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骅埕古1井自2007年进行模拟静水位观测以来,曾出现多次水位异常变化,本项目通过对埕古1井水位资料与该井所处的地质构造和环渤海地区地震活动综合分析,认为该井的水位异常变化与环渤海地区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联系,埕古1井所处的部位是该地区的一个应力敏感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鲁莘1井水位出现的多次突降异常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该异常是真实存在的,并对异常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异常的成因可能是断层蠕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2016—2019年高邮车逻井水位出现多次大幅波动变化。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和农业活动的调查工作,对异常成因和影响水位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跟踪分析。研究认为,该井水位出现的大幅波动变化异常是高邮湖水位短期大幅波动产生的荷载影响所致,与水利部门对高邮湖水位调控间关系密切,而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  相似文献   

4.
宁洱井的水位自2014年10月25日以来持续下降39.2cm,低于正常水位谷值8.335m,2015年的年变幅度为正常年变的57.8%,呈破年变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周围观测环境干扰小,水位变化量相对可靠;通过分析水位与降雨量的相关性,以及GNSS监测网的位移资料,认为持续低水位异常与降雨量关系不大,属于地震前兆异常,其原因可能与该区域构造的拉张活动有关。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的地震活动规律,认为该异常可能对近期滇西南-滇缅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危险性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霍山皖33井水位变化与"霍山窗"地震活动的关系:首先采用差分法和从属函数等方法对水位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了水位的短期异常,结果表明该井水位异常对霍山以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地震有较好的反映;其次,通过对该井水位与"霍山窗"小震活动性的对比研究,发现该地区小地震在水位低值时活跃.参考该地区的环境剪应力,我们认为霍山皖33井...  相似文献   

6.
腾冲地震台井水位常年多次出现大幅快速升降异常变化,考虑周边环境因素,通过对闫家塘放水、蓄水过程中腾冲地震台井水位变化进行跟踪监测,并结合观测井井水与闫家塘水水化学组分、氢氧稳定同位素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冲地震台井水位大幅快速升降变化主要受闫家塘放水、蓄水影响。对腾冲地震台井水位在近震前出现的高水位异常与地震的相关性分析,认为过量降雨的加载对该地区构造活动具有调制作用,该井水位变化能够提供一定的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对台站附近地区的地下构造活动有一定的反映能力。  相似文献   

7.
山东莒县井远大震异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山东莒县井水位、水温资料的分析,认为莒县井水位、水温的异常典型模式为突降,异常多为远场大震的临震异常;远场大震的发生,是对莒县井孔区域应力的卸载。目前该区域的应力状态为拉张,对莒县井孔附近区域近期震情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文安Ms5.1级地震前后埕古Ⅰ井的水位异常变化,探讨了异常机理,认为文安地震前埕古Ⅰ井水位存在前兆异常,震后的几次水位变化则可能与羊二庄断层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朱胜伟 《高原地震》2014,26(4):23-27
通过对格尔木井水氡的正常动态、干扰动态和异常动态的分析,认为该井水氡多年正常动态平稳起伏,呈连续的“n”型变化,低点具有1.5~4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在排除干扰动态后,对两段明显的异常动态,引入同井动水位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水氡正常动态的变化受控于动水位的变化,动水位受自流井补给区附近降雨、冰需融化等因素的影响.未发现令人信服的水氡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下关34井气氡高值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下关34井气氡测点及资料对应地震情况,针对2007-2010年气氡观测资料几乎每年相同时段出现的高值异常现象,结合该井水温、降雨、湿度、水位及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异常可能是由于湿度和集气容积随水位变化与地震前兆异常叠加的结果,为判别气氡异常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利于提高气氡观测质量及在地震分析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辽宁岫岩—海城5.6级地震前盘锦地区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弧山5.6级地震肖,盘锦地区地下流体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水位异常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表现为先降后升,在上升过程中发震。异常出现的时间一般为1999年5、6月份,转向时间一般为10月末至11月初,与震中小震活动增强时间基本同步。水化学异常及水温及异常形成时间一般晚于水位异常,均为含量上升及温度升高的正异常。震前一周内还出现多种离子含量高值突跑异常及平时很少见的溶解氢异  相似文献   

12.
天津地区咸水井映震能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建英 《内陆地震》2008,22(3):252-257
系统处理了1992年以来天津地区4口咸水井的水位观测资料,使用R值对这4口井的映震效能进行了评估。认为:①这4口井的R值不高,主要原因是咸水层观测井水位异常时间较长,致使预报占用时间较长;②咸水层观测井水位异常幅度比较明显,异常性质的规律性较强,出现异常时易于识别;③咸水层观测井水位有异常有地震的比率达到了70%以上,这对有震的判定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史杰  高小其  魏若萍 《内陆地震》2006,20(4):353-359
根据博古特2604号井近15年的水位资料变化情况,以井距500 km为扫描半径,对在其范围内发生的中、强地震和水位资料的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该井在其映震范围内的5级、6级和7级地震前水位各有不尽相同的异常显示特征,随着震级的减小,震中距的增大,异常特征由长时间的年变异常或不稳定的下降、上升转为短期的阶段性的上弯高值异常,直至异常消失。由于博古特井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对南北天山发生的地震在震前都有较为良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张军  陈宇卫  陶月潮  李军辉 《地震》2009,29(2):98-103
地下水位异常在地震前兆信息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观测资料所受干扰较多, 异常成因较为复杂, 探寻水位异常来源对准确判断震情有重要作用。 该文在对安徽霍山皖33井水位1998年以来的资料进行系统清理总结以及环境干扰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观测系统准确性的对比试验, 得出以下结论: 水位基本不受环境因素干扰, 但观测系统是影响水位突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排除干扰异常, 提高水位观测质量, 以获取更为可靠的地震前兆信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结合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讨论了万全井水位动态在大同6.1级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并认为这种变化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加强与减弱过程,而地震活动与该过程有关。大同6.1级地震是在1983年万全井水位上升异常背景下发生的。相应于异常背景,发生了几次中等强度的地震;到1985年7月,地震活动迁移到NEE向六棱山断裂带上,水位动态由连续三年上升于8月出现下降转折。此后,包括大同6.1级地震,六棱山断裂带上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水位动态虽然有时呈现突升变化,但动态趋势仍为下降。直到1991年3月26日大同5.8级地震后,下降速率明显减缓,异常过程逐渐趋向结束。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密山市密1井水位于1993年7月12日21时17分日本北海道西南海域Ms7.8级强震前4天开始出现的水位异常现象,这可能是地下水位的远场前兆效应,对强震孕育过程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蚌埠监测中心井2017—2020年水位10次明显的长时间持续升高为研究对象,选取10次水位升高前后不同时段的降雨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2017—2020年水位10次明显的长时间持续升高主要与上升期间降雨量关系显著,与其他降雨参数关系不显著。结合蚌埠周边ML2.5以上地震目录分析结果认为,水位长时间持续升高的规律与地震频次发生规律相对应,说明降雨和区域应力场变化共同影响了蚌埠监测中心水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80年以来距新10号泉300km范围内的16次5级以上地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10号泉水化学参数在上述地震前后的全程时空扫描,初步总结出该泉水化学测项的前兆异常特征。(1)异常形态各异:硫化物为中期高值异常;氟离子以短期异常和中期异常为主;电导率基本上表现为中期高值异常;水汞以中期高值异常为主,个别地震前会出现临震高值异常;水氡为中期高值异常或年变畸变;甲烷则一般表现为高值中期异常,个别地震前也会在中期异常的基础上叠加大幅度临震异常;氦气为高值正异常。(2)映震对应率:硫化物为81.3%,氟离子为57.1%,电导率为31.3%,水汞为55.6%,水氡为18.8%,甲烷为46.7%,氦气为46.7%。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statistics are taken on the co-seismic response of underground fluid in Yunnan to the Nepal MS8.1 earthquake, and the co-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level and water temperature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with the digital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pal MS8.1 earthquake had greater impact on the Yunnan region, and the macro and micro dynamics of fluids showed significant co-seismic response. The earthquake recording capacity of water level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ater radon and water quality to this large earthquake; the maximum amplitude and duration of co-seismic response of water level and water temperature vary greatly in different wells. The changing forms are dominated by fluctuation and step rise in water level, and a rising or falling restoration in water temperature. From the records of the main shock and the maximum strong aftershock,we can see that the greater magnitude of earthquake, the higher ratio of the occurrence of co-seismic response, and in the same well, the larger the response amplitude, as well as the longer the duration. The amplitude and duration of co-seismic response recorded by different instruments in a same well are different.Water temperature co-seismic response almost occurred in wells with water level response, indicating that the well water level and water tempera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in co-seismic response, and the well water temperature seismic response was caused mainly by well water level seismic response.  相似文献   

20.
大震前地下水位异常与应力异常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少群  王佳卫 《地震》2001,21(2):79-86
利用井口水位对潮汐应力的响应,分析了含水层对强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当含水层的瞬时应力变化值大于临界值时,水位的异常图像为阶变形态;当含水层的瞬时应力变化值小于临界值,但某一时段的累计值大于临界值时,水位的异常图像为缓变形态。而水位异常图像出现的上升或下降形态,取决于井孔含水层系统在大震孕育过程的应力调整再积累阶段所处的构造部位。水位震前异常的特征,源于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异常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