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乔飞  孟伟  郑丙辉  雷坤  张万顺  王艳 《测绘科学》2011,36(2):27-29,26
基于DEM提取流域河网、生成子流域的理论方法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DEM生成河网的过程中形成的网格流向矩阵和网格累积矩阵能够充分揭示流域网格单元的水流方向特征和汇水面积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关系能够对流域进行更进一步的划分,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本文在DEM提取流域河网的基础上,结合网格流向矩阵,精确解...  相似文献   

2.
徐晗  徐建刚 《地理空间信息》2022,20(2):33-38,92
基于多层次GIS空间分析模型技术,系统地建立了从流域雨洪过程相关影响因子栅格化处理到产汇流过程模型的集成化模拟方法,首次实现了对流域内任意栅格单元内河道断面的径流过程线的可视化测算。同时还对于模型中单元水流长度与河道单元流速率定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结构更为严谨、参数设置更为科学,改进的技术方法对于福建汀江十年一遇洪水场次的模拟结果精度有明显提高,能够满足相关海绵城市规划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流域栅格河网提取是数字地形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为减少数字高程模型(DEM)预处理而产生的伪河道及平行河道,提出基于并行化多流向策略的栅格河网提取算法。通过水流传输矩阵模拟水量的自然流动过程,可直接应用于原始DEM。从河网空间形态和算法运行效率两方面与串行MFD算法、R&N算法及D8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流向策略得到的河网与实际地形形态更加吻合,使用并行策略后,算法的效率比也较其他算法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DEM流域特征提取及其在非点源污染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特点及对其进行流域特征信息的提取原理和方法,结合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的需要,在GIS软件和非点源污染模型SWAT的技术支持下,对密云县密云水库北部流域DEM进行了流域的刻划及模型运行单元HRUs的生成,最后从三个方面:对DEM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规则格网DEM的地形特征提取算法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朱庆  赵杰  钟正  眭海刚 《测绘学报》2004,33(1):77-82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规则格网DEM的地形特征线提取算法,该算法在现有地表水流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将矢量操作与栅格操作结合起来对规则格网DEM中的洼地进行填平处理,采用邻域格网分组扫描方法确定平地水流方向,与以往算法相比在提取效率和结果准确性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从而也使其更加适合于对大规模的DEM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各种尺度的DEM进行试验的结果验证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6.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分布式融雪径流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和构建了一个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整个分布式融雪径流过程的模拟计算基于能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由分布式栅格融雪过程、分布式栅格产流过程以及分布式栅格汇流过程组成,融雪以及产汇流过程全部基于栅格尺度,全面实现了融雪过程的分布式模拟.分布式栅格融雪过程中对"度日法"加以改进,引入了"单元时段"的概念,从而得到了"度分融雪模型";针对融雪过程中颇为复杂的冻融反复性难题,提出了旨在解释积雪冻融反复性物理机制的"冻融系数"的重要概念,对于准确把握融雪过程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于GIS开发了分布式融雪径流模拟系统,为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的运行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二者均为融雪洪水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模块部分.基于由MODlS等遥感数据得到的积雪信息、地表温度等下垫面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DEM及其空间分析数据和大量野外同步观测数据(积雪信息、气象数据),对典型研究区新疆军塘湖流域2006年春季典型融雪期(2006-03-06,11:00-2006-03-10,11:00)内的洪水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精度较高,平均精度0.82,达到了融雪洪水预警预报的业务需求标准.  相似文献   

7.
SRTM(1″)DEM在流域水文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是流域水文分析应用的基础。美国地质调查局新发布了全球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产品,其空间分辨率为1″(约为30 m)。为评价该数据在流域水文分析中的适用性,以鹤壁汤河流域为实验区,以机载LiDAR DEM数据为参考,统计了SRTM(1″)数据的高程误差,分析了坡度、坡向、地表覆盖等对误差的影响;在基于地形的水文分析中,统计分析了SRTM(1″)数据误差对地形湿度指数、坡度坡长因子以及汇流动力指数等地形指数计算的影响;最后选取流域汇水区面积、最长水流路径长度、形状系数、弯曲度系数等流域特征参数对两种DEM数据提取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SRTM(1″)DEM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原始数据均方根误差为5.98 m,在消除平面位移误差后减小为4.32 m。基于地形的水文分析表明SRTM DEM与LiDAR DEM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地形湿度指数平均值略高,坡度坡长因子和汇流动力指数平均值偏低,离散度偏小,这与SRTM DEM在微地貌以及高坡度地形区存在失真相关。两种DEM数据提取流域特征参数差异较小。上述研究表明SRTM DEM(1″)数据在流域水文分析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功能支持下,利用DEM提取流域栅格水网及流域范围的方法,并对该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数据基础,利用Hadoop平台部署的分布式计算和存储环境对DEM数据进行地形特征分析,确定流域边界及水流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流域内的淹没起始点,以此为中心点采用有源淹没进行环形扩散,实现对流域内淹没范围预测。该方法的提出解决了针对大范围区域淹没分析递归层次较深,效率较低的问题,为防洪指挥调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评判依据,是减灾防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蒙海花  王腊春  苏维词 《测绘科学》2010,35(4):87-88,27
本文以喀斯特后寨河流域为例,探讨了在Arcgis 9.0环境下从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流域特征的详细过程,包括:DEM的生成和预处理、水流方向的确定、汇流累积量分析、河网的提取和子流域的划分以及落水洞的计算。经分析得到了研究区域河网特征以及研究区其他常用的流域特征信息,与实际河流水系特征基本吻合,从而证明该方法在分析流域的河网水系结构特征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e study evaluates and compares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data of various grid spacing derived using high resolution Cartosat 1 stereo data for hydrologic applications. DEM is essential in modeling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which depend on surface elevation. The accuracy of derived DEM varies with grid spacing and source. The CartoDEM is the photogrammetric DEM derived from stereo pairs. Damanganga basin lying in the Western Ghats was analysed using 11 Carto stereo pairs. The process of triangulation resulted in RMSE of 0.42. DEM was extracted at 10 m, 20 m, 30 m, 40 m, 50 m and 90 m grid spacing and compared with ASTER GDEM (30 m) and SRTM DEM (90 m). DEM accuracy was checked with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statistic for random points generated in different elevation zones. Extracted stream networks were compared based on Correctness Index and Figure of Merit index, calculated for all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at varying cell sizes. In order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DEM’s, a simple flood simulation with no water movement and no consideration of real time precipitation data was carried out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heights of flood stage and inundation area for each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was also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2.
栅格DEM的水平分辨率对地形信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当前用于地形分析的主要数据源,可以从DEM提取不同的地形因子得到地形信息为各种地学分析提供基础服务。对三峡库区应用6种不同网格分辨率进行地形因子数据的提取和分析。研究表明,DEM的水平分辨率对地形信息的精确性有影响,网格的增大增加了DEM对地形信息的概括.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分辨率的DEM。  相似文献   

13.
目前,GDEM数据是覆盖范围较广、分辨率较高的全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它为诸多涉及地理信息的学科和领域提供了精确的地形信息。本文通过对ASTER GDEM数据的Geo TIFF格式的分析与研究,实现了从GeoTIFF数据格式向Arc GIS的grid格式及NSDTF_DEM格式数据的转换,并实现了Virtuo Zo_DEM,CNSDTF_DEM,grid三种DEM数据的相互转换,最后基于Surfer软件对GDEM数据进行了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14.
数字高程模型(DEM)能有效描述地形结构,可视化技术是当今表达和分析复杂数据的有力工具。应用杨赤中插值法,将地形碎部点高程观测值看作一种包含规律性变化和随机性变化的复合变量,求其二项系数加权游动平均,建立估值数学模型,划分格网,求得各格网点高程估值。并阐述利用网格法来实现、分析和显示DEM数据的可视化原理和实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窗口分析法在处理栅格DEM数据时的独特优势,分析坡向数据的特性,定义坡向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这两类基于栅格数据的统计特征,并利用VB编程实现了栅格坡向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基于随机过程的格网DEM精度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华兴  刘学军  晋蓓 《测绘学报》2012,41(2):273-277
针对目前DEM格网精度从理论上难于统一量化描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过程的格网DEM(gri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grid DEM)精度场模型,该模型从随机过程理论入手,借助DEM的统一插值模型,建立了DEM两类误差(噪声误差和逼近误差)的数学表达,并分析了构成DEM误差的各个分量的数学意义。与已有的模型相比,该模型实现了传统DEM两类误差的统一描述,此外,该模型适用任意插值方式生成的格网DEM的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周访滨  邹联华  张晓炯  孟凡一 《测绘通报》2019,(10):101-104,132
栅格DEM微地形分类是数字地形精细化应用的基础,基于规则化知识的栅格DEM微地形分类方法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分类残缺等问题。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的优势构建了栅格DEM微地形分类的人工智能方法与实现途径。以山体部位分类为微地形分类典型样例进行试验验证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栅格DEM微地形分类的BP神经网络法较已有的地形因子叠加分析方法存在明显优势,不仅在流程上可避免烦琐的数据叠加分析过程,而且分类结果的完整性和错分率都得到有效改善;在山体部位分出的6种微地形中,冲积地对该方法适应性最强,准确率为100%,背坡的适应性最弱准确率为89.23%。  相似文献   

18.
一种由等高线构建DEM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HASM,提出了一种由等高线建立DEM的新方法HASM-OC。HASM—OC方法保证地形曲面的整体光滑性,保证DEM最大程度上忠实于原始等高线数据。实际等高线案例结果表明,HASM—OC方法与基于薄板样条原理的Hutchinson方法的DEM模拟结果及其回放的等高线差相比,前者比后者保留更多的地形特征信息,前者的回放等高线比后者回放等高线更忠实于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形随机算法建立平地、丘陵和山地3种精细地形仿真场景,将DEM逐级重采样为不同网格间距,分析不同DEM网格间距对3种地形的重力近区地形改正误差影响。发现随着DEM网格间距的增加,近区地形改正误差随之增大。对于平地,使用1∶10 000的DEM,网格间距为5m仍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对于丘陵地,使用1∶5 000的DEM,网格间距为2.5m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对于山地,使用1∶1 000的DEM,网格间距1m能够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消费级无人机获取丘陵地精细地形,验证地形仿真的结论,同时说明消费级无人机能够应用于重力近区地形改正。  相似文献   

20.
高精度曲面建模的三维地形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高精度曲面建模理论(HASM)中曲面单元算法的特点,提出基于视点的多分辨率LOD实时生成算法。该方法通过对规则格网的DEM数据进行划分,以单元分片为基本单位对DEM数据进行组织。根据各曲面单元与视点的相对关系,以不同间距对曲面单元进行内插,实时重建视景内的三维地形。在实时显示过程中,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实时读取,采用多线程技术对图像渲染操作进行处理,实现了对DEM数据的实时计算、动态显示。该方法无需对规则格网DEM数据建立空间层次组织结构,在对虚拟地形进行实时漫游过程中,存储空间占用少,不受数据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