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发生后,公众对地震相关信息的关注度往往会大幅提升。震后第一时间基于公众的信息需求,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有利于提高公众对相关信息的关注度,提升公众主动参与科普宣传的积极性,促进防震减灾科普信息的有序传播,有效抑制灾害负面效应的不当扩散。通过搜索指数分析,以芦山地震、康定地震、九寨沟地震等不同震级的历史地震为例,分析了震后网民信息搜索行为;结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震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宣传策略优化、宣传素材的积累给出建议,进一步丰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手段,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四川省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平台的建设与实现.四川省12322热线是在全国12322平台基础上结合汶川地震经验建设的,12322热线平台的建成,拓展了地震行业的公共服务领域,围绕社会需求和群众需要,提升了四川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意识,拓宽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广度,推进了防震减灾体系建设.通过热线电话为公众提供对外服务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一次新的尝试,也为12322热线的扩展应用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对加强地震政府网站地震突发事件信息保障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政府网站是地震行业面向社会宣传防震减灾工作、服务公众的重要窗口.汶川、玉树地震后,地震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地震政府网站已成为社会公众和主流媒体、网站获取地震信息的重要平台,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地震政府网站在汶川、玉树等地震突发事件中信息保障工作的实践,从网站应急制度建设、编制网站应急预...  相似文献   

4.
地震应急科普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应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满足公众需求。了解公众对于地震应急科普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效能,从而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通过对2023年2月11日河源4.3级地震应急科普处置工作分析,提出公众需求视角下地震应急科普的实践探索。如何将公众对地震应急科普需求和获取能力进行有效地结合,继而转变科普内容和传播方式将是今后地震应急科普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程奕 《四川地震》2014,(4):42-45
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多是在地震发生之前开展,主要偏重的是如何地震避险。地震灾害发生后对灾区民众如何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及合理地配合外来救援力量的科普宣传缺乏系统性。本文从地震现场科普宣传的形式、内容及如何更好地实现现场科普宣传三个方面对地震现场科普宣传工作进行分析,旨在为利用地震现场科普宣传维护震区的社会稳定、减轻灾害损失及顺利地开展地震现场救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贵州省发生了几次具有较大影响的中强地震事件,贵州民众对地震的关注,对地震知识的需求空前高涨。为提高公众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结合目前科普宣传工作的实践,对贵州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强震来袭,举国震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立即启动了Ⅰ级响应地震应急预案.为满足公众对大地震信息的需要,保证面向公众的信息即时发布,信息网络部按照预案要求,所有人员马上进入岗位开展相应工作,在中国地震信息网站中采用专题形式,推出"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专辑",集中对四川汶川地震全面报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移动直播、机器人撰稿等新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给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探索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该文通过分析当前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现状和特点,结合近两年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实践经验,及地震系统科普宣传融合发展最新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睿  闫俊刚 《高原地震》2011,23(2):63-66
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也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近期国内发生的几次地震谣言事件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也日益严重.从公众心理的角度,对地震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形式多样的地震知识宣传、加强地震谣言的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重视地震科学的公众理解和公众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传统上,从科普、教育和宣传的角度去理解和指导防震减灾的公众理解和公众参与.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这一思考问题的角度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