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经言祥 《地理教学》2010,(16):27-28,37
一、东经西经判读错误 判读要领:向东经度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反之为西经。由于向东向西不好判断,考生经常误判。关键是要掌握向东就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在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应该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来判断。  相似文献   

2.
正一、地球自转中的对称性在中学阶段大多数情况下,为简化起见,我们把地球假设为一个正球体,自转角速度为匀速,由此产生了自转意义中的对称性。1.同一日中日出、日落时刻关于正午时刻对称时间标准要统一,三者同为地方时或区时,即上、下午时间等长,或者正午经线平分昼半球,子夜经线平分夜半球。【例1】①北京(116°E)某日日出地方时为5:50,  相似文献   

3.
南极洲极地投影图是世界地理分区图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其地球自转方向的确定、地理方位的判别、东西半球的划分以及四周海陆的辨认,是教学中的四个难点。尽管“南极洲图”并非是本节教学重点,但对图中四个难点的解决,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南极洲的地理知识,而且对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形成较强的读图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好地理知识起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复习,教师提出“坐地日行……”,学生立刻有了共鸣,想到“坐地日行八万里”。教师提出问题:该诗句反映的是不是地球自转呢?为什么?学生想到“日行”为地球的日运动,所以体现地球的自转运动。教师再提出问题:已知地球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那么该诗句所描述的地点在哪里最合适呢?为什么?学生得出该地点位于赤道上,  相似文献   

5.
朱毅 《地理教学》2014,(1):42-43
正一、相关知识背景1.太阳视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中,最明显的是天体的周日运动。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对在地球上的观测者而言,地外的天体以相反的方向、相同的周期旋转。天体的周日运动中最典型的就是太阳的周日运动,也叫做太阳的视运动。2.天球  相似文献   

6.
金卫东 《地理教学》2013,(15):30-31,17
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大致东升西落。太阳周日视运动,就是太阳以地球自转的相反方向,绕地轴并随着天球(以观察者为球心,以无限远为半径的球面,由于人的视角对远近的分辨能力有限,看起来好像天体都投影在同一个球面上,即天球上)旋转,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自东向西运动。太阳东升西落运动在天球上形成的轨迹就是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通过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表任何地点任意一天内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以及它们随季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田国全 《地理教学》2014,(16):53-56
正地理是一门兼具文理学科特点的综合学科,学生甫一跨入高中阶段即面临难度相对较高的自然地理内容的学习,难免会因对自然地理一些概念、规律的不理解而出现认识障碍,从而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继而对地理学科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此时教师能够借用学生初中阶段比较熟悉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作铺垫、作衔接、作类比,无疑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这是很多学生的常识性认识,但为什么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却是自东向西的?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判断一个  相似文献   

8.
据我国媒体报道,国家有关部门近日宣布: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明年“元旦”时钟拨慢1秒。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1,(11):63-63
日本大地震使地球的自转加快了——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数据显示,这场9.0级大地震使地球自转轴偏移了2s厘米,同时使地球自转加快了1.8微秒  相似文献   

10.
赵国锋 《地理教学》2014,(22):59-61
一、太阳周日运动轨迹特征及变化范围《地理教学》2014年第7期《太阳周日运动轨迹图的绘制方法》一文中在讲到太阳周日运动时认为: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相应的太阳在地心天球中绕天轴做自西向东的运动,其周日运动轨迹恰与其所在赤纬圈重合[1]。本人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太阳周日运动轨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叠加的结果,本人在《从太阳视运动入手正确认识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一文中曾涉及到这一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长期天气变化与地球自转速度的若干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1820—1983年的地球自转变化率资料,分析出地球自转变化存在准44个月、准11年、准24年和准49年的周期。南方涛动指数的变化,大气活动中心位置的移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异常等,都能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思期中找到关系。已经发现,在地转长期(准24年和准49年周期)加(减)速时,南方涛动指数减弱(增强),大气活动中心向西北(东南)移动,非洲干旱区降水偏多(偏少);同时发现:在地转短期(准44个月周期)加(减)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升高)。本文讨论微机在地理学上的应用,介绍可以从英美市场获得的地理软件,并检讨微机在英美地理教学和研究上的一些限制,以促进其在国内地理学上的应用。现存的软件和硬件基本上可以满足地理教学和研究上的大部分需要。随着微机价格的降低,体积的缩小,计算速度、内外存储器容量以及可携带性的增加,其实际应用将会更广。微机已逐渐成为地理教学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叶慧 《地理教学》2012,(19):27-29
【教材分析】"产生时差"是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之一,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理解晨昏线、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知识点均有帮助,所以本节课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该内容也是学业水  相似文献   

13.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影响大气环流的事实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玫  彭公炳  沙万英 《地理研究》1999,18(3):254-259
通过相关分析从统计学角度探讨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北半球月平均500HPa大气环流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这一影响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陆才稳 《地理教学》2014,(12):26-28
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意义"在六种版本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内容编写比较,进行归因推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均密切相关。并提出基于结构图的课堂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启福 《地理教学》2013,(12):49-52
介绍地球运动演示仪的制作和教学应用。本演示仪是对现有教学仪器的高度综合和平面简化,结构极为简单,功能极为强大,演示特别直观;可以演示中学教材中所要求的地球运动的全部内容,如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和地理意义,演示日地月三者的关系,还可作为测量当地经纬度的研究性学习的测量仪器,可增强教师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马海波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2,(10):48-54,14
一、师生纠错1.核心概念理解地理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简称偏向力。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判断时按行进方向的角度来判断左右方向。风和流水最典型。  相似文献   

17.
金明德 《地理学报》1996,51(2):142-146
本文从力学原理出发,讨论了由于地球自转,大陆板块受到一个沿纬圈指向东的主矩和指向赤道的主矢作用,致使板块向赤道作俯冲运动。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11,(6):64+14-64,14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潮汐力让月球的自转减速,因此月球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尽管此前许多太空飞船拍摄到了月球的远侧,但美国宇航局月球侦测轨道器带来了月球另一面更为细致的图片。  相似文献   

19.
一、专题适应训练美国宇航局称,今年2月发生在智利的里氏8.8级大地震冲击力巨大,可能移动了地球轴心,据模拟结果显示,智利大地震可能加快了地球自转速度,使地球一天的时长缩短了1.26微秒(1微秒等于百万分之一秒),据此面答1—2题。  相似文献   

20.
李琳 《地理教学》2011,(7):31-32
课例之一 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一节课的课尾,我引导学生回顾了快要结束的这一节课。最后时刻,我在黑板上再次画上地球公转轨道,我画好椭圆,标明了近日点、一月初和远日点、七月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