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社区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在当地社区的传统生活中不经意间保留下来的。这些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同时也是很好的旅游资源,通过旅游发展既能维持当地居民的生计,同时也可以有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本文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贵州从江县稻鱼鸭复合系统为例,讨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问题。构建了基于社区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发展的概念模型,其核心观点为农业文化遗产在保护和社区适应方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模型中的6个主要因子分别为:农业文化遗产社区、传统农业系统、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可持续旅游发展、社区生计和社区文化身份。几个因子之间的作用是互相影响的,因此支持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最初是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的手段之一而提出的。随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逐渐受到关注,15年来(2005–2020)农业文化遗产地都开始或多或少发展旅游,部分地区发展迅速。分析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看重农业文化遗产带来的品牌效应,进行了营销推广,但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的核心要素关注不够,比如遗产地身份的建立、社区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等。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包括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威胁的认识普遍不足、旅游发展模式导向不当、社区参与的方案执行不力以及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关注不够等。对照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旅游目的地的标准,本文对中国15个GIAHS项目进行了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判定,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旅游的一个发展框架,进而探寻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框架的核心是要结合全球尺度和地方尺度的经验,将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旅游的8个核心要素统筹考虑,关注其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根据不同遗产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探究居民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传承者的角色认同是否影响其参与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地可持续旅游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角色认同理论,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利用时间日志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获取当地居民时间利用数据,并从时间利用视角出发就居民角色认同对其旅游参与的影响进行质性探讨,以期深度挖掘居民的态度和心理感知。结果表明:居民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传承者,其角色认同对旅游参与具有一定的影响。以居民角色认同程度和旅游参与程度作为分类变量加以交互组合,形成4种常见的旅游社区参与类型,即高角色认同-深度参与旅游型居民、高角色认同-浅度(未)参与旅游型居民、低角色认同-浅度(未)参与旅游型居民、低角色认同-深度参与旅游型居民。从而针对不同类型居民,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参与和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一些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通常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元的传统知识、独特的资源利用技术、杰出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文化关键种作为塑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的重要物种,可以作为研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力提升的一种独特视角和方法。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文化关键种概念的起源与内涵,分析了它们与生物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和保护需求,尝试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文化关键种给出了定义,即"在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内,由生物资源和文化实践紧密结合,对当地社会文化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且能够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实现的生物文化复合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识别农业文化遗产文化关键种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意义:一是通过文化关键种的识别与保护有助于遗产地关键要素的识别和保护;二是利用文化关键种社区认同度高的优势可以调动社区参与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三是以文化关键种的识别与保护为切入点,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全球或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即保障食物与生计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传承以及维持景观特征等。  相似文献   

5.
农业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存在于特有的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之中。它是一种活态的遗产,因此,需要在发展中对其进行保护。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兼顾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实现对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本文在对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的农业遗产进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辨析此类遗产地旅游的概念范畴,总结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评价与开发、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旅游感知以及旅游开发影响等方面。今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研究可以在遗产地旅游利益共享机制、旅游演化机理、旅游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研究方法上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以启发理论并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然保护地内及其周边社区的保护兼容性发展是自然保护目标的组成部分。当前自然保护推崇形成空间保护网络,因此建立封闭式自然保护地不符合我国乡村社区现状与有限的空间情况。在此背景下明晰中国自然保护地内及其周边乡村中农业的角色具有重要意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因其具有多功能性,且具有与自然保护地一致的价值,成为探讨农业系统与自然保护地空间关系和功能联系的切入点。本文通过解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管理目标与资源管理特征,分析了其与国家公园在保护与发展下的相互关联。研究揭示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整体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的管理理念可以从形成保护兼容性生计角度贡献于国家公园管理。同时,为了形成空间保护网络,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定位和管理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人口急剧增长,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气候变化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的未来,而传统农业的智慧与经验值得借鉴。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旨在通过保护这些具有价值的传统农业系统来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旅游被认为是动态保护途径之一,不但能促进遗产地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游客提供认知与学习农业文化遗产的机会。然而,不当的旅游发展将会影响当地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不但会威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对这些独特的农业系统带来潜在的破坏。因此,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的适宜模式应当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本文基于农业多功能性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框架,通过对农业多功能性的定量评估和农业和旅游业间关系的定性分析,提出了我国的4个遗产地旅游发展建议。同时,该框架还能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决策其农业文化遗产的多种功能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区参与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参与是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如何将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同当地社区有机结合起来,使社区主动参与遗产的开发和保护,从而实现社区及遗产的良性发展已备受学者关注。对此,通过对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综述,分析目前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参与规划决策、参与遗产保护等等社区参与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途径,使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它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是一个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区,孕育了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目前浙江共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项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2项,不仅遗产数量全国最多,而且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结15年来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农民增收、文化传承、产业升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在政府推动、社区主动、企业带动、科技驱动、社会联动等方面所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地,针对当前遗产保护存在遗产地管理不完善、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缺少专项保护经费、省级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完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管理机制;(2)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3)加大农业文化遗产科普教育和文创产品开发;(4)开展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认定工作;(5)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给予实质性扶持和投入。研究可为浙江省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定指导,同时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0.
唐卡是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美术,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鉴赏唐卡、购买唐卡已经成为西藏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进一步发挥旅游在传承和保护唐卡中的作用,更好地借唐卡提升西藏旅游的文化艺术品位,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学术界和地方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游客对唐卡的感知,对保护唐卡的措施的态度发现:一方面,游客对唐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高、对唐卡画面的象征意义了解不够、对唐卡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感知比较肤浅;另一方面,游客对"多元参与"的唐卡保护模式的认同度高,对提高唐卡的旅游吸引力的外在辅助措施的认同度高,对改变唐卡的传统形式的分歧大。基于上述分析得出:旅游为唐卡的"活化"提供动力;唐卡为西藏旅游增加文化艺术品味;"动态本真"是唐卡旅游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compares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schemes of China, Japan and Korea and, in particular, the national program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under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s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This comparison allow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ments, designation criteria, application procedures and implementation structures of GIAHS and of the respective domestic programs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ces in national circumstances of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e sequence of implementation of GIAHS and the national program differs in each of the three countries. China introduced a national program after GIAHS designation, Japan has GIAHS but no national program, and Korea implemented a national program before its GIAHS designation. Thus GIAHS candidate sites in China and Korea are now selected from among their respective pools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s. On the other hand, commonalities can be seen i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with regards to agri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rough the common emphasis placed on the designation criteria: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cultural value, fostering partnerships,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etc. Thu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Korea and the perspectives they have will contribute to proposals for improvements to the FAO designation criteria for GIAHS. These will be comprehensively applicable to both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是2002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农业文化遗产地往往被认为比非遗产地更具经济价值,但目前还没有经济学分析来证明这一点,也没有任何针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复杂的经济性能标准来长期监测其经济功能。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经济评价方法,可用于遗产地与非遗产地之间比较。为此,本文选择了成本效益分析(CBA)方法。鉴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经济分析的框架应该包括分析的方向、假设和数据要求,由此指导未来对GIAHS的经济评价。本研究选择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作为案例,根据数据可得性并针对不同活动(旅游,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销售产品)以及相似系统间比较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GIAHS)项目来保护重要农业遗产以及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许多国家将这一项目作为维持传统农业系统活态性的政策工具。本研究以浙江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案例地,研究这种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保护实践是否能够有效推动保护政策实施。研究采用社会调查,在遗产核心区以问卷形式来了解农民对农业系统的理解及其相应的保护意愿。研究发现垛田农业系统作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仍然面临着人口老化与农业人口外流问题。农民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并不熟悉,很少将其与所依赖的农业系统相联系。他们认为前者是一种能够带来经济收入的头衔,而后者具有值得保护的非经济价值。由于农民认为GIAHS能否带来经济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认为政府在保护中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所以,当GIAHS无法促进农业系统地非经济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时,它作为一种保护工具尚未有效地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保护。基于这一研究结果,我们建议GIAHS概念应当与农民认知相匹配,从而为农民提供保护动力。  相似文献   

14.
Approximately ten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was introduced to Japan in 2011, with 11 GIAHS sites designated so far. The Japan Nation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J-NIAHS), which considers resilience, multi-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and sixth industrialization, was subsequently established in 2016, and has designated 15 J-NIAHS sites. GIAHS sit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major types: Landscape, farming method, and genetic resource conservation types, and most Japanese GIAHS sites are of the landscape type. Since there is almost no national subsidy for GIAHS or J-NIAHS, designated sites are expected to secure funding for conservation from their own efforts. For this reason, a voluntary network of the Japanese GIAHS sites has been active in promoting cooperation on GIAHS conservation. The priorities of the Japanese GIAHS have focused on raising public awareness about GIAHS and J-NIAHS, improving livelihoods, as well as fostering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regarding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especially among Japan, China and Korea.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不断加剧,农业发展也正承受着强大的生态环境压力的胁迫,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今农业依托现代化生产技术虽在短期内可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环境胁迫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和影响,但是,从长期及系统角度考虑也给农业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生态危机。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胁迫应对措施必须充分考虑生态保护这一重要前提。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传统农业系统依托其独特的农业系统结构,包括土地利用方式、水利设施、传统作物等,较好实现了农业系统与当地自然条件尤其是胁迫因子之间的匹配。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对比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系统及普通农业系统的环境胁迫应对措施。敖汉旱作农业系统(201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种植结构以与当地水分条件匹配较好的谷黍等耐旱型作物为主,通过降低承灾体(农作物)的脆弱性,较好地在承灾体一环实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实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与缺水环境的共存。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2010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依托于独特的水土利用方式和林—寨—田—河垂直分布的景观格局,通过重塑孕灾环境,有效避免了旱灾的发生。此外,农业文化遗产地传统农业系统凭借丰富的田间作物多样性、遗产地品牌效应及农业景观资源等,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系统的经济价值,进而削弱了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可见,传统农业系统的胁迫因子应对措施充分考虑了系统的自然调节和自发性,既可较好地避免灾害的发生,又保证了系统生态安全,是立足生态保护基础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类管理的生态系统。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对扭转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巨大损失的局面意义重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以保护和动态管理传统农业知识系统及其景观为目标的国际性项目。日本农林水产省(MAFF)1992年开始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能登半岛和佐渡市被认定为发达国家中最早的GIAHS试点地,这也显示了日本地方层面保护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决心。本文综述了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日本现有的环境保全型农业包括: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的做法,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农法,有机农业等等。本文重点介绍了北陆地区的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的情况,尤其是石川县能登地区和新泻县佐渡市的情况以及最新的案例分析。本文使用最新的政府报告等官方文件,统计数据和学术论文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政策建议。本文分析环境保全型农业推广的问题并介绍了环境保全型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研究成果。认为重视农民的利益,鼓励城市居民,科研人员以及私营企业等多方面的参与,以及地方政府支持环保产品拓宽销路是环境保全型农业能得到切实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Hani rice terraces system is one of the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pilot sites selected by FAO. Soil nutrients ar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soil fertility,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Based on geo-statistics and GIS,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pH,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lkaline hydrolyzabl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in the soil in Yisa (a town in Honghe County, Yunnan Provinc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pH,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lkaline hydrolyzable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exhibited medium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are 12.54%, 40.14%, 40.00%, 34.89%, and 40.00% respectively. Available phosphorus exhibited strong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s 102.13%.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pH,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lkaline hydrolyzable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fit the index mode, however,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fits the spherical model.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were greatly affected by soil structural factors, while pH, organic matter and alkaline hydrolyzable nitrogen were affected by both structural and random factor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s in Yisa was intuitively characterized by Kriging interpol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s, which will provide the guidance for adjusting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easures such as fer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8.
Agri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world heritage.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this kind of heritage are that they are "living" or "real life" systems, in both the ecosystem and in the cultural sense. So, agricultural heritage needs to be conserved in a special way. In a well-reasoned approach to dynamic conservation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careful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sites can realize greater sustaina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y considering both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ough tourism.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lobal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as designated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and listed by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as agricultural heritages sites. Currently, the research in China focuses on 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design and marketing, tourism perception and the impa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o forth. There is less emphasis on research about benefit sharing of heritage tourism evolution mechanisms,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and study methods which should be analyzed in-depth, so as to illuminate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development in a living landscape.  相似文献   

19.
众多研究认为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可在平衡保护环境和开发农业遗产地双方利益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能登里山里海景观作为日本传统农村景观的一个缩影,在2011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在日本最早的试点地之一。本文先通过分析文献总结了二十几年以来日本绿色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目标讨论了在农业遗产地发展绿色乡村旅游的问题和新的机遇。本文以能登半岛一个由农民自发组织运营的农家民宿组织"春兰的故里"作为案例分析。主要的研究问题包括:如何充分利用国际项目来开发日本的绿色乡村旅游;如何在注重经济收入的同时兼顾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开发?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的分析并多次采访了民宿主人。本研究成果亦提供在偏远地区发展绿色乡村旅游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