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地基加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中CFG桩在粘性土、粉土、砂土等地基加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在CFG桩中加入了一些工业废料,节省了工程造价,同时在强度上也满足设计的要求。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断桩、缩颈、扩径等工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成桩质量。本文基于一房地产工程实例,通过建立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要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桩间土拱效应的微型桩间距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FLAC3D软件模拟计算和分析陕南勉县的微型桩治理滑坡工程实例,研究了微型组合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土拱效应的形成、应力的变化状况,得出最佳距径比。结果显示:微型桩在滑坡下滑主动土压力的作用下,首先在沿滑移方向第1排桩桩间形成应力拱效应,然后随着距径比的增加,依次在第2排、第3排桩上形成应力拱效应,并且前排桩的荷载分担比明显大于后排桩的荷载分担比。当距径比达到一定程度后土体绕过第1桩,形成以第2排桩为拱顶,第3排桩为拱脚的应力拱。由模拟的应力云图得知,距径比3和9时,没有明显的或者不存在应力土拱效应,距径比为5~8时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填方边坡下覆软弱地基处理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和袋装砂井联合法进行处理的案例得出填方边坡软基处理效果较好,地基土体强度可以迅速提高,同时经过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填方边坡的地基,能够使得高填方边坡的地基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切坡超前支护桩与坡体共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思明 《山地学报》2006,24(5):574-579
针对高切坡施工常常导致边坡失稳破坏,诱发滑坡发生的现象,提出采用超前支护桩整治不稳定高切坡的设计理论。采用解藕方法研究了超前支护桩与开挖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其中高切坡开挖面采用弹性理论分析;超前支护桩采用可以考虑桩侧向土体屈服的弹塑性理论进行桩的内力理论解,根据两者之间荷载变形关系建立联系求解,为高切坡超前支护桩的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桩土相互作用力大于常规主动土压力,与边坡开挖量、开挖高度、支护桩的刚度以及土体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单排微型桩加固碎石土滑坡物理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桩因其自身优势被广泛使用,但有关其抗滑机理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首先对模型桩的力学特性进了标定试验,获得其弹塑性工作阶段的弹性模量,分别为0.69×104 MPa和0.04×104 MPa;再通过不同桩间距下单排微型桩加固碎石土滑坡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微型桩抗滑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桩间距下单排微型桩桩后土压力主要集中在滑面以上1/3桩身范围内;桩间距较小,土拱效应越明显,微型桩抗滑失效的最大临界弯矩越大,微型桩能承受的滑坡推力越大,抗滑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拟建勇达更新项目结构型式高层建筑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建筑拟采用框架结构。拟建场地内埋藏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土层、残积层和燕山期侵入花岗岩风化层。基坑设计主要采用三轴搅拌桩进行止水,南北两侧采用土钉墙进行支护,东侧采用双排桩进行支护,西侧采用桩锚支护;1号电梯井基坑主要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2号电梯井主要采用放坡+挂网喷射混凝土进行支护。基坑开挖在基坑周边坡顶设置安全防护围栏,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研究结果为工程设计建设提供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强渗透性、中密~密实砂层中止水帷幕的止水性能,提出了双高压三重管旋喷桩施工要点:把喷水管改作喷水泥浆管,三重管旋喷桩机由一根喷空气管、两根喷水泥浆管组成;作业时水泥浆压力≥30MPa,采取减少喷射压力损耗的措施。双高压三重管旋喷桩施工工艺已成功被用于强渗透性、中密~密实砂层中的某深基坑支护工程。  相似文献   

8.
论文主要目的介绍静力压桩法在桩基工程中工作机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分析了优缺点,为今后桩基工程中的应用起到了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山东省巨野县某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情况,场地地表分布有深厚近期人工填土,周边环境复杂。一地块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和土钉墙支护配合坑内集水明排的方案。四地块基坑采用上部放坡+桩锚支护和桩锚支护,并设置止水帷幕截水结合基坑内降水井、疏干井的方案。基坑支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过程的挤土作用进行分析,结合现场荷载试验结果,提出深厚软土地区静压法施工管桩的合理终桩要求,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城市核心地带建筑往往呈现出楼层高、基坑深、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而桩锚支护体系作为一种超静定结构,对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文项目位于郑州火车站核心地带,地上46层,地下3层,周边环境复杂,基坑采用桩锚支护体系,中部砂层坑壁辅以土钉墙构造补强的支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绵竹小岗剑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1#拦砂坝的基础设计、施工工艺、泥石流过流运用为依据,探讨了狭陡沟谷重力式拦砂坝钢管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针对狭陡型泥石流沟道的特殊地形及其带来的设计施工方法、材料和设备运输受限的问题,分析了钢管桩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通过结构组成、布置构造和分析方法的创新,探索了复合桩基的实施要点,提出了钢管桩基受力分析的"折算断面法"。1#拦砂坝为重力式板基,下部碎石土持力层设钢管桩群,桩间土压力灌浆构成复合桩基,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并阻止坝下冲刷淘蚀。根据2012年汛期过流时坝下沟道剧烈冲刷引起的坝基淘刷与临空状况,进一步探讨了有关钢管桩基础设计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惠州河南岸公园地下停车场所处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地下室共2层,开挖深度约9.10m,淤泥质土较厚,采用土钉墙与钻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相结合的支护方案,针对淤泥质土较厚区域,本项目另打入水泥搅拌桩加固基坑内桩侧土层。本文在施工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益,可作为未来相似地质环境基坑支护设计和处理的依据和实用材料。  相似文献   

14.
工程场地位于褶皱山地、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工程建设前期需对场地地质条件及稳定性进行评价,以确保顺利施工。本文通过场地勘察,认为场地总体地势起伏较大,场地施工需进行局部平整。场地内未见褶皱、破碎带、断裂带等构造,地层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砂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质环境较好。场地土类型总体为中硬土,施工可不考虑液化影响问题,强风化花岗岩,可作为拟建多层建筑物及地下室天然地基或桩端持力层,强度高,变形小,可防止桩基不均匀沉降。综合评价,场地属构造基本稳定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基本稳定;场地内工程性质较稳定,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可解决,本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拟建场地地貌类型为滨海平原地貌,经人工围垦填土造陆平整而成,属构造基本稳定区,场地土类型属软弱(场地)土,花岗岩全、强、中风化层,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较小变形的特点,地基均匀性较好,是勘察区内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真空—堆载联合加压排水固结法对用地范围进行全面的地基处理,基坑支护与开挖方式西、南、东三侧建议采用格栅式水泥搅拌桩对基坑外侧一定范围内土体进行加固构筑重力式支挡结构和止水帷幕同时采取直接放坡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拟建风电场项目的3根桩长10m,桩身直径为800mm的机械钻孔混凝土灌注桩试验桩进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准确测定出该工程的试验桩7#、8#、9#三根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60KN,7#单桩的桩顶水平最大位移量为3.73mm、8#单桩的桩顶水平最大位移量为2.38mm、9#单桩的桩顶水平最大位移量为1.36mm。为项目下一步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虽然汶川震区的松散砾石土历经近10年的自然固结过程,坡面植被恢复良好,但灾后持续活跃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告诉我们,了解这类因地震产生的砾石土的力学性状,仍然是理解灾区地质灾害肆虐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本文以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沟泥石流源区的砾石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水槽模型试验与三轴测试,观察泥石流起动时砾石土的宏细观现象,分析粗细颗粒含量变化对砾石土干密度的影响,并从临界状态土力学角度,探讨了泥石流起动时砾石土的力学性状,提出砾石土临界状态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1)泥石流起动时间、模式与初始干密度密切相关,其过程伴随着干密度和孔隙比的变化;(2)细颗粒迁移与粗细颗粒含量调整引起土体内部细观结构重组是干密度与孔隙比变化的主要原因;(3)相同级配的砾石土在等同围压条件下排水剪切,会近似达到一个临界孔隙比;(4)砾石土力学性状可根据其状态参数(e,p')与e_c-p'平面临界状态线的相对位置来判断;(5)砾石土边坡在降雨淋溶下失稳形成泥石流,坡体内同时存在剪胀与剪缩两种力学性状,且以剪胀为主。本文研究成果一方面能对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补充,另一方面能为震区砾石土泥石流的防治预警预报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8.
桩撑、桩锚支护结构是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常用的支护形式,应用比较广泛。本实例深基坑工程对称两侧由于其工程环境条件分别采用了桩撑、桩锚支护形式,通过对桩撑及桩锚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成果、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对比,可为同类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震作用及其诱发的变形或滑坡常会使抗滑桩受力发生显著变化,为此,研究了地震作用下不同加固位置的抗滑桩的动力响应和边坡变形情况.试验分析表明:中桩位边坡坡顶变形比高桩位边坡坡顶变形大,但中桩位边坡坡脚堆积变形比高桩位边坡坡脚变形较小;在同样条件下中桩位抗滑桩的静力、动力弯矩小于高桩位抗滑桩相应位置的弯矩;地震结束后由于坡体震动残余变形较大,抗滑桩最终承担着震后残余弯矩,但高桩位抗滑桩的承载能力在震后仍然发挥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高桩位加固位置可以有效发挥抗滑桩的抗弯承载能力,但中桩位可以有效抑制坡底坡脚变形.  相似文献   

20.
易顺民  卢薇  周心经 《热带地理》2021,41(4):801-811
通过对广州夏茅村岩溶塌陷进行地质勘察,系统探讨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的灾害特征、岩溶发育条件和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大且分布不均,土洞大量发育,隐伏可溶岩的富水性好,溶洞发育;同时,覆盖层内的松散岩类孔隙水与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含水砂层内地下水位的改变会直接引起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的水位波动,构成岩溶塌陷的水动力因素;钻孔桩施工时钻孔揭穿覆盖层内土洞顶部的黏性土层盖板,造成盖板上部的细砂及淤泥流入土洞,是岩溶塌陷的直接触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岩溶分布区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网,对岩溶塌陷地段进行灌浆处理,是根治夏茅村岩溶塌陷的主要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