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氏藻的RF-RAPD分子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氏藻(Dunaliella)是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多毛藻科中的一个属(也有单独归为杜氏藻目、杜氏藻科、杜氏藻属[1]).因可以在高盐的极端环境中生存,也称之为盐藻.盐藻富含各种类胡萝卜素和甘油,其中β-胡萝卜素累积可达细胞干重的14%,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另外盐藻无细胞壁,仅有一层糖蛋白和神经氨酸组成的外膜包裹,类似天然的原生质体,是真核细胞基因工程首选的受体之一.盐藻主要用来生产β-胡萝卜素,生产中发现β-胡萝卜素产量不稳定,推测种质差异因素与此有密切关系,因此分析不同种及种内品系及其与β-胡萝卜素含量相关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盐藻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氏藻(Dunaliella sp.)又称盐藻,是一类极端耐盐的单细胞真核绿藻,属于真绿藻纲、杜氏藻目、杜氏藻科、杜氏藻属.有些杜氏藻能够耐受环境中NaCl浓度在0.05%~39.4%之间的变化,可以在pH5.5~9.5的范围内生存。杜氏藻细胞体内能储存大量的甘油和胡萝卜素等有机化合物。可通过大量培养杜氏藻来提取β-胡萝卜素。天然甘油是良好的化妆品基质。而β-胡萝卜素是食品添加剂和着色剂。且具有医疗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光照、温度和营养盐对3株盐生杜氏藻株系(BJ,OUC38和OUC8)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旨在探明适于盐生杜氏藻生长和β-胡萝卜素积累的光照、温度和营养盐条件,并对实验中3株株系生长和β-胡萝卜素积累速率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和温度分别是145.3μmol.m-2.s-1和23℃;适于β-胡萝卜素积累的光照和温度分别是218.2μmol.m-2.s-1和23℃;适于生长的营养盐条件是NaNO30.4 mmo/L、尿素0.6 mmol/L和NaHCO318 mmol/L,而当NaNO3、尿素和NaHCO3浓度分别为0,0.2和18 mmol/L时有利于β-胡萝卜素的积累。高光照、低温有利于杜氏藻细胞β-胡萝卜素的积累,在218.2μmol.m-2.s-1光强和15℃条件下藻细胞β-胡萝卜素积累平均值可分别达10.39和12.46 pg/cell。3个株系中OUC38积累β-胡萝卜素的能力高于另外2株,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碱法絮凝气浮分离盐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盐藻(Dunaliellasalina)是一种绿色的单细胞微藻,形体微小,对pH值、温度、光照和盐度等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很强。盐藻在食品、医药保健、养殖业和化工等领域中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干重的50%~60%)和甘油(干重的40%~50%)及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可达干重的10%以上[1]。盐藻中的β-胡萝卜素不仅是维生素A的前体和食品工业中的天然黄色素,而且在防治癌症、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在治疗老年性痴呆、白内障等方面有重要的生理功效[2]。在盐藻的养殖和产品开发中,藻生物量的分离费用一般要占…  相似文献   

5.
盐藻和β-胡萝卜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养殖盐藻生产β-胡萝卜素是近十几年新兴起的研究领域,因其应用前途广内,现已成为微藻生物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预计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将有更大发展。鉴于我国在这方面文章不系统、不全面,本文从盐藻生物学、养殖学、β-胡萝卜素异构体、β-胡萝卜素形成生理等角度全面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四氯化碳对杜氏盐藻的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等浓度对数间距0.2设置毒物四氯化碳(CCl4)浓度对杜氏盐藻进行了毒性实验,根据细胞的生长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观察CCl4,对盐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Cl4浓度小于0.13%时对盐藻生长及β-胡萝卜素累积几乎没有影响。盐藻对CCl4的最大耐受浓度为0.20%。CCl4浓度达到0.32%时,5天之后造成细胞全部死亡和β-胡萝卜素累积消失。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NaNO3对两种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Dunaliella parva生长速度、色素积累的影响和NaNO3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NaNO3浓度为1.5mmol/L时,D.salina生长最快,最高密度76.4×104cell/mL;对照组为16.3×104cell/mL;低氮有利于D.salinaβ-胡萝卜素积累,β-胡萝卜素最大值105mg/g出现在0.5mmol/L NaNO3的样中,对照组为45mg/g;较高的NaNO3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藻液pH值开始3-5d急剧上升,后在波动中下降。对D.parva来说,NaNO3浓度为2.5mmol/L时生长最快,细胞最高密度为295×104cell/mL,对照组为15×104cell/mL;在实验范围内,NaNO3浓度越高,β-胡萝卜素含量越高,β-胡萝卜素最大值为37.5mg/g,叶绿素最大值为65mg/g;建立了两种杜氏藻对NaNO3利用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王培磊  张学成  孟振 《海洋科学》2006,30(12):87-91
盐生杜氏藻能适应盐度高达350的高盐湖泊,在适宜的条件下合成的β-胡萝卜素可达细胞干质量的10%~14%,为自然界其它生物所不及[1]。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不仅能抑制致癌物质的活性、预防消化道溃疡、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青光眼和白内障,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辐射能力,而且还  相似文献   

9.
盐藻和β-胡萝卜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养殖盐藻生产β-胡萝卜素是近十几年新兴起的研究领域,因其应用前途广阔,现已成为微藻生物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预计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将有更大发展。鉴于我国在这方面文章不系统,不全面,本文从盐藻生物学,养殖学,β-胡萝卜素异构体,β-胡萝卜素形成生理等角度全面概念了该领域研究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DEP)对杜氏盐藻的抑制机理,研究了DBP与DEP对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生长情况、β-胡萝卜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和亚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DBP与DEP对藻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二者作用机制不同:在DBP作用下藻体SOD活性持续增强,细胞膜结构损伤,MDA含量显著增加,表明DBP可能通过作用藻体的膜结构,引起细胞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DEP使得藻体SOD活性先增强后减弱,β-胡萝卜素显著增加,亚显微结构中膜结构未发现明显损伤,但淀粉粒大量增加,线粒体畸形,藻体可能通过合成β-胡萝卜素和淀粉粒抵御氧化胁迫,但大量的物质合成可能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加速藻细胞衰亡。本研究为揭示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的环境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