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云才 《地理研究》2011,30(1):10-22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空间的破碎度研究是在借鉴自然生态空间破碎度研究的基础上,吸收破碎度研究的经验、理论、观点和方法,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看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地方性生境,研究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时空过程与景观格局,目的在于探讨传统地域文化景观连续性和整体性保护的模式.以浙江省诸暨市直埠镇作为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地域文化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朱父  司徒尚纪 《地理研究》2001,20(4):463-470
分析了海南岛地域文化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区域差异、南海岛文化景观的地理分异、人才及农业景观的区域分布等问题,指出海南岛地域文化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条件和气候等地理要素密切相关,各种文化景观的分布总体上呈现沿海拔依次成圈层展布的特点。沿海平原地带城镇密布、人口众多、工业发展、交通设施齐备,整体文化水平处在最高层次。岛内丘陵、山地地区文化相对落后。另外,东部地区普遍先进于西部地区也是一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王云才  韩丽莹 《地理研究》2014,33(1):143-156
在城镇化、现代化和商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景观的破碎化已成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重要空间特征和现象,破碎化直接催生了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孤岛化现象,直接影响着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性,成为传统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的重要障碍。本文以苏州市甪直镇为例,在分析区域特征及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孤岛化评价指数,评价甪直古镇传统文化景观的格局的综合特征和景观孤岛化现象、特征及形成过程。在传统文化景观孤岛化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保护圈层、构建文化景观遗产廊道和景观生态网络格局,实现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拓展、连接和传统文化景观与缓冲空间的有机复合,成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区域性整体保护的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云才  韩丽莹 《地理研究》2014,33(1):143-156
在城镇化、现代化和商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景观的破碎化已成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重要空间特征和现象,破碎化直接催生了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孤岛化现象,直接影响着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性,成为传统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的重要障碍。本文以苏州市甪直镇为例,在分析区域特征及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孤岛化评价指数,评价甪直古镇传统文化景观的格局的综合特征和景观孤岛化现象、特征及形成过程。在传统文化景观孤岛化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保护圈层、构建文化景观遗产廊道和景观生态网络格局,实现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拓展、连接和传统文化景观与缓冲空间的有机复合,成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区域性整体保护的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晨  修春亮    伟等 《地理科学》2014,(4):420-429
将北京市地名作为离散点,以GIS中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平滑法为支撑,从地理区域这一角度分析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突破了以行政分区表达空间变化的通常框架。通过对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一定程度反映出北京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功能分区,同时对探索北京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借鉴意义。研究发现:北部与西部山区为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区,与北京自然地理特征相吻合;中部与东南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带为文化景观类地名集中区;各文化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具有差异,中部为政治、商业、园林、建筑与工程文化类地名集中区,东南部为经济、水利工程类地名集中区,西北部与东部是军事文化类地名集中区,西北部与东北部为园林文化类地名集中区。  相似文献   

6.
江淮圩堡是由淮军名将营造的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民居建筑,具有典型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作为一种文化景观,江淮圩堡有其独特的特征、构成要素和景观结构.论述四大圩堡文化景观的开发现状及其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江淮圩堡文化景观旅游开发价值,提出圩堡文化景观旅游开发的建议:注重圩堡资源的保护;利用刘铭传的影响加强与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结合;探索圩堡旅游开发的独特模式;合理规划圩堡群旅游开发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华,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使文化景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正逐步因现代化而走向消失并呈现出边缘化、破碎化和孤岛化特征.针对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现代化的复杂过程和众多因子影响,建立以生产空间、居住和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为主体,涉及农业、工业、商业、...  相似文献   

8.
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既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 文化和科研价值。随着对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由局部点状斑块向区域性文脉整体保护认识的转变,相关研究日益受 到国内外更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概念与内涵阐释入手,对近20 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进行了总结,认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的特征、景观的变化、景观的保护三大方面,其中,在现 代经济的冲击下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的变化及相应的保护调控措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学者们运用历史学、地理 学、建筑学、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形成了多学科参与研究的良好局面,但是在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方面还有待于 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书法文化的区域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回顾地理视角下书法艺术研究的历史入手, 辩析了区域层面上的书法内涵和书法文化概念, 为开展系统的书法文化区域研究奠定了基础。然后由对中国以往书法文化区域研究的评价引出作者所构建的书法文化区域研究的理论框架: 空间维包括 3 个方面的内容, 即书法文化的地域空间研究; 书法文化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异质性空间的书法文化研究。时间维着重不同时段书法文化的比较研究, 书法文化的演变态势研究; 实践维则强调从文化景观的角度来研究书法文化并拓展其应用领域。最后又对书法文化区域研究理论展开了实证分析, 尝试用这一理论把世界的书法划分为 5 大区域, 即汉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阿拉伯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拉丁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斯拉夫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印度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承德乡村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承德地区乡村地名作为离散点,以GIS中移动搜索法的点距离空间平滑分析法为支撑,从地理区域这一角度分析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承德地区自然类景观,以“山”、“水文”、“动植物”命名的地名分布主要位于中低海拔高度的平坦地区;承德地区乡村地名文化景观划分为军事活动类、经济活动类、房屋建筑类、美愿与纪念类、满蒙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类,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当地历史时期的军事、生产生活、社会变迁的相对频繁程度以及人口稠密情况基本上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