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尚自然,建设符合人类居住的空间,是房地产开发商永远追求的目标。 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于沈阳市房地产开发行业来说将面临着两股势力的挑战:一股是来自国外的开发商;一股是来自国内具有很强经济实力的开发企业。这两股势力的出现势必会给沈阳房地  相似文献   

2.
城镇住宅土地分割登记工作中的难点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分割登记是指土地管理部门对需分割转让的房地产在转让前进行调查、登记,并按需分割转让单位额发“分割转让许可证”,转让后受让方凭“分割转让许可证”办理过户登记的一种管理制度。土地分割登记的实质是一种土地预登记.即开发商开发建设项目竣工或分期开发的单体建筑物竣工,房地产开发商即可申请换发土地证,同时申办国有土地使用权分  相似文献   

3.
日前,在莱西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的报名过程中,两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因对以前竞得地块未按合同约定期限进行开发建设而被取消报名资格。这是近年来莱西市国土资源局为防止房地产开发商囤地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仅2009年以来已有6家企业9次被禁止参加竞买。  相似文献   

4.
10月13日,记者从郑州市房地产管理局了解到,郑州将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准入门槛,严把资质审批关。即在资质审批时,除继续执行“将申办企业的注册资金由国家规定的100万元提高到800万元”的规定外,四级开发资质的其他评定标准将按照三级标准的要求进行审批。同时,要求新设立企业必须在取得土地后方有资格获得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郑州市房地产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了堵住投机开发商进入地产行业的门槛,以及规避小资质开发企业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因实力不足出现问题,进而给业主和市场带来麻烦和损害。郑州市目前共有房地产开发企…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经在多个学术研讨会上谈到我国住宅地产黄金十年已经谢幕,房地产开发应该转型,但是大多数开发商不知道如何转型,甚至不理解什么叫转型.我国城市土地越来越昂贵,政府陷入既不想扩大"土地财政"侵蚀城市周边的耕地资源,又找不到其他方法可以放弃土地财政,因此,转型成为房地产开发突围的重要课题. 我们国土资源、人文地理资源和宗教民间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商完全没有必要局限于争夺城市昂贵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某开发商于2015年4月5日通过拍卖取得一块面积为88384.53平方米的土地,并于同年5月以该块土地为抵押在银行贷款2000万元。该开发商将此贷款用于房地产开发,开发项目于2016年1月取得预售许可。当时该地尚未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房管部门为其办理了预售许可证。后该县于2016年4月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2016年5月,该房地产开发商  相似文献   

7.
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房价、地价谁决定谁”就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两种典型观点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商群体和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商认为是“招、拍、挂”的土地供应方式和“紧缩地根”的宏观调控政策抬升了地价。进而抬高了房价。而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则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导致需求的增加拉高了房价,从而使得地价上升。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各自引经据典、理不让人。那么,到底房价地价谁决定谁,应该如何去看待和协调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某开发商通过出让方式取得了一宗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用途为综合用地,一楼为门面房商业用地,二楼以上为住宅.该栋楼全部出售后,购房人申请进行土地分割登记.在土地部门同意进行分割登记时,双方因分摊面积计算的方式产生了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2011,(6):24-25
三亚湾填海住宅岛凤凰岛上的楼盘,填海成本每亩20万元,之后以每亩上千万元价格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方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当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一股"填海建房热".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海景房"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牛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深层矛盾,急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供应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1993年中国大陆掀起了第一轮房地产开发热,中国房地产业从此开始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主要的增长行业,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998年底取消福利分房,放宽住房信贷政策,促使房地产业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据统计,2002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高达32%,是同期GDP增  相似文献   

11.
年末岁初,一位开发商忐忑不安地问:“现在国家对土地控制这么紧,2005 年的土地够用吗?”    这位开发商的担心也许有一定道理。 2004年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2004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和开发面积增幅均呈大幅下降之势,有些地区还出现过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决定继续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许多开发商不由得要担忧:土地供应是否有断炊之虞?    “严”字下, 房地产开发仍有文章可做就在国务院暂停审批农用地转用的禁令到期的 2004 年 10 月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下发,明确提出,要…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2004,(2):59-59
目前,国内房地产、汽车两大行业投资过热的苗头日趋旺盛,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9%,大大高于去年全年增长21.9%的水平。汽车生产增长54%。钢铁、电解铝、水泥三行业也已经成为政府宏观部门关注的焦点,而这些行业过度投资中的很大部分资金来源是依靠银行贷款。 为加紧防范和控制相关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的势头,银监会日前发出了《关于开展部分行业贷款情况专项检查的通  相似文献   

13.
<正>囤,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储存",中性动词。那么,"囤地"呢?土地,对于开发商来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囤地"本来是房地产开发商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曾几何时,在房价日益高涨带来的情绪压力下,"囤地"被视作意在让房价脱离民众购买力的"奸商诡计",而被加以贬义。伴随政府对开发商土地开发监管的加强,"囤地"又成为了政府、开发商与民众之间的博弈象征。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 目前,一些县级房地产交易秩序不规范,亟待纳入法制轨道。据笔者调查主要存在四个难题。 其一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认识不够到位,相关配套政策不够明确,使房地产开发商在不具备商品房预售的条件下已进入市场。 其二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县局对各所(股)室都定有明确的经济目标,各个所的经济开支均自负盈亏,为了创收,并没有从源头上控制私下交易,导致“二手房”有无证均可上市交易。加上对房地产管理条例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城镇居民对房地产权私下交易危害性认识不足。据统计,县级房地产市场私下交易率高达40%以上,没有…  相似文献   

15.
东西南北     
北京昌平一地块拍出3.17亿元近日,北京土地市场又上演了一场夺地大战。经过88轮竞价,北京润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最终以3.17亿元的成交价,将昌平区东小口镇商业金融项目用地"揽"入怀中。该地块的楼面价格达到4482元/平方米。据了解,该地块总占地面积约为2.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07万平方米。北京润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地块可以开发商住两用的产品,他们对该类产品具有成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购买商品房者愈来愈多。人们在购买商品房时,往往只注意了房屋的质量、价格等问题,而忽视了土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注意,商品房购买者就可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应注意的土地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商品房购买者应注意审查房地产开发商是否已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权,是否持有合法的土地使用证。如果房地产开发商未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手续,则所从事的房地产开发,属非法用地。对这种土地违法行为,法律规定的处罚比较严厉:拆除或没收在非法用地上的建筑物(房屋),并处以罚款。 二、应注…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新国十条"出台已逾两个月,北京市的调控细则也正好满月。这期间,全国房地产成交量迅速下降,部分地区房价松动。一线城市土地出让有什么样的变化?开发商的购地热情会不会受到影响?记者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英敏,对房地产调控的阶段效果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青海国土经略》是面向全国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科研院所、矿山企业、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关心国土资源事业的广大社会公众,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彩综合性期刊。以努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国土资源理论探索,展示国土风貌,指导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加入WTO,房地产测绘为了与国际接轨逐渐以一个独立的行业出现,在房地产业的发展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房地产测绘是采集和表述房屋有关信息的一门技术,也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能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以及交易提供基本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0.
长沙限购令出台显温柔 尽管拥房族、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甚至包括中央政府并没有迫使房地产价格下降的动力,但是,中央仍然担心房地产继续上涨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在限购大潮密集出台时候,长沙在第三批出台了限购令.长沙限购令三大特点为:一是保刚需限投资,长沙市区90平米以下户型严格限购;二是小户型投资成本轮长沙限购令重点调控对象;三是二手房市场机会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