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探讨脉冲星PSR2217+47分米波段流量变化的星际折射闪烁解释。利用衍射闪烁测量所获得的星际介质参数和连续介质的折射闪烁理论,计算了多频率(0.31,0.42,0.61和0.75GHz)上的折射闪烁结构函数,并与观测结构函数加以比较。结果表明,如果星际介质电子密度不均匀性具有幂律谱,那么幂律指数β=4要比β=11/3(即Kolmogorov谱)能更好地符合观测。  相似文献   

2.
钱善 《天文学报》1994,35(4):362-370
本文分析类星体0917+62在波长6cm和11cm上快速变化(时标1天)的结构函数.讨论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快速变化可用星际折射闪烁来解释.结果表明,折射闪烁解释对星际介质和射电源结构提出了相当明确的限制:散射介质应为连续介质,其有效距离应0.4kpc;射电源应包含0.05—0.1mas的致密结构.对快变射电源方向上脉冲星的测量以确定星际介质特性和用VLBI测量快变射电源中的小角径成分,将是检验星际折射闪烁解释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喜镇 《天文学报》1996,37(4):421-429
本文用比较严格的理论讨论了由连续介质和散射薄屏组成的星际介质对河外射电源的折射闪烁.对折射闪烁引起的流量变化的结构函数D(τ)(τ为迟后时间)的计算表明,结构函数的幂律部份的指数P(D(τ)(∝τP)依赖于上述两个成份的相对散射强度,即在连续介质散射为主的情况下;而在薄屏散射为主的情况下;若两个成份的散射可相比较时,1<P<2.因此本模型可以用于解释在河外射电源和脉冲星中观测到的折射闪烁的结构函数具有不同幂指数的情形,特别是P~1.5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利用星际介质的折射闪烁解释在BL Lac天体0716+71中观测到的射电快速变化的结构函数,确定了对射电源的结构和散射介质特性所提出的条件,为了解释这个源内观测到的射电变化的“快模式”和“慢模式”的转换,必须考虑射电源内致密结构的角径或运动状态的快速变化,射电变化和光学变化的相 性仍然是折射闪烁解释的难于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利用星际介质的折射闪烁理论解释在BLLac天体0716+71中观测到的射电快速变化的结构函数,确定了对射电源结构和散射介质特性所提出的条件。为了解释这个源内观测到的射电变化的“快模式”和“慢模式”的转换,必须考虑时电源内致密结构的角径或运动状态的快速变化。射电变化和光学变化的相关性仍然是析射闪烁解释的一个难于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脉冲星星际闪烁观测研究的进展,对脉冲星星际闪烁现象,星际介质中电子密度涨落谱,散射等离子体在银河系中的分面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作了介绍。星际闪烁现象和昨际介质的深入理解,使脉冲星星际闪烁已成为研究诸如脉冲星辐射区结构和脉冲星速度等脉冲星本身性质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给出并解释了星际介质中轻元素D,3He,4He和Li的最新观测数据.星际介质中轻元素的丰度观测结果可以用来检验标准大爆炸核合成理论,因此对这些元素的丰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天体物理意义.到目前为止,轻元素丰度的观测结果基本上支持开放宇宙的观点.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在本地星际介质中D丰度可能存在小尺度不均匀性,而对类星体吸收云的观测表明不同观测者所获得的原初D丰度结果最大差别可达一个量级.如果观测是可靠的,那么在目前的标准大爆炸核合成理论和星系化学演化模型框架下还不能解释这种结果.另外种种迹象表明太阳系丰度可能不代表45亿年前本地星际介质的丰度.  相似文献   

8.
吴建新  何宝鹏 《天文学报》1995,36(4):379-384
本文借助于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尘埃辐射,估计总星系内的“冷”星际尘埃热再辐射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星系内的星际“冷”尘埃的热辐射所形成的背景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强烈地依赖于宇宙减速因子和“冷”尘埃量,在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的观测结果的限制下,无论宇宙减速因子取何种值,“冷”尘埃所占的比例都是非常少的,如果Ostriker所作的平均每个星系内由尘埃产生的蓝光光深τB=0.5的假定是合理的,那么星际尘埃量随温度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9.
银河系的星际磁场许梅观测证据从月球到太阳,从恒星到星云,都具有强度不等、性质各异的磁场。现已测知地球的磁场强度约为0.SG(高斯),水星、火星的场强分别为400Y和60Y(伽玛,Iy一10-’G),诸行星中木星最大,其磁场也最强,约为12G。太阳的平...  相似文献   

10.
太阳风行星际闪烁(interplanetary scintillation,IPS)研究在太阳物理,日地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经过近30年重点研究太阳风后,从90年代初开始,IPS研究在太阳风与日球观测的对比分析、行星际扰动与地磁活动预报,观测数据的层析分析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侯金良 《天文学进展》1997,15(4):352-363
给出并解释了星际介质中轻元素D^3He,^4He和Li的最新观测数据,星际介质中轻元素的丰度观测结果可以用来检测标准大爆核心合成理论,因此对这些元素的丰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天体物理意义,到目前为止,轻元素丰度的观测结果基本上支持开放宇宙的观点,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在本地星际介质中D丰度可能存在的小尺度不均匀性,而对类星体吸收云的观测表明不同观测者所获得的原始D丰度结果最大差别可达一个量级,如果观测是可  相似文献   

12.
太阳风是日地空间的主要物质来源,太阳风的观测对日地空间环境及地球物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地基行星际闪烁观测是监测太阳风风速,测量太阳风等离子体不规则结构,研究遥远致密射电源角径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介绍了行星际闪烁地基观测的单站单频模式的基本理论,针对单站单频模式观测的数据处理及自编软件。本文的工作是为行星际闪烁单站双频系统数据分析处理作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密云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相加系统,以及该系统将被应用于行星际闪烁观测、脉冲星观测、一维太阳高速扫描和射电源定标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行星际空烁为主,综述了通过电波传播的观测来研究太阳风的方法及近30年的观测结果。概述了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基本假设和基础理论,讨论了这种方法所得到的太阳风电子密度谱,太阳风三维结构以及与太阳活动周的关系,特别是肯定了闪烁测量在研究太阳风加速区问题中的作用。并且结合当前的国际日地物理计划指出了90年代的研究重点。最后,简述了北京天文台密云站射电天文设备用于行星际闪烁观测的可能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弱散射理论和模式拟合方法,单站行星际闪烁观测可以诊断太阳风速度,本文讨论了太阳风参数和射电源角尺度对闪烁谱的影响,以及太阳风速度的积分效应,结果表明,闪烁谱的特征是与视线上距太阳最近处的太阳风速度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徐璺  俞允强 《天文学报》1996,37(3):339-344
最近对哈勃常数的观测趋于一个大的值,引进宇宙学常数为主的宇宙学成了保持平坦宇宙并解决年龄矛盾的主要方法.本文讨论了(h,Ω∧,ΩM)=(0.8,0.8,0.2)的宇宙模型的一些后果,并和高红移椭球星系的观测,以及星系计数的观测作了比较.尽管观测事实表明Ω∧=0.8模型比Ω∧=0模型更具有优势,但这个结论仍是模糊的.除了年龄问题外,还不能排除(0.8,0,1)标准宇宙学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Blazar天体的日际变化以及光学--射电快速变化的相关性,同时还提出了用多频率结构函分析的方法来区别射电快速变化是内禀特征的还是星际折射闪烁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一种计算观测过程中较差大气折射引起的星象移动的方法,包括焦面最佳转动的确定.算法中除大气折射公式外,都是严格的.本文用这种方法详细计算了我国即将研制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中较差大气折射引起的星象移动,文中详细计算了望远镜安放在纬度40.4°,观测天区-10°δ+90°,天体过子午圈前后1.5小时,视场直径5°情况下,星象移动的结果,并得到星象的最大位移为0.859″,LAMOST中光纤的直径是3.3″,光纤定位系统可不作校正.本文提出了实现焦面最佳转动的导星方法:在导星元件是CCD的情况下,可任选一颗星来引导焦面旋转,只要使星象在CCD靶面上作切向位移,其值等于按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值,若采用赤径、赤纬分角线方向(四个45°方向)的星来引导旋转,也可近似地得到焦面的最佳转动.本文提出的算法和导星方法,可应用于任何天区,任意的观测时间和任何形式的焦面可旋转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80年2月至1989年11月期间SMM卫星的硬X射线暴观测和GOER卫星珠卫星际质子积分流量Fp观测,证认出48个共同样品,统计发现HXR暴的寿命TD,峰值记数率Fx和爆发期间射的总光子数C的对数值,与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初归一到耀斑本地)值Fp的对数值之间,均具有特别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以logFp与logC的线性关系的最好,其拟合方程是logFp=-6.04+0.538logC,相  相似文献   

20.
金属丰度是表征星系特征的重要参量,对于理解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观测设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星系(包括近邻星系、中等红移及高红移星系)金属丰度的观测资料。在光致电离模型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对于理解星系中金属及恒星成分的累积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估计星系的金属丰度(主要是星际介质中气相的O丰度),介绍和评述了估计星系的O丰度的多种方法,包括电子温度的方法、R23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强线”比值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解析公式,同时介绍了电离星云的物理本质及由光致电高模型估计星系金属丰度的方法.还给出了估计星系的C和N元素丰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