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集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集是国际上开展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与减排责任谈判的数据基础。对国际上温室气体排放的数据集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和分析,收集并较为全面深入地比较分析了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数据集、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数据集、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数据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数据集和OECD国际能源署(IEA)数据集等5个全球尺度的国际主要温室气体数据集的主要信息。概括了这5个国际主要温室气体数据集的开发机构概况、分析了数据集的详细特征、定量比较了这些数据集的可用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2.
火山区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活动是地球深部脱气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在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全球碳排放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国外火山气体研究成果为基础,概述火山气体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测试),并重点探讨国外间歇期火山区土壤脱气、温泉脱气及喷气孔脱气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估算方法及其相应规模。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火山间歇期土壤...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平流层大气长期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个因素将对21世纪平流层气候变化产生重要作用。一个是温室气体增加,另一个是平流层臭氧的可能恢复。温室气体增加的辐射效应一方面造成地面和对流层变暖,另一方面却导致平流层变冷,而臭氧层恢复的辐射效应则导致平流层变暖。在温室气体增加和臭氧恢复这两种相反因素作用下的平流层温度如何变化是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为了预估平流层温度在21世纪的变化,使用了辐射—对流模式进行了敏感性实验,另外,也对他人进行的化学—气候耦合模式(CCM)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这些模拟结果表明,在21世纪平流层中上层(60~1 hPa)将变冷,而下层(150~60 hPa)变暖。这说明在平流层中上层温室气体的冷却效应将起主导作用,而臭氧恢复的加热效应在平流层下层相对更为重要。CCM的模拟结果表明,臭氧恢复最显著的区域在平流层上层(3 hPa附近),与最大降温区一致,说明温室气体增加将有利于平流层上层臭氧恢复。CCM的模拟结果还表明,平流层两极地区在冬半年存在变暖的现象。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极区变暖与平流层行星波活动增强有关,动力、热力和化学之间的正反馈作用也有可能对极区变暖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与太阳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广猛 《地学前缘》2005,12(3):112-112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有关.近日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研究了200 a来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关系,发现两条曲线基本吻合(2005).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5.
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情景方案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整理、介绍主要国际组织、国家、研究机构和一些学者所提出的温室气体减排情景方案、减排目标和设想的基础上,对当前国际上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情景方案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目标和温度控制目标进行了归纳、比较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对温度升高的控制目标总体以2℃为主,即到21世纪末,将大气温度控制在不高于工业革命前2℃的范围内;②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一般都倾向于在2050年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10-6~550×10-6CO2e(二氧化碳当量)的范围内,但各个方案中有关具体的减排责任分配、减排措施和减排量分歧仍然较大;③在确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减排配额时,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一般都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倾向于为发达国家制定减排目标,但也有个别方案认为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 要:报道了北京主要温室气体浓度最新变化情况,采用1993—2002年北京主要温室气体周平均浓度的数据,用时间序列分解的方法对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造成北京主要温室气体季节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发现北京大气CH4的季节变化范围在-49.2×10- 9~ 55.7×10- 9(V/V)之间,并呈现出双峰模态;北京大气CO2浓度的季节变化范围在-26.4×10- 6~ 34.0×10- 6(V/V)之间;北京大气 N 2 O浓度变化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当代地球化学研究的某些新进展(Ⅲ)魏春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全球变化,自然因素,人为因素1碳循环与全球空化(1)Melillo等(1993)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的确与温室气体的净排放量有关,且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热...  相似文献   

8.
污水处理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不可避免地排放到大气中去,使污水处理工程成为一个连续的温室气体发生器。通过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过程进行研究,计算总结了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的理论排放量,并根据目前研究状况提出了适用于污水处理领域温室气体减排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北京斋堂黄土中主要温室气体组分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强  刘嘉麒 《第四纪研究》1999,19(5):478-478
根据极地冰芯等资料已经重建了过去大气温室气体(主要是CO2,CH4)浓度的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温室气体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有了明显的上升,其影响表现为全球变暖。如果维持现在的CO2产放水平,根据气候模式预测到下个世纪末全球温度将增加l-3.5℃,可能极大地改变人类生存的环境。但是预测结果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温室气体的源和汇的理解还不完善,有相当数量的CO2声向不明(即未知汇).目前倾向认为,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可能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汇(植被和土壤).中国黄土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实际上是在干旱一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巨厚的成土作用较弱的黄土一古土壤序列。  相似文献   

10.
火山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观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活动是地球深部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火山区不仅在火山喷发期能够释放温室气体,而且在休眠期也能向大气圈中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在当前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背景下,定量化地研究火山区对大气圈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贡献,对于识别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碳排放的相对规模、为国际碳排放谈判积累基础数据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火山区温室气体的排放方式与特征、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概括,并综述了中国新生代典型火山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外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现状,指出深入研究活火山(包括休眠火山)区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对于估算火山来源温室气体的释放规模、建立火山未来喷发预测-预警体系、深入理解岩浆脱气过程与机制等问题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