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GIS,Geomatics和GISci的概念及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 (GIS)、地球空间信息学 (Geomatics)和地球信息科学 (GISci)三者的概念及特点出发 ,并结合对三者的产生条件 ,学科组成 (理论、技术和方法 )的论述 ,阐述了 GIS,Geomatics和 GISci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GIS是 Geomat-ics的基本子学科 ,GIS是 GISci的技术组成部分 ,Geomatics是 GISci的组成部分 ,最后 ,说明了三者对建立数字地球工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RFID,GPS和GIS技术集成在物流配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健  戴廷煜  袁细保 《测绘通报》2007,(10):47-49,78
射频识别技术(RFID)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电子识别、计算机通信技术,通过读写器和安装于载体上的RFID标签,能够实现对载体的非接触的识别和数据信息交换;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是24小时全天候定位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良好的电子地图显示和分析平台。将GPS,GIS与RFID技术综合应用于物流配送管理系统(LogisticSystem)中,在此基础上设计物流配送的全程监控模型和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在不使用GCP,仅依靠GNSS动态后处理(PPK)技术获取的具有精确定位的影像实现地理配准,并把基于GNSS实时动态(RTK)技术获取的地理配准成果和通过地面GNSS-RTK技术采集的检查点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相机校准的前提下,不采用GCP仅依靠GNSS动态后处理(PPK)技术获取的具有精确定位影像的地理配准成果也可以达到cm级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者相结合的"3S"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对"3S"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GPS-RTK技术应用于铁路测量是外业勘测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其应用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铁路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本文分析了实时动态测量(RTK)的原理、作业模式及其在铁路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远海海岛(礁)的基础控制测量,考虑到远海作业的安全问题和工作效率,开展了利用海南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HiCORS)向远海海岛(礁)传递国家坐标的技术可行性研究。基于GAMIT软件,对长基线和短基线同时存在对GNSS控制网基线解算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最佳基线解算方案。从算例分析结果可知,远海海岛(礁)与HiCORS联测网基线解的内部精度非常可靠,为GNSS技术在海岛(礁)测绘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方法,对其展开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InSAR高程测量原理进行简要概述,提出获取DEM的相关技术流程,并分析了利用星载InSAR技术获取DEM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8.
GPS-RTK技术在复杂公(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公(铁)路工程中GPS-RTK测量的原理、方法、步骤和技术要点。实践证明:RIK技术能有效地解决传统技术难以克服的通行、通视等困难。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RTK技术的主要优点,并提出了在复杂公(铁)路工程测量中应用RIK技术时的若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民用GPS双频接收机主要采用互相关技术和Z跟踪技术消除或减弱A-S(Anti-Spoofing)的影响,获取P(Y)码伪距观测值。文中对两种技术获取的P(Y)码伪距的精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的验证。民用GPS双频接收机获取P(Y)码伪距的意义在于消除或减弱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影响,进而提高定位的精度,文中结合单点定位给出了例证。  相似文献   

10.
XXS技术及其在电子地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描述了XML自身的优势,并通过一些实例从技术角度上分析了在电子地图开发中使用XML的优势。从单个技术(XML,XSLT,SVG)的原理到多个技术(XML和XSLT,XML,XSLT和SVG)融合的应用,多角度描述了XXS技术在电子地图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表明XXS技术在电子地图开发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测绘生产部门正面临由数字化生产向信息化生产升级转变的关键时期,但仍然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构建模式以供参考。本文针对航测遥感生产,从单位发展总体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当前生产的现状分析、关键特征总结、存在问题梳理,从生产技术体系、生产管理体系、生产装备体系3个方面研究了面向航测遥感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构建的建设内容、关键技术、建设目标等,设计了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的构建模式,提出了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构建所需的系列方案指南、基础性标准规范、生产技术规程、核心技术装备等,为面向航测遥感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遥感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遥感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综合找矿方法已经成为现代地质矿产调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勘测矿产资源的大概流程:以遥感物理模型为支撑,以现代成矿理论为指导,在系统收集资料和全面分析基础上,研究影像的地质成矿特征,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解译,遥感异常信息提取,采样化验和验证,开展地质综合分析,进行矿产资源综合评价。遥感找矿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快速、高效的勘察方式,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高光谱--遥感测绘的新机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主要优势、基本特征和地理空间信息探测潜力的分析,展示了高光谱数据在遥感测绘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同时,还分析了围绕高光谱测绘应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高光谱数据的测绘需求、面向测绘应用的高光谱影像分析的关键技术、高光谱遥感测绘模式以及实用化系统建立的设想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深化研究,高光谱技术就可充分与现有的遥感测绘手段有机结合,并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遥感探测技术产生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14.
从业务现状和功能需求着手,对多源遥感影像管理与分发服务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基于插件式框架的遥感影像信息采集技术、基于建模技术的多源遥感影像管理方法、基于多线程技术的海量影像快速查询方法以及基于订单的内外网一体化数据分发模式。并依托系统建设案例,实现对多源遥感影像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分发的集成,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主要优势、基本特征和地理空间信息探测潜力的分析,展示了高光谱数据在遥感测绘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同时,还分析了围绕高光谱测绘应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高光谱数据的测绘需求、面向测绘应用的高光谱影像分析的关键技术、高光谱遥感测绘模式以及实用化系统建立的设想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深化研究,高光谱技术就可充分与现有的遥感测绘手段有机结合,并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遥感探测技术产生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这对海量遥感影像的有效使用和管理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基于瓦片技术,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实现了影像的快速访问。该技术已经应用到实际的测绘生产中,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影像的统一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散射辐射传输成像到定量精细遥感的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亚秋 《遥感学报》2016,20(5):768-774
星载遥感是电磁波与环境目标相互作用散射辐射传输获取数据图像,并进而反演诠释环境目标物理特征的信息技术。随着星载遥感多任务、多频段、多极化、高分辨率等多源多模式的发展与融合,星载遥感定量精细信息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信息链科学问题。本文概述本实验室在近十多年里在星载遥感领域的电磁散射辐射传输理论到定量精细遥感信息链的研究,包括:矢量辐射传输与星载微波遥感数据定标与验证(CAL/VAL)、极化电磁散射与全极化多模式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信息、高分辨率遥感与自动目标识别(ATR)技术、月球火星等外星遥感信息获取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性能计算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的集群式系统实现技术开始逐步成熟。我国已对该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到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当中,形成了集群式数字摄影测量系统Pixel Grid。相对于传统的摄影测量及遥感影像处理过程,集群式系统整合资源、集成技术,大大提高了数字摄影测量以及遥感影像数据处理乃至空间信息提取的处理效率。这也是目前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强  耿丹  张景发  龚丽霞 《遥感学报》2022,26(10):1920-1934
地震是一种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突发性自然灾害,震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并开展灾情的快速评估能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宏观性的地震应急与调查工作提供了便捷、经济的途径,随着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学者对遥感应急调查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已广泛地应用于地震应急的实际工作中。但是,遥感数据类型与处理技术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应急信息的散乱,导致遥感快速应急响应系统性不强,使得应急服务不持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遥感技术的效能;为此,针对现阶段遥感技术在地震应急调查中的应用情况,在总结地震应急调查常用遥感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分析了遥感快速应急响应面临的技术挑战,重点梳理了地震应急不同阶段对遥感数据及应急专题产品产出类型与时效性的现实需求,结合震后灾区影像数据的情况,系统地分析了光学、雷达、激光雷达遥感技术在地震应急调查应用中的技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地震应用案例分析的基础,总结剖析遥感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从海量数据快速处理、震害信息智能化提取、多源数据协同分析3个技术层面论述了遥感地震应急面临的核心困难,基于此,结合在轨数据实时、海量数据快速处理就灾情智能化识别的多技术联合、多源数据协同分析、发展敏捷卫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未来遥感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发展趋势,以期推动遥感监测手段提供动态、实时、持续的空间信息应急服务能力,提高地震应急工作的快速响应、精细化与业务化应用能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多源遥感技术在地震应急调查中的科研及业务应用提供很好的参考,更高效的发挥遥感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20.
统计遥感业务是国家统计局基于统计业务对空间信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将GIS、Rs和GPS空间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统计数据的获取、管理与分析中,从而提高统计效率和统计科技含量,构建新型国家统计业务体系。统计遥感业务数据具有多源、海量的特点,实现统计遥感数据的集成与管理是新型统计遥感业务成功运转的基础。针对统计遥感业务及数据应用需求,通过对各类空间数据集成与管理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在建立统计遥感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将影像以县级为单位进行拼接、然后压缩存储到统计遥感空间数据库,同时结合影像编目技术实现海量遥感影像的管理;提出将元数据管理和数据转换、数据直接访问以及数据互操作方式,实现多源统计遥感数据的集成与管理。通过多种方式,从应用层面较好地解决了海量、多源统计遥感数据的集成与管理,提升了统计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