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1,(5):6-7
修水,是秋收起义的出发地,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师第一团团部驻地,是我党公开打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面军旗的地方,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打响秋收起义第一枪。修水现已成为江西省著名的革命圣地。修水县以境内修水得名,属九江市管辖,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为江西、湖南、湖北三省交界处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4月14日~17日,农业部高鸿宾副部长带队,由卫生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广电局组成的国家血防春查检查组,对江西、湖南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了检查。期间考察了江西省新建  相似文献   

3.
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对湘赣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湖南、江西峡谷省1990-1999年统计数据分析,认为京九铁路的建成通车改变了两省的相对区位优势,对两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凸现,由于湖南经济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比江西强,因而京九铁路的分流对湖南经济的负面影响要比对江西经济的正面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作为京汕低谷中的最大省区,具有独特的地位。作者运用低谷理论,对江西走出低谷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江西在我国东部属于落后地区,只要正视落后,抓住落后的“低谷效应”,因势利导,变劣势为优势,江西就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食物供给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是我国的粮食大省,对未来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江西省1980-2005年的各类食物产量变化趋势,并结合食物营养转化式和不同生活水平的食物营养需求标准,对江西省食物营养供给总量和供需平衡进行时空格局分析,得出:①稻谷产量约占江西粮食总产量的95%,并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而油料、大豆、薯类和甘蔗产量199...  相似文献   

6.
<正>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原名为"江西省鄱阳湖候鸟保护区",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更名为"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职能是保护以白鹤为代表的珍稀候鸟和湿地生态环境,开展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科学研究,科学地、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赣江、修河的交汇处,辖9个独立的湖泊及其草洲(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沙湖、蚌湖、大汊湖、中湖池、象湖、梅西湖),总面积22400hm~2。  相似文献   

7.
<正>江西是南方集体林区的重要省份之一,境内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江西也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早在1958年7月1日,毛泽东主席欣闻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创作了著名的《七律二首送瘟神》。鄱阳湖地区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水热光合条件优越,但是鄱阳湖疫区缺林少绿,成为血吸虫病高危感染区域,范围涉及南昌、九江等8个设区市的40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达470余万人。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江西省  相似文献   

8.
李星明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13,68(11):1581-1583
9月27-29日,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华中地区学术年会在武汉举行,会议主题是"地理科学与区域发展"。来自河南、江西、湖南和湖北四省的50余家研究和教学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中学、教科所、教研院、出版社、编辑部和媒体机构等)共260余人出席了会议。其中注册参会的研究生近100人、中学地理教师和地理教育管理人员70余人,共收到论文(含摘要)120篇。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和湖北省地理学会承办,河南省地理学会、江西省地理学会和湖南省地理学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进引力模型和地缘系数,测算长江中游城市群先行政治、经济增长极的引力,探究潜在增长极的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潜在发展城市中心性分布不均,湖南、湖北、江西省分别呈“高值均衡化”“双核心化”“单核心化”特征。2)绝对地缘系数区域差异显著,湖南、江西两省具有“中心低、四周高”的特点,3个城市子群内部联系更多,存在省域行政切割现象;最佳地缘系数呈“双峰”型,受城市地缘政治引力影响较大的城市发展情况稍好于受经济引力影响较大的城市。3)潜在增长城市“边缘性”特征明显,集中于城市群周边,重心在西南方。结合城市发展潜力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明确株洲、襄阳和九江3个一级增长极以及衡阳、宜昌和新余3个二级潜在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鸟类种类统计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为分类系统,以2017年鸟类种类统计为基础,对江西省的鸟类种类进行了重新整理,形成了最新的江西省鸟类名录。结果表明:截至20017年底,江西省鸟类有22目84科280属570种(620种和亚种),占我国鸟类1 445种的39.45%,其中259种为古北种(占江西省鸟类种数的45.44%),187种为东洋种(32.81%),124种为广布种(21.75%);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81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97种;中国特有种15种;IUCN极危物种4种,濒危物种11种,易危物种24种;CITES附录Ⅰ14种,附录Ⅱ61种。江西有留鸟和夏候鸟321种,占全省鸟类种数的56.31%,其中63种为古北种,170种东洋种,88种为广布种,说明江西留鸟和夏候鸟以东洋种为主。江西省鸟类多样性指数G指数、F指数和G-F指数分别为5.266、55.191和0.905。本次统计新增鸟类20种,其中灰翅鸫Turdus boulboul为2017年江西鸟类新纪录种,勺嘴鹬Calidris pygmeus、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和四川短翅蝗莺Locustella chengi等11种为《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中江西有分布的种类,短嘴豆雁Anser serrirostris、北短翅蝗莺Locustella davidi和华南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goodsoni等8种为《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中分类新增种。名录中同时列出了各鸟种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和《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5.0》中的序号,以利于鸟类研究和保护人员了解鸟类在不同分类系统中的分类地位,更好地服务于江西省的鸟类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杜正平  范泽孟  岳天祥 《地理研究》2013,32(9):1591-1601
区域气候要素的空间模拟精度直接关系到区域气候-植被生态系统的模拟精度。针对这一问题,运用HASM方法对江西省气候要素进行空间模拟,而且与IDW、Kriging、Spline等传统经典方法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HASM方法的模拟精度最高。因此,在10年和30年时间尺度上,运用HASM方法分别完成江西过去60年的平均气温、平均降水和潜在蒸散的空间模拟,并采用Holdridge生命地带(HLZ)模型分别实现了江西不同时间尺度的HLZ生态系统时空变化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1961-2010年期间,20%左右的HLZ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平均气温上升是HLZ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另外,在江西省出现的7种HLZ生态系统类型中,暖温带湿润森林类型受平均气温上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不同地貌单元的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国土分别由山地、丘陵和平原组成,不同的地貌类型为各区域带来不同的发展条件,形成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进行全省区域经济差距总体分析和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的基础上,用锡尔系数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按地貌单元进行空间分解,揭示不同地貌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基本规律,为江西统筹区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政区的沿革情况在一些专著和论文中时常有所提及。如黄源海先生对政区沿革作了简要回顾。方良先生对九江的行政区划沿革作了介绍,许怀林先生对江西在宋代的政区设置成因作了一定的探讨,肖华忠先生对江西古代的行政建制及沿革作了详细的说明,郑宝垣先生对江西在民国时的区划作了详细的介绍。但以上这些论述,多择其一部分述之,很少从经济方面入手去探讨其成因,因而本文试图侧重从经济上来探讨江西政区特别是县级政区设置的沿革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1,(5):4-6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3个方面构建“三化”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ESDA和GIS技术,揭示2000—2012年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并采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找出阻碍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提升潜力大;在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地区集聚分布,热点区沿浙赣线和京九线(江西段)北段成带状集聚,冷点区主要向赣东南地区集聚,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冷点区逐渐消失;阻碍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提升的障碍因子主要表现为地均工业增加值、工业化率、城镇化率、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个方面,地均工业增加值历来是主要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6.
由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率领的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考察团一行二十余人,应江西省人民政府的邀请,自85年10月24日~11月9日,对江西省的国土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发挥江西省农业资源的优势,合理调整当前的农业生产布局问题;关于山区(武夷山、罗霄山、大庾岭两侧),特别是老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综合开发问题;关于鄱阳湖的开发和治理问题;关于江西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关于充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理对称原理分析了江西、湖南两省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城市分布方面的对称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评价两省在区位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方面的非对称性。最后首次就两省地理环境对称性及区域发展非对称性的原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与湖南在相同区域地质构造的背景下引发了两省在地质、矿产、地貌、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对称;自然地理要素的对称导致了两省城市、铁路分布的对称;而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机遇引起两省在人才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不同的发展环境引起两省在文化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人为的政治经济活动引起两省在经济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以上三个因素是最终导致赣湘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再论中国稻作的起源发展和传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较新的考古资料 ,认为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是在湖南道县和江西万年 ,最早的栽培稻实物是在湖南澧县 ,因此 ,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稻作的起源地。 12 0 0 0aBP以来 ,史前稻作的发展经历了起源、确立、扩展、兴盛 4个阶段。稻作的传播 ,先是从起源地向东扩展 ,尔后向北和向西扩展。约 35 0 0aBP之后 ,稻作从长江下游地区传到日本 ,再扩展到朝鲜半岛。越南和泰国的稻作最初可能不是从中国传去 ,而是源自印度  相似文献   

19.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6景区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1997~2010年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集散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7~2010年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及入境旅游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入境游客转移数量模型、入境旅游流空间集中指数、入境旅游流转移态矩阵,从共时性与历时性2方面分析了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6省入境旅游流集散演变过程,并对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时空差异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部六省集聚与扩散指数均呈现波动演变趋势;江西省入境旅游流集聚能力及外部依赖性最强、河南省次之、山西省为第三位、湖北省为第四位、安徽省为第五位、湖南省为第六位;安徽省入境旅游流扩散能力及外部依赖性最强、山西省为第二位、江西省为第三位、湖南省为第四位、湖北省为第五位、河南省为第六位;中部六省是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入境口岸旅游流扩散的重要"二次目的地";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入境口岸是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集聚的重要"二次客源地";入境旅游流不仅存在"东-西"递进演化规律,中部六省内部之间同样存在入境旅游流集聚与扩散现象,资源禀赋效应与距离衰减规律仍然发挥作用;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集聚来源地与扩散目的地区域具有显著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