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昙石山遗址发掘进展及其在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消息,引发了福州古迹旅游资源开发的老题新议.本文在强调古迹旅游资源是构筑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内涵和底蕴基础上,分析福州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提出开发新构想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2.
周国红 《福建地理》2005,20(3):37-40
福建昙石山遗址发掘进展及其在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消息,引发了福州古迹旅游资源开发的老题新议。本文在强调古迹旅游资源是构筑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内涵和底蕴基础上,分析福州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提出开发新构想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09,(2):12-12
牛河梁文化遗存,是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存。它位于辽亍省西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东北距建平县城叶柏寿125千米,西南离凌源县城15千米,周围为种植的针叶林带。此遗存发现于1981年,之后经调查、试掘,发现红山文化遗迹地点10余处,包括祭祀址和墓葬群,1989年在此文化遗存处又发现了“金字塔”般巨大建筑遗址。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研究岫岩玉的地质系专家,经实物考证后确认:不仅河北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用的是岫玉,而且距今6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古玉器,也多为岫岩透闪石玉。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古玉器非常丰富,种类多达20余种,尤其是动物形  相似文献   

5.
浅论红山文化的建筑伦理——兼谈与地名渊源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金 《中国地名》2010,(10):76-77,79
红山文化坛冢庙代表看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一种礼制,通过对红山文化祭坛遗址神庙建筑伦理的探究,旨在探讨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或将中华文明提前1000余年。  相似文献   

6.
百善 《地理教学》2013,(2):2+65
正水洞沟遗址发现于1923年,是我国最早发掘的两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因出土的石器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莫斯特文化和奥瑞纳石叶石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距今八千至六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红山文化的发现,将中国文明发展史推前了一千多年;契丹民族的崛起,在赤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是赤峰精美的两张名片,吸引着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成为赤峰旅游业的特色品牌。以红山命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红山文化”源于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终于四千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跨跃了约五千年的沧桑岁月。红山文化丰富的农耕经济类型,高超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如彩陶及"之"字夹砂陶、石器与细石器共存等,是红山文化独具的特点。布局严谨、博大精深的祭坛、…  相似文献   

8.
江苏青墩古人生活时期的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南通博物馆在江苏中部海安县青墩,发掘了一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1978、1979年,南京博物院继续主持发掘,先后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发现丰富的动物化石(亚化石)及一批古人骨架。有关单位对遗址的文化层进行了划分和研究,采集古土样品做孢子花粉分析,并对埋藏的古树根做放射性碳的绝对年龄测定。本文以孢粉分析为依据,结合其它资料,推证新石器时期江苏青墩古人生活的地理环境及全新世中、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青海官亭盆地考古遗存堆积形态的环境背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黄河上游的官亭盆地在6000 a BP开始有人类活动出现,在盆地内留下了50多处考古遗址。通过野外调查及考古发掘,将官亭盆地内考古遗址的堆积形态分为叠置型遗址 (连续的不同类型的文化堆积) 和单一型遗址 (一个类型文化堆积)。同时发现,官亭盆地内考古遗址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显著。黄河阶地在形成过程中,河流持续切割时间比较长,形成的阶地高度很高,是官亭盆地形成叠置型遗址的一个地貌条件。由于气候原因,黄河上游在3700~2800 a BP存在一段洪水频发期,造成人类活动辗转于二级和三级阶地,形成以单一型遗址为主的文化堆积。洪水发生时,人类活动主要在三级阶地;两次洪水之间如果间隔的时间比较长,会有人偶尔在二级阶地上居住。这种二三阶地间的反复迁移,形成同时期文化遗址分布上的“旋回”特征。在官亭盆地,叠置性遗址似乎代表了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连续的文化传承;而单一型遗址,代表了一种不稳定的生活方式,非连续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0.
在南水北调湖北文物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文化类型、遗址面积和文化层厚度作为比较指标,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淹没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点的时空分布规律:不同时期遗址点高程变化、遗址点与河道水平距离间平衡关系,由此推断古环境和人地关系的演化。研究表明:文化层厚度大于5m的遗址点大都分布在高程155m以上区域且与河道中心线水平距离不小于800m;旧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人类活动沿汉江干流溯源而上,聚居地的高程增加、面积扩大、稳定性加强。  相似文献   

11.
江南“始祖”在哪里? 1936年,距今5000年的余杭良渚文化出土;1959年,距今6000年的嘉兴马家浜文化现世;1973年,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发掘,更寻到了7000年前的历史,当时有人断言,河姆渡是江南新石器文明的“根”。 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文物经碳14反复严格测试,确定其年代上限距今8000年,是长江下游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12.
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是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与黄河流域的老官台、大地湾、裴李岗、磁山文化属同时期文化。兴隆洼文化分布范围广阔,西起洵河,东至医巫闾山,北到乌尔吉木伦河,南达渤海北岸。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除兴隆洼遗址外,经过大面积发掘的同类性质的遗存还有林西白音长汗、阜新查海遗址。这三处遗址分别代表了兴隆洼文化的兴隆洼、查海和白音长汗三个类型。兴隆洼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5公里处的台地上,地处大凌河支流牛河上游右岸一东西向低丘岗地上。兴隆洼聚落遗址先后经过六次…  相似文献   

13.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政府获悉,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在文物普查复查工作中,整理出一批重要文物,其中四件文物属国内首次发现,堪称唯一珍品. ——“红陶猪形脸”发现于敖汉旗赵宝沟文化遗址,距今有7,000年的历史,专家考证这原来是一件红陶鼎,因底部有猪型纹饰,所以初步命名为“红陶猪形脸”.敖汉博物馆馆长、红山文化研究专家田彦国介绍说,这个是用陶做的一个非常漂亮的一个鼎.这个猪有四个腿,猪眼睛也很好,非常有神.这个猪形鼎是目前整个赤峰地区唯一采集到的一件.  相似文献   

14.
以青海省551个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分析工具研究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分布类型为聚集型,自史前至近代各时期分布类型由聚集到分散,再趋向于聚集型。2)文物保护单位的高密度区集中分布于青海省东部的河湟谷地,不同时期高密度核心区的数量与位置呈波动变化的特征。3)文物保护单位整体空间重心位于海南州,自史前至近代以来空间重心呈现自东北—西南的移动轨迹,空间方向由东西向至南北向逐渐偏转趋势增强,空间分布范围不断扩大。4)受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气候变化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集中在地势平缓的川水地带、靠近河流且政治环境较为稳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正>喇家遗址是一处以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遗存为主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盆地黄河北岸二级阶地上的下喇家村(图1),高出于黄河河面30余m,距黄河水平距离约1 000m。吕家沟由北向南流至下喇家村,将遗址分为两部分,与岗沟汇合注入黄河。该遗址自1999年以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进行了持续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尤以罕见的灾难遗迹而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1,(12):70-71
查海遗址,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证明了早在七八千年这里就已经诞生了新石器时代文明。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五里,当地称为“泉水沟”北坡的向阳扇面台地上,距阜新市区25公里。从1982年发现到目前,已进行过7次发掘,发掘76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看杭州湾两岸的全新世古地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讨论范围,限于杭州以东,太湖以南,四明山和会稽山以北的地区,横跨杭州湾两岸。这里已发掘了一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图1),特别是余姚县河姆渡和桐乡县罗  相似文献   

18.
乌镇,春秋时为吴疆越界,战事频繁,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御越国,故得名乌戍,因此得名乌镇。从此,纳入国家的政治建制。乌镇为浙北平原上一方古朴清雅之地,她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着自己的辉煌。沿着古镇幽长的石板路,来找寻她独特的水乡风韵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带你走进晚清乌镇的时空。乌镇的历史悠久而灿烂。早上6000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创造着那个时代的文明,镇东郊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可以作证。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始建镇。宋嘉定年间,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分为两镇,市河以西为乌镇,属吴兴县,(今湖州市)市河以东称为青镇,属桐乡市。新中国成立后,即1950年,乌青两镇合并,统称乌镇。乌镇,曾是周边地区的集商重地,规模鼎盛时达10万人之多。从现存的清末民初的建筑格局与整体风貌来看,就足见当时街肆的繁华。历史上也曾有“一观二塔三宫六院九寺十庵”之说。可见,历史上的乌镇文化灿烂。岁月更替,风雨沧桑,保存下来的十几万平方米的江南典型水乡民居群及十几座古桥梁,诉说着古镇的清纯与从容。为使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永久延续,让古镇灿烂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重现光彩,1997年——1999年5月,经过二年的酝酿,桐乡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把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作为桐乡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文化名市的重要举措。为此,市委、市政府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并发动13个经济实力雄厚的部门和单位组建了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对千年古镇——乌镇的保护整治与合理开发。同时,古镇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盾故居,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潭家湾遗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3处:六朝遗址,唐代银杏,修真观戏台。乌镇历来文人荟萃,人才辈出,如梁昭明太子及其老师沈约,一代丞相裴休,陈与义,更有藏书家鲍延博,光绪帝的老师夏同善,近代文学巨匠茅盾、沈泽民、严辰、严独鹤、孔另境等曾游学或寓居于古镇。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乌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她在江南古镇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岫玉历史     
《西部资源》2015,(2):79
<正>1983年在海城小孤山仙人洞人类洞穴遗址中,出土距今1.2万年前的3件岫岩透闪石玉砍斫器,为迄今人类最早制作使用的玉制品。《中国古代玉器》一书载:"中国最早玉器出现于距今约7,500年的辽宁阜新查海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内"、"作为岫岩玉的故乡,辽宁阜新查海和内蒙古兴隆洼率先揭开了中国古玉文明的篇章。"岫岩玉远古开发利用的顶峰是在距今5,000至6,000年的红山文化时期,其中最著名的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被称为  相似文献   

20.
当你驱车奔驰在吉林省柳海辉平原上,会猛然发现有一道巍峨的带状群山,拔地而起,雄伟地矗立在你面前,这就是——罗通山。 罗通山属长白山系龙岗山脉的北部支脉,最高海拔1090米,它位于柳河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大通沟乡东南,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东距公路4公里。山上有长达15华里的古城遗址,俗称罗通山城,1981年4月20日被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