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动物的自然形态和习性都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就地球时间的整个阶段而言,生命改造环境的反作用实际上一直是相对微小的.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在最近一个世纪里,尤其是最近的几十年,人类对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造成了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物质的污染.这种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恢复的,它不  相似文献   

2.
韩起 《气象科技》1990,(5):39-44
一、综述世界气候是一个动力体系,它受所有时间尺度的自然变化的制约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知道,在过去百万年间,在冰河期和间冰期之间,仅仅由于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的微小变化,便使气候发生了变化.因此,人类活动引起的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报问题涉及到对自然变化的理解和预报.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就是针对这两个问题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3.
1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服务 《气象》2011年第3期 翟盘茂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81 摘要: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福祉和人类社会的繁荣至关重要。气候学本身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气候的科学。最近五十多年,地球气候明显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变化的气候又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4.
周秀骥 《气象》1991,17(3):31-34
在地球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气候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动,人类是在被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生存和发展的。但是,世界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上人口的剧增、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以及生产建设规模的加速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许多观测事实与科学分析结果已经说明,现代人类活动对于几十年到近百年尺度的气候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5.
地球系统10~(-1)年变化原因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曾论述了地球系统100~108年变化的原因[1], 唯对10-1年(月一年)的地球系统变化未指出其变化原因。经过近年的研究, 现在可以明确地指出, 地球内部有两类流体: 地外核和岩石圈裂隙中地下流体(地气)的活动是引发10-1年地球系统变化的原因。外核的上升运动会使其上部岩石圈产生上抬和压缩, 在地表层就出现3.2 m地温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干热异常”, 经过“孕震三步曲”最终引发构造地震。外核的下降运动会使其上部岩石圈产生下沉和拉张作用, 地表层表现为3.2 m地温降低, 同时降水增多的“湿冷异常”, 最终可导致发生陷落地震。外核的脉冲运动是引发岩石圈中形成地热(冷)涡的“源”。地气环流也是旋转地球上的一种流体运动, 其特征速度(地下风速)约为0.2 m/s, 据此可推得“自然气候周期”约为8个月。地气环流是使地气系统得以“流”的动力源。地热(冷)涡的“源”、 “流”相结合是使短期气候呈现纷繁复杂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在地球形成与演化的漫长历史中,地球大气环境和气候经历了激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自然过程。天体运行、地球运动、地壳和地表变动、海陆分布以及大气运动都是引起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因子。人类本身在很长时间内则是被动地适应这种变化而生存、发展的。从世界工业革命的近二百多年来,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先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建设和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7.
从地球系统的观点看气候突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地球的气候史中,经历了许多次气候突变事件。这些突变对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与进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如何科学地理解和认识这些变化,尤其是气候突变。是人类寻求对策,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自己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文中从地球系统的角度对气候突变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对气候突变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大气圈,而应该对地球系统的整体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气象》2017,(11):1452-1452
《气候变化突发影响:预见意外》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著 (初子莹遇蕾译)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已经发生变化,还出现了一些人类未曾见过的温室气体,而地球气候正在这样的未知驱动下发生着变化。该书将问题聚焦在一切有潜力对物理气候系统、自然系统或是人类系统产生极端恶劣影响的突变上,这些突变通常会影响到人类关注的多个内在关联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关于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中发挥气象服务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气象服务作用的关键在于增强意识人类能成长为地球的主人,首先得益于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特别是能适应气候条件的变化。为了生存的需要,人类尝试着自觉而有意识地观察并总结气候的变化规律,逐渐学会了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基本方式。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气象技术逐渐成熟发展,成为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88-1997世界气候计划》前言中指出,"气候既是有益于人类的一项重要资源,但  相似文献   

10.
简论人类圈(Anthroposphere)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后, 人类活动影响地球环境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近年提出的人类世 (anthropocene) 概念就是为表征地球系统演变进入了这一特殊的新纪元。然而, 人类活动并非单向地影响自然, 它在改变自然环境的同时, 环境变化也影响着人类行为, 迫使人类去适应自然变化, 改变生存方式。为更深入地表征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这种特征, 作者讨论了在地球系统模式里引入“人类圈 (anthroposphere)” 的必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科学挑战, 并提出了构建包含人类圈的地球系统模式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1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除地球系统内部变率外,自然强迫和人为强迫是重要的外部驱动力。其中自然强迫包括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人为强迫即人类活动,包括大量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温室气体、土地利用,以及气溶胶与污染排放等,其强度取决于人口发展与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技术变化及其内部的协调性等。本文重点给出人类强迫的影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明确表明,近百年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观测到的全球变暖归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气象》2017,(11)
<正>《气候变化突发影响:预见意外》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著(初子莹遇蕾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已经发生变化,还出现了一些人类未曾见过的温室气体,而地球气候正在这样的未知驱动下发生着变化。该书将问题聚焦在一切有潜力对物理气候系统、自然系统或是人类系统产生极端恶劣影响的突变上,这些突变通常会影响到人类关注的多个内在关联的领域。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是该书重点关注的时间尺度,在这个尺度上,突变可能来得比预期要早,需要更多被动的应对。该书可供对气候或气候变化有研究的专家参考,也可供对气候或  相似文献   

13.
牟尧  牟新之 《干旱气象》2009,27(4):381-394
皮肤真皮下面的皮下脂肪组织具有比皮肤更强的热绝缘作用,使机体内部的热不易传导到皮肤表面而散失,这对在低温条件下保持体温不致于过低是很重要的。通过对人体皮下脂肪组织的热绝缘功能、中国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与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发掘、地壳热绝缘层破坏大地热流增大观测上的证明和支持、地球与金星环境、近100a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与大气中CO2浓度年增量和全球平均SST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地壳中的化石燃料有类似人体皮下脂肪组织热绝缘作用,油气、煤炭就是地球的“皮下脂肪组织”的结论。人类无休止的大规模开采矿产,使热绝缘功能减弱,大地热流增大使地球内部热量过多传至地表,导致地温、海温增高,这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修复地壳热绝缘层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我们确信: 1.客观存在着一种温室效应使得地球变得更暖。 2.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物正在逐步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烷(CFCS)及氧化氮〕含量的增加进一步增强了温室效应,其结果将使地球表面进一步变暖,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的含量将随地球变暖而增加,反过来又将进一步增强温室效应。计算得到: 1.某些气体对于气候变化可能具有比其它气体更有效的作用,并且它们的相对效果能够估计,二氧化碳在过去时段内对温室效应的增强所起作用超过一半,并且在将来依然起相似的作用。 2.大气中永久性气体含量(二氧化碳、氧化氮及CFCS)在排放中调节是很缓慢的。按现在的速率连续排放所增加的含量将使我们承担几十年至几百年的责任。按目前  相似文献   

15.
1地球系统科学需要人工智能众所周知,地球系统包含了大气圈、水圈、陆地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等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涵盖自然的和人类的全方位相互作用,直接涉及复杂的数学、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学科,间接则涉及社会和经济等众多领域。时间尺度可以从百万分之一秒到亿年,可以研究古代、历史时期、现代,以及未来的预测与预估;空间尺度宽泛,从原子到行星尺度,可以研究一个点,也可以研究整个宇宙,因此对认识地球系统带来许多困难。然而地球系统的变化涉及人类的生存,因此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地球所接收的、并驱动地球大气运动的所有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因此,太阳辐射的任何变化-不论是自身的还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都会引起地球气候的变化.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工业的发展,乌鲁木齐每年因燃煤排入大气中的粉尘达6万吨,二氧化硫为5万吨左右,其含量远远超过国家大气质量二级标准.而复杂的地形和冬季深厚持续的逆温等不利的因素,使乌鲁木齐冬季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尤为突出.大气中污染物的增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资料, 从全球气候系统辐射能量平衡原理出发, 概述了影响全球气候长期变化的几个主要外部强迫因素:大气上界辐射变化( 地球轨道形状变化和太阳活动) 、温室气体变化、气溶胶和火山活动、下垫面物理景观变化。分别论述了他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辐射效应及作用效果。这些因素多与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2009,37(6):786-786
北极是地球上一个特别而脆弱的地区,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快而且影响范围大。尽管2009年夏季海冰比2008年和2007年多一些,科学家还是发现,与5年前相比,在北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变化速率比预期快。这些发现发表在2009年10月22日更新的“Arctic Report Card”,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9.
地表植被是与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它给人类提供食物,为各种产业提供原材料,在维持地球表面的自然生态平衡中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作用不断加强,每年的气候因素也不相同,再加上植被种类和分布的复杂性,一个地区各年的植被生长状态亦不尽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三个不同时期世界沙漠分布和当时气温状况对比、近百万年来全球温度变化与中国洛川黄土-古土壤交替迭置演变,以及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沙漠发展情况的分析,我们得到,气候的变冷是与干旱、沙漠化同时发生,而气候变暖都是与湿润相伴随的。认为气候变冷有可能是引起地球干旱、沙漠化的自然因子,而地球公转轨道参数变化使地球中高纬度接受太阳辐射减少,是周期为准10万年的冰河期的成因,九大行星地心会聚参数变化的力矩效应改变地球一年中的公转速度,则是周期为1090—1400年气候恶化期和140—180年气候异常期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