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气象科技》年份r期数{页数 题目日本东京气象传真图的识别JMH/JMJ广播的几种气象传真图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业务使用性能如何应用数值指导天气预报资料世界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情况27 32 19 287八U nUO︺8 00 QO 80付刊用“模式输出统计法”傲局地天气客观预报日本气象厅广播传真的重要天气图日本广播传真500 mb环流型的分类使用日本气象传真图的我见关于日本气象传真图中垂直速度单位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统计天气预报的进展近年来动力学和统计学天气预报发展的回顾日本气象厅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发展计划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与展望数值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新疆气象局气象台按照“在应用先进的数值预报产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天气学、统计学、动力学等预报方法,走客观、定量、综合、人一机结合的道路”的天气预报技术改革和建设的思路,以《新疆天气预报客观、定量、准自动化的初步研究》课题为龙头,紧紧抓住新技术革命和数值预报技术突破所带来的机遇,结合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和预报经验,研究开发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技术,改造传统的预报制作流程,在科  相似文献   

3.
数值天气预报的目的是作出具体的天气现象如雨、雪、风、霜、能见度等和天气要素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的预报.根据一定的数值模式由电子计算机输出计算出来的环流形势图,并不是完全的数值天气预报,而仅仅是预报全过程的一部分或是一个中间环节.如何把目前计算出的环流预报进行解释(Weather Interpretation)转换成各地的具体天气预报,或者是否有可能从电子计算机直接计算出具体天气的预报.这是数值天气预报极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就目前世界数值天气预报的状况来看,天气“解释”的问题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L.本特森是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科学委员会天气预报研究小组主席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1978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召开了一次关于“大尺度数值预报成果的解释和使用”问题的专家讨论会,L.本特森为讨论会文集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天气解释的问题》(Introduction and the problem of weather interpretation)的短文作为序言,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初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介绍最近5年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气象数值预报系统科技创新研究”框架内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重点是卫星等遥感资料在变分同化中的应用,高分辨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全球资料同化与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模块化与并行计算,数值天气预报新技术的研究等,并扼要介绍我国新一代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业务应用试验。最后,对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进一步发展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7,(4):21-21
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根据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要求,已将省内1976年气象科技主要成果进行评定,内有《辽宁省军事气候志》、“地电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用能量天气图进行对流性天气预报”以及“北  相似文献   

6.
《计算物理方法》系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主编丛书,该丛书第17卷《大气环流模式》在1977年出版。由五个课题组成,现分别介绍如下。一、天气预报和气候模拟中数值模式的计算方面。由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笠原(Kasahara)撰写。研究大气和海洋运动规律的学科是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天气预报和气候模拟就是由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方程组控制。这套基本方程组通称“数学模式”,当数值近似方法应用于这组方  相似文献   

7.
“中国气象应用网格”是国家863重大专项支持的一个应用网格项目,主要针对中国气象局计算资源及科研人员分散在全国各地,气象预报面向政府、社会和公众服务的特点,建立了连接中国气象局行业内部和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内的跨地域网格平台;在该网格平台上建立全面支持我国新一代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协同攻关环境和基于GRAPES的中尺度有限区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实现了应用层面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气象部门的资源利用率、业务预报和自动化水平。“中国气象应用网格”包括网格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GRAPES、网格门户、网格计算、资源和服务共享平台、基于Ganglia的网格资源监控、数值天气预报控制界面、气象预报产品发布和可视化、源代码管理系统、网格用户注册与管理等系统。  相似文献   

8.
德阳天气预报系统是依据客观预报方法和“以数值分析预报产品为基础,以人机交互系统为主要工作平台.综合应用各种气象信息和先进的预报技术方法”研制的。系统包括3部份内容: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系统、天气预报业务流程、预报平台。  相似文献   

9.
机场雷暴预报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国  刘祥曹京 《广西气象》2005,26(A01):100-102,109
应用“指标序列”方法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释用,确定出雷暴天气预报方程,并配合应用单站气象要素组成机场航站雷暴预报规则,作出机场雷暴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全球大气科学界隆重纪念数值天气预报成功和业务应用50年的时候,回首半个世纪我们走过的路,在20世纪中叶,在欧美发展数值天气预报的第一代先驱中间,一位后起之秀的名字——查尼令人难以忘怀。他杰出的贡献和优雅的风度,总能让人想起“天气预报是一门艺术”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简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稿件编写需要的四种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稿件内容普遍都是照搬预报结论或预报结论的简要修改。这对主持人个性的发挥和风格的确立、节目画面的更新突破、节目品牌确立和价值提升以及气象工作科学与专业魅力的充分发挥等都有很大的制约。所以“稿件编写”成为真正做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真正实现服务性必须正视和改进的一个新问题。论文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结合多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稿件编写实践,提出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稿件编写需要具备的敏感力、驾驭力、写作力、亲和力等“四种能力”,有针对性地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稿件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编辑选编     
<正>数值天气预报检验方法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014年第29卷第3期数值天气预报检验是改进及应用数值模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模式检验中的观念不断更新,适用于不同预报产品及不同用户需求的模式检验方法也不断涌现。潘留杰等首先简单回顾了以列联表为基础的传统的  相似文献   

13.
林爱香 《气象》1988,14(1):38-41
一、引言 数值预报传真图在基层台站的推广应用已经有5、6年了,通过这些年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如何提高数值预报传真图使用效果的问题。数值预报传真图再分析(以下简称“再分析”)就是途径之一。 对于基层台站来说,“再分析”是指预报员运用天气学、数值预报、动力气象学和经验,对数值预报传真图进行再加工、再分析、再诊断,以提高地方天气预报的水平。 二、“再分析”的必要性 1.对于数值预报产品的统计解释方法有很多,例如MOS和PPM等。这些方法现已推广到基层台站,成为有效的客观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4.
陆如华 《气象》1992,18(12):47-49
引言 数值预报及其产品应用是当代天气预报的主要手段。它的发展使业务天气预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数值天气预报为主要手段,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为基础,综合使用天气学、统计学、动力学、人工智能及人机对话等各种方法,研究和开展各种时空尺度的天气预报。发达国家的业务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历史已证明了这是当代天气预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发展数值预报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其产品应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查结果引爆了电视界,《天气预报》节目排在收看电视节目类型排行榜首位,成为观众最喜爱收看的电视节目。时隔不久,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当天,为了亲眼目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5000多名北京市民在国家气象中心楼前排起了400米长队。这两条消息不约而同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天气预报》这种与观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必视性”节目蕴含着无比巨大的信息潜力和经济效益。因此,如何认识《天气预报》节目的“必视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象应用网格”是国家“863”项目“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重大专项”的应用课题之一,发展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值天气预报软件及其支持软件,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气象数据的海量处理技术,实现网格应用对海量气象数据集的无程访问。建成后的中国气象应用网格将是一个创新性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数字化“121”设备的自动化改造,使“121”语音答询系统与《天气预报业务平台》和自动站联网,使各种天气预报产品和自动站实况资料通过网络自动合成语音文件,进行“121”语音答询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8.
制作局地天气预报中,如何有效地解释和应用数值预报产品,是天气预报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其中,采用统计解释的途径,改进PPM和MOS技术是一个重要方面;此外,采用天气学(物理图象)的途径,解释和应用数值预报产品的人——机结合技术正在引起国内外天气预报工作者的重视.问题的提出起源于Suellman1976年所评论的所谓“气象癌症”(meteorological cancer)现象.这个现象至今并未得到很好克服.1982年的资料也还表明,在  相似文献   

19.
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现状及展望郭家林1引言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事业发展十年规划(1991—2000)》的部署和《“八五”现代化建设项目》的要求,我省制定了《黑龙江省产八五”期间天气预报服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胶照方案的计划安排,经过4年的努...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数值天气预报的自主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天气预报是天气预报业务和防灾、减灾的核心科技。中国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和业务应用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理论、方法和数值模式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回顾新中国数值天气预报自主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GRAPES(Glob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格点模式与物理过程的研发和业务应用的状况以及所取得的重要科学进展进行了综述。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了中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GRAPES体系。首次以自主技术实现了从区域3—10 km到全球25—50 km分辨率的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系统,并在模式动力框架、四维变分同化和卫星资料同化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建立了大气化学数值天气预报、台风数值预报和海浪预报等系统。自主研发的数值天气预报体系的建立是长期坚持既定科学技术方向以及研究和业务紧密结合、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是中国自主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