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数字地球”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数字地球”——一个崭新的名词,把正在沉溺于迎接新世纪到来的人类惊醒。她就像跨世纪的警钟乍响,在人类感到无比震撼的同时,惊醒人类:你知道21世纪的人类星球将会是什么样子?人类能否适应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人类又该以何种姿态去应对自己赖以生存的星球变化? 毕业于美国哈福大学政治专业的美国副总统戈尔,1998年1月3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的一篇《数字地球:对21世纪人类星球的理解》演讲掷地有声。他开宗明义地说:“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使我们获取、存储、处理和显示信息的方法发生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叙述了“数字地球”的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数字地球”的科学内涵、“数字地球”给地球科学带来的新契机和我们应有的对策.笔者认为,“数字地球”是国家利益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产物;“数字地球”的科学内涵可分为宏观战略层、技术实现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数字地球”是一个战略,并不能代替相关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也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地球”的要求;“数字地球”的兴起给地球科学带来了大好机遇,使地球科学在对地球整体性认识、数字虚拟、对地球复杂巨系统的研究等方面都大大深化;面临“数字地球”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积极借鉴数字地球的思想,在继续大力发展现有的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同时,努力进行自主创新,力求通过“中国数字地球”或“数字中国”的建设来占领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数字地球是21世纪的重大技术工程。在分析数字地球的概念、内容及其构成的基础上,依据我国数字地球的建设现状,提出构建数字秦岭,并对数字秦岭的内容、目标、意义、关键技术及实现步骤进行了论述及探讨。认为建设数字秦岭是开发大西北和实现秦岭及其邻区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必由之路,同时它也可以推动“中国数字地球计划”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4.
对"数字地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数字地球”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然而,数字地球在目前还仅仅是一个概念。为了逐步建立“数字地球”,需要就“数字地球”的理论、技术以及实现进行深入地探讨。从“数字地球”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构成框架、关键技术、实施难点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谈了对“数字地球”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认识“数字地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数字地球”的有关问题。指出“数字地球”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是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发展趋势。关于“数字地球”的讨论不应局限在空间信息技术领域,而应该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认识它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6月在两院院士会上指出:“数字地球”是继“信息高速公路”和“知识经济”之后又一新的国际科技发展动向。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进行思考,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发展思路,确定切实可行的行动对策。 一、“数字地球”的由来 地球是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球方面,人们面临着一系列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重大难题。例如,在去年长江、松花江特大洪灾之后,如何根治水患、协调人地关系和改善生存环境,为中华民族营造一个“卉木繁荣,和  相似文献   

7.
在迎接新世纪的历史时刻,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聚会世界文化名城--北京,回眸从长城烽火到网络的历史轨迹,检阅航空、航天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通讯网络等领域的最新成就.我们欣慰地看到,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浪潮,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惑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理念,正在成为促进"数字地球"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空间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数字地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数字地球"既可能使东西方文明的距离继续缩短;也可能使南北世界的差距继续扩大.但是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有一个,为了我们共有的家园,我们必须正视未来.协调步伐,共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相似文献   

8.
“数字地球”周年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数字地球”概念提出一年来国内外的主要进展,对有关“数字地球”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并涉及到有关“数字地球”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osgEarth是一个基于OSG开发的实时地形模型加载和渲染工具.本文对数字地球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探讨了建设虚拟校园场景的关键技术.接着使用osgEarth获取了Google Earth的数据并且建立了数字地球底图,然后使用本地地形数据和3维模型建立了西南交通大学虚拟场景.最后发布了虚拟校园场景,从而使用户能够通...  相似文献   

10.
1998年,美国副总统A.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概念,其核心内容就是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行星地球表层进行多分辨率、三维表示,其中包含了大量有待研究的技术难题,例如宽带Internet网上海量地理信息的传输、地球表面的虚拟现实再造等等。在上述难题被解决前,三维地貌影像图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已可以用于数字地球工程建设。制作三维地貌影像图需要两类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前者属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基本内容,其数据结构主要采用栅格数据和三角形不规则网(TIN);遥感影像是组成数字地球的重要信息源。  相似文献   

11.
"数字地球"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数字国土工程是国土资源部门信息化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数字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建设山东数字国土工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这项工程的全面实施对于全省国土资源的科学开发与管理和促进山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就如何建设山东数字国土工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是采取以科技为先导,以信息产业为突破口,使之避免和减少对资源掠夺性开发,减少对环境污染,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地球”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西部开发还必需放在全球变化、东亚大陆时空变迁规律的大环境中,从整体环境和地球大气圈、水圈、固体圈各因子相互作用和耦合过程的角度考虑。而“数字地球”正是具有独特的全球化宏观性,将地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因此,西部开发应充分运用当代“数字地球”这一先进技术群为西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提高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西部信息资源通过智力资本的投入,成为快速增值的知识资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我国构建数字地球基础框架的科学意义及经济意义,阐述了构建我国数字地球基础框架的可行性及现有工作基础,指明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完成的重要任务,概括了完成上述任务将带来的成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Geomatics 与数字地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论述了Geomatics的内涵及特点,强调了数字地球是真实地球的数字化再现,是信息高度富集的统一体,是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资源共享的一种概念模式.两者包含了地球系统的相关内容,并以3S等技术为支撑.知识经济时代对地理学提出了诸多问题,人类必须从全球的角度研究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以保证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开发我国空间信息资源,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这一观点提得很早,但没有社会需求的推动,结果是“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自去年以来,有这样几件事值得我们注意:1998年初,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这是他向全世界发出的一个世纪交替的挑战。“数字地球”概念提出后不到一年,克林顿接着发出了全球网络贸易的商战信号,最近又在科索沃战争中大打信息战。今年年初,比尔·盖茨来到中国兜售他的“维纳斯计划”。如果我们把这几件事连起来看,就不难发现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数字城市将是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和政府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主要基于数字地球的理论,利用人工智能、“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技术、仿真与虚拟技术等,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和信息化,它是由海量数据支持的、立体虚拟的城市。对构建数字城市而言,数据是关键,而地籍信息是数字城市数据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部门地籍信息化的建设将带动数字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GIS     
《地理信息世界》2007,5(2):24-24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的英文缩写,它是构建“数字城市”和“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有专家甚至称其为地理的一门语言,它对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发展地球和保护地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地球上人类活动中80%以上的信息都与地理位置有关。例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球”是一个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示。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如何实施本国的“数字地球”战略 ,力争在当今科技制高点上占据一席之地。在实施“数字地球”战略时 ,作为地球表面人口、资源、环境、信息最密集的地区 ,城市必然成为主要切入点之一。“数字城市”研究是当前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与“数字地球”不同 ,“数字城市”是在城市数字化基础上建立的一个能够实现城市综合管理与决策支持的、虚拟的、具有开放性的城市模型。  相似文献   

19.
“数字地球”科学工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字地球”是集科学、技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项宏伟的科学体系。“数字地球”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核心和目标。文章在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对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数字地球的应用模式、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基于数字地球日益成为信息建设的热点 ,本文讲述了数字地球与跨学科研究的关系 ,分析了数字地球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