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翟军 《地理教学》2013,(17):57-59
正"锋面气旋"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常见天气系统"中的内容,是各类考试尤其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因此有关锋面气旋判读及对天气影响的相关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根据笔者多年教学观察发现此内容的教学与测试中有三大疑问需要解答。  相似文献   

2.
郭进修 《极地研究》1991,3(1):39-46
本文用澳大利亚墨尔本气象中心,苏联南极青年站地面天气图和NOAA-10,NOAA-11极轨卫星云图确定了东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1990年1—2月份气旋中心位置;讨论了这些气旋的活动特征。分析了实测大风对应的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特征,指出普里兹湾沿海存在气旋、锋面以及锋面云和气旋先后相继的影响。锋面及锋面、气旋先后相继影响与500hPa上的强高压脊天气形势、强风与锋面带中纹理非常不均匀区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郭进修 《极地研究》1991,2(1):39-46
本文用澳大利亚墨尔本气象中心,苏联南极青年站地面天气图和NOAA-10,NOAA-11极轨卫星云图确定了东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1990年1—2月份气旋中心位置;讨论了这些气旋的活动特征。分析了实测大风对应的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特征,指出普里兹湾沿海存在气旋、锋面以及锋面云和气旋先后相继的影响。锋面及锋面、气旋先后相继影响与500hPa上的强高压脊天气形势、强风与锋面带中纹理非常不均匀区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冷锋型和蒙古气旋型两类沙尘天气过程的典型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斜压强迫在两类过程中均较为显著,冷锋型沙尘天气过程中,随高度降低高空槽明显加深;蒙古气旋型则在对流层低层(850 hPa)、中层(500 hPa)形成切断低压。冷锋型沙尘天气过程高空锋区位置较蒙古气旋型偏南,且南压更为明显;冷锋型沙尘天气过程沙尘天气区位置也较蒙古气旋型偏南,且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冷锋型地面高、低压强度对比明显大于蒙古气旋型,且地面风速与能见度的反相关性高于蒙古气旋型,锋后降温也较蒙古气旋型显著。冷锋型锋前上升运动中心位于700 hPa,锋后下沉运动中心位于600 hPa。蒙古气旋型气旋中心及其附近300 hPa以下均有强的上升运动。冷锋型锋面附近正涡度随高度增高而增大,蒙古气旋型气旋中心及其附近为正涡度。最后给出了冷锋型和蒙古气旋型沙尘天气过程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
黄承波 《地理教学》2013,(15):28-29,14
正下图为某区域某日某时地面形势图,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80。W40。N图例大西洋等压线风向与风速湖泊A.①B.②C.③D.④本题是2012年山东高考试题。仔细分析该题可以发现,高考试题中锋面知识的考查变得越来越隐蔽。掌握锋面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加深对锋面这一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蘧茜  王兵 《地理教学》2015,(7):41-43
一、树立科学的地图教学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否具备正确的地图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地图素养的形成。因此,应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运用地图,善于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识图、填图、绘图。因为地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必须借助各种地图进行,通过地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感知活动,这对他们掌握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天气系统一锋面”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了高三一轮复习常用的三步曲式复习方法:第一步展示《考试说明》要求,明确复习方向;第二步梳理知识点,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第三步进行解题方法归纳和解题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读图时不知从何下手,不能正确判读冷锋和暖锋天气系统,或将二者混淆。是让他们坐下去再思考,还是让他们死记硬背书上的图;是继续将教学预设进行下去,还是像新授课一样将冷、暖锋知识重新再讲一遍?我一时感到十分无奈。  相似文献   

8.
正比例尺大小比较与实际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是地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比例尺是一个比值,而学生往往在比较同样图幅地图的时候,只考虑到分母而忽略分子,或者完全不理解。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照片对比的方法,感觉效果较好,学生  相似文献   

9.
引发强沙尘暴的蒙古气旋的动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对造成2002年4月5—9日东亚地区一次引发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蒙古气旋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发现,这次气旋发展发生在斜压区中,500 hPa涡度平流和对流层下部的温度平流、大气加热率均对气旋的发生有贡献;气旋的发展阶段以温度平流为主,在气旋发展最强盛阶段对流层下部温度平流的作用大于其他项;气旋减弱阶段大气加热率所起的作用占主导地位,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作用较小;Q矢量锋生函数分析表明大气斜压性的作用不可忽视。位涡的垂直输送作用明显,并形成了对流层内的垂直位涡柱。在气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伴有高空急流,它不仅有利于气旋的发展,同时还激发了低空急流的出现,因此引发该次强沙尘暴的蒙古气旋发生发展过程中对流层内有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炜 《地理教学》2013,(9):48-50
正季风区一年内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由于冬季受来自陆地的气团控制,降水较少;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气团控制,降水丰富。然而,并非所有季风区冬季都干旱少雨,如果气团的性质发生改变,受锋面、气旋、地形等因素影响,冬季亦可形成丰富的降水,有些季风区的冬季降水量甚至超过夏季。一、日本西岸和台湾岛北部——地形雨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在南移过程中,由于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可能变得比较湿润。尤其是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经过温暖的海面,低层空气变暖变湿,易出现湍流、对流,将低层的水汽、热量传到上层,气团变性较  相似文献   

11.
梁彦  姜晓敏 《地理教学》2014,(21):27-28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学生活动一:(自主完成)1填七个气压带名称,绘出六个风带的风向。2绘出北半球气旋、反气旋,南半球反气旋水平方向的气流流向。3回忆南亚季风环流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教师活动一:1图解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的洋流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洪斌 《地理教学》2010,(18):51-52,46
“多图并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不同角度引用不同主题的图表来进行综合分析,以期达到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它分析问题有思路、解决问题有信度,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成了不少地理教师破解教学难点的“利剑”。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图并用”是否真正发挥了其作用,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就“多图并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有许多是学生不易观察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使用文字语言的形式往往难以起到清晰传递地理知识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知识,单纯的文字表达往往难以描述得十分清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地理事物关系图则可以通过文字、图框、线条和箭头来简明、概括地表现出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地理教学。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事物关系图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教师将事先整理绘制好的地理事物关系图呈现给学生并加以讲解或是课堂上边讲解边绘制,这  相似文献   

14.
徐以山 《地理教学》2009,(10):41-42
日常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插图、挂图、板图、地图册、填充图册以及电子地图的使用,在增强了地理知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意识和能力,并促进了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题图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用经典试题,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形成思维导图,再应用思维导图解决相关问题或尝试命题,以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题图导学法包括题进图出、图进题出、题图并出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题图导学法实现了从知识传递到思维训练的转变、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从复制到创造的转变,符合新课标“转变育人方式、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有利于提高初中地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造成严重天气的中尺度系统概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现有的常规资料和已有科学试验提供的有关资料,摸索那些在广西造成重大天气的中尺度系统的“踪迹”,企图从某些侧面揭示这些中尺度系统的“实体”,中尺度环流系统包括地形性中尺度环流和自由大气中尺度环流系统两大类。认为可以造成广西严重天气的中尺度系统中地形性的有2种,其一是区外地形原因形成的如锋面上的中尺度拢动、西南低涡、海南岛绕流辐合等,其二是广西境内地形原因形成的如热带气旋环流内的中尺度拢动、东(兰)巴(马)凤(山)气旋性涡旋、昭平辐合等;自由大气中的中尺度系统有低空西南急流上非地转风所激发出来的重力波、边界层内的惯性重力波、中尺度对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7.
情感调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精神需要,利用学生和材料间、生生间及师生间的情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并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其对于学科内容是否有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和认同,会对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通过多元化的情感调控不仅能够维持地理课堂勃勃生机,同时也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诗图搭配——问题情境诗意化  相似文献   

18.
对于高中地理必修1中“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这一主题,我原本打算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这一学习内容设计成以天气预报的模拟活动为重点,进行已有知识的运用实践。谁知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使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方案,从而临时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个亮点“旋风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在中国登陆热带气旋资料,分析研究热带气旋的复发期。一个地区某一时段N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P和累积次数M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呈直线关系。复发期T表示出现一次中心气压P<Pi的热带气旋所需要的时间。在热带气旋长期预测中可作为背景资料参考。如果把它同其它预测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热带气旋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南极洲极地投影图是世界地理分区图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其地球自转方向的确定、地理方位的判别、东西半球的划分以及四周海陆的辨认,是教学中的四个难点。尽管“南极洲图”并非是本节教学重点,但对图中四个难点的解决,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南极洲的地理知识,而且对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形成较强的读图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好地理知识起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