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与第一次、第二次农业气候区划的变化特点的介绍,以及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主要技术方法的介绍,阐明了四川省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成果的应用,对于四川省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热量资源是农业气候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县级农业气候资源的调查和区划工作中,了解县内热量的水平差异和垂直变化,是整个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的、首先得完成的工作。目前在一个县内由于有气温记录点的密度少和资料年代短等等原因,往往不能满足农业气候区划对热量指标的要求,为此,我们试用一种以气象站资料求算县内多点温度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候区划图集是本次农业气候区划成果的集中展示 ,本系统提供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资源图、区划图 (包括专项区划、风险区划 )、成果应用等的查询、演示。考虑到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 7个试点省 (市 )系统界面及演示内容的统一和今后向全国的推广应用 ,本系统在遵守一定的共同规范前提下 ,还要兼顾到具体省 (市、区 )和具体任务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本次农业气候区划的特点。因此 ,采用北大三秦公司CITYSTAR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Csmaker模块 )进行制作。1 系统内容① 气候资源 :该模块以图形BMP(图集 .cly)形式向用…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农业气候区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气候区划的概念农业气候区划与气候区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气候区划是以气候形成理论或气候发生学为基础的,而农业气候区划则以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主要气候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依据. 就农业气候区划来说,由于各家对农业气候区划的认识不一样,选用的区划指标也不同.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是根据与农业生产对象有密切关系的热量、水份资源和作物的越冬条件进行分区;有人认为应以对农业地理分布有决定意义的气候指标为基础,用绘图方法分区;还有人认为是根据农业生产的要求把气候大致相同的地区归并在一起,把气候不同的地区区别开;也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就是按照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气候要素,确定适宜或不适宜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并根据产量水平进行分区,等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我省分划为二个农业气候大区(带),四个一级农业气候区,七个农业气候小区,三个垂直高度农业气候层,简称“二带四区七小区三层”。现把本区划分区指标、界线、系统、命名等方面对原浙江省省级简明农业气候区划所作修改、调整和增补情况讨论如下。一、以≥10℃积温5300度·日、持续期240天为主导指标,以越冬条件一月均温5℃、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5℃、小于-7℃的低温频率≤20%及无霜期250天为辅助指标,作为划分我省浙中浙南和浙北二个农业气候大区(亦称中、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带)的依据,修改了简明区划原作的东段界线,并把原区划的一级农业气候区改为0级农业气候大区。  相似文献   

6.
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评述了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概述了GIS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指出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其特点是利用"3S"技术进行细网格的推算,应用GIS技术发展适合地方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和精细农业。并对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评述了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概述了GIS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指出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其特点是利用"3S"技术进行细网格的推算,应用GIS技术发展适合地方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和精细农业。并对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陶向新 《气象》1983,9(3):16-17
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经常收集到大量的定性资料,如何将这些资料充分应用到区划中,是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以辽宁省抚顺县气候调查资料为例,谈一下运用定性资料进行相似聚类的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优质板栗细网格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农业气候区划就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区域气候优势,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就已开展了农业气候区划工作。70、80年代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气候资源调查和农业气候区划,但所  相似文献   

10.
游泳  张玲  廖勇 《四川气象》2004,24(4):61-62
通过对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与第一次、第二次农业气候区划的变化特点的介绍,以及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主要技术方法的介绍,阐明了四川省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成果的应用,对于四川省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竹类 (散生竹、丛生竹 )生长的气候条件 ,确定三明市竹类布局的气候区划指标为年极端最低气温 ,根据气象站资料建立其空间分布模式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Arcview软件制作分布图 ,按冬季冻害条件进行分区 ,并提出趋利避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三明市茶树气候条件分析及气候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三明市茶树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结果表明 ,降水、光照及平均温度、积温等条件基本能满足茶树生产的需要 ,制约茶树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 ,以此为区划指标建立气候区划模型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Arcview软件制作分布图 ,并结合三明市茶树生产的实际情况 ,将茶树生产分为 3个生产区域 :乌龙茶为主绿茶为辅区、绿茶为主乌龙茶为辅区和绿茶与乌龙茶并重区 ,并提出茶树生产趋利避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61-2010年江苏省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10年江苏省5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分析江苏省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以热量、水分和光照为主的农业气候资源总量已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在平均气温以0.29 ℃/10 a显著升高;≥0 ℃和≥10 ℃的年积温分别以101.1 ℃/10 a和83.4 ℃/10 a的趋势明显增加;无霜期变化略有延长;降水量以9.1 mm/10 a的趋势略有增加;年日照时数以-65.4 h/10 a明显减少。江苏农业气候资源的突变期主要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左右。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将对江苏省农业产生深远影响,制定相应的计划是保证未来生态性农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郭文利王志华  吴春艳 《气象科技》2005,33(5):478-480,F0003
基于Citystar地理信息系统的气候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是气候资源统计推算和数值模拟结果的显示、查询及服务的平台.利用该系统可查询任一网格点的气候要素值,检索作物气象指标、地理信息及农业统计信息等,快速制作作物种植区划.该系统已用于北京郊区结构调整和农业新功能的开发工作中,为各级领导、农业生产主管部门制定农业结构调整及旅游资源、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规划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寿阳县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调查可以较全面了解掌握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的性质特点,进而认识当地气候演变规律,为当地政府提供合理利用和开发气候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规划,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在对低温型食用菌生活条件和三明市低温型食用菌气候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三明市低温型食用菌的气候指标,并建立气候模式。根据气候模式、地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及交通状况等,综合评价了三明市低温型食用菌的资源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利用G IS软件将三明市分为4个栽培区,即经济效益较低区、适宜栽培区、最适宜发展区和反季节栽培区。  相似文献   

17.
在对低温型食用菌生活条件和三明市低温型食用菌气候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三明市低温型食用菌的气候指标,并建立气候模式.根据气候模式、地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及交通状况等,综合评价了三明市低温型食用菌的资源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利用GIS软件将三明市分为4个栽培区,即经济效益较低区、适宜栽培区、最适宜发展区和反季节栽培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三明市市区及10个县(市)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雷电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三明市雷电气候特征与变化规律.采用2003-2012年雷电灾害数据,从雷电致灾因子、承灾体因素考虑,选取雷击密度Ng、雷电灾害频度P、经济损失模数D和生命受损模数L作为分析雷电灾害易损度指标参数,通过广泛调研和抽样调查问卷,确定各要素所占权重,计算出三明市区及所属10个县(市)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值,确定了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分级指标,绘制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图,完成了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三明市是福建省暴雨的频发区,数值模型通过多年的发展证实其对于提高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2004-2008年5-6月逐日实况物理量与日雨量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垂直速度场、水汽通量场、相对湿度场等13个物理量与三明汛期暴雨关系较好,通过对各种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利用完全预报法建立三明市各县(市)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3.5,对福建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式参数化方案模拟效果的敏感性试验,并同化了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SM5微物理方案与BMJ积云对流方案的组合模拟大雨和暴雨量级降水的TS评分可达0.29,模拟效果优于其他各种组合。在此基础上,采用WRFV3.5三维变分系统,直接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并和登陆台风的外围暴雨过程的控制试验比较,结果表明,仅同化反射率资料使得暴雨落区会向南调整,更接近于实况(TS评分提高了0.12),而仅同化径向风资料使得模拟的降水强度更趋近于实况(TS评分提高了0.13);同时同化反射率和径向风资料,使得暴雨落区及其强度的模拟最接近于实况(TS评分从0.12提高到0.28);敏感性试验的对比结果以时间间隔为3 h时模拟效果最优,6 h间隔次之。因此,合理同化雷达资料会显著改进福建登陆台风的降水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