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聿贤研究员在“关于我国核电站抗震规范的建议”一文中,就我国拟议中的有关核电站抗震设计的规范或规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具体的建议。这些建议,归纳起来是六项:采用合理的安全原则;对每一场址进行危险性分析;采用概率法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直接规定地震动作为设计参数,采用与地震和场地相关的反应谱;确切考虑场地条件的影响;修改几项过于保守的规定。这些建议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核电站的建设工作,正在不断发展,而我国有破坏性地震影响的区域,又覆盖着一个广袤千里的地区,认真考虑核电站的抗震安全问题,就是十分重要的。胡聿贤研究员的建议,主要着眼点是建立一套先进的抗震设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卫生项目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尺寸突变及其他不规则超限项,对两侧塔楼各自独立抗震与两侧塔楼设置弱连接部位整体抗震进行包络,并对其进行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对结构之间的弱连接部位采取楼板加宽、框架梁及框架柱设置型钢等抗震加强措施,构件可满足预定的性能目标要求,结构整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家。防御与切实减轻地震灾害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 ,要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 ,《防震减灾法》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防震减灾工作的三大工作体系。并在震灾预防这一工作体系中明确提出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 ,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 ,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进行抗震设防。”实践证明 ,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  相似文献   

4.
《华南地震》2009,29(2):F0003-F0003
广东省工程抗震研究院主动承担国家和省里有关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在科技领域勇攀高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实践难题,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科研任务。在翔实的实际资料基础上,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探索新理论的应用,大力推动了地震科技创新。近年来先后参加了国家973项目“强地震下重大工程的动力响应及其对工程结构影响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核电站抗震规范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几个主要的核电站抗震规范和房屋建筑抗震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根据确保安全的原则,对我国拟议中的有关规范或规程提出六项具体建议,它们是:以正确的安全原则为依据;对每一场址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采用概率法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直接规定地震动设计参数,采用与地震和场地相关的反应谱;确切考虑场地土壤影响;修正过于保守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关于抗震设计规范与地震动区划图的有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介绍了我国和美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发展和现状,对比分析了抗震规范使用地震区划图的情况。针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现状,提出了两条建议:(1)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部门应直接提供多水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抗震设计规范应彻底抛弃设防烈度概念,以地震重现期取代原地震危险程度标示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震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越来越得到高度重视。本文就欧洲抗震设计规范Eurocode 8的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专门针对Eurocode 8中岩土抗震设计部分从场地类型,地震反应谱,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等方面与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进行了阐述和对比,希望能增加读者对欧洲抗震设计规范的了解,同时为我国的岩土抗震设计简要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指出反应谱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现阶段抗震设计的理论依据,我国规范也主要采用反应谱法进行抗震设计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反应谱与抗震设计反应谱的联系和区别。把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有关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与ISO 3010:2001(E)和美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影响系数做了对比,发现我国规范有些地方考虑得还不够全面,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提出在抗震设计中运用地震动参数代替地震烈度来进行计算能更好地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高土石坝震害与抗震措施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正建或拟建一大批高土石坝,这些高坝都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做好抗震设计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土石坝常见的几种破坏形式,包括地震永久变形、滑坡失稳、液化、防渗体破坏、次生破坏;针对这些破坏形式,总结了地震高烈度区高土石坝的抗震措施,包括预留超高、坡脚压重、坝顶加固、抗液化措施、防渗体处理等;提出了现阶段高土石坝抗震的计算方法和抗震措施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对我国今后的高土石坝抗震稳定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郭容  杨正湘  汪成 《华南地震》2001,21(4):58-63
通过对常德市太阳山东西两则农村和集镇515栋房屋的32项建筑指标的调查,揭示了农村和集镇建筑抗震性能现状,分析了本区农村建筑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和地震时可能造成的破坏,提出了相应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要把地震预报和抗震工作结合起来,做好地震的预测和预防工作。编制地震区划图是制定国家经济建设规划和城乡抗震防灾对策的重要依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抗震采用的以小震弹性计算为基础的设计方法,使工程师忽视了对建筑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破坏模式的充分考虑与设计,使得建筑结构的大震安全性有时难以得到保证。"破坏-安全"抗震理念,以房屋建筑最重要的抗震安全性能为目标,要求设计人员对结构的预期破坏模式有充分的把握和控制,使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能够形成明确的预期破坏模式并具备一定的耗能能力,从而以经济的代价保证结构其余部分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本文结合我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与加固改造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破坏-安全"抗震理念及其设计概念,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人员与工程师在实现"破坏-安全"抗震理念方面所提出的创新抗震结构体系及其研究成果。希望"破坏-安全"这一抗震理念及其相关技术能够在我国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抗震设计实践中得到推广,以全面提高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房屋建筑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用地震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制成适合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人工地震波形,然后使用该人工波和日本现行设计用地震动,对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最后由地震响应结果对所提出的模拟设计用地震动大小进行评价,得到一些有意义结论,供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的相关研究,总结归纳出地震作用下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与地震反应特征;对地铁地下结构的不同抗震研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情况。针对我国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理论研究不足,基础资料积累欠缺,抗震设计尚无可靠依据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黄土动力本构模型、黄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研究及抗震分析方法等因素对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可靠性的影响,提出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地震破坏机理分析、抗震性能分析及抗震设计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区域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遥感信息解译,现场地震地质调查,控制性钻探和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等项工作,查明了丹东新城区及附近的地震地质条件,认为新城区的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鸭绿江断裂,因此,需要考虑抗震设防。  相似文献   

16.
结合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粤东地区现有农居抗震性能分析"现场抽样调查资料,选取了汕头、潮州和河源3个地市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农居结构进行建模并开展抗震计算分析,通过分析找出了现有农居的抗震薄弱部位,为提高新建农居的抗震能力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抗震设防地震的概率标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全国范围内128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为基础,对不同概率水平相应的地震烈度和加速度峰值进行统计分析,为合理解定抗震设计规范中设防地震的概率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害不仅会直接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且能引起一系列次生灾害。减轻地震灾害应以预防为主,向群众宣传普及地震知识和防震抗震知识是地震对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江苏省地震知识宣传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介绍了日本阪神地震、美国北里奇地震、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地震、中美洲萨尔瓦多地震、台湾集-集地震以及我国四川的汶川地震中一些加筋挡土墙加筋边坡的震后调查。结果表明,看似柔弱的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也介绍了用EPS(聚苯乙烯板块)作为填料的优异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抗震标准下的海洋石油平台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洋石油平台抗震标准方面,中国与美国规范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首先介绍了两国抗震规范中的相关内容。以渤海某油田为例,根据渤海及邻区的地震构造、地震活动环境及地震动衰减关系,利用概率方法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根据场地土动力性能试验资料,确定不同抗震标准下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最后分析不同抗震标准下的地震动参数关系,以及对工程设计的影响。结合我国渤海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对比分析,对我国海洋石油平台的设防地震水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