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利用蒙特卡罗光谱合成方法,对1993年由哈勃空间望远镜和里克天文台同时得到的超新星1993J的紫外及光学波段的光谱,进行研究并将拟合的结果与别人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假设太阳丰度及幂律为20左右的大气密度结构,模型可以与观测较好地符合。通过计算得到光球速度为9500kms-1左右,光谱的黑体温度为7990K。对于强线如Hα及HeIλ5876的特殊谱线轮廓,我们发现大气结构需要是双幂律的,即光球外陡降的内层大气外面,密度变化相当平缓。内外大气的幂律近似为20和3,交界点在13000kms-1左右。外层平缓的大气同时起到了使远紫外光谱变得像观测到的那样平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用北京天文台2.16m光学望远镜观测的超新星1994I的光球相光谱。这些光谱表现出类似于Ic型超新星1987M的特征。我们用蒙特卡罗光谱合成模型对4月10日的光谱做了拟合。采用Nomoto等人C+O模型的元素丰度及修改过的W7密度结构,计算的光谱与观测的光谱符合得相当好。计算得到4月10日,超新星的光球速度约为1000km/s,其黑体温度约为8000K。另外,我们的光谱拟合可以为C+O星作为Ic型超新星的前身星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把从光球辐射出来的连续能谱能量分成大量的光子包,然后用MongeCarlo方法跟踪这些光子包从光球向超新星包层外运动的过程,这一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超新星的光谱拟合中的谱线覆盖问题,由于同时编制了用于构造超新星包层中的密度结构和丰度分布的程序,以及大量的用比较观测和理论拟合的绘图和支持程序,使我们的MonteCarlo光谱拟合软件包能够很好的运用于超新星的早期光谱研究。本文给出了SN1993J在1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通道滤光器太阳磁场望远镜的磁场观测定标及掌握(所采用的)谱线特征之需要,取VAL宁静太阳大气模型计算了7条Fel光球线的Stokes轮廓、形成深度、贡献函数分布,从而较为系统地对多条反常及正常Zeeman线的特征及性质作出了分析与总结,解释了在磁光效应影响下Stokes Q,U参量的形成深度曲线在近线心区域处出现陡峭峰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用Unno-Beckers方程计算光球和黑子本影磁场内FeIλ5324.19谱线形成过程中,计算了该谱线Stokes参数随5000连续谱光学深度分布的贡献函数及形成深度随波长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磁光效应的存在给该线横向磁场定标参数Q、U的形成深度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对I和V的形成深度的确定没有明显的影响。结合北京天文台太阳磁场望远镜半宽0.15的双折射滤光器,确定所观测磁场信息的形成深度。当对日面中心观测,在滤光器调至线心时,I形成在光球层及黑子高度100公里左右,在偏离线心0.15时V分量形成高度亦如此,Q、U分量的情况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白光耀斑连续发射谱的一般观测事实,通过对一系列模型大气的非局部热动平衡计算,从半经验角度探讨了白光连续发射与模型大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球深层的温度增加或者过渡区存在平台结构均可解释观测到的白光辐射增强。对如何从理论上来解释这些大气结构本文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们首次获得1989年1月18日太阳白光耀斑的二维多波段光谱扫描、及同步的色球Hα单色光和准同步的光球黑子照相观测资料。对部分资料分析表明,该白光耀斑为多块结构,寿命长,主核位于光球磁纵场中性线上或附近,顺色球磁纵场演变,同暗条激活和谱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次获得1989年1月18日太阳白光耀斑的二维多波段光谱扫描、及同步的色球Hα单色光和准同步的光球黑子照相观测资料。对部分资料分析表明,该白光耀斑为多块结构,寿命长,主核位于光球磁纵场中性线上或附近,顺色球磁纵场演变,同暗条激活和谱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太阳色球耀斑爆发时Hα谱线不对称性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光谱特征和与其对应的不对称性产生机制,以及利用大气半经验模型再生观测谱线轮廓不对称性等方面,并提出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超新星完整样品的分类概况,依次转述了各类超新星光谱观测的新进展。两颗特殊Ia型超新星-SN1991T和SN1991bg一的发现对原先认为Ia型超新星是均质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对Ib/Ic型超新星应加以特别关注,II型超新星SN1993J和SN1987K由光极大时的II型演化星云类似于Ib/Ic的光谱,对传统的超新星I型和II型的区分提出了质疑,对某些特殊II型超新星也许列为“IIn”型,其Hα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光谱望远镜的建议,这种望远镜能够同时记录太阳日面观测区域的两维空间的色散(三维光谱),即一系列同步狭窄带通的光谱图像。借助该望远镜我们可以得到高时间分辨率的光谱图(10ms),进而能够做细致的光谱分析。该望远镜由一组子望远镜组成,每个子镜负责记录观测区域的一个事先设计好的透过带,所有透过带覆盖了所研究谱线的整个光谱波段,可以用来诊断不透明的低层大气物质流的三维速度场、重构太阳活动区(即太阳耀斑区)的三维结构。此外,若每个子镜都加栽上偏振仪时,则能够得到精确的矢量磁场,这种矢量磁场能够作为第二代视频磁场测量仪。此望远镜由一组紧密排列的子镜组成,文章分别给出了两种不同排列子镜的方式。描述了用来观测的每个子镜的透过带的样品光学表,并且提出了不同探测器的同时成像技术。最后,我们把该望远镜和ATST(Advanced Technology Solar Telescope)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Hα谱线轮廓的不对称性是色球耀斑光谱观测中的重要特征,也是耀斑动力学过程的重要观测事实之一.以紫金山天文台太阳光谱仪的观测资料为依据,给出Hα谱线不对称性的典型轮廓.在考虑氢原子非热激发、电离的作用下,经验性地计算了不同大气模型下谱线的不对称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观测谱线进行半经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色球区的向下运动能够产生Hα谱线的红、蓝不对称性,并可以再生具体耀斑的谱线不对称性特征.此外,不仅非热粒子的能流、谱指数大小以及速度场所处的高度对谱线轮廓有影响,耀斑大气的背景模型对谱线的轮廓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近一二十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进步,我们对于恒星光谱里吸收线的形成,有了更正确的了解。它的形成,并不像早年天文学家所想像的那样简单,以为星的光球发射连续光谱,光球外面较冷的反变层有吸收和散射作用而产生吸收线。恒星大气,由密而疏,渐渐向外分布,从光球到外面稀薄的大气,并没有什么界限存在。光球里的原子在发光,同时也在吸收和散射;大气里的原子在吸收和散射,同时也在发光。实际情况,是层层在发光,同时也在吸收和散射,只因为物理情况,像温度、压力、吸收和散射系数的不同,结果产生了吸收线。线轮廓的形  相似文献   

14.
仲佳勇  赵刚  邱红梅 《天文学报》2002,43(2):113-120
利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2.16米望远镜的折轴阶梯光栅摄谱仪,获得了一批中等贫金属星的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光谱,通过MIDAS软件包对其中7颗中等贫金属星进行了光谱处理,得到了它们的等值宽度,最后给出院 样本恒星的等值宽度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把从光球辐射出来的连续谱能量分成大量的光子包,然后用MonteCarlo方法跟踪这些光子包从光球向超新星包层外运动的过程,这一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超新星的光谱拟合中的谱线覆盖问题,由于同时编制了用于构造超新星包层中的密度结构和丰度分布的程序,以及大量的用于比较观测和理论拟合的绘图和支持程序,使我们的MonteCarlo光谱拟合软件包能够很好地运用于超新星的早期光谱研究。本文给出了SN1993J在1993年4月13日的观测光谱的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16.
在年轻星体星周致密HII区非局部热动平衡模型基础上,本主要计算了年轻星体红外氢谱线流量及流量比。计算发现在Pfγ/Brα与Brγ/Brα之间,Pa7/Brα与Brγ/Brα之间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这一关系与星周物理参数基本无关。利用这一理论关系可以估计YSOs的前景消光。另外,我们认为只要合理地选择中央星及星风的物理参数,例如质量损失率及星风速度等,年轻恒星的谱线过量问题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色球压缩区是耀斑大气动力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产生色球谱线红不对称性的基础,本基于压缩区从大气高层向低层传播的理论公式,在二种不同情况下,计算得到了压缩区内物质运动速度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色球蒸发区压力增量△p为常数时压缩区之寿命比压缩区波阵面后压力p2为常数时要长得多,这就大大缓解了以往谱线不对称性的延续时间的理论值比观测值小的矛盾。形成高度不同的谱线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对称性这一观测  相似文献   

18.
在太阳大气不同层次连续光谱中叠加有丰富的发射线或吸收线,对这些谱线轮廓进行反演分析可以探测太阳大气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太阳大气的色球及过渡区由于其密度低难以建立热动平衡,建立相应的大气模型需要采用非局部热动平衡(Non-Lo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N-LTE)理论.根据相对偏离因子计算来研究太阳中低层大气偏离局部热动平衡(Lo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LTE)分布的情况.首先对日全食观测过程中得到色球和过渡区不同高度形成的两条光谱数据进行反演,得到确定观测谱线的参数信息,如连续谱源函数、谱线源函数、多普勒宽度和由此推出的等效动力学温度;根据这些反演出的谱线参量计算出二维视场内每个空间采样点偏离LTE状态的定量结果;其次,根据用于观测的积分视场单元光纤排布阵列重构出辐射强度、等效动力学温度和相对偏离因子二维分布.结果显示:在局部小区域,温度分布和相对偏离因子的分布存在较强相关性,而与辐射强度分布无明显相关.从两条谱线导出的等效温度和相对偏离因子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两种二维分布揭示出太阳大气某些小尺度区域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复杂性,为进一步理解太阳中低层大气物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1991年7月11日墨西哥日全食红外光谱观测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建圻  卢保罗 《天体物理学报》1994,14(3):277-283,T002
本文概念1991年7月1日日全食是中国日食观测队在墨西LaPaz所作的红外光谱观测情况及得到的初步结果,观测是用一强光力望远镜和一中小色散的光谱仪,配以CCD摄象机,图象处理器,微机等组成的探测系统进行的,日全食时,在λ10712-10972A波区共摄得极上层光球和色球的无缝光谱41帧,日面外约1.096R。处的有缝光谱35帧。文中还介绍了拍和的色球,日珥资料概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1991年7月11日日全食时中国日食观测队在墨西哥LaPaz所作的近红外光谱观测情况及得到的初步结果。观测是用一强光力望远镜和一中小色散的光谱仪,配以CCD摄象机、图象处理器、微机等组成的探测系统进行的。日全食时,在λ10712-10972波区共摄得极上层光球和色球的无缝光谱41帧。日面外约1.096R处的有缝光谱35帧。文中还介绍了拍得的色球、日珥资料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