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洞庭湖轮虫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1986年,对洞庭湖水体进行了8次轮虫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两年观察到轮虫108种,其中终年出现的种类有10种。轮虫总数O—512.8ind./L,全湖平均75.1ind./L。本文从湖区自然生态环境对轮虫种类、数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了大型开放湖泊轮虫分布与若干生态因子的关系。认为泥沙含量、流速、营养盐多寡以及入湖水体轮虫种群状况是影响洞庭湖轮虫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轮虫是池塘、湖泊以及水库中主要浮游动物之一,是鱼类,特别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仔鱼及成鱼的良好食物,对于淡水养殖业有较大的影响。轮虫在淡水生物界的食物链中占重要的位置,它以水体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并能以孤雌生殖的方法不断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以及海洋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湿地的类型有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和水稻田等。湿地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  相似文献   

4.
怎样利用轮虫及枝角类评价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监测在环境污染已广泛应用。沈嘉端等1964论述了北京市污水的枝角类;李明德1978论述枝角类于严重污染水体种群消失,形成休眠卵,不成连续分布,稍好转枝角类才出现,并记述天津市污染水域四种枝角类。现将笔者1977年7月于内蒙白音察干及1973—1980年于天津不同污染水域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一、污水的类型为了便于认识,现将不同水域主要污染源分成八类。Ⅰ.强碱性水域:内蒙白音察干某湖泊。总碱度100毫克/升以上,鱼类不能生存,pH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日本科学工作者会试图利用海洋酵母活菌体作为鱼、贝幼苗及共他低等动物的饵料,但成功的报导不多。岛谷周等(1967年)、旭化成株式会社(1969年)先后报道:用海洋酵母饲育盐水丰年虫和轮虫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海洋酵母能否直接用作海珍品幼体的饵料,至今国内外几乎未见报导。 197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始进行海洋酵母的生态调查及共应用的研究,并着重  相似文献   

6.
室外轮虫培育池(简称轮虫池,下同)和养鱼池同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轮虫池具有外来有机质特别丰富、生物生产力极高和食物链短的特点,并不受鱼类下行效应的影响。研究轮虫池的浮游生物,不但有助于提高轮虫池的生产力,而且对探讨水域生态系功能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近年来,利用土池大量培育轮虫正逐步开展(Li Yonghan,1996;李永函等,1993,1997;赵沟等,1993),但多侧重于培养方法和生产应用,对培育池浮游生物状况的资料甚少。本文作者对辽河三角洲河蟹养殖有限公司的若干培育池的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以期为土池轮虫的持续高产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武汉东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陈洪达 《海洋与湖沼》1980,11(3):275-284
国内外许多资料表明,水生维管束植物(以下简称水生植物)在发展渔业、农业、畜牧业和保护水域环境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水生植物是湖泊中的初级生产者,它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地处武汉市的东湖,是一个富营养型的浅水湖泊,湖中丛生着各种生态类型的水生植物,其群落结构在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具有一  相似文献   

8.
湖泊的浮游动物在种群演替和数量变化方面都有极明显的周期性(Chen et al., 1987)。浮游动物的周期性变化,除受湖泊环境温度、光照的周期性变化等因素外,同时还受到水体的水动力作用影响(陈伟民等,1998)。 王家楫等(1965)对东湖的轮虫数量进行了研究,陈受忠(1965)阐述了东湖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汤匙华指水蚤(Sinoialanub dorrii)、特异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 incongreus)等都有显著昼夜垂直移动。Evans(1988)等在有关浮游动物的数量变动与水环境关系方面做了研究。但就水动力作用对浮游动物群落演替的实验研究较少见报道。 为研究水动力作用对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数量变化,利用大型生态模拟槽,探讨不同水动力过程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过程和作用途径等,本文作者用模拟水动力的方法对湖泊浮游动物群落演替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今后的湖泊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近岸水域进行水质及生态调查,结果显示,深圳湾潮汐对红树林中微型生物生态及湿地污染状况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藻类在红树林中具有较好的水质污染指示作用,其生态功能大于纤毛虫、轮虫等微型生态类群;微型生物可通过食物链对污染物起放大和传递作用,传递途径在水体中以藻→纤毛虫为主,底质中以藻→底栖动物幼虫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东太湖不同水域浮游生物周年变化及鲢、鳙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 年2~11 月对东太湖不同水域浮游生物组成、数量、水质情况及水生植物密度进行了调查, 并对9 月份太湖鲢、鳙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为保护区>余山>老鼠山>漫山岛。水体浮游生物数量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为漫山岛>老鼠山>余山>保护区。浮游植物总数量与蓝藻总数量、浮游动物总数量、富营养化因子呈正相关, 与水生植物密度呈负相关。9 月份太湖鲢、鳙的肠内含物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分别占食物数量的89.1%、70.6%和10.9%、29.4%,其中蓝藻分别占74.5%、56%, 枝角类和轮虫分别占3.7%、13.4%和1.5%、11.5%; 鲢、鳙对蓝藻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42 和1.07, 对轮虫和原生动物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0.13、1.27 和1.30、0.40。本研究结果对揭示影响太湖浮游生物周年变化的环境因素以及通过鲢、鳙控制蓝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蓄水后在狭长的库岸线上形成了数目众多的库湾,库湾特殊的生态特点及不同支流库湾生态特征的差异使其成为三峡水库生态研究的焦点.本文研究了2006年4月—2007年1月三峡水库各主要支流库湾轮虫季节性的周年生态特征,结果显示三峡水库支流库湾轮虫种类组成丰富,共采集到轮虫18科33属67种,其中针簇多肢轮虫、螺形龟甲轮虫、暗小异尾轮虫为主要优势种类.轮虫的种类组成和种类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差异,夏季种类多、冬季种类少;轮虫种类数相近或一致的季节或库湾,其种类组成并不一致.轮虫的密度也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差异,密度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夏季高、春秋次之、冬季低,且相差较大;库湾间轮虫密度的空间差异夏季表现最为显著,密度最高为夏季的黄金河库湾,达4481.67ind·L-1.三峡水库狭长,各支流库湾生态特点复杂,轮虫的生态特征表现出时空差异;不同淹没状态的库湾存在显著差异,已淹没的库湾种类和密度都较未淹没的高,显示蓄水改变了支流库湾轮虫的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2.
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以及海洋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湿地的类型有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和水稻田等。湿地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者充满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在控制污染、调节径流和气候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亚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12月至1991年12月对大亚湾水域进行周年生态调查。采用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通过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季节更替、数量变化、时空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定量地展示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在本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生物生产力和水域营养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只是少数湖泊学者和水生生物学者感兴趣的课题。湖泊营养评价的研究只是在渔业范围,或者是为了类型分类的需要而进行的。湖泊发展的历史表明:在湖泊演化期间通常发生营养水平的提高;水域由贫营养型转变至中营养型及富营养型。这个过程发展很缓慢,并且在每种具体情况下的发展速度又取决于湖泊的形态指标及其历史与地理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溪湿地春季浮游轮虫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春,根据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期工程地理位置和水域环境的特点,筛选周家村入口处、西溪人家、深潭口上船码头和虾龙滩生态保护区4个采样站,这4个采样站采集到的水样中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西溪湿地的水质状况.4个采样站鉴定出浮游轮虫为9个科15个属共计23个种,平均密度为253个/L,生物量为0.881 mg/L,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2.228.有明显的密度和生物量的优势种为晶囊浮游轮虫Asplanchna和针簇多肢浮游轮虫Polyarthra trigla;浮游轮虫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值偏低,说明西溪湿地生态环境中浮游轮虫的多样性较低,处于中轻度污染状态.周家村入口处水体周围采用水泥驳坎,游船多,有机质污染严重,水面常常漂浮一层油污,CODMn值高,β-α中污带类型多,晶囊轮虫的密度和生物量大.西溪人家水体周围有柳树桩护堤;深潭口上船码头水体周围采用石块垒壁,石壁和壁缝长满青苔和杂草;虾龙滩生态保护区是湿地公园中最大的一块自然生态保护区;这后3个采样站寡污-β中污带类型针簇多肢轮虫的密度较大,而β-α中污带类型晶囊轮虫的密度相对较少.说明水体周围的堤岸处理对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影响.水质理化参数与浮游轮虫的群落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质的CODMn值与浮游轮虫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水体透明度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西溪湿地水体的CODMn和BOD值两者的差值很大,说明污染有机物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被微生物分解消化的,它将长期留在水体中影响水生生物.水体的低透明度可能是先影响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进而破坏浮游动物、鱼类等的食物链的.因此,适当控制西溪湿地机动游船用量,以及增加水体深度的措施应是湿地管理部门必须考虑的事宜.另外,浮游轮虫生物量随着水质电导率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可能预示着水体受某种离子或盐类的污染,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REMEDIATION IN POND AQUACUL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来富  江兴龙 《海洋与湖沼》2013,44(5):1270-1275
当前我国池塘养殖多数仍沿用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高密度养殖、饵料大量投喂、池塘水质恶化、病害频发等。然而传统的应对方法主要是大量换水, 由此产生的养殖废水直接排放到临近水域, 已导致污染扩散、水环境恶化、水域富营养化等系列问题。为降低池塘养殖面源污染, 确保池塘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介绍了目前运用于修复池塘养殖水环境的生物修复主要方法, 包括: 微生物修复法——微生态制剂和固定化微生物、植物修复、动物修复法、生物膜法、几种生物修复技术的综合运用等方法, 展望了生物修复方法在池塘养殖水环境修复方面的应用前景, 认为池塘养殖生物膜修复法因具有良好且稳定的水质改良、节能减排及增产增效等效果而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亚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0年12月至1991年12月对大亚湾水域进行周年生态调查。采用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通过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季节更替,数量变化,时空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定量地展示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深圳湾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2001年和2009年遥感影像解译信息,建立空间信息库并叠加分析,获取景观类型动态转移数据矩阵,得出2001-2009年深圳湾海岸带景观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即红树林、建设用地和河流的面积有所扩张,湖泊、滩涂沙洲、林地、浅海水域和绿地的面积有所减少。同时,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海岸带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得出浅海水域、滩涂沙洲、湖泊、林地和绿地的比重将继续下降,建设用地和红树林的比重将持续上升,河流的比重基本不变的结论。由此提出深圳湾应加强对填海造地工程的规划,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科学用海和生态用海。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以海水养殖动物病原菌为靶细菌在象山港养殖水域成功诱导分离到各种蛭弧菌,开展了蛭弧菌、弧菌、异养细菌季节生态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菌株宿主所对应的敏感蛭弧菌数量呈现明显差异,付溶血弧菌敏感蛭弧菌检出率(数值)最高。同一宿主检测出的敏感蛭弧菌在近岸海水、池塘水及底泥中的分布呈现差异,其分布特征与异养细菌、弧菌的分布特征呈正相关。近岸海水中异养细菌和弧菌总数均高于塘内海水;虾塘表泥中异氧细菌和弧菌总数均高于近岸海水和池塘海水中细菌数量;夏季各种细菌数量最高,冬季最低。蛭弧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20.
山东小清河的轮虫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小清河的轮虫类进行了多年调查,本文报导了轮虫类37种,特鉴定1种,隶属于9科22属,其中7种轮虫的山东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