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吸积盘内由于吸积物质的径向运动,盘内物质间沿径向的粘滞力将会对盘的性质产生一定影响.本文计算了等温吸积盘中(考虑径向粘滞力)的不稳定性问题,对所求得的色散方程的分析表明,径向粘滞力将使吸积盘趋向稳定。本文还对径向粘滞力对盘的稳定性的影响作了物理解释,并发现径向粘滞力的引入不会引入新的稳定或不稳定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等温,有磁薄吸积盘脉动不稳定性的多因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出发,用微扰法得出等温有磁薄吸积盘径向脉动不稳定性的色散方程,详细讨论了磁场、径向粘滞力和因果性修正的α型粘滞对吸积盘不稳定性的影响。我们的结论是:磁场是一种在全盘区域起作用的非稳因素,它能影响粘滞模式的不稳定性和两种声波模式的增长率。径向粘滞力是一种在全盘区域起作致稳因素,它主要影响两种声波模式的不稳定性。α型粘滞的因果性修正主要在盘内区起作用,它对吸积盘的不稳定性影响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出发,用微扰法得出等温有磁薄吸积盘径向脉动不稳定性的色散方程,详细讨论了磁场、径向粘滞力和因果性修正的α型粘滞对吸积盘不稳定性的影响.我们的结论是:磁场是一种在全盘区域起作用的非稳因素,它能影响粘滞模式的不稳定性和两种声波模式(O-mode和Ⅰ-mode)的增长率.径向粘滞力是一种在全盘区域起作用的致稳因素,它主要影响两种声波模式的不稳定性.α型粘滞的因果性修正主要在盘内区起作用,它对吸积盘的不稳定性影响较为复杂:对粘滞模式和无磁盘的Ⅰ-mode,它表现为致稳因素,而对O-mode和有磁盘的两种声波模式,则表现为非稳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流体动力学方程出发,用微扰法得出含平流双温吸积盘的径向,环向不稳定性的色散方程,并对平流和径向粘滞力对双温吸积盘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平流和径向粘滞力对声模有较大的影响,且不改变粘滞模和热模的稳定性质。而环向扰动对吸积盘的各种模有着较明显的作用,这一模型有利于解释活动天体的周期和准周期光变现象。  相似文献   

5.
从流体动力学方程出发,用微扰法得出含平流双温吸积盘的径向、环向不稳定性的色散方程.并对平流和径向粘滞力对双温吸积盘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平流和径向粘滞力对声模有较大的影响,且不改变粘滞模和热模的稳定性质.而环向扰动对吸积盘的各种模有着较明显的作用.这一模型有利于解释活动天体的周期和准周期光变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径向对流和不同光学厚度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一般的辐射致冷假设;在统一的框架内考察了吸积盘的整体结构.对α模型,我们发现在不同的盘区存在不同的整体结构.在吸积率较低时,存在三种类型解:光学厚的局部辐射致冷解;光学薄的局部致冷解;光学薄的对流致冷解.这些解在盘内较大范围内都存在且互不交叉.但在吸积率较高和粘滞系数较大时,两种局部致冷解会相互交叉,而对流为主的解在所有盘区都稳定存在.另一方面,在吸积率较高和粘滞系数较小时,两种光学薄解会相互交叉,而光学厚和局部致冷为主的解在所有盘区都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径向对流和不同光学厚度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一般的辐射冷假设,在统一的框架内考察了吸积盘的整体结构,对α模型,我们发现在不同盘区在不同的整体结构,在吸积率较低时,存在三种类型解,光学厚的局部辐射冷解,光学薄的局部致冷解,光学薄的对流致冷解,这些解在盘内较大范围内都存在且互不交叉,但在吸积率较高和粘滞系数较大时,两种局部致冷解会相互交叉,而对流为主的解在所有盘区都稳定存在,另一方面,在吸积率较高和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环绕致密天体的吸积盘的稳定性质和振动模式。特别关注了在热致和粘滞扰动作用下稳定的对流起支配作用的盘外流。还研究了相对论性吸积盘的振动模式。一些在盘内的捕获的,非衰减的模式也许可以用来解释X射线双星和活动星系核中所观测到的准周期振动。  相似文献   

9.
吴少平  吴学兵 《天文学报》1995,36(3):252-260
本文采用修正的粘滞定律及磁流体力学研究了薄吸积盘内区及外区的稳定性问题。运用微扰方法导出了色散方程,分析了四种情况下吸积盘的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磁场和修正的粘滞律时,吸积盘中存在着三种振荡模式,其中粘滞模式总是稳定的,磁声速模式(包括向里、向外传播两种模式)通常是不稳定的。这些结果为解释BL Lac天体、Seyfert星系、类星体等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环绕致密天体的吸积盘的稳定性质和振动模式。特别关注了在热致和粘滞扰动作用下稳定的对流起支配作用的盘外流。还研究了相对论性吸积盘的振动模式。一些在盘内的捕获的 ,非衰减的模式也许可以用来解释X射线双星和活动星系核中所观测到的准周期振动。  相似文献   

11.
计算了粘滞演化阶段原太阳吸积盘结构。采用稳态标准吸积盘模型来描述盘中湍动粘滞;忽略其径向能量传输,将垂直结构作为一维问题处理。假设盘作Keplerian较差旋转,处于流体力学平衡和局域热平衡,盘由粘滞耗散加热,能量通过对流和辐射向外传输。结果表明,对温度敏感的不透明度是决定盘结构的重要因素;原太阳吸积盘为冷的薄盘,盘中热对流不稳定性由外而内,由上而下地终结;行星的形成应首先开始于对流终结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曹新伍  张家铝 《天文学报》1993,34(4):366-373
本文采用了多方物态方程p=kρ^(1+1/n)研究了在黑洞附近跨声速α吸积盘的径向线性稳定性,在导出扰动色散关系时考虑了吸积流的径向运动速度,结果表明粘滞系数α存在一上限αc,当α>αc时,吸积流是不稳定的,αc与多方指数n及吸积流的径向速度vr有关。  相似文献   

13.
含粘滞性弱磁化吸积盘的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一种含扩散型粘滞的弱磁化等温吸积盘模型,在此模型中研究了扩散型粘滞、垂向磁场Bz和环向磁场B对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轴对称扰动,一般情况下盘内存在四种轴对称振荡模式.其中二种模式是脉动不稳定的,粘滞和磁场对它们表现为非稳因素;而另外二种模式是稳定的,粘滞和磁场对它们表现为致稳因素.此外我们还注意到,Bz和B主要影响近轴向的脉动不稳定性,扩散型弱粘滞主要影响径向脉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对黑洞吸积盘内区温度的径向分布特征和演化特征作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1)盘内区的温度并非随径向坐标r单调减少,在接近盘的内边缘处有一个盘温的峰值环。在盘温的峰值环和盘的内边缘之间形成一个温度梯度很大的冷却区;(2)在盘吸积的过程中,盘内区温度峰值和冷却区的平均温度梯度均随中心黑洞的无量纲角动量α*的增加而单调增加,而盘峰值环半径和冷却区的径向宽度均随α*的增加而单调减小;(3)盘的热辐射光度随  相似文献   

15.
对黑洞吸积盘内区温度的径向分布特征和演化特征作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1)盘内区的温度并非随径向坐标r单调减少,在接近盘的内边缘处有一个盘温的峰值环.在盘温的峰值环和盘的内边缘之间形成一个温度梯度很大的冷却区;(2)在盘吸积的过程中,盘内区温度的峰值和冷却区的平均温度梯度均随中心黑洞的无量纲角动量a的增加而单调增加,而金温峰值环半径和冷却区的径向宽度均随a的增加而单调减小;(3)盘的热辐射光度随a的增加而单调增加.  相似文献   

16.
含粘滞的弱磁化吸积盘的非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定雄  杨兰田 《天文学报》1997,38(3):250-256
本文讨论了一种含扩散型粘滞的弱磁化等温吸积盘模型.在作者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吸积盘对非轴对称扰动(含径向、环向和垂向三个方向的扰动)所表现的脉动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径向扰动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扰动:在无径向扰动时,吸积盘中不存在环向扰动与垂向扰动所产生的脉动不稳定性.在径向扰动存在时,吸积盘除了可能存在纯径向脉动不稳定性外,还可能存在由于径向扰动与垂向扰动的耦合所引起的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以及由于径向扰动与环向扰动的耦合所引起的非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当上述三个方向的扰动并存时,对应的非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微扰方法导出色散方程,并在四种情况下详细讨论了薄吸积盘的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纯粘滞和纯磁场盘中存在脉动不稳定性,而且在吸积盘内同时考虑粘滞和磁场时,存在两稳定性,一种是脉动不稳定性,另一种是单调不稳定性,同时数值计算否定有明,脉动不稳定性更可能存在于内区,而财不稳定性则只在盘的外区,对短波扰动才有意义,这些结果为解释BL Lac天体、Seyfert星系及星体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现象进一步提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微扰方法导出色散方程,并在四种情况下详细讨论了薄吸积盘的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纯粘滞和纯磁场盘中都存在脉动不稳定性。而且在吸积盘内同时考虑粘滞和磁场时,存在两种不稳定性,一种是脉动不稳定性,另一种是单调不稳定性。同时数值计算还表明,脉动不稳定性更可能存在于盘的内区,而单调不稳定性则只在盘的外区,对短波扰动才有意义。这些结果为解释BLLac天体、Seyfert星系及类星体等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现象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含平流双温吸积盘的不稳定性研究 ,发现较小的平流对几何薄、辐射致冷为主的吸积盘的两个声模有较大的影响 ;并不影响几何slim、辐射致冷的吸积盘的稳定性质。同时还发现 ,当考虑环向扰动时 ,吸积盘的不稳定性质与纯径向扰动情况下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本给出了计算吸积盘边缘物质和角动量损失,以及它们对激变双星演化影响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紫外天卫星(IUE)观测到的高速物质流是来源于吸积盘边缘,吸积盘边缘的角动量损失可以成为周期大于3小时的激变双星演化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