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虞虎  陆林  李亚娟 《地理科学》2015,35(10):1247-1255
通过分析中国国家级湖泊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趋势和旅游效率,探讨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总体特征、空间格局及类型,提出发展措施和建议。研究表明:① 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数量和旅游收益呈增长趋势,湖泊旅游资源开发已由著名的湖泊转向一般性湖泊,单体湖泊开发增多,湖泊旅游产品多元化。② 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偏低,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景区较多;分解效率中,规模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较低;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解释能力强于规模效率,相关系数达到0.72,是导致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③ 根据效率得分将38个湖泊风景名胜区划分为技术进步提升型、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型、规模投入提升型和综合提升型,提出了不同效率类型景区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风景是旅游资源的精华和主体,山水风景作为风景的主体,在旅游开发中既是主要的观赏客体,又起到风景总特征基本骨架作用。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以山水风景观察游鉴为主要目的旅游仍然是当前和今后旅游活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研讨会于1992年6月1日至6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召开。会议由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会同武陵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组联合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旅游管理、新闻出版等单位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60余篇。会议针对我国有关区域旅游开发、旅游资源普查、旅游市场分析及旅游地图的绘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通过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实地考察,对张家界进一步发展战略、旅游市场潜力与开发、以及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旅游交通秩序治理和建设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几千年文明史,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对于旅游业来说,无疑是最主要的吸引物和"卖点",也是我国旅游资源在全世界与其他旅游资源比较而显得最独特和最值钱的地方.本文以福建省永春县魁星岩旅游景区开发为例,阐述旅游风景名胜区突出文化内涵的开发,要重视历史、文化、风俗的深层次挖掘,才能充分体现出风景名胜区的品味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几千年文明史,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对于旅游业来说,无疑是最主要的吸引物和“卖点”,也是我国旅游资源在全世界与其他旅游资源比较而显得最独特和最值钱的地方。本文以福建省永春县魁星岩旅游景区开发为例,阐述旅游风景名胜区突出文化内涵的开发,要重视历史、文化、风俗的深层次挖掘,才能充分体现出风景名胜区的品味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峡谷的自然地理特征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峡谷可以按照峡谷的自然地理特征,即峡谷所处的河段,形态,形成时的地质营力,两岸岩石性质等进行分类,峡谷有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水力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峡谷景观具有美学特征,也具有观光和科学文化旅游价值,峡谷旅游资源在中国风景名胜区中占有重要位置,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有峡谷的景区占一半以上,峡谷旅游一直以来被人们所重视,而目前在浙江等经济比较发达区域的中低山丘陵地区峡谷旅游开发速度与规模进一步加大,峡谷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强调规划先行,并注意峡谷群开发及分区开发和峡谷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开发是旅游开发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分析韶山风景名胜区的区域背景、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先定位后整合、先设施后市场、有重点显特色”是韶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的主要原则,并从旅游资源内部功能、旅游区域合作、旅游市场角度提出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措施,以期对同类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8.
艾丁湖北景区旅游环境容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干旱区平原湖泊的旅游开发越来越多,其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以干旱区典型的艾丁湖旅游区为研究案例,利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包括旅游资源空间容量、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经济承载容量以及旅游地居民心理承载容量等测算模型)以及"木桶原理"理论对艾丁湖北景区环境容量进行定量预测。最终得出结论:艾丁湖北景区最终的旅游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旅游资源空间容量;而依据"木桶原理",滨水景点作为旅游资源空间容量的瓶颈,成为整个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艾丁湖生态旅游的建设规划和持续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初步的旅游容量测算标准,为干旱区平原湖泊的生态旅游持续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9.
杨小军 《热带地理》1994,14(2):186-192
福州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势,气候温暖,旅游季节长,客源市场潜力大,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好,为加速发展福州风景旅游业,必须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长沙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货币化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3.393×106万元,各项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净化环境价值、物质生产价值、释放O2价值、固碳价值、调蓄洪水价值、休闲旅游价值、教育科研价值、栖息地价值、涵养水源价值。与1998年相比,2007年物质生产价值增加了4.9×104万元;而涵养水源价值降低了1000万元;休闲旅游和教育科研价值都降低了1.4×104万元;生物栖息价值降低了7000万元;净化环境功能降低了8.8×104万元。物质价值增加是因为生产力增强,水田面积增加,使得水稻产量增加。随着湖泊、河流和库塘湿地面积的减少,其他服务功能都有所降低。应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长沙市现有的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以区域旅游区位决定模式对防城港市十万大山森林旅游区的区位优劣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客源区位有利,交通区位不佳,资源区位在省市尺度上较优,但在全国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依据最新似定的风景资源普查评价的分类分级系统,十万大山旅游区旅游资源可分为2个景系,5个景类,共14个景型,旅游资源丰富。在对旅游资源特征及其评价作了初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万大山森林旅游区进一步开发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2.
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陈传康  俞孔坚 《地理学报》1990,45(3):284-294
本文以丹霞地貌、区域文化开发、景观美学、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旅游业开发等专题研究及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研究为基础,与风景旅游规划相结合,研究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等问题。据此研究成果上报,该风景区已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永续利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书琪 《福建地理》2001,16(3):30-32
福建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已出现若干如下问题。应当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求防止和解决办法,实现福建省旅游资源永续处用的对策。其一,风景名胜区内建造旅游接待设施和城市化;其二,风景名胜区内道路和人造景观与景区旅游资源景观不协调;其三,旅游资源单一性开发和重复性建设;其四,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浅薄开发,造成了旅游资源非永续利用甚至退化和浪费。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已出现若干如下问题。应当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求防止和解决办法,实现福建省旅游资源永续处用的对策。其一,风景名胜区内建造旅游接待设施和城市化;其二,风景名胜区内道路和人造景观与景区旅游资源景观不协调;其三,旅游资源单一性开发和重复性建设;其四,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浅薄开发,造成了旅游资源非永续利用甚至退化和浪费。  相似文献   

15.
嶂石岩地貌之发现及其旅游开发价值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郭康 《地理学报》1992,47(5):461-471
本文在与有关地貌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貌类型——峰石岩地貌,分析了它的特点、成因,研究了发育模式和形态分类,并对其景观旅游开发价值做了分析,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种重要的山岳型风景资源。目前已有多处被批准为国家级或省级风景名胜区,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SWOT模型在生态旅游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SWOT模型,以广西百色市为例,对桂西山区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百色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发现,百色市旅游业内部优势明显,百色市拥有号称全国第三革命圣地的红色旅游资源、独特的山水风景、绚丽的少数民族风情,赋予百色旅游资源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垄断性。应该整合优势特色旅游资源,以红色旅游为重点,以红带绿的特色旅游开发道路,必将使百色市的旅游事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7.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自然条件优越,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从地貌学的角度论述了福建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地貌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各种风景地貌的成因,并对旅游地貌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8.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在风景名胜区内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根据风景名胜区较为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全面并有重点地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螺丝壳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十八重溪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开发该区旅游资源的条件,并就十八重溪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