出: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气候舒适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客流量月指数与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呈正相关,与着衣指数呈负相关,且3个指数与客流量月指数相关性较好,都在0.7以上。  相似文献   

18.
情景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工具。为了科学支撑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和研究,201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作为从社会经济变化视角构建的气候情景,SSPs促进了气候变化科学基础、影响、脆弱性、风险、适应和减缓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本文介绍了SSPs情景研发与应用过程;阐述了全球和中国的人口经济、土地利用、能源和碳排放的模拟和预估主要成果;探讨了全球和中国碳排放路径及其与“双碳”目标的关系;并展望了SSPs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