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白音哈尔金矿共发现金矿化(脉)体10余条,分别赋存于近南北向、北北东、近东西向三组构造破碎带中.矿化体规模不等,以4、2号脉(群)规模较大,初步认为白音哈尔金矿矿床成因类型为石英脉一蚀变岩金矿,金以自然金的形式赋存于多种矿物中.矿化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产于华力西晚期石英闪长岩中,围岩有一定蚀变.  相似文献   

2.
西藏双湖县达则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体受近东西向的脆—韧性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产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刚日群混杂岩中。本文在区域地质、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成果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成果分析,典型矿床对比等方面对双湖县达则金矿的金矿找矿潜力做了初步分析,利用构造蚀变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发现了三条含金蚀变带,通过探槽揭露发现三条金矿带,品位为1.84~3.17g/t,延申超过300m。与商旭金矿相似,均受近东西断裂控制,成矿物质与木嘎岗日群关系密切,初步认为达则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具有中型以上的资源潜力,该矿金矿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寻找造山型金矿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藏双湖县达则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体受近东西向的脆—韧性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产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刚日群混杂岩中。本文在区域地质、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成果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成果分析,典型矿床对比等方面对双湖县达则金矿的金矿找矿潜力做了初步分析,利用构造蚀变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发现了三条含金蚀变带,通过探槽揭露发现三条金矿带,品位为1.84~3.17g/t,延申超过300m。与商旭金矿相似,均受近东西断裂控制,成矿物质与木嘎岗日群关系密切,初步认为达则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具有中型以上的资源潜力,该矿金矿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寻找造山型金矿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藏双湖县达则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体受近东西向的脆—韧性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产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刚日群混杂岩中。本文在区域地质、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成果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成果分析,典型矿床对比等方面对双湖县达则金矿的金矿找矿潜力做了初步分析,利用构造蚀变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发现了三条含金蚀变带,通过探槽揭露发现三条金矿带,品位为1.84~3.17g/t,延申超过300m。与商旭金矿相似,均受近东西断裂控制,成矿物质与木嘎岗日群关系密切,初步认为达则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具有中型以上的资源潜力,该矿金矿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寻找造山型金矿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南元岭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矿床地质特征,河南省栾川县狮子庙乡元岭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地体中,熊耳山构造隆起区内龙脖-花山背斜南翼,秋扒.潭头近东西向断陷盆地的北侧西部;矿区夹持于马超营断裂带的康山-三岔-南坪断裂和白土-张家村-下雁坎断裂之间。矿体产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焦园组和张合庙组变火山岩的含金蚀变破碎带中,走向主要为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和区域内断裂方向和节理.裂隙发育的主要走向基本一致。蚀变破碎带长400—2000m、宽0.30—20m,矿化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6.
小秦岭矿化带近东西向展布有5个金矿化宫集带(亚矿带)。其中以文峪-杨砦峪亚矿带矿脉密度最大,矿床数量最多。全区发育有两类金矿化,即含金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两者空间发育具互补性特点以及一定的分带趋势。全区自西向东,石英脉型矿化所占比重渐减,蚀变岩型矿化逐增,至东部雪家山岩体以东则形成一些蚀变岩型小型矿床,垂向分布上,含金石英脉型矿化多在浅部;蚀变岩型矿化则多发育于深部。  相似文献   

7.
BLD金矿产于西环太平洋岛弧带中段新生代火山岩岛弧环境。金矿化产出在浅火山岩系列的中酸性岩脉内、外接触带之断裂破碎带中,并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控矿断裂为近东西-北东向断层;矿化蚀变为一套碧玉和玉髓状硅化、绢云母、绿泥石、黄铁矿等低温系列组合;矿石构造以细脉状、细粒浸染状为主,属低硫型矿石。属与火山岩有关的蚀变破碎带型金矿。调查发现多个矿化带和矿体,展示出良好的成矿远景,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朱村金矿位于江南隆起北缘。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近东西向展布,总体北倾;主要为石英细(网)脉、硅化岩型金矿石,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等,属于构造岩浆热液型矿床;找矿标志有构造、岩性、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等。  相似文献   

9.
辛福成  李志勇  黄福学 《地质与资源》2007,16(3):218-221,225
辽宁省兴城市团山子地区位于青龙-葫芦岛近东西向断裂的东段,碱厂岩体南缘,八家子-杨家杖子多金属成矿区的中南部.通过钻探证实,金矿化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为碎裂蚀变岩型,具有低品位、大矿量特点,在辽西地区属首次发现.为加强对本区控矿构造特征和金矿化赋存规律的研究,采用了放射性物探方法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由于该方法简便易行,对于在区域上寻找该类型金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牛毛泉东金矿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与阿尔金断裂的结合部位,该地区被誉为西北的"金三角"。牛毛泉东金矿为该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金矿体产于阴沟群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熔岩中的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蚀变带,矿化受构造控制显著,成矿具有多阶段性,金主要形成于硫化物-石英-金矿化阶段。矿脉两侧热液蚀变强烈,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通过石英流体包裹体测得金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12~191℃;成矿流体盐度0.35%~7.86%,平均4.77%;密度为0.92~0.96 g/cm^3,平均0.95 g/cm^3,显示成矿流体具有浅层低温热液特征。对黄铁绢英岩型矿石中绢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为(296.7±2.8) Ma,对应于北祁连陆内伸展拉张构造演化过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与邻近的寒山金矿类似,并受同一条韧性脆性断裂构造带控制,均为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主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牛毛泉东金矿的发现及成因研究对指导区域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哈达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时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哈达门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产于太古代乌拉山岩群变质碉系中,矿床以发育一系列含金钾长石-石英脉为特征,这些钾长石-石英脉沿近东西向的韧、脆性叠加断裂成 出。钾长石化是最发的近矿围为。采用离子探针(SHRIMP)对矿体边部的钾长石化蚀变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矿化钾长石化蚀变岩的年龄为132±2Ma。由于钾长石化夺本身被金矿化,因此金矿化年龄小于或接近于132±2Ma,为燕山晚期成矿。  相似文献   

12.
王建光 《地质与勘探》2017,53(2):406-412
坦桑尼亚太古代马拉-穆索马绿岩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维多利亚湖东部地区,是坦桑尼亚重要的金矿聚集区。该地区主要金矿床类型为受陡倾或缓倾剪切构造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对亚斯罗利、瑞万科玛和尼亚布隆渡等3个典型金矿床进行对比研究,系统分析了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蚀变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总结了马拉-穆索马绿岩带金成矿规律,认为金矿床的形成与镁铁质火山-沉积岩、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及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控制着主要工业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根据泰宁何宝山金矿区的控矿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何宝山金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3组。北东向的断裂为导矿构造,南北向断裂为控矿构造。控矿断裂为2组近南北向的断裂裂隙群,具有明显的剪性特征,控制了金矿化蚀变带及金矿体的空间展布。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为成矿后期的,对南北向的控矿断裂构造具有破坏作用。金矿化蚀变体产于断裂破碎带内,明显受断裂控制。而金矿化程度与蚀变强弱、断裂的规模、破碎程度有直接相关。结合地质类比法,通过构造分析法及矿区地质条件、矿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F3断裂及弧形的拐弯处、F2-4断裂深部为矿体产出有利部位,矿区北部在断裂构造收敛部位、帚状构造砥柱边缘为寻找矿体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4.
Ye MyintSwe    Insung Lee  Than  Htay Min  Aung 《Resource Geology》2004,54(2):197-204
Abstract. Gold mineralization at Kyaukpahto occurs as a stockworks/dissemination style with localized breccia zones in silicified sandstones of the Male Formation (Eocene). The mineralization appears to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NNE-SSW trending extensional faults probably related directly to the dextral movement of the Sagaing Fault system. Intense silicifica-tion associated with sericitization, argillic alteration and decalcification is recognized in the Kyaukpahto gold deposit. The important ore minerals associated with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are pyrite, arsenopyrite and chalcopyrite with minor amounts of other sulfides. Gold occurs as free particles or locked with pyrite, arsenopyrite, chalcopyrite and tetrahedrite. Silver, copper, arsenic and antimony particularly appear to be good pathfinders and the best geochemical indicator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at Kyaukpahto.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fineness for the native gold ranges from 844 to 866. Present geological,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Kyaukpahto gold deposit has been formed as a result of hydrothermal processes in a shallow level epitherm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燕山北部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形变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是燕山北部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晚华力西期-印支期,该构造带以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近EW向断续分布的韧性剪切带。燕山期,该构造带以韧脆性-脆性断裂变形为主,在早期韧性剪切变形的基础上叠加一系列同方向的高角度压性-压扭性逆冲断裂。喜马拉雅期,该构造带仍有一定的继承性活动,以张扭性-扭性断裂活动为主。
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对金矿化分布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在空间上,该构造带控制了张家口-隆化-阜新金矿带及其中5个金矿化集中区的展布;在时间上,该构造带不同类型的形变伴有不同类型的金矿化。该构造带与NE向、NW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6.
王治安 《地质与勘探》2023,59(3):533-544
巴隆河西金矿床是东昆仑金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其形成时代、地质特征与矿床类型尚不明确。本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蚀变填图、锆石U-Pb定年和综合对比等方法,研究巴隆河西矿床的成矿特征和岩体侵位时代,以确定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与成矿时代。构造-蚀变填图发现巴隆河西矿床的金矿化赋存于花岗质岩体的9条构造蚀变带,明确了5个金矿体呈带状分布于北西西向断裂中,揭示金矿化与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密切相关。赋含金矿化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侵位时代分别为202.5±1.8 Ma和222.1±1.1Ma,属于印支晚期,约束了巴隆河西金矿的形成时代。结合区域岩浆活动时限、巴隆金矿地质特征、矿体产状与中低温矿物组合特征,提出巴隆河西矿床为造山带型金矿,推断逆断层及其伴随的热液活动是巴隆河西矿床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的关键因素,指出北西西向构造蚀变带是该区带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三河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和井下地质调研、 勘查资料综合分析、 构造地质测量、矿石和蚀变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等,对矿区主要的构造类型、产状特征、脉体和蚀变的类型及矿化与断裂构造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矿体主要呈脉状-网脉状产于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中.根据矿区断裂-脉体类型-蚀变的关系可...  相似文献   

18.
山东平邑地区是鲁西重要的金矿产地,20世纪80年代末在该区发现了鲁西唯一的大型金矿——归来庄金矿.该矿床赋存于近东西向的F1构造蚀变带中,为一经历多期次活动的构造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该金矿自发现以来,不少科研机构对其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控矿见解.笔者对以往的控矿研究分析后,对该地区金成矿主要控矿因素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具有群聚产出的空间分布规律,这种空间产出规律与断裂带的渗透性结构有关。通过应力转移模拟,计算库伦破裂应力(CFS)的变化值,获取断裂带渗透性结构可以为成矿流体通量及其中金属沉淀成矿概率提供半定量约束。胶西北焦家金矿田是我国第一个千吨级金矿田,其内金矿化严格受NE-NNE向的焦家断裂带构造控制,而其深部隐伏的近EW向基底构造带对成矿的贡献尚不明确。为此,我们根据地球物理资料解译的基底构造带空间形态,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基底构造带对理想模型和焦家断裂带内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影响,探讨基底构造对矿床定位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EW向基底构造带对区域库伦破裂应力的变化有明显影响,模拟结果图像可视作该深度上NE-NNE向浅表断层和EW向基底构造带分别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之和。成矿深度上某一点因基底构造带活动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值与基底构造带埋深与成矿深度间距的平方呈反比。当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运动方向指向同一象限时,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交汇部位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值相对减小;而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运动方向指向不同一象限时,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交汇部位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值相对增大。焦家金矿带内基底构造带在成矿期发生右行为主的走滑活动,滑动侧伏角不大于30°,滑动位移量略大于浅表的焦家断裂带。基底构造带在成矿期的再活动导致在其与浅表断裂交汇部位形成构造节点(如新城、焦家),引起该处断层破裂的传播受到阻滞,库伦破裂应力增大,而岩石破碎,有利于高渗透性的裂隙-网脉系统的发育和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产出;在远离焦家主断裂带的前孙家、洼孙家等部位,浅表断裂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不明显,而基底构造带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占主导,发育高渗透性裂隙-网脉系统的发育和中-小型金矿床(点)的产出。基底构造带的空间展布及其埋深与成矿深度的间距可作为评估区域成矿潜力的重要因素,EW向基底构造带与NE-NNE向浅表断层的交汇部位是重点靶区,且基底构造埋深与成矿深度的间距越小则发育金矿床的概率和规模越大。  相似文献   

20.
阿尔泰山活动断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沈军  李莹甄  汪一鹏  宋方敏 《地学前缘》2003,10(Z1):132-141
文中介绍了位于亚洲腹地阿尔泰山地区的活动断裂。中国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西南麓 )和蒙古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的东麓 )以NNW向大型走滑断裂为主 ,科布多断裂是阿尔泰山东麓的一条主要NNW向走滑断裂 ,长度近 70 0km。第四纪中晚期右旋走滑速率可达 6 10mm/a ,其上发现有长逾2 0 0km的古地震形变带。富蕴断裂则是阿尔泰山西南麓的一条主要NNW向断裂 ,中晚第四纪的走滑运动速率为 (4± 2 )mm/a ,在中国阿尔泰山的西端还发育规模相对较小的NNW向右旋走滑断裂 ,中晚第四纪走滑速率为 (2± 1)mm/a。中国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的西南麓 )还发育NWW向右旋走滑逆断裂 ,其规模相对较小 ,至中国阿尔泰山西端NWW向的额尔齐斯断裂具有明显的右旋走滑性质。蒙古阿尔泰山的南端则发育近东西向的左旋走滑逆断裂。在与戈壁阿尔泰山交汇部位 ,左旋走滑运动具主导作用。戈壁阿尔泰山发育的戈壁阿尔泰断裂带断续延伸可达 10 0 0km以上 ,目前的研究认为 ,其滑动速率为 12mm/a。其中的博格德断裂上 195 7年发生了戈壁阿尔泰 8.3级地震 ,形变带长约 2 5 0km。阿尔泰山活动断裂的规模、运动强度和强地震活动表明这里不仅受到遥远的印度板块北向推挤作用的影响 ,而且受到较近的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