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五)王夫之所说李陵为匈奴"效死以战",是指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时,他与匈奴大将军率三万匈奴骑兵与三万汉朝骑兵在浚稽山的一次作战,对手是初领兵的一位文官,汉御史大夫商丘成。奇怪的是,双方兵力相当,经过长途跋涉  相似文献   

2.
一居延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居延绿洲,是额济纳河两岸冲积平原绿洲的主要组成部分。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呈四周高,中间低且平坦地势,额济纳河纵贯南北,海拔高度900-1100米,  相似文献   

3.
四居延地区生态环境变迁记录(一)植物孢粉反映的植被演替和自然生态环境居延屯田区域植物孢粉分析结果,清晰地反映出植被随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变化,从繁茂到凋零的渐变演替过程。依据植物孢粉组合特征和各层所含孢粉相同  相似文献   

4.
(一)在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的最西部,是额济纳旗,那里有一段特殊的长城遗迹,人们习惯上称其为居延塞。这是一处常常被历史学者们提起,而又常常被旅游者们忽略的地方。纵贯额济纳旗的额济纳河,由南向北蜿蜒而去,沿河床散布着一百多座已倾圯的古代烽燧,在夕阳的斜晖里,还可以看到在烽燧的西侧残高只有十几厘米的古塞墙遗存若隐若现,与烽燧相伴向北方延  相似文献   

5.
沙漠系指第四纪时期由于自然因素所形成, 而沙漠化乃是在具有沙漠化发生潜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 于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为活动破坏脆弱生态平衡, 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换言之, 也就是人为活动对干旱及半干旱生态系统的过度干予所造成不平衡的环境退化, 生产力下降的一种方式。因此研究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发展和演变趋势, 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次试卷讲评课上,学生们"控诉"有一道题目"完全看不懂"。这是一道经过改编的选择题。题目如下。下图为一摄影师在南极某科考站拍摄的太阳在一天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太阳从右向左运动,并且是每两小时拍摄一次。照片拍摄地点位于科考站的  相似文献   

7.
刘成武  李秀彬 《地理研究》2006,25(5):895-904
在界定农地边际化的本质及其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利用19802002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以稻谷、小麦与玉米生产的平均状况为例,对中国农地边际化现象进行了宏观层次的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在我国农地利用过程中出现过“一次边际化迹象与两次明显的边际化现象”。农地边际化迹象出现在1987年前后,但持续时间短、程度轻,农地“边际化”特征不明显;第一次明显的农地边际化现象出现在1991年前后,第二次发生在1996年以后,后一次边际化现象范围更广、程度更重。我国农地利用过程中集约度的显著下降、播种面积的明显缩小以及严重的农地弃耕撂荒现象均与农地边际化的作用密切相关。用农地边际化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近20多年来中国农地利用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8.
地图是地理语言的浓缩。它不仅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同是也是智能因素的载体。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很重视利用地图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探究能力。学生们在求知中闪烁出的星星点点的火花,一次次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农业包括五大生产部门.农、林、牧、副渔。五大部门的生产劳动对象.一般来说.互不相同,各有特点。但农业中有些部门的劳动对象不是固定的。例如:猪、鸡、鸭等在“中国的农业”这一章中前后共出现过三次,归属就不相同。第一次是在“农业分解图”中,把养猪、鸡等作为副业;第二次课本中这样叙述:我国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农物秸秆、加工副产品和部分粮食.饲养  相似文献   

10.
戴建波 《地理教学》2013,(12):29-31,23
正一、"蝴蝶效应"理论"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属非线性现象。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仑兹60年代初的发现,一次在利用计算机计算天气预报的过程中,他没有从头计算,而是中途时将上一次计算的初值输入,结果造成很大的偏差。关于"蝴蝶效应"理论,他形象的描述为: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究其原因: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  相似文献   

11.
幂次法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界的现象,在都市体系中亦可观察到此一现象。过去的文献仅仅对于幂次法则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解释,并未能完整地解释其形成的机制。本研究尝试由复杂理论中“递增报酬”的观念来探讨幂次现象的成因,采用计算机程序来仿真都市聚落体系形成的过程,并观察递增报酬与幂次现象之关系。该仿真包含了3 种不同的区位发展吸引模式,分别为相邻关系、规模吸引以及同时考虑规模与相邻的混合模式。计算机仿真显示:① 规模吸引与混合两种模式比相邻吸引模式能够更好地解释都市聚落的成长;② 依照递增报酬法则而仿真形成的都市聚落,与幂次现象呈高度相关。随后的数理仿真演算显示,幂次法则为一统计上的普遍现象,但在递增报酬等经济因素驱动下的都市聚落体系结构与真实的状况较为吻合。因此我们推测,递增报酬极可能是形成真实世界幂次现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 1.2010年入秋以来最强一次冷空气南下速度很快,10-25日起广东就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5℃~8℃的降温中还伴有强劲的北风。引起该次天气变化过程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  相似文献   

13.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国在建设与发展阶段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可以使国家充分掌握各个地区的国土资源利用情况,并为后续各项阶段工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在研究中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各阶段所采取的技术及方法做出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林萧 《中国地名》2011,(3):28-28
当我刚刚拿到加拿大使馆的签证,我就知道我和世界上最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必将有一次惊心动魄的约会。于是一股期待和憧憬便始终牵引着我。我的心灵深处或梦境之中,在云海中飞翔之际一直期待在美国与加拿大边界,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土地调查要求标准高、技术手段先进、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鄂温克族自治旗作为呼伦贝尔市的试点,在全区率先开展了此项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在具体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陕西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从陕西1954—2003年所有沙尘暴记录所对应的3次或4次定时能见度观测资料中挑出最小能见度小于500 m的作为强沙尘暴记录,小于200 m的作为特强沙尘暴记录。然后挑取在一次过程中有3个或3个以上气象站出现强沙尘暴的过程共41次作为强沙尘暴过程,有3个或3个以上气象站出现特强沙尘暴的过程共6次作为特强沙尘暴过程。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是陕西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过程最少的时期。陕西强沙尘暴过程主要发生在春季,冬季次之,其中春季4月最多, 冬季2月最多。除春季、冬季外,6、11月也有发生。根据41次强沙尘暴过程出现前一日08时500 hPa环流形势分析,将造成陕西强沙尘暴天气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分为蒙古冷(横)槽型、脊前下滑槽型、短波槽东移型和西北气流型4类,其中蒙古冷(横)槽型是造成陕西强沙尘暴天气最多的一种形势,占总次数的44%。陕西6次特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全为蒙古冷(横)槽型。根据地面冷空气入侵陕西的路径分析,将造成陕西强沙尘暴天气的冷空气路径分为西路、西北路、北路三条。  相似文献   

17.
正每课一次调查、每天一次记录、每周一次评议,简称"每课一问""每天一记""每周一议",是为"三部曲"。我们提倡围绕课堂教学中的"低效"问题进行教后反思,即每课一次调查、发现问题,每天一次记录、反思问题,每周一次评议、解决问题,这其实也正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下面以初中地理为例谈谈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8.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林学会十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是在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国人大政协十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我国林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是继中国林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之后,全面部署本届理事会五年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上次的大会闭幕式上,我提出了十届理事会五年工作设想。经过近几个月的思考和实践,特别是通过学习十六大精神,把学会工作融入林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环境中思考,我对新时期学会事业的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感到很有必要召  相似文献   

20.
螺旋度在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21  
利用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 对发生在中国西北的一次强沙尘暴进行了螺旋度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螺旋度作为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在沙尘暴的预报中同样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沙尘暴区上空螺旋度垂直分布为高层负值, 低层正值。高层螺旋度负值的演变与沙尘暴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