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臭牛沟组的命名剖面地点,位于甘肃武威西南35km的臭牛沟河北岸,现属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乡管辖。据袁复礼研究,臭牛沟组不整合于早古生代南山系变质岩之上,其上为上石炭统假整合覆盖。袁氏将臭牛沟组粗略划分为四层,由下而上为,1.石英岩和砂岩(50m),2.砂岩和页岩,底部页岩产植物化石(12m),3.砂岩和页岩,未获化石(5m),4.灰岩和页岩,富含化石(68m)。袁氏在层4中采集的大批海相动物化石,经赵  相似文献   

2.
胡敏 《地质论评》1948,13(Z2):266-268
年来调查南山的人颇下少,各种新发现也逐渐增加了,作者在一九四六年夏天於南山中调查时,很幸运的发现了老君山砾岩与臭牛沟系间有不整合关系,现在要提出讨论的正是这个问题,请先将两地层情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树勋 《地质论评》1948,13(Z1):151-152
民国三十二年秋作者在甘肃武威南调查地质时,于其南七十余里之茂藏寺附近,发现一变质花岗岩体,走向大致东西,向南倾斜,其上覆有南山系上部岩层,韦宪期之臭牛沟系亦时常与其直接接触,均呈角度不整合,因系初次发现,且具重大意义,愿将所见剖见自古而新列左,并加申述,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4.
大铜沟铜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上统土坡组底部,即石炭系下统臭牛沟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上。矿体呈似层状。含矿岩性为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板岩。矿化主要为细脉状、浸染状。矿石矿物为孔雀石、兰铜矿,偶见辉铜矿及黄铜矿。铜矿石中伴生金。控矿因素为层位、岩相、岩性及构造条件。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砂(页)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5.
一、绪言北祁连山东段早石炭世地层普遍发育,早石炭世早期地层是该区晚古生代主要含矿地层(如小红山——甘塘大型石膏矿床,即成生于该地层之中、下部)。该区的下石炭统地层,前人称之为“臭牛沟组”,系袁复礼(1925)创名,标准地点在甘肃省天祝县祁连山区臭牛沟。解放后,相继有不少地质生产单位和科研部门在古浪一黑山以及靖远地区,对石炭纪地层进行了研究,又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主要有: 王建章(1959)按岩性把臭牛沟统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称新城子砂岩(在剖面描述  相似文献   

6.
生物地理区系的形成与演化,是研究古板块位置,漂移方向和会聚过程的有效标志,但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又必须在严格的年代地层对比基础上进行。作者经数次的野外剖面测制,收集各类化石标本加以研究。同时广泛收集前人化石研究成果,经仔细核实研究,确定了臭牛沟组命名剖面上的生物化石分布实况。进一步证明臭牛沟组是一个跨统的岩石地层单位,上、下石炭统的界线在其上部通过。  相似文献   

7.
<正> 宁夏中卫县东南的校育川剖面,纳缪尔期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特别是以富产菊石而引人注目。该剖面经刘志才等(1983)、杨逢清等(1983)及霍福臣等(1987)研究,其生物群面貌及地层层序基本上清楚,但未见有类报道。1986年,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合作在该剖面相当纳缪尔阶下部中卫组和原划分的臭牛沟组顶部发现了丰富的类,限据类特征,原臭牛沟组顶部含地层应属于  相似文献   

8.
对武威盆地及其周缘区石炭系的臭牛沟组和羊虎沟组沉积泥页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综合分析,并讨论其结果对物源、风化剥蚀程度及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研究发现武威盆地石炭系泥页岩元素特征如下:(1)主量元素中富含SiO2、Al2O3,亏损MgO、Fe2O3;(2)微量元素上地壳标准化曲线呈规律性的变化,U、Th、Cr等元素富集,Ba、Nb、Zr等亏损;(3)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与上地壳基本一致,整体表现为右倾型,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均一稳定,Eu负异常;上述特征均反映了源岩主要来自上地壳。风化指数(CIA)值为6881~9017,平均值为839,反映了研究区遭受了中等的风化作用;臭牛沟剖面CIA平均值为8481,红水堡剖面CIA平均值为8351,表明研究区西部较东部所遭受的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主量元素比值、微量及稀土元素图解等分析反映了研究区源岩为长英质岩石,以中酸性花岗岩、碱性玄武岩为主。根据SiO2-K2O/Na2O、La-Th-Sc和Th-Co-Zr/10判别图解以及Ce异常值分析,认为石炭系源区的构造背景倾向于被动大陆边缘。通过研究区东西对比分析,发现盆地西部臭牛沟剖面石炭系为陇西古陆与阿拉善古陆混合物源,而东部红水堡剖面物源仅来源于陇西古陆。  相似文献   

9.
袁复礼教授对中国地层古生物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遵仪 《第四纪研究》1993,13(4):320-329
袁复礼教授20—30年代对甘肃、新疆等省区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多有发现。本文阐述了他创立的几个地层单位——平凉笔石层、臭牛沟组、石钱滩泥灰岩(组)、大龙口层(组)、东红山层(组)、烧房沟层(组)、水西沟组(群)的意义,包括他对兽形爬行类化石的重大发现。同时,还介绍了他对甘肃东、西北部石炭纪地层以及准噶尔东部地层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砒砂岩区小流域沟冻融风化侵蚀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通过砒砂岩区西召沟小流域冻融风化侵蚀实测资料,分析了冻融风化侵蚀与沟道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该流域相同种类支沟上、中、下游的冻融风化坡面侵蚀模数、单位沟沿线沟角线长度和侵蚀量值,不同种类支沟冻融风化坡面蚀模数及单位长度沟沿线沟角线长度和的侵蚀量的比例关系,及上、中、下游冻融风化侵蚀侵蚀量的比例关系。据此建立了小流域单位长度沟沿线沟角线冻融风化侵蚀量比例模型和冻融风化侵蚀模数比例模型。根据西召沟小流域上游20条沟谷的资料,利用两种模型对该流域的冻融风化侵蚀量进行了模拟计算,两种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分别为23757.9t和29165.1t,相差18.5%。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景泰县小营盘水下石炭统前黑山组与上覆下石炭统臭牛沟组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伏上泥盆统沙流水群未见直接接触。其岩性可大致分为:下部为紫红色中粒长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石灰岩及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黑色石灰岩夹灰绿色泥岩、灰黑色泥灰岩、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角砾状石灰岩;上部为黄褐色及黄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褐棕色石英砂岩夹灰黑色石灰岩、褐黄色粉砂质灰岩、黑色页  相似文献   

12.
姜达 《地质论评》1946,11(Z1):113-120
Louderbaek于民国初年调查四川自贡区地质时,首先创用‘自流井石灰岩’一名,谓其?属侏罗纪(1)。民国十八年,Heim至自流井一带工作,复创用‘自流井系’,属下白垩  相似文献   

13.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下石灰统滴水泉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闫存凤  袁剑英 《地层学杂志》1995,19(2):104-109,T002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克拉美丽地区双井子剖面滴水泉组孢粉组合中有孢粉化石29属30种,具环孢占优势,含量为57.9%,其中Crassispora(23.6%)、Stenozonotriletes(14.3%)的含量最高;无环孢居次,含量为34.5%,以Punctatisporites(12%)和Leiotriletes(7.1%)为主,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可能属韦宪期早期,大致相当于甘肃靖远臭牛沟  相似文献   

14.
应用WRDickinson等人对砂岩与物源分析结果,对我国华北地台第一沉积盖层的宣龙内陆海长城系的常州沟组和串岭组的砂岩和石英岩状砂岩进行投点,结果表明,形成砂岩和石英岩状砂岩的主要物源,是内陆海南北两侧的大陆块蚀源区的克拉通源区。通过阴极发光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克拉通古陆火成岩的物源略多于变质岩。重矿物鉴定结果,确定了火成岩主要为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变质岩为合石榴石斜长片麻岩和角闪片麻岩等。克拉通岩石经过长期风化,碎屑经过远距离搬运和充分地离解和分解之后,在宣龙内陆海沉积了常州沟、串岭沟组的砂岩和石英岩状砂岩。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多年冻土区面积约10×104km2,年平均地表地温为-1.5~-2.4℃,冻土层厚度为50~139m。区内侏罗纪小型含煤盆地广布,产有丰富的煤层气。南祁连盆地是一潜在的油气盆地,存在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下二叠统草地沟组、中三叠统大加连组、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4套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油生气潜力。在木里煤田33号钻孔的冻土层内发现有连续逸出的高含量烃类气体,井口点燃即可燃烧,简易采气分析结果表明甲烷含量高达38.07%~75.9%。根据该钻孔的气体组分、年平均地表地温、冻土层厚度、地温梯度等数据分析,这里基本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计算结果显示水合物稳定带的顶界和底界埋深分别为171m和574m,稳定带厚度为403m。  相似文献   

16.
宁夏及邻区石炭纪植物群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陈芬  周洪瑞 《现代地质》1995,9(1):1-10,T003
本文对宁夏及邻区石炭纪植物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共鉴定植物化石24属62种,讨论了植物群的特征,划分了4个植物组合,即(1)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Archaeocalamitesscrobiculatus组合;(2)Mesocalumitescistiformis-Pecopterisaspera组合;(3)Conchophyllumrichthofenii-Paripteriskaipingiana组台;(4)Lepidodendronposthumii-Neuropterisovata组合.这4个植物组合的地质时代大致与西欧的杜内期-维宪期、纳缪尔期、维斯发期和斯蒂芬期相当,其代表岩组分别为前黑山组-臭牛沟组、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  相似文献   

17.
首次对武威盆地13条石炭系露头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2个Ⅰ类层序界面和4个Ⅱ类层序界面、5个层序和11个体系域,其中,Ⅰ型层序界面具有由区域性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不整合和由局部升降运动导致的剥蚀或地层缺失2种成因类型,Ⅱ型层序界面主要为沉积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的结构类型的转换界面。层序Ⅰ、层序Ⅱ、层序Ⅲ、层序Ⅳ、层序Ⅴ基本与前黑山组、臭牛沟组、靖远组、羊虎沟组、太原组相吻合。首次在早石炭世前黑山组底部判识出了由下切河道相进积复合体构成的低水位体系域,揭示不同层序内各体系域发育特征,并以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进行追踪对比,建立了武威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层序和体系域演化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昭通位于云南之东北隅,地势偏僻,交通梗阻,地质学家涉足其间者,为数甚少。民国十八年赵亚曾先生曾一履其地,不幸在县北闸心场遇匪被难,致未有报告问世。民国二十九年春,李承三叶连俊二先生复奉中央地质调查所调查叙昆铁路北  相似文献   

19.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克拉美丽地区双井子剖面滴水泉组孢粉组合中有孢粉化石29属30种,具环孢占优势,含量为57.9%,其中Crassispora(23.6%)、Stenozonotriletes(14.3%)的含量最高;无环孢居次,含量为34.5%,以Punctatisporites(12%)和Eeiotriletes(7.1%)为主。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可能属韦宪期早期,大致相当于甘肃靖远臭牛沟组下段Ⅰ孢子组合带和西欧的Pu孢子组合带。当时为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  相似文献   

20.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9,14(Z1):63-66
广东花县赤泥圩位于广州市西北三十公里。该处附近之含煤地层髻岭系,曾于民国十六七年间初定为二叠纪,相当耒耙口系。民国二十二年,国达与李祖材先生考察该处地质时,尝在赤泥圩西中洞村附近之头陂,该系灰黑色炭质页岩中采得多量植物化石,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