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3年,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ONGC)获海上第1口深水气发现井。该井水深428m,完井深度267m,在1650~2133m深度范围内,钻穿56m厚的上新世地层。  相似文献   

2.
西利纳帕坎油田位于巴拉望近海64km的南中国海域。Vaalco公司希望1993年10月份合伙公司能同意在A2井旁侧钻一井,同时加大A3井,B-1X井的深度以便探明该区的油层厚度。  相似文献   

3.
石油地质技术进步G.D.Hobson1.非垂直井和随钻测井最近,尤其是在近海开发油田中,非垂直井钻探数目越来越多。从一个平台钻探一系列这种类型的钻井比从多个平台钻探同样数量井的费用少得多。除了费用降低之外,运输的风险降低,易于生产管理。为了能够钻探井...  相似文献   

4.
在水平井地质导向随钻跟踪中,通常利用临井的测井资料建立地质导向前导模型指导随钻.该模型在水平井着陆阶段能相对准确地预测目的层的深度,但在水平段随钻跟踪时,要保证钻头始终控制在目的层内物性较好的部位钻进,仅靠临井的井资料插值预测储层物性,误差就比较大.为此,针对地质导向前导模型储层横向非均质预测的缺陷,把基于模型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引入到地质导向模型修正中,预测目的层横向非均质性,指导水平井水平段随钻跟踪服务,以控制井轨迹始终在储层物性较好的部位钻进,提高储层钻遇率.此方法经过实钻水平井的验证,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印尼Premier石油公司在西纳土纳区块A中的Gajah Baru油田成功地钻探了一口鉴定井。这口鉴定井(Gajah Baru-2)在Arang组的叠置储集层中发现了天然气,超过了预期估计。Premier将Gajah Baru油田的可采储量提高了约325bcf,相当于5400万桶石油。Gajah Baru-2井的目标深度为2746m,顶部675m采用套管钻探技术。  相似文献   

6.
Petronas在越南获油气发现Petronas在越南滨海区块01中钻Emerald-1井时发现了好几个含烃带.该井位于头顿以东大约160km处,水深55m,该井钻探处深度为4165m.5次试井获得石油和凝析油累计流量为每天2741桶,天然气1680...  相似文献   

7.
由于海洋石油开发的特殊性,每个采油平台的槽口数量有限,而新建平台或者外挂槽口成本太高,因此利用低效井和关停井的槽口进行套管内开窗侧钻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QHD32—6F平台部分生产井为中177.8mm生产套管,利用修井机在Ф177.8mm生产套管内开窗侧钻Ф152.4mm小井眼,直接着陆钻水平段,裸眼段最长达1120m,平均长1032m。该工艺技术可操作性较强,工期短,成本低,为延长老油田寿命,维持老油田经济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0—200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中国近海海域(0°~45°N,105°~135°E)的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与近海测风塔(位于上海近海)、海上石油平台(位于东海和渤海)、岛屿站(南海珊瑚岛和西沙海边观测塔)的实测风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了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在中国近海海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如下:各站点实测风速与站点位置以及站点附近的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与海上石油平台的风速均方根误差较小(约1.5 m/s);其年均值均大于实测值,差值范围是0.1~1.3 m/s;其Weibull形状参数K与海上石油平台以及近海测风塔的K值较为接近,表明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各风速段的频次分布形态与观测站的实测值基本吻合,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能基本合理地反映出中国近海风速的分布状况。利用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分析了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水域风速的空间分布特征:(1)台湾海峡是中国近海风速最大的区域,从台湾海峡向东北至日本海,往西南至南海北部115°E附近和巴林塘海峡为风速的次大值区;(2)28°N到长江入海口的东海海域年均风速为7.0~7.5 m/s,在黄海和渤海为5.5~7.0 m/s,在南海北部自东向西由8.5 m/s递减为6.0 m/s,北部湾最大风速区位于东方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9.
南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经过近四十年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已经进入复式勘探阶段,急需开拓新的勘探领域。其中之一的花岗岩古潜山勘探由于一直没有钻遇油藏导致潜力受到学界质疑。为开拓火成岩油气藏勘探领域,优选惠州凹陷A构造作为靶区后成功钻探珠江口盆地第一口花岗岩潜山油藏发现井。对井壁取心、薄片和FMI(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成果进行分析,储层段裂缝有成组缝、网状缝和孤立缝3种类型,存在4个裂缝较为发育的层段;次生溶蚀主要包括沿裂缝溶蚀和溶蚀孔洞。垂向上受差异风化淋滤改造分为黏土带、碎裂-裂缝带和基岩带。储集空间以伴生缝为主,裂缝被方解石充填。应用RCI(储层表征仪)和MDT(模块式电缆储层动态测试器)测试油藏的情况并分析生、储、盖和运移条件,揭示其石油地质意义和领域性突破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的地质研究人员,在对南海莺歌海盆地的地质剖面解释过程中,发现该盆地的北部1号大断裂和莺东大断裂之间,有一个大型的古潜山构造.这一地质上的发现,迅速引起了有关地质专家的重视。据地质人员分析,这个大型古潜山构造具备储藏石油天然气的地质条件,很有可能通过钻勘探井而获得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1.
北部湾钻获高产油气井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日前在我国南海北部湾盆地钻获一口高产石油天然气井、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680m3,日产天然气9.5万m3.该油气井命名为南海北部湾涠10-3西-1井,它距离现在正在开采的南海北部湾涠10-3油田、涠1...  相似文献   

12.
南海钻获高产油气井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日前在我国南海文昌8-3构造上钻获一口高产石油天然气井。经测试,该井日产天然气36.3万m‘,日产原油1378m’,具有良好的开采价值。这口高产油气井命名为文昌8-3-1井,是文昌8-3构造上的第一口初探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公司,于6月中旬在南海北部湾盆地钻探一口勘探井中,钻获天然气流.经测试,日产天然气142万m^3.该勘探井的钻探成功,又一次展现出了南海北部湾盆地石油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南海珠三拗陷钻获高产气井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最近在南海珠江口盆地的珠三拗陷文昌9—1构造上,首次钻获一口高产天然气井.经测试,该井日产天然气46.8万m3,日产凝析油206m3.钻获这口高产气井,比以往在这个地区的其他构造上钻获的油气井的产...  相似文献   

15.
根据板东构造板东4井等长兴组钻探资料,对长兴组的生物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板东构造长兴组储集岩有生物(屑)泥晶灰岩-含生物(屑)泥晶灰岩、礁灰岩和白云岩。综合储集岩物性特征、区域钻、测井资料及野外剖面,总结了生物礁的形成与演化模式及模式各部位所对应的岩性和物性。通过地震响应特征、反演等技术建立了长兴组储层识别模式,利用对应速度、Landmark属性提取的储层有效厚度经计算机网格化编制出了长兴组储层厚度分布预测图,与钻测井厚度对比,证实板东4井生物礁为点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于今年3月中旬在南海莺歇海盆地钻获一口高产天然气井.经测试,这口勘探井日产天然气83万m^3.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1993年在勘探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坚持“油气并举,拿储最,向气倾斜”的勘探方针,在钻探石油天然气中又有新的发现。 该公司通过采集石油地震测线19000多公里,处理石油地震资料27000多公里,解释地震资料74000多公里,钻探石油天然气勘探井7口等一系列工作,新发现石油地质构造和  相似文献   

18.
白云深水区多口油气钻探揭示砂质储层含气和含水都有可能表现为Ⅲ类或Ⅳ类的AVO及亮点异常,单纯依靠亮点+Ⅲ类AVO异常进行烃类气体预测具有多解性,是钻前储层的流体预测面临的新挑战和难点。本文利用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测井数据,根据储层特征与含气性差异性优选了多口测井数据齐全井,利用测井数据对不同井位储层段的AVO特征进行分析。通过Aki-Richards公式计算了不同井的截距和梯度属性,建立了白云深水区PG属性图版。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含气储层,随着岩性、含气性差异及其岩性组合不同,呈现不同AVO异常特征,岩心分析表明该异常不仅与储层含气性有关,也与盖层岩性密切相关,尤其是当盖层或者储层含有灰岩时,对AVO异常影响较大。利用M矿区目标储层的叠前反演弹性参数,再结合本文建立的PG属性图版和流体识别因子方法,对目标储层含气性进行了预测,发现了该储层在横向上含气性不同,钻探结果证实预测结果有效与可靠,表明该AVO模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海洋地质译丛》2010,(3):33-33
自今年4月份以来,中海油服地质导向跟踪服务技术在渤海油田成功应用,着陆段导向中靶率100%,水平段导向钻遇率96%。该技术于2007年立项研究,不但可以监控井眼轨迹进行几何导向,还能根据地质需要适时调整井眼轨迹,从而保证以最佳深度和角度着陆目的层,并在水平段钻进过程中指导钻头处于储层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20.
白云岩既是南海油气储集层又与生物礁成因机制相关。对西沙群岛梅山组一段600~750 m岩心段进行采样分析,由于此段属于新层位(西科1井600~1 000 m)中深埋藏白云岩,可能属于对应油气盆地的储层,因而相关研究至关重要。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大量菱形晶体,结合能谱(EDS)元素分析认为菱形晶体含有Ca和Mg元素,X射线粉晶衍射(XRD)分析证实全部样品为白云石;样品表面碎屑物质为方解石,但是EDS检测出Si,说明样品中混杂陆源沉积;在光滑的白云石晶体上EDS能谱分析则未见Si。事实上,西科1井梅山组一段白云岩层MgO和SiO_2含量变大,且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推测为海退期白云石形成过程中的陆源物质输入。XRD分析结果表明,620~646.5 m段岩心发育厚层白云石,其有序度中等,下伏646 m深处方解石占比开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