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淹水对夏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定量探求洪涝灾害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08和2009年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进行以淹水日数和淹水发育期为试验因素的模拟试验。结过表明:淹水1 d对玉米产量影响甚微,淹水3 d以上减产率40%以上,拔节期淹水5~7 d,抽雄期淹水7 d夏玉米基本绝收。淹水对夏玉米植株死亡率、果穗成穗率、单株籽粒重影响明显;对株高、果穗长、粗、百粒重和秃尖率影响较小。拔节期的淹水危害重于抽雄期。讨论了淹水日数与淹水发育期对玉米产量影响的交互作用。初步建立了淹水的玉米产量损失率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东北地区过量施氮的问题,研究减量施氮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对优化氮肥的科学管理技术,促进春玉米生产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丹玉405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播种的方式,以农民习惯性施氮量为对照,设置11.1%、55.5%和100%三个水平减量施氮试验,分析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籽粒品质对减量施氮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减氮导致生长发育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干、鲜重、叶片比重等)均减少,不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和干物质向叶片分配,随着减氮量的增加,减少幅度增加。苗期以后,适量减氮促进玉米地上部的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叶片占比等生物学性状有增加趋势。适量减氮导致果穗长、果穗粗、百粒重、理论产量、籽粒含水量和淀粉含量增加,籽粒脂肪含量减少,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随着减氮量的增加,果穗长、果穗粗、百粒重和理论产量增加幅度均减小,籽粒含水量和淀粉含量增加幅度增大,脂肪含量减少幅度减小。减氮11.1%时,果穗长、果穗粗和理论产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1.9%、3.7%和11.5%。当施氮量为240 kg·hm-2(减氮11.1%)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为945.4 g·m-2,籽粒脂肪含量最少,为2.4 g·100 g-1;氨基酸含量最大,为83.9 μmol·g-1;粗蛋白含量最高,为6.8%。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的玉米生产提供更加完善的施肥管理,指导农户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3.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安阳夏玉米生育期间主要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明确了当地夏玉米产量在年度间的差异主要以积温为主导因素,不同生育期中的气候因素以拔节-乳熟期的光照和降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而乳熟-成熟的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弱。  相似文献   

4.
安阳夏玉米生长期气候要素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安阳夏玉米生育期间主要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明确了当地夏玉米产量在年度间的差异主要以积温为主导因素,不同生育期中的气候因素以拔节-乳熟期的光照和降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而乳熟-成熟的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弱。  相似文献   

5.
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夏玉米机收指标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籽粒含水量是影响夏玉米机收的主要指标。研究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相关的品种农艺性状及不同脱水类型品种产量差异,对于机收品种选育有重要参考意义。为此,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省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选择24个当前主要种植品种为供试材料,采取统一授粉,连续测定分器官含水量变化及收获期品种农艺性状,进行籽粒脱水相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茎秆、穗轴和苞叶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穗轴直径、雄穗分枝数、百粒重、果穗长、果穗粗、果穗大小、种皮厚度、粒长和籽粒体积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脱水类型品种产量差异显著,成熟期籽粒含水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洛阳地区1981-2014年夏玉米产量资料、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观测资料、农田0-50 cm土壤墒情资料,结合夏玉米生物学特性,采用农业生态区域法(AEZ模型),计算了夏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气候生产潜力,通过气候生产潜力与夏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以旬为尺度的夏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进行历史回代和试报检验。结果表明:气候生产潜力与夏玉米单产增减率呈显著正相关,气候生产潜力可以客观地反映夏玉米单产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构建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1981-2010年单产历史回代检验的准确率为88.3%~90.7%,单产丰歉趋势回代检验准确率为65.5%~75.9%;对2011-2014年模型准确性试报检验,单产预报准确率为82.7%~87.5%,趋势预报准确率为50.0%~100.0%。  相似文献   

7.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夏玉米出苗—拔节期和出苗—抽雄期进行土壤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不同发育期不同程度干旱对华北地区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的干旱对华北地区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均具有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株高变矮、叶面积降低及干物重减少等。与对照T5处理相比,T1处理的玉米,株高偏矮33.5%,叶面积指数下降60.7%,果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分别下降了18.3%、54.7%和22.5%;与对照T5处理相比,T3处理的玉米,株高偏矮35.8%,叶面积指数下降58.8%,果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分别下降了24.1%、58.9%和24.4%。可见,干旱灾害是制约华北地区夏玉米高产的一个关键因子,干旱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
菏泽市夏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交多项式回归方法对菏泽市30年夏玉米产量分解成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用气象产量与历年夏玉米生育期间光、温、水气象因子进行逐步回归筛选建立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9.
利用河南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系统(WAPFOS),分析了夏玉米产量与光照、降水、气温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和旬平均气温与夏玉米产量关系密切,是直接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夏玉米农学模式产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学方面分析了形成夏玉米产量三要素的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在夏玉米生殖生长过程中,对产量积累起着重要作用的叶面积系数、干物重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农学模式方程,为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提供几种农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洛阳市1981—2014年夏玉米产量资料、生育期内的气象资料,结合夏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分别构建夏玉米温度、光照、水分适宜度模型,利用夏玉米生长季内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的相关关系,构建夏玉米产量预报模型,并分别利用1981—2010年、2011—2014年数据进行回代、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气候适宜度与夏玉米气象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两者变化趋势一致。1981—2010年各时段预报模型的单产回代检验准确率在89.19%~91.42%之间,趋势回代检验准确率达89.66%~96.55%。2011—2014年预报检验,预报准确率最高为96.16%,最低为91.05%,趋势预报准确率最高为100%,最低为75%,预报准确率较高,建立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可以在业务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南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系(WAPFOS),分析了夏玉米产量与光照、降水、气温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和旬平均气温与夏玉米产量关系密切,是直接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方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 开展玉米产量动态预报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夏玉米生理特性, 建立了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 利用此模型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 计算了1972—2005年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生育期内逐旬气候适宜度, 以此为基础, 建立了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不同时段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夏玉米气候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显著; 1972—2005年历史预报检验和2006—2007年预报试验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8.8%和96.8%, 能够满足业务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河南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高却不稳定,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研究夏玉米开花至灌浆期连阴雨天气对玉米植株叶面积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对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2011-2012年商丘市虞城县夏玉米开花至灌浆期连阴雨天气的模拟试验及试验数据分析可知,花期、灌浆期阴雨处理均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以花期阴雨处理减产最为显著,减产幅度为75.8%~86.1%,灌浆期阴雨处理减产幅度为20.3%~55.0%。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连阴雨天气使果穗变细、变短,秃尖增加,结实不良,干物质主要积累在茎秆等营养器官,穗粒重降低,且连阴雨天气发生在开花期时产量构成因素受影响程度更大。连阴雨天气降低玉米干物质重,发生在花期的连阴雨天气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发生在灌浆期的更大。此外,开花至灌浆期的连阴雨天气使灌浆高峰期出现晚、灌浆速率变慢,玉米在花期遭受连阴雨天气时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最晚,最大灌浆速率以及平均灌浆速率最小,且雌雄穗花期不遇现象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15.
濮阳县天气气候条件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8 ̄1997年濮阳县气象资料和夏玉米产量资料,分析了丰歉年夏玉米生育期气候条件的差异,确定了不同生育阶段的适宜气象要素指标。  相似文献   

16.
桂西早玉米产量在不同年份和同年的不同播种期中差异甚大。气象因素是造成产量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体现在构成单位面积产量的单位面积株数、双穗率、空秆率、每穗粒数和百粒重等因素。由于试验地株数基本相同,双穗率小,本文只分析单产、空秆率穗粒重(表示穗粒数和粒重)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本文采用百色地区气象局农业气象试验站于一九八○~一九八四年早玉米(墨白一号)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本局地面观测站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播期于元月二十日到三月中旬,隔十五天播一期,五年共二十二期。三个重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玉米开花后的持续干旱对其生理过程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在玉米灌浆阶段持续控水的方式开展干旱胁迫试验,对主要光合参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光响应参数、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及产量结构进行观测和计算,分析它们对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玉米花后干旱可导致P_n、T_r、WUE以及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随干旱持续时间延长而减小,干旱持续15—27 d,1200μmol·m-2·s-1光强处P_n和T_r减小幅度分别由50. 0%增大到75. 1%、71. 7%增大到83. 6%; WUE和Pnmax减小幅度分别由21. 7%增大到47. 9%,由50. 9%增大到73. 2%;玉米百粒重和茎秆重分别显著减小11. 6%和23. 2%,果穗长、果穗粗和籽粒与茎秆比没有明显受到影响,秃尖比和株籽粒重虽有大幅增大和减小,但并不显著;研究时段内干旱导致玉米减产11. 7%。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河北省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2013—2015年夏玉米田间水分控制试验资料,分多情景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了水分充足条件下夏玉米穗粒重随发育进程(DVS)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情景水分胁迫下土壤相对湿度与产量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夏玉米穗粒重随DVS的增加呈现"慢—快—慢"的增长特征,其中乳熟—乳熟后10d的增长幅度和增长速率均为最大;水分胁迫发生在抽雄后10d—乳熟阶段,粒重减少最明显。夏玉米产量与出苗—拔节(阶段Ⅰ)、拔节—抽雄(阶段Ⅱ)、抽雄—成熟(阶段Ⅲ)以及[阶段Ⅰ+阶段Ⅱ]和[阶段Ⅱ+阶段Ⅲ]5个不同时段土壤相对湿度均呈线性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关系模型表明,水分胁迫程度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产量减少幅度越大,不同阶段、相同胁迫程度和持续时间对产量的影响总体表现为:阶段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Ⅰ+阶段Ⅱ][阶段Ⅱ+阶段Ⅲ],以上阶段土壤相对湿度下降10%,产量分别减少89.7g/m2、122.7g/m2、129.8g/m2、133.7g/m2和144.4g/m2,减幅为22.8%~36.8%。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新疆巴楚气象站1984—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系数、求相关等方法分析巴楚县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巴楚县夏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旬平均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时段温度变化差异较大;≥10℃积温呈不显著增多趋势,日最高气温≥35℃日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生育后期(乳熟—成熟)即9月上旬—10月上旬气温偏低,热量显著不足,供求矛盾突出,是影响夏玉米产量高低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对浚单20夏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浚单20玉米新品种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浚单20各个阶段生长状况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首先对各播期发育阶段持续日数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日数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其次,分析了作物各发育期持续日数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以促进夏玉米生长,日照减少可加快夏玉米生育进程,不同生育阶段降水量对作物生长影响不同,其中抽雄-乳熟期降水量增加能缩短发育日数.然后,对比分析了播期对浚单20干物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随着播期推迟,穗长有缩短趋势,单株籽粒重、百粒重、籽粒与茎秆比也随播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播期一平均实产达864.12g/m2,比播期二高74.56 g/m2,比播期三高128.33g/m2,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浚单20适时早播,有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