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油气化探的成功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忠军 《地质通报》2009,28(11):1562-1571
中国油气化探经历了50余年的坎坷历程,总结成功案例可以重新认识该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和地位。选择的案例仅是公开发表的12例,还有大量未发表的成功案例。区域油气化探可以起到快速缩小靶区的战略作用,局部油气化探在评价构造圈闭和隐蔽圈闭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油气化探与地震技术结合将会大大提高油气预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刘仕友  孙万元  邓勇  廖键  汪锐 《地球科学》2019,44(8):2603-2608
随着琼东南盆地勘探扩展到深水区勘探,勘探面临较大的水深差异的影响.不同目标含油气评价受制于埋深、水深差异影响,振幅属性可类比性差;仅用振幅类属性,比如亮点技术、反演技术,识别油气具有较大局限.以双相介质理论为基础,探究双相介质条件下含油气层地震波特征,发现含油气层的强衰减造成地震主频向低频移动的现象.应用匹配追踪和高分辨率Wigner分布时频分析方法,精确分析地震波经过含油气层前后频谱差异,应用频移特征属性进行含油气检测,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勘探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该技术不依赖于测井数据等因素,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地震属性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地震属性"一词引入地球物理界以来,地震属性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查阅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地震属性的分类,地震属性技术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结合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实际探讨了地震属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方向逐渐由构造圈闭转变为构造岩性圈闭。对于构造岩性圈闭的落实,提高地震分辨率刻画单期河道,同时进行单期储层厚度的预测显得尤为关键。目前气田区常规地震资料不能满足单砂体描述的需要,储层预测方法主要依据地震属性与砂厚的相关性,包括多属性拟合、神经网络等,但是受到围岩的影响较大,目的层的地震属性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砂体的真实厚度。本文通过时变分频反褶积提高地震的分辨率,在地震上进行单砂体的刻画取得较好效果。同时利用支持向量机考虑围岩的属性,通过多属性智能融合来综合预测目的层的砂厚。针对西湖凹陷B气田,通过时变分频反褶积与多属性智能相融方法在储层描述中的应用,目的层地震分辨率提升明显,H4层三期河道砂体刻画清晰,预测厚度误差在5m之内,有效指导了调整井的钻探,为剩余油气挖潜提供了有利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地质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经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S盆地南部处于勘探开发的前期,具有井少、二维地震测网较稀、储层预测难的特点。由于沉积地层的变化能引起地震波在动力学和运动学上的相应变化,因此利用地震属性能较好地进行储层特征的定性研究,即通过地震多种属性分析,进行研究区内砂岩储层横向预测。其研究技术路线实际上为先找储层,再进行初步油气检测,最后进行勘探目标优选。根据这个技术路线,地震属性的研究则相应地以三个方面的分析为主:即利用振幅属性来寻找砂体富集区,利用有效带宽判断砂层的均质性,再利用频率属性判断其含气性。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早期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可以推广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种油气圈闭组合勘探优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圈闭勘探以追求最小投入和最大利润为目的。针对在油气圈闭进行组合优化决策时缺少严格风险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问题,根据运筹学中最优化理论,在对圈闭进行合理地质储量计算和严格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气圈闭勘探风险与获取地质储量的组合优化模型,实现在满足特定约束条件达到效用最高,使整个圈闭勘探在风险与收益间达到平衡。即在一定风险范围内,获得圈闭组合的地质储量最大;在地质储量一定时,圈闭组合的风险最小。对东营凹陷等地区储备圈闭中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算法可靠,操作性较强,能为油气圈闭勘探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强振幅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车排子地区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离迟  洪太元  江洪 《新疆地质》2006,24(3):310-313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是目前中石化的有利探区,P2井的突破,加速了该区油气勘探的步伐.为了提高勘探的经济效益,用地震特殊处理手段对有利目标进行预测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本文运用强振幅属性分析技术有效地预测了该区的有利目标区,并经实钻证实.强振幅属性分析技术是目前车排子地区油气检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邵家地区沙四段勘探目标多、油气分布不均一且对油气成藏规律认识程度较低,给油气勘探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了能够直观地认识油气成藏差异特征,并可以快速方便地为油气勘探决策部署提供有效指导意见,对研究区沙四段开展成藏差异性定量评价研究。在立足于已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含油气系统区带圈闭分层次对其油气成藏差异性特征进行系统剖析,并充分利用改进的区带与圈闭评价方法以及借助于统计挖掘等数学手段进行定量表征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研究区沙四段油气成藏差异明显,油源、储层及运聚条件是影响油气成藏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北部断阶带成藏条件优越,仍是主要的滚动勘探区,评价出的1类圈闭可作为优选的钻探目标;南部缓坡带成藏条件变化较大,通过加大勘探则有望成为油气资源接替区;西部断裂带成藏条件总体较差,勘探风险较高,局部可作为油气潜力区。开展的成藏差异性定量评价可以有效降低油气勘探成本,深化油气成藏认识,对类似地区的油气效益勘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钻测井约束下,结合梨树断陷有关探井资料和区域性沉积相研究,综合运用调谐频率加强法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基于地震资料的时频分析技术、地震相技术、多属性分析技术及基于层序框架下的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等,采取拟声波曲线重构地震反演技术和基于调谐频率加强法的高分辨率反演方法等,研究目的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同时,结合基于地震属性分析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储层物性预测方法,预测砂体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落实隐蔽圈闭,完成了滚动勘探和开发2个阶段不同井区有利砂体分布规律评价及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实际出发,利用圈闭法进行油气资源评价.较为详细的研究了各项计算参数的选取并在概率统计分析基础上应用于不同勘探程度,不同地质条件的区块或地区.在评价方法上着重探讨了对不同勘探程度含油气区如何进行风险分析及如何对不同地区的圈闭进行评价分类.从而提出了一整套较为符合准噶尔盆地勘探实际的圈闭定量评价方法,取得了可信的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地震属性分析在岩性气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盒8砂岩岩性气藏非均质性强、开发前期井少、井距大、储层预测难的特点,通过地震多种属性分析,并结合井资料,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优选出对砂岩厚度、储层物性及含气性较敏感的地震波形、地震波速度变异参数和地震子波吸收系数3种属性,根据这3种地震属性的分类特征对盒8砂岩厚度和储层含气性的平面分布进行了预测和描述,划分的Ⅰ+Ⅱ类含气有利区被确定为下一步的评价区块。地震属性分析应用于非均质岩性气藏的早期描述,为评价部署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苏燕  杨愈  白振华  王彦辉 《地学前缘》2008,15(1):110-116
随着中国油气田开发程度的逐步加深,有效预测井间砂体的分布已成为高效开采与提高采收率的核心问题。文中以大庆杏树岗油田杏56区块为例,尝试利用井、震有机结合的方法进行精细沉积微相展布的研究,对进入特高含水阶段的油田进行井间砂体的预测。在密测网地震层位追踪的前提下提取多种地震属性,以反距离加权平均法提取井点属性,并采用聚类方法对提取的井点地震属性和井点储层参数进行多元统计相关性分析,以确定聚类分析中使用的地震信息,进而建立多元一次方程,描述敏感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的桥梁,以便用井、震信息综合预测井间储层参数的变化,由此编制出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进行验证。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得到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生物礁储层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场所,具有高孔隙度、丰度大、产能高等特点,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常规的生物礁解释主要依据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外形隆起,顶底反射,上覆盖层的披覆等特征,但是在实际的生物礁解释中,还存在着很多解释陷阱。这里从常规地震资料处理误差分析的角度出发,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起伏地形的波动方程地震叠后正演方法,然后通过对复杂表层条件下的生物礁模型进行地震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复杂表层条件可能引起的,生物礁的各种解释陷阱,如假隆起、生物礁体分布范围的变化等假象,为生物礁的识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油气反射波地震勘探记录中面波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沙漠地区油气反射波地震勘探资料中面波信息的提取为实例,简述了油气等深部地震勘探反射记录中面波信息的提取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具体的提取方法技术,以及从中获得的一些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地震油藏地质研究及其在大港滩海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滩海地区油藏评价阶段"井点少,以地震资料为主,面向水平井、大斜度井开发需要"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地震地层划分对比、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地震沉积相研究、地震储层预测、地震油藏流体识别以及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研究。以地震沉积学的原理及方法为指导,以单井相分析为基础,将地震高阶信息应用于沉积相平面分析;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在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等时地层单元信息,结合各种地震属性参数的分布研究不同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分布及其演化史。在对储集层特征进行重构基础上的随机模拟地震反演是储层表征与预测的有效方法。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油藏的非均质性及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进而较准确地评价油藏。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一方面是依据地质模式减少地震信息的多解性和提高地震信息的纵向分辨率;二是探索如何将地震信息与测井、录井、地质等多种信息真正融合起来,综合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通过大港滩海地区地震油藏地质研究,发现研究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现象,这对认识复杂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北地区120 余口井的录井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近2. 5 × 104 km 二维地震剖面地震相分析和部分三维地震数据体地震振幅属性分析和相干分析表明: 塔北地区三叠系主要发育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和深湖6 种沉积相。结合区域石油地质条件和沉积演化分析,认为三叠系发育的曲流河和辫状河河道、三角洲的水上分支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具备形成岩性圈闭的地质条件,是有利的岩性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and definitive role in the stud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necessitating that diverse kinds of information are used to infer these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the seismic data related to the Hendijan oil field were utilised, along with the available logs of 7 wells of this field, in order to use the extrac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smic attributes and the values of the shale volume in the wells to estimate the shale volume in wells intervals. After the overall survey of data, a seismic line was selected and seismic inversion methods (model-based, band limited and sparse spike inversion) were applied to it. Amongst all of these techniques, the model-based method presented the better results. By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he shale volume was then estimated using three types of neural networks, namely the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PNN),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twork (MLFN) and radial basic function network (RBFN).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源于地质体构造、岩性的综合反映,因此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地震属性。然而,传统的岩性解释手段(例如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技术等)忽略了地震波形的整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波形的变化来建立地震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利用地震波形划分地震相就是通过神经网络分析将地震信号按照波形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反映不同的岩性地质体。基于波形划分地震相原理,介绍了利用Stratimagic地震地层解释系统进行地震相划分的一般流程和关键参数的设置,并以淄博矿业集团葛亭煤矿某采区为例,对其3煤层变焦区进行了圈定。  相似文献   

19.
综合地震属性在埕岛断裂系统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埕岛油田具有新近系披覆、古近系超覆和前第三系潜山3层构造,断裂系统比较复杂。笔者利用相干分析和倾角扫描方法,进行垦东30~垦东48地区地震资料属性的特征分析及断裂系统的识别。通过研究相干分析、地震属性与断裂系统的关系以及倾角扫描、层间属性提取与断裂系统的关系,对研究区进行应用效果分析,同时应用RAVE特征可视化,对所选的地震属性和识别方法进行验证,说明哪些属性能够很好的反应断裂系统,哪些识别方法在研究区识别断裂系统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油田的开发阶段,注水或注气开采会引起储层物性的变化,同时储层所含流体也会发生改变,这就为时移地震监测提供了可能.笔者主要基于Gassmann方程,详细地论述了孔隙流体替代储层地震波速度和密度变化规律,并且根据预测的结果建立了含水饱和度变化地震地质模型.最后通过对该模型的振幅类地震属性分析,对地震属性进行了优选,找到了适合本工区时移地震监测的敏感性振幅属性,为预测工区剩余油的分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