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名信息     
《中国地名》2012,(1):61
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暨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建设会议召开2011年11月16日,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暨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建设会议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民政部副部长孙绍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广东省副省长刘昆致欢迎辞,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董华中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2.
为传达贯彻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启动实施陕西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2005年7月1日,陕西省民政厅召开了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和部署,以实施地名服务工程为载体,规范地名管理,拓宽服务领域,建立完善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2,(7):16
为传达贯彻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启动实施陕西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2005年7月1日,陕西省民政厅召开了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和部署,以实施地名服务工程为载体,规范地名管  相似文献   

4.
地名信息     
民政部将网络门牌纳入地名服务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日前将万通国际网络连锁集团的网络门牌系统纳入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使其成为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项合作中,万通国际网络连锁集团通过开展网络门牌服务,为全国问路服务系统(声讯、短信、彩信平台、触摸屏、电子地图问路)和国家地名数据库提供所需的地名、单位地址、位置及有关其他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民政部指定“网路114(china114.net)”为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服务网站。网络门牌作为新一代门牌,创新了地址标志和查询方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大词…  相似文献   

5.
地名信息     
浙江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浙江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向纵深发展,2006年12月19日,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省地名委员会副主任、省民政厅厅长吴桂英、副厅长李立定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2006年全省共设置各种农村路牌2.5万多块、门牌529万多块,完成设标任务的乡镇达1060个,占86.6%,提前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的年度考核任务。地名规划和信息化服务进展顺利,杭州等9个设区市已基本完成地名规划的编制和地名网站的建设任务,数十个县(市)已启动…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面临的问题 1.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吉林省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滞后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度,地名公共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交流、交往的需求,还处在单项服务阶段,离完善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目标还有较大距离。一是建立起来的地名数据库的地名信息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南通市把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纳入社会服务的范畴,从转变职能入手,实现了地名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近年来,全市深入开展了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城区地名规划、数字地名网络建设等专项工作,全面提升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2,(9):30-30
按照国家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的要求,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地名办公室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统领,本着“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规范标准、服务社会”的理念,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金融、航运两个中心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数字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城市型公共服务数据库标准体系,实现了管理动态化、服务社会化。他们的不懈努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被民政部授予“第一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县、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3,(1):20-21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民政厅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拉萨市地名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以构建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为抓手,加强领导、精心谋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全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开拓创新,全面实现"四个"专项(一)地名命名逐步规范完善。地名规范化、标准化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基础。一是出台文件。根据自治区民政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通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点之年。如何实现开展县、乡地名设标、规范地名使用、编制城市地名规划、加强数字化地名服务、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突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躬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突出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维护好、实…  相似文献   

11.
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服务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民政部门建设服务型机关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全省地名工作者的锐意创新,顽强拼搏,江苏省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突  相似文献   

12.
刘晓玲 《中国地名》2009,(12):54-54,5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交流交往越来越多,使用地名频率越来越高,地名档案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近年来,我省的地名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地名数据资料陈旧不全、信息化水平低、服务手段落后、地名档案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等问题。为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应抓紧实施地名档案公共服务工程,进一步规范地名档案管理,拓展服务领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名》2009,(12):24-2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经济快速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完整、准确、方便、规范的地名服务,地名公共服务是社会基础服务,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能使地名工作从总体水平上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经过全省地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截止到2009年底,浙江省提前一年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建成了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项事务建设为抓手,多元化发展、施惠于民、覆盖城乡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09,(12):1-1,25
根据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指导、推动各地更好地完成地名规划和地名信息化服务工作任务,促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任务的全面落实,民政部于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重庆市举办了“部分城市地名规划评审鉴定暨地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论坛”。  相似文献   

16.
李波  王荣  范英兵 《中国地名》2009,(12):64-65
一、研究背景、目的 2005年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了地名公共服务的任务和要求,2006年宁夏下发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地名服务工程正式启动,给我区的地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从地名规范、地名规划、数字地名、数字地名等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7.
7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出席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会议,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作了重要讲话。罗平飞副部长强调:要从服务大局的高度研究和抓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他指出,“十一五”期间,地名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地名信息。我们必须遵循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原则和要求,扎实推进工程的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罗平飞副部长首先回顾总结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启动一年多来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13,(1):16-17
按照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快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我市结合北京城市特点和北京地名的管理体制,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指导,以增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能力为动力,着眼于"资源整合和社会服务",以创新建立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为平台,紧紧围绕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建设工作重心,协作议事,共同发展,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相似文献   

19.
按照国家部署,吉林省以“建设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县)”活动为主线,采取多种模式、多渠道开展城乡设标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国地名服务工程建设的排头兵、引领全国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示范省份。经过全省地名工作者5年的顽强拼搏,吉林省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已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12,(2):28-28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谋求新发展,争创新成绩,利用现代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平台,积极推进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向社会提供迅速、准确、便捷的地名公共信息服务,实现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信息资源共享。一、全面普查,标准建库,实现地名信息新覆盖我们组织中心城区的龙沙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