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1年3月¨目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9.0级特大地震发生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地震台PYL-3型高精度地应力仪记录的地震前,应力短期异常、临震异常情况,并作初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鲁32井水温变化、井孔条件及影响因素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2014年以来该井周围300 km范围M_L4.0级以上地震、2008年以来500 km范围M 4.8级以上地震及日本本州M 7级以上大震及特大地震与该井水温异常的关系,给出了有震异常占总异常的概率水平及有异常响应的地震占总地震的概率水平,显示鲁32井水温异常对300 km范围M_L≥4.0级小震、 500 km范围M≥4.8级地震的前兆意义不明显,映震能力较弱;对东部远场区M≥7级地震,尤其是日本本州及近海的"大震"及"特大地震"前兆意义明显,映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球地震按数量20%发生在日本。造成的损失也很大。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的9.0级地震是日本有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2008 年汶川8. 0 级和2011 年日本9. 0 级地震时甘肃境内台站井水位和井水温同震效应特征有明显差异:汶川8. 0 级地震时,绝大部分井水位和井水温都记录到同震效应,且变化幅度比较大,持续时间比较长;相比而言,日本9. 0 级地震虽然释放的能量更大,但因震中距和震源方位的影响,只有部分井水位记录到明显的同震变化,井水温没有明显变化;两次地震时古浪观测站井水位都记录到井水位变化,但日本9. 0 级地震时的变化幅度大于汶川8. 0 级地震,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赵敬涛 《地球》2011,(4):103-105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三陆冲发生9.0级特大地震,由864个台站组成的高灵敏度测震台网Hi—net、1028个台站组成的强震台网K-net、688个台站组成的基盘强震台网KK—net、83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组成的宽频带台网F—net以及205个台站组成的日本气象厅(JMA)地震台网组成的日本地震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38.1°N,142.6°E)发生9.0级地震,辽宁地区数字化应变仪器均记录到了日本9.0级地震引起的面波变化,这些同震面波变化不仅反映了应变同震变化特征,还能够反映辽宁地区所在地块及深大断裂的地壳相对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庐江地震台数字化水位、水温观测以来,在多次大地震中水位、水温均有明显的同震效应,四川汶川8.0级地震、日本本州9.0级地震引起汤池1号井水位、水温的同震特征。动水位同震效应表现为脉冲变化,震后水位逐渐升高;水温表现为阶跃下降,震后水温缓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8.
全面分析了山东省地下流体井网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和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3次特大地震出现的前兆异常、同震响应及震后效应,得出对特大地震有反应的井,基本都处在区域构造格架的地震活动带上,且井深大都在1000 m以上,井孔水位及水温对地震的反应或响应程度与地震震级成正比,与井震距成反比。  相似文献   

9.
1 2008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地震活动概况 据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2008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732次,ML1.0级以下地震135次,ML1.0~1.9级地震516次,ML2.0~2.9级地震75次,ML3.0--3.9级地震5次,ML4.0~4.9级地震1次,没有5级以上地震(图1)。  相似文献   

10.
山东莒县深井电阻率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山东莒县深井电阻率1989年-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莒县深井电阻率变化曲线的“趋势性下降-转折回升”与沂沭带4级左右中强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两种不同观测方式所产生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第一种观测方式的资料更易于判断地震异常。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井对多震的方式,选取山东省地下流体观测井网中同震响应较好的6口观测井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水位变化形态和幅度对比分析2011年日本MW9.0地震、2012年苏门答腊MW8.6地震和2015年尼泊尔MW7.8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变化特征,探讨引起该变化的可能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水位同震变化形态以振荡为主;通过定量分析认为聊古一井井水位的阶升是由含水层渗透系数增大所致;位于同一断裂带上的聊古一井和鲁27井井水位在同一地震中所表现的变化形态不同,可能与两个观测井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地震活动背景不同有关;区域应力场的变化会影响栖霞鲁07井的水位同震变化形态;水位同震变化幅度与震级、井震距存在一定关系,同时也取决于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量。   相似文献   

12.
顾国华  王武星 《地震学报》2020,42(2):196-204
2016年11月22日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东日本MW9.0大地震的MS7.2强余震。本文利用美国内华达大学内华达大地测量实验室网站获得此次大地震周围共30多个GPS连续观测站及其它台站的IGS08全球参考框架坐标时间序列,采用北京附近的GPS连续观测站BJSH作为区域位移参考框架的核心站,获取了此次MS7.2强余震的同震水平位移和区域参考框架位移时间序列,得到了此次强余震前后的位移时空变化图像。结果显示:尽管本州东岸近海MS7.2地震作为东日本MW9.0地震的强余震,受其震后形变的影响强烈,但其地壳水平形变的前兆规律与已观测到的大地震一致;不同的是东日本MW9.0地震前的垂直位移无积累,而本州东岸近海MS7.2地震前后的垂直位移保持MW9.0地震后均匀而缓慢的衰减变化;临震前震中附近的GPS连续观测站的东西分量明显减速,有的甚至减至零,是明显的短期前兆异常。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两种同震位移及其成因,并推断地壳水平运动挤压是此次地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收集了2008~2016年广西桂平西山井水位观测数据及全球5级以上地震资料,分析井孔记录水震波的能力、水震波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西山井同震的机理,获得以下认识:桂平西山井对全球M_S≥7地震具有较好的同震响应能力,水震波的形态主要为振荡型,少数呈现阶升型。井-含水层观测系统、地震震级、井震距是影响井孔记录水震波能力的主要因素。含水层介质受瑞利面波作用会发生体积变化,导致水位振荡,是形成振荡型水震波的可能机理。阶变型水震波的形成与区域应力场增强、介质变化及构造活动等因素有关。西山井水位阶升与周边中强地震活动存在较好对应关系,该认识可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东胜利油田角07井注水地震序列的演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守中  蒋海昆 《地震学报》1990,12(4):399-406
1985年12月至1986年1月发生的山东省胜利油田角07井注水地震序列,经历了特有的演化过程,即全序列可分解为4个子序列,且子序列逐渐由震群型向主余型过渡.前期地震(最大地震之前)呈升级趋势,地震b值前期高于后期,地震时间结构的分数维D则前期低于后期,以及较大地震的lg△t-lgt前期较为紊乱,而后期线性相关等.计算表明,注水后岩石孔隙压力大于临界孔隙压力,从而诱发了地壳浅部岩石低初始应力的提前释放,而水的渗透作用则导致岩石孔隙压力随时间由高度非均匀分布向相对均匀分布转换.角07井地震序列的演化与这一物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earthquake reflecting ability of the observation well pattern system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which has been digitally renovated, and probes into the cause of the major differences in the earthquake reflecting abilities of well holes at different measurement points. This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seismic responses to the Wenchuan (2008; MS8.0, China) and Tohoku (2011; MS9.0, Japan) earthquakes. We found that the co-seismic response of water level from regional well holes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water temperature. The water-level co-seismic response follows a consistent law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The co-seismic response of water temperature strongly varied among well points, and was more often manifested as a slow restorative change. The co-seismic responses also varied based on tectonic elements. The response in central and northern Jiangsu was weaker than that of southern Jiangsu, possibly due to the thicker loess cover layer in central Jiangsu which makes it less effective at capturing the micro-changes of stress-strain states relative to the hilly land in the south. The more complicated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southern Jiangsu makes it contribute to greater changes in the state of underground water after a minor disturbance.  相似文献   

16.
1974年4月22日、1979年7月9日在江苏省溧阳地区先后发生5.8级、6.3级(ML)两次地震.在这两次地震前约23个月,其周围200多公里范围内出现地震空区图象.1974年5.8级地震前16个月,在240公里范围内没有发生小地震;临近震前7个月空区活化,爆发一系列小地震.1979年6.3级地震前15个月,在100公里范围内和240公里范围外发生一些小地震,形成环形空区;临近地震前7个月,约200公里范围内均无小震活动.根据两次主震等震线,主、余震展布和震源机制结果认为,它们是在北东东向压应力和北北西向张应力作用下,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不同期共轭地震.两次地震空区图象的形成、发展和消失过程,描绘了区域应力持续作用下,中等均匀程度的地壳不均匀应变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阪神大震后,日本地震学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历史地震信息资源,应用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和最新科学技术与方法,在地震强震动、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和区域构造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和地震防灾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地震学界开发历史地震信息资源的一些思路、做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8.
高维安  鱼金子 《地震地质》1991,13(3):269-275
本文利用线弹性理论的二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马17井的区域应力及井区平面与剖面的应力状态,研究该井映震灵敏的应力条件。计算结果表明井区在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时具有一定的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