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省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目前茶叶总产量已占全国的17%,是我国主要产茶区.近几年来福建茶叶产量和品质发生了波动,与近几年福建气候的变化是否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茶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及福建种茶气候条件的要求及福建种茶气候特征,从气候上分析近年来福建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原因,为福建茶叶的高产优质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
商城县茶叶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扩大商城县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叶产量,根据茶叶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光、热、水的关系,利用商城县气象局5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夏、秋季(3-11月)的气温、降水、日照特点和灾害性天气对茶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商城县的气候条件--温度、降水、光照适应茶叶生长,虽然会出现对茶叶生长不利的春季低温、夏季高温和干旱天气,但出现几率较小,影响不大,具有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气候优势.同时提出了茶叶高产对策.  相似文献   

3.
昭平县茶叶生产的气候优势及生产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茶叶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分析昭平县发展茶叶生产的气候优势,并提出发展茶叶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1996年~1997年度小麦生育期气候分析赵白果(侯马市气象局043010)1997年小麦产量高于往年,特别是山上旱地麦子产量高于历史任何年。为什么1997年小麦产量会创历史记录?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与1997年的气候条件分不开的。有利的气候条件是决...  相似文献   

5.
根据龙眼生物学特性、产量和气候资料,通过平行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条件影响广西地区龙眼产量的关键时期和关键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条件影响广西地区龙眼产量的关键时期为晚秋梢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和开花座果期,关键气候因子分别为气温、雨量、雨日和日照时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年份气候要素与产量的对比分析,确定了丰歉气候指标,为龙眼的栽培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开展龙眼气象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用李斯公式分析气候变化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李斯公式,计算代表台站的作物气候产量,分析温度、降水变化及其年变化及各月变化对农作物气候产量的影响,统计分析气候产量与温度及降水的关系,得出相关方程,进行敏感性实验。  相似文献   

7.
邓国伦  邓振镛  方德彪 《气象》1992,18(11):34-37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甜菜的集中产区,也是我国甜菜高产高糖区之一。用与全省甜菜产量水平高度相关的武威地区多年产量资料与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气候条件对甜菜产量的影响。得出温度条件是影响甜菜产量的主导因子,影响的关键时段是块根迅速膨大期和成熟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全苏农业气象研究所研制的气候-苏联粮食产量模拟系统,分析了使用的一些结果.此计算系统首次将以物质能量交换和农作物生产力模式表示的综合程序编译系统与全国的水文气象、农学、土壤数据库连接起来.在计算100年农业气象指标及产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气候条件波动对农业产量的影响.探讨了下个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9.
泰顺丘陵山区气候与茶叶优质高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茶树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对泰顺县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表明:光照、平均气温、积温和降水等条件基本能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春季冻害、高温干旱、洪涝暴雨;并且参照农业综合气候区划,水平划区和垂直分层相结合,以热量作为分区的一级指标,水分作为二级指标建立气候区划模型,提出泰顺茶叶优质高产对策。  相似文献   

10.
昭平茶叶气候条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昭平、钟山和贺州三地的雨量、湿度、气温等自然气候条件对比分析得知,昭平县具有雨雾天气多,冬暖夏凉、春季气温回暖早等气候特点,是昭平县茶叶产量与品质均比周边县市高且优的主要原因,并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昭平茶叶产业。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对重庆市油菜各主要发育期的气象条件及产量形状与各生育阶段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建立油菜产量要素形成的气候生态模型。  相似文献   

12.
气候条件与烤烟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襄城县33年气候和烤烟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求烤烟气候产量与147个日照、气温、降水因子的单相关,从中筛选出10个相关显著的气候因子、2个主导气候因子和11个烤烟产量气候指标,分析与烤烟产量的关系、影响和成因。  相似文献   

13.
汉中市水稻产量特征及气候要素对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1949—2010年汉中市水稻产量特征、气候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相关性及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产年际变化呈增一减一增趋势;气候产量年际波动较大,1970一1993年气候产量多为正值,1993年后负值年份明显增多;水稻生育期间7月日照、8月降水、5月温度、7月温度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5月降水、8月日照为正效应。5—9月的旱、涝程度与气候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旱、涝程度越重.产量减产越严重。增温对汉中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减产,因此气候变暖使水稻呈减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选取1994~2001年河南、甘德两站牧草再生草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的影响,建立了牧草再生草产量气候模式,讨论了再生草增、减产的气候条件。经研究得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割草不一定能增产。  相似文献   

15.
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是否适宜茶树生长以及茶叶品质优劣的决定因素之一.为揭示重庆市名优茶产品巴南银针的主产区茶树生长的气候优势,本文以巴南银针茶叶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气候条件与气象灾害发生情况统计,分析茶叶种植区气候可行性;综合气象因子对茶树生长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分析春茶生长期影响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天门市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648.8 h,年日照百分率37.2%,年大雾日数为23.1 d;年降水概率为32.45%,湿度大,全年的气候干燥度为0.88,春季气候干燥度为0.69,以春季气候干燥度最适宜天门市茶叶生长。针对不利于茶叶生长的灾害性天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茶叶种植提供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气象保障。天门市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茶圣”陆羽的故乡。由于境内年降水变化率大,天气变化剧烈,水旱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洪涝灾害多、危害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研究茶叶生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在生产中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克服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对于推动天门茶旅游业发展,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1天门市茶叶种植的气候条件茶叶生产对气候因素的要求比较严格,合理利用气候条件进行趋利避害,使效益达到最大化。茶树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ph值4.5~6.0的酸性土壤中为最佳,并且炎热干旱和低温阴雨都会对茶树的生长产生影响,因此对气候条件的分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晚稻不同播植期气候条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晚稻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播植期的季节安排、品种搭配与气候条件不协调,在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常受低温冷害危害,造成产量年际之间的波动。1978—1982年我们开展了晚稻不同播植期气候条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经过5年的试验,基本得出了不同播植期晚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青海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如英  汪青春  陈芳 《气象》2005,31(5):21-25
选取1994~2001年河南、甘德两站牧草再生草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的影响,建立了牧草再生草产量气候模式,讨论了再生草增、减产的气候条件。研究得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割草不一定能增产。  相似文献   

19.
易灵伟  杨爱萍  余焰文  蔡哲 《气象》2016,42(7):885-891
本文利用1981—2014年江西91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的分县晚稻产量资料,结合江西地区气候特点及晚稻生理特性,构建适用于江西地区晚稻降水、温度、日照及综合适宜度模型,并根据适宜度与产量的相关关系,确定气候适宜指数,建立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江西晚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回代检验及预报检验,从而实现对江西地区晚稻气候适宜度诊断及晚稻产量动态预报的目的。结果表明:模型的回代检验、产量丰歉趋势、产量动态预报检验的准确率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邓国伦  邓振镛  方德彪 《气象》1992,18(11):34-37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甜菜的集中产区,也是我国甜菜高产高糖区之一。用与全省甜菜产量水平高度相关的武威地区多年产量资料与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气候条件对甜菜产量的影响。得出温度条件是影响甜菜产量的主导因子,影响的关键时段是块根迅速膨大期和成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