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物联网常识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常识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基于GIS和物联网技术的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它以GIS为基础,进行各种基础设施数据的采集、建库、管理与分析,辅以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FID(射频识别)进行基础设施的精确识别与定位,完成数据的快速采集与更新。该系统可以充分发挥GIS空间数据表达分析能力强和RFID无线识别的优势,显著提高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效率,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道路基础设施管理及地下管网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感知设备对感知对象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在这种需求下,物联网天生就需要一种统一的能进行空间定位、空间分析的可视化地理信息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凭借其强大的概念综合、地理模拟和空间分析能力,为处理具有地理特征的交通信息提供了新的手段、并已在交通规划、综合运输、公共交通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FRID)络与通讯技术、软件与服务技术,运用于交通管理、运输管理、运载工具等领域,推动安全、通畅、环保、经济、便捷、高效、节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实现交通运输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拓展了位置服务的服务方式和应用领域,并将服务的层次升华至智能化水平。首先,本文阐述了智能位置服务的研究现状,对比一般位置服务,梳理了智能位置服务的内涵与特点;其次,研究了智能位置服务的工作机理,建立基于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位置模型构建与管理、活动任务建模、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增强现实8种关键技术的体系结构、运行模式和服务方式;最后,探讨了智能位置服务的发展瓶颈与未来趋势,为进一步智能位置服务的关键技术攻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数字城市"是城市管理和规划体制的一次大变革。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借助云计算、物联网、传感网,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手段,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3维描述,从而构建城市发展的数字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构建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7.
现代交通系统日益复杂的运营和管理需求智能交通技术体系的产生,本文在论述现代交通系统对智能交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3S、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技术体系中的支撑地位,提出了在智能交通中3S、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模型,着重探讨了智能交通信息自动采集的分布式物联网网络模型以及集成3S技术完成智能交通应用的逻辑模型,最后对模型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做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研发智能化、多维度、全方位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以青岛八大关为例,综合利用基于位置与多传感器的跟踪注册技术、瓦片地图技术、三维景观地图技术和移动增强现实系统虚实叠加技术,研究并实现了面向旅游业的移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智能旅游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认知周围景观的全新视角,获得全新的交互体验。系统包括三维景观地图、虚拟漫游、路线导航、环境识别、历史建筑查询、热力图显示、好友足迹、个人轨迹、微信分享等功能模块,游客在享受旅途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针对物联网技术和三维GIS技术的特点,阐述了物联网与三维GIS之间的关系。利用油田网络、物联设备之间的传感与自动信息采集,结合三维虚拟场景提供设备设施的空间感、方位感等,使设备设施更具有时空分辨能力,为油田设备精细化管理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联网、虚拟现实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矿山信息化工作正朝着智能化、综合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本文以我局矿山企业为试点打造感知矿山,通过建设物联网、传感网及面向服务的综合管理平台,彻底解决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对矿山生产、经营与管理各个环节的集成化和科学化管理,从而大力提升矿山企业的安全调度、生产效率与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测绘发展经历了模拟测绘、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发展阶段,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也逐渐由靠人工内、外业采集的传统测绘,发展到今天的使用卫星导航定位、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智能化测绘.本文从呼和浩特市智慧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入手,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中新型基础测绘数据生产与成果应用一体化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兴的信息技术物联网为现代远洋渔业注入了新的生机,提供了智能化的平台。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信息感知和信息传输的手段,在物联网的感知层和网络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物联网构成的关键环节和北斗系统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北斗—物联网技术在远洋渔船补给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基于北斗—物联网技术的远洋渔船补给信息管理系统这一概念以及在该系统中补给的流程。   相似文献   

13.
冯琳 《测绘通报》2020,(12):144-147
本文通过对智慧园区(工业园区、校园、工厂、住宅小区等)管线信息化建设现状的研究与分析,针对园区建设过程中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数据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等),将先进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及组件式开发技术等应用到智慧园区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在物联网、监测设备布设及二、三维一体化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地下管线监、控、管的一体化管理,为管线规划、管理维护及应急防灾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管理及长远规划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智能时代泛在测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给出泛在测绘的定义和内涵,然后将传统测绘与泛在测绘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由于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的信息便捷交互,互联网时代的泛在测绘最显著的推动力就是为满足人与社会及人与环境的多种需求,人本身也成为了测绘的对象。同时,对环境变化的动态感知,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感知、认知和相应服务成了泛在测绘的重点特色要素。本文还指出互联网因其位置的虚拟性和网络时间标准过低,无法满足对物理世界协同感知和远程广域协同管控的需求,因此互联网、物联网必须向具有精准时空位置感知能力的泛在网演进。文章论述了“泛在网”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演进,是具有“无时不有,无所不在”时空特性的感知网络,并且随着需求的扩展,正演进出“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智能化需求态势。目前,只有包括北斗在内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GNSS技术,能够赋予泛在网在广域和全球范围内具有时空位置感知和管控的能力。在泛在网的支持下,泛在测绘正在发展以实时精准时空感控为特征,以实现陆海天空网一体化、室内外一体化,并实现人与物理世界及虚拟网络世界交互的感知、探测、认知和调控。由此,泛在网也成为智能时代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为了理解智能时代泛在测绘的需求,文章从自然智能及时空位置观出发,对于智能、智慧和人工智能的定义做了新的梳理。针对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中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自主操控4个热点研究方向及其在军事、工程、实时高精地图及地震预警等的应用,论述了泛在测绘在其中所发挥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协同性作用。本文最后还展望了网络虚拟世界的泛在测绘、数字孪生虚拟人的构建及国家安全“制时空权”等智能时代泛在测绘的新领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数字景区"到"智慧景区"是景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本文从景区管理的需求出发,探讨了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景区"的必要性,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新技术的"智慧景区"框架,探讨了基于服务架构的景区智能化管理模式,结合智慧九寨沟的建设,实现了基于在RFID,IP摄像头、移动执法智能终端和数据中心组成的景区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景区"游客分流应用功能,实践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景区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电子地图的发布与共享可通过网络出版平台实现,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地图网络出版模型能够实现从客户终端、数据信息传输到网络出版商服务端一体化的网路出版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共享空间的电子地图网络出版模型体系。首先构建了物联网共享空间模型,提出搭建电子地图网络出版模型的需求和思路。以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层基本结构为底层模型构建了客户终端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并以集合论的概念定义了不同模块存储数据信息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物联网电子地图网络出版体系。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和测试验证了模型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物联网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阐述了物联网与地理信息之间的联系.利用GIS特有的信息集成、可视化表达及强大的空间分析等技术特点,把地理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结合,提出了由感知层、数据层、网络层、服务层、应用层五层结构组成的基于GIS的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初步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卫星遥感技术的大力支持,各类军民商用卫星系统层出不穷,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星遥感数据获取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程度的提升了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为遥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推动遥感应用朝着智能化、大众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本文依据当前陆地观测卫星智能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实际需求,论述了人工智能驱动的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探讨了现阶段制约人工智能技术在遥感领域应用成效的关键问题,最后结合遥感大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陆地观测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已成为卫星遥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