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旋转天体引力辐射的多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一组远离多极引力源的非平面波推迟度规系数,并由此得到慢转天体引力多极辐射功率表示。当具体对四极辐射进行估算时,发现旋转物体引力辐射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将其用于脉冲星计算结果与过去结论在量级上十分满意地接近。  相似文献   

2.
2004年在太阳系外端发现遥远的赛德娜时,天文学家注意到它的自转速度非常慢,每20天才能自转一周。造成一颗行星自转慢的原因是卫星的引力作用。然而,用“哈勃”对赛德娜的详细观测没有找到卫星存在的任何迹象。最近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发现塞德娜旋转实际比最初认为  相似文献   

3.
中心体自转对天体轨道要素变化的后牛顿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林森 《天文学报》1990,31(1):108-111
本文给出了在三种引力理论为中心自转对天体轨道要素变化产生的后牛顿摄动效应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六个轨道要素除长钾不受摄动影响外其它五个要素均有周期摄动,特别升交点经度和近星点经度还有长期摄动效应。最后将文中的理论结论同前人的工作做了比较还应用于行星自转对卫星轨道要素变化的摄动效应计算上。作者在文[1]中研究了天体轨道要素变化的后牛顿效应,但在该文中并没有考虑中心体自转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三种引力理论(Einstein,Brans-Dick和Nordtvedt)中的这方面效应,并给出理论和数值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弹性地球在自转离心力作用下的形变效应。由此引起的垂线偏离小于0.″001量级,在经典天体测量中可以忽略。测站位移达厘米级,地球引力位二阶电谐系数的修正为10~(-10)量级;这些影响在激光侧卫中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5.
本文得出了含有自引力、内应力和内部运动项的脉冲星“晃荡”的多极引力辐射公式,并用该公式估算了脉冲星Crab和Vela的引力辐射功率,最后讨论了该公式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银河系自转曲线研究有着重要的天体物理意义.自转曲线可以利用多种星族Ⅰ示踪天体来加以测定,如经典造父变星、行星状星云、碳星、疏散星团、OB型星,以及中性氢巡天等.相关研究表明,在太阳圈之外,银河系自转曲线大致保持为平坦状,甚至略有抬高,从而为大质量暗晕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观测证据.  相似文献   

7.
引力常数变化对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和估计了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对地球角速度和日长变化的影响。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包括了引力常数G随时间、空间以及速度变化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另外也估计了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日长变化产生的效应。其中有些研究对探讨地球自转变化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名称解释 “玩转星空”的“转”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为:我们已知的各种天体都在自转,例如地球、太阳、月球和行星、恒星、星系,包括小行星。自转的同时,绝大多数天体还围绕它所属的天体系统中心运转,例如: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太阳又带着她的一家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这些“转”都是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和估计了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对地球钥速度和日长变化的影响。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包括了引力常数G随时间,空间以及速度变化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另外也估计了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日长变化产生的效应。其中有些研究对探讨地球自转变化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带有引力能源和抛射物质的引力收缩星如金牛T星处于慢引力收缩阶段后,在抛射物质和引力收缩联合作用下对质量和半径的改变及其对自转角速度变化产生的影响。给出了质量和半径随时间演变的联立微分方程组及其解。利用解计算了金牛T星的质量和半径的演化时标以及对自转角速度变化产生的影响。给出数值结果,并讨论了理论和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11.
自转二体问题中的PPN摄动力三分量S.T.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导出了自转二体问题的PPN运动方程.并由此方程出发,得到了几种类型的自转产生的可积的PPN摄动力的三分量S.T.W.其适用性一般包括了自转效应较显著的天体系统,从而为完全解决自转二体问题的PPN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月球卫星轨道变化的分析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林  王家松 《天文学报》1998,39(1):81-102
由于月球自转缓慢及其引力位的特点,使得讨论月球卫星与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变化的方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对于快速自转的恒星,谱线的等值宽度(EW)受引力昏暗效应的影响,即使自转速度达到临界也是很小的,而谱线半宽(FWHM)受引力昏暗效应影响相对较大,在(w=0.99)时,相对变化达到8%。对于光谱型在B0 ̄B9范围内的主序星,谱线半宽的相对变化在自转速度较小时(w〈0.8)与光谱型无关,在自转速度较大时(w=0.99),谱线半宽的相对变化随光谱次型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对于快速自转的恒星,谱线的等值宽度(EW)受引力昏暗效应的影响,即使自转速度达到临界也是很小的;而谱线半宽(FWHM)受引力昏暗效应影响相对较大,在(ω≈0.99)时,相对变化达到8%.对于光谱型在B0~B9范围内的主序星,谱线半宽的相对变化在自转速度较小时(ω<0.8)与光谱型无关;在自转速度较大时(ω≈0.99),谱线半宽的相对变化随光谱次型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大质量黑洞吸积盘的自引力,用薄盘位形上积分的方法计算了吸积盘自引力的径向与垂向分量,着重讨论了径向自引力。主要结果为:对于大质量黑洞(M~10~8—10~(10)M_⊙)吸积盘,在(R/R_g)~10~5—10~4的距离上,径向自引力会超过中心天体引力。在这个距离上,吸积盘的动力学结构完全不同于开普勒盘。提出了径向自引力不稳定扰动作为一种能源机制。本文还得到吸积盘自引力与中心天体引力量级比较的两个判据,并由此得到大质量黑洞吸积盘外半径的近似解析估计。本文结果可用于类星体和星系核吸积盘。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原理经典天文测定地球自转是以垂线为依据的。垂线在南北方向的变化影响纬度测定,东西方向的变化影响地球自转速率的测定、固体潮使地球发生周期性形变,因而测站的垂线方向也有周期性变化,即在测定地球自转中有固体潮影响。在地面观测站P点,由日月引力产生的引潮位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银河系自转理论,由视向速度观测得到的较差自转效应曾用 O 型星及 B 型星、银河星团、造父变星等类天体详尽研究过.这方面的研究,不但显著证实银河系自转理论,而且可以决定自转参数,而自转参数又可以用来研究银河系的自转周期,系内力学定律及质量分布等问题.假定系内恒星的运动在稳定状态,且都绕核心作圆周运动.某恒星和银河系中心(简称银心)的距离为 R,银径为 l,银纬为 b,则因银河系自转而产生的视向速度较差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Harrison-Wheeler物态方程,通过“自洽场方法”,对Einstein场方程和广义相对论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作数值求解,研究了快速旋转致密天体的平衡位形及其某些引力效应。结果表明:其平衡位形是扁的旋转椭球,当角速度大于3.0×10~2/秒时,偏心率和天体质量随角速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极限情况下,偏心率可达0.7,质量增大可达10%—35%;旋转引起的天体表面引力红移的差异,光线顺逆旋转方向通过天体表面时的偏转角差异都是相当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由于逐渐增加的引力潮会细微地改变地球的形状。但这和地球对月球的影响是无法相比的,地球的引力要大得多,因此它对固体月球的潮汐会使月球形状发生显著的变化。目前,天文学家正在研究地球对太阳系中一些最小的天体,比如小行星的作用。美国康奈尔...  相似文献   

20.
引力波爆发事件GW150914的发现,标志着引力波天文学时代的到来,它为人类打开了全新的窗口来研究强引力场、极致密天体、极高能过程、极早期宇宙等极端物理过程和现象。介绍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波的基本性质、观测效应以及主要的产生机制。并着重介绍宇宙中的几类比较重要的引力波源的主要性质、探测方法,以及探测现状和未来展望。具体包括:旋转的中子星、稳定的双星系统等连续的引力波源,超新星爆发、双星并合等爆发式的引力波源,以及天体物理过程和宇宙暴胀产生的随机引力波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