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大陆深部钻探计划(KTB)是一次引人注目的尝试,它加深了我们对最薄的地球外层大陆结晶地壳的了解。但与该计划有关的报告并没有被广泛地发表,只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02,No.B8,1997)上发表了一组有价值的专门文章,把KTB计划的主要科学研...  相似文献   

2.
对空间中能量介于几十keV到几MeV的离子进行成分、能谱、通量和角分布等信息的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20世纪80年代,一种基于二次电子发射(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SEE)的TOF×E空间中高能离子探测器(下简称中高能TOF质谱仪)问世,直到今天,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空间任务.本文将重点介绍中高能TOF质谱仪的技术原理,发展历史,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另外还对中高能TOF质谱仪的质量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两项关键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通过引进石墨烯薄膜和金刚石探测器改善两项性能的可能性.该项技术目前我国仍未掌握,但随着我国多项深空探测项目即将开展,已对该技术提出了科研和应用需求.针对未来不同的空间任务需求,我国对中高能TOF质谱仪的研发应涵盖单方向高精度和多方向多要素两种类型,并研究通过引进石墨烯薄膜和金刚石探测器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其探测性能和空间任务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pstro-sonde岩性探测技术理论中有关讨论电磁波衰减,仪器的重复性,探测精度的问题,从物理试验结论成立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探讨,指出在理论上不要错把甚代频或超低频段的天然电磁场误认为该频段内的天然电磁波来对其进行推理和计算,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深部地热资源勘察中的地球物理电磁法应用现状,阐明了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法在深部地热资源勘察中的可用性和优势;重点论述了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法在深部地热资源勘察中的探测机理.利用北京大学研制的BD-6型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探测仪在京热119井和168井附近布点探测,在探测过程中利用硬件滤波和水平旋转探头方向的方法消除了工频50Hz的部分谐波干扰,同时探测曲线的重复性也非常好,得到了相应井位的超低频电磁探测数据.在对深部热水储层和盖层岩性界面进行地质解释后,得到热储层赋存深度的绝对误差为23-50 m,盖层岩性界面的相对误差小于6.3%.探测结果表明借助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探测仪,可以较准确地获得深部岩溶裂隙地热水的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实例说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成功应用;讨论了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结果的地质解译方法;提出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隐伏断层的野外工作设想,对“十五”重大项目——城市活断层探测极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声波探测技术在山东近海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声波探测技术在山东近海开展活断层探测表明,声波探测对海底最新沉积单元分层、地层变形和断裂活动均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是适用于该海域活断层探测的理想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无损探测是考古研究的一种先进方法和手段,它是一种通过地球物理方法不用挖掘而直接探测地下遗迹、遗物的考古技术.目前地球探测技术拥有众多的方法和手段,不同方法和手段获得大量的不同尺度、不同格式的地球探测数据,为了更好管理和应用这些不同类型的庞杂的探测数据,并将探测结果与考古信息和历史记裁进行相互印证判断,我们利用Intergraph的GeoMedia GIS技术,以考古探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基于地球探测考古的数据存储、管理、分析以及多种方法综合解释的多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本文详述了其系统结构、实现流程,该系统被应用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并且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关闭小煤矿采空区探测应用实例的基础上,依据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和探测方法自身的局限性,选定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和测氡法等3种技术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三维地震能够给出采空区的空间分布,探测精度、可靠性最高,其施工成本高、工艺复杂、工期长,整体探测效率较低;测氡法能够定性圈定采空区及巷道分布区,探测精度、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绕月探测工程的初步科学成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 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52.36°E, 1.50°S的丰富海区域, 在轨运行495天, 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 一共获得了1.37 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 在此基础上目前已生产出约4 TB科学应用数据产品. 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 已经获得了包括“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 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各项科学目标, 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和天体化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北部千里岩断裂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南黄海北部海域首次针对千里岩断裂进行了声波探测。根据声波反射剖面所显示的晚第四纪断裂活动性差异,大致以朝连岛断裂为界,可把千里岩断裂分为2段,南段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在日照东南海域跨断裂的声波剖面上晚更新世地层没有受到断层错断的影响;北段在晚更新世晚期活动,从千里岩岛西侧至石岛湾以东海域,在声波剖面上可见多处上更新统中上部地层错断现象。虽然自建立测震台网以来沿千里岩断裂及附近海域内尚未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也未见小震丛集现象,但是,千里岩断裂的晚更新世活动段长度>100km,具有发生6·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在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地热资源探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地热资源将成为未来一种重要的生态型资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地热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历史比较悠久,其探测方法与技术也处于不断的革新过程中,本文总结了地热资源探测的方法与技术及其进展情况,并探讨了利用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在地热资源探测中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14.
根据沉积条件和覆盖层厚度,选用声纳探测方法对山东威海湾神道口断裂在海域内的走向及位置进行了海域探测,取得了较好的剖面资料。利用海域地形资料对结果进行了检验,证明了结果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了断裂在海域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第11届国际大陆及其边缘深部结构学术会议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国际地球深部探测的新动向,并对目前国际上深部探测的新方法作了简要介绍。此外,还对与会议有关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474号项目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星载SAR海洋内波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载SAR已成为海洋内波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回顾了SAR海洋内波遥感研究进展,特别是有关国内外SAR海洋内波的遥感成像机理研究、遥感成像仿真研究和遥感探测研究的发展,同时针对目前SAR海洋内波遥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有待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浅层人工地震和高密度电法两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结合探槽剖面结果对独山子—安集海断裂位于独山子区南侧的隐伏段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独山子—安集海断裂隐伏段总体走向近东西,它是由多条南倾和北倾的逆断层组成,断裂带宽度100~160m,错断了全新世砾石层。  相似文献   

18.
奥林匹克公园地区隐伏断裂综合探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03年为奥运工程规划、建设开展了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区域中黄庄-高丽营断裂的探测,本项工作另一探索性任务是为随后即将在全国开展的城市地区隐伏断裂探测工作摸索有效方法、积累经验.本次探测先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和浅层地震勘探方法进行断裂定位,再钻探进行断裂准确定位并探测断裂结构和地层结构,结合对所采集样品进行的14C、红外释光、古地磁、孢粉等多种测年方法进行地层年代划分.通过多种方法并行对比、验证、综合分析,以多方面综合性大量研究工作明确给出了断裂位置、结构、活动性,认为本段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非地震活断层).根据实践经验探讨了城市地区隐伏断裂探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壳上地幔深地震探测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直流电阻率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流电法勘探在灰岩地区探查溶洞或断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圈定洞穴或破碎带的延伸以及其中的地下水流向等方面。国内物探工作者作过不少诸如此类的工作,但由于受使用的装置及工作方法和解释方法的限制,探测效果并不显著。本文特介绍印度中央地下水管理局P.C.CHANDRA等人在岩溶探测方面进行现场试验所取得的成果,供国内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