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中的沙漠化研究及其灾害防治   总被引:54,自引:23,他引:31  
王涛 《中国沙漠》2000,20(4):345-348
我国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之一是发展迅速的土地沙漠化。沙漠化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沙漠化严重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沙漠化的研究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愈显突出。沙漠化的研究及其灾害的防治应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目标,完善政策,强化管理,依托科技进步和法律手段,加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2000年,中央政府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过15年,全国性贫困格局已基本消除,但西部地区连片低水平发展格局仍未发生显著变化。显然,山地主导的区域空间结构与脆弱的资源环境是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矛盾。保护性利用西部地区脆弱的资源环境和山地空间结构,依旧是"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发展实践主线,更是学界关注的理论热点。西部地区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提升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的水平,深化参与东部沿海地区均衡发展战略,谋划区域发展新思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重建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陈怀录  姚致祥  苏芳 《中国沙漠》2005,25(3):356-363
城市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西部正在掀起迅猛的城镇化浪潮,但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其城镇化应该有特有的路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是产生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但强烈的人类活动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则是引发和加重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是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西部社会经济条件下,非农化进而城镇化是实现社会经济转型,从而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生态环境状况却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对生态环境的价值进行估算,从而确定破坏环境所付出的社会、经济、生物等各方面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 ,我国经济面临着增长困境 ,其深层原因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速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也就是缩小西部与东部差距的过程。为此 ,应遵循市场机制的原则 ,更新观念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 ,选择重点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治理生态环境 ;实施分类扶持政策等 ,是西部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 西部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使一些地方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水土流失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水土流失仍然是制约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把控制水土流失作为发展西部农业的重要工作来抓。 一、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 西部地区地处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重点地区,但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  相似文献   

7.
<正>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实现从区域梯度发展战略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将对西部及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但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由于长期滥伐森林、过度放牧、陡坡种植,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已发展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截至1999年,西部地区(不包括西藏)水土流失面积为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1,自引:11,他引:61  
程国栋  张志强  李锐 《地理科学》2000,20(6):503-510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等研究和解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并特别指出,应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必须采取基于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退化问题的分类指导的生态建设策略;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以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西部开发是我国从地域结构上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重大举措。“西部”不只具有自然 -经济区位意义 ,它更代表了我国三级地貌地势结构的第一级———高海拔高原、山地占绝对优势的地貌域 ,从这个意义上说 ,西部开发也是山地开发。山地的最大特点是环境脆弱 ,对人类开发活动敏感、忍耐力低 ,生态系统易于受损、退化。因此 ,西部开发将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退化问题和艰巨的生态恢复、重建任务。无论是制定 宏观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还是具体的工程技术措施 ;无论是开发过程还是开发目标 ,西部开发都应持不同于中、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开发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措施、新技术。为此 ,本刊主办单位和本刊编辑部约请有关专家就西部开发战略与山地生态环境建设问题进行笔论 ,现将笔论内容摘要刊发。  相似文献   

10.
特稿:笔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山地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学报》2000,18(5):385-407
编者按:西部开发是我国从地域结构上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重大举措."西部"不只具有自然-经济区位意义,它更代表了我国三级地貌地势结构的第一级--高海拔高原、山地占绝对优势的地貌域,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开发也是山地开发.山地的最大特点是环境脆弱,对人类开发活动敏感、忍耐力低,生态系统易于受损、退化.因此,西部开发将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退化问题和艰巨的生态恢复、重建任务.无论是制定宏观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还是具体的工程技术措施;无论是开发过程还是开发目标,西部开发都应持不同于中、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开发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措施、新技术.为此,本刊主办单位和本刊编辑部约请有关专家就西部开发战略与山地生态环境建设问题进行笔论,现将笔论内容摘要刊发.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之一。黔西南具有典型的喀斯特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的重点治理区。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喀斯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土地石漠化、土壤侵蚀以及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问题,制约着地区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研究区内主要生态退化问题的现状和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空间叠加分析功能,构建了生态脆弱度指标,并将研究区分为四个亚区,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生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向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因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及其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肯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西部生态环境存在的生态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生态环境整体仍在恶化的现状,强调西部生态环境恶化对全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损失远比其对西部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更广泛、更严重,并提出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的战略地位与生态环境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治谏 《山地学报》2000,18(3):258-262
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的地区 ,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区 ,是实现《全国生态环境规划》 ,将“环境与发展”有机结合的攻坚地段。本文论述了长江上游地区在我国 2 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长江产业带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以及在我国西南、西北和整个西部地区开发、山区脱贫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特殊意义 ;并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敏感性和脆弱性 ,长江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作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物种、基因库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和影响 ,环境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西部小城镇比较研究--以甘肃与江苏为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王跃  史守正 《干旱区地理》2003,26(4):391-395
以江苏、甘肃两省56个中心小城镇的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定量揭示了我国东、西部小城镇的一些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差异,探讨了造成差异的原因。指出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缩小城、乡差异和东、西部差异以及要顺利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西部小城镇的加速发展是必要条件。西部有大量相对贫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只靠大中城市是无法吸纳他们的。由于多种条件所限,西部不可能发展建设东部那样许多大中城市,城市的规模应该小一些。西部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更多、更有活力的小城镇。西部小城镇发展虽然在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上不如东部,但只要在小城镇建设中注重地方特色、规划管理以及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就有可能逐步缩小与东部小城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研究祁连山地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韧性,以期有效治理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三维空间矢量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复合生态系统韧性和子系统耦合协调性,揭示影响复合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的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祁连山地区复合生态系统韧性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从东部逐渐向西部降低的趋势;自然子系统韧性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中东部向西北部逐渐降低的趋势;经济子系统韧性呈上升趋势,且增速较快,高经济韧性集中分布于东部和北部;社会子系统韧性上升幅度不大,高社会韧性集中分布于东部。(2)祁连山地区复合生态系统韧性耦合度提升明显,已达到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已达到中级协调等级。(3)自然子系统对复合生态系统韧性提升影响较大,来自经济子系统的指标障碍度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西部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慧 《地理研究》2001,20(4):489-497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同时也是从类发展水平非常落后的地区,收入贫困与知识贫困、人力贫困并存。在上世纪末基本解决温饱之后,西部地区仍然面临着能否稳定脱贫、人力资源开发落后、农民税费过重等诸多扶贫新问题。在深入分析西部地区贫困特点及面临的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世纪西部地区消除贫困战略的政策导向以及分三阶段实施贫困地区发展目标的基本设想。建议扶贫开发方式逐渐从以物质投入为主转向以人力资源投入为主,并与国家西部大开发中的“退耕还林(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项目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中如何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西部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度调整资源开发导向战略 ;科技先行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城市化进程 ;制定合理的政策 ,加强环境立法、执法等对策和建议 ,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宁蒙陕甘沿黄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边缘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从宁蒙陕甘沿黄地区区情现状入手,分析了该区域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与基础条件,提出了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及相应保障措施。其中,生态产业带建设是关键,重点从培育国家级生态能源基地、高效生态农牧基地和西北生态旅游胜地等角度构建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区域生态-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中心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全国十二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在大西北开发和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历来是生态脆弱的地区之一。分析了河西地区在重建生态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区新世纪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并重是本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